低年级劳动教育创新实践路径探微

2021-01-14 03:03张慧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劳动教育低年级

张慧

[摘 要]在探索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实践途径时,教师要有融合对接意识,如对接生产劳动、融入生活劳动、注意学科横向联系、课内课外结合、劳动课程建设、生活实践延伸等,从不同维度展开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亟待创新,教师要对劳动教育现实有清醒的认知,结合学生劳动认知基础展开对应设计与实践,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低年级;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0-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6-0064-02

2020年7月,教育部颁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学校劳动教育进行规范,规定劳动任务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实施途径主要是课内外结合。同时,指导纲要规定,低年级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劳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因此,对于劳动教育课程,教师要有创新实践的意识,校准新的结合点,构建新的关系网,探索新的拓展点,从不同方向、不同维度展开教学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校准新的结合点,渗透劳动教育理念

实施劳教结合需要找到结合点,对接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形成多点渗透,所以教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基础特点展开对应设计。

1.对接生产劳动

学校劳动教育内容包含生产劳动,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多生产劳动不适合其参与。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组织,通过参观、观察、体验等方式引入生产劳动,让学生建立劳动主观意识,对生产劳动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手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对生产劳动有更丰富的感知体验。

小学生对生产劳动有主动参与的愿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更为适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生产参观活动是学生认识生产劳动的重要方式,教师不妨带领学生进入生产劳动场所,让学生了解农民和工人的劳动情况,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劳动教育。农村有些生产劳动的强度不大,非常适合学生参与,如播种、除草、浇水等,学生接受度高。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劳动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劳动意识。生产劳动能够创造劳动成果或者劳动产品,学生大多比较向往,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展开对应设计,形成更多的教学对接点,渗透劳动教育理念,使劳动学科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2.融入生活劳动

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学生最为熟悉,也是需要学生广泛参与的劳动。生活劳动,指学生生活中需要直面的劳动,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卫生值日劳动、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服务性劳动,指为师长、同学、社会人提供一定帮助的劳动,这些劳动没有固定性。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在选择劳动任务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都能够顺利进行劳动。

让学生多参与家务劳动,这是最为现实的操作和设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做出针对性设计,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的机会。低年级学生能够帮助家庭打扫卫生、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教师不妨将做家务劳动作为任务下达,给学生一定的要求,促使学生顺利进行劳动,在劳动体验中培养能力。服务性劳动不仅是劳动教育的形式,而且是思想培养的良机。在家里给父母提供一些服务,在学校给老师和同学提供一些帮助,这样的劳动都带有服务性质,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劳动的体验,而且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在劳动任务设计和活动执行阶段进行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学科教学品质。

二、构建新的关系网,增强劳动教育效果

劳动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与其他学科形成观照联系。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从横向联系的角度展开教育探索,促进课内课外的结合,形成教育生长点。

1.学科横向联系

劳动课程和道德与法治、体育、科学、自然等学科有很多关联,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有融合对接意识,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在关联性对接中形成教育亮点。一些学科中有实验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这里便涉及劳动内容。劳动中也会关涉科学知识积累、学科技能培养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横向对接联系,能够形成丰富的教学激发动力。

劳动带有实践属性,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关联,教师在具体操作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教育理念,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教育。像劳动课程与体育课程的对接,体育锻炼带有运动性,而劳动课程带有实践性,将二者融合一起,能够获得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如帮助家长买东西,可以与速跑训练相结合,这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再如,劳动课程和道德与法治的结合,学生在家里能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获得劳动体验,而且促进了思想品质的成长,这当然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追求的目标。劳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很多对接点,教师不仅要学会对应设计,还要做好协调工作,使其他学科教师也能够形成融合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

2.课内课外关联

劳动课程本身就带有课内外关联属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对接,提升学科教学品质。劳动任务大多出现于学生生活之中,教师要以学科教学训练设计为契机,给学生提供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劳动学习体验。同时,家庭生活性劳动、服务性劳动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教师要做好教学筛选设计。

劳动大多需要在课外完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课内外结合的意识,先在课内传授一些劳动知识、操作技法,然后走出课堂,通过多种渠道展开劳动实践,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劳动素养。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劳动任务,并对劳动任务进行科学分配,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提升操作的效果。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延伸性的家庭劳动任务,让学生展开生活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自然形成劳动习惯,促进思想认知健康成长。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弱,需要家长帮做很多事情,如洗衣服、收拾房间、辅导作业等。教师应针对學生的实际做出针对性设计,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对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三、探索新的拓展点,打造劳动教育品牌

劳动教育需要有课程支撑,教师要进行延伸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之中,在生产劳动、生活劳动、服务劳动中逐渐建立劳动意识。

1.劳动课程拓展

指导纲要对劳动课程建设有明确要求,学校大多已经正式开设了劳动课程,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删,借助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也可以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课程调整,以丰富课程资源,完成课程建设。劳动教育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地域属性、生活环境不同,这样学生面对的劳动任务也会有所不同。

构建劳动课程时,教师要做好搜集与整合处理工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学情调查,提升劳动课程建设的水平。如果学校周边有工厂资源、农场资源,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有观照意识,这样才能形成丰富的劳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契机。学生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生活条件进行任务布设,形成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征询部分家长的意见,丰富课程资源建设的信息。为凸显劳动课程的独特性,学校要发挥导向作用,为课程建设推出更多的信息素材,设计更多的劳动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新的劳动体验。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优化设计,对劳动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丰富课程资源。

2.生活实践延伸

劳动课程的训练设计向生活实践方向延伸,符合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符合学生劳动教育成长的基本诉求。因此,教师要有创新探索意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搜集更多适合的生活性劳动任务,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促使学生顺利启动劳动思维,在创新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实践出真知”,劳动教育是最典型的实践性教育,教师要科学展开教学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劳动课程训练设计有多重选择,教师要对接学生的生活展开相关操作。如美术学科中有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可推出手工制作竞赛活动,让学生展开创意手工制作,并将成品提交给班级,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展示。学生接受任务后积极搜集相关材料,展开创意设计,同时争取家长的支持,确保制作任务能够圆满完成。生活实践的训练形式众多,不仅可以与其他学科对接,教师也可以设计专项的劳动任务,如让学生建立家务劳动档案、撰写家务劳动日志、定期参与家务劳动等,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发展。同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劳动能力比较低,教师在劳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对学生的劳动操作进行对应调查,以便及时做出调整,让学生能够获得有效的劳动锻炼。

劳动教育内容众多,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利用更多的劳动对接机会进行相关教育,形成丰富的教学启动力。低年级学生的劳动基础较弱,劳动习惯培养成为重要的目标追求,教师要在课外活动、家庭实践等环节多做思考,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劳动任务,让学生家长做好监督,通过多点结合、关系梳理、实践对接等实践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认知品质。“劳动最光荣”,这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口号。教师要依据指导纲要展开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踐能力。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劳动教育低年级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