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视角提升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14 20:45蔡善荣
考试周刊 2021年9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策略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阶段对学生而言,是系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关键和有效时期。而作为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引导者,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任,并且在秉承着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积极将生态保护理念贯彻于生物教学的始终。但是,目前在实施教育方针,贯彻教育理念的同时,还是出现一些无法使生物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到位的情况,因此,基于以上这些不利状况,教师要勤于思考,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之余,

探究和分析如何将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生态环境教育;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建设美丽中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生态保护教育,提升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是高中生物教学需要重点研究的热门课题。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环保理念薄弱、自主探究意识差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生物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甚至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只有全面加强学生生物学科的思维能力,加强生物学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紧密联系,才能确保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提升,创造出新时代的教育价值体系。

二、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传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更侧重于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在被动地接受过程中,以单一固定的形式参与到教师所安排好的教学活动当中。生物知识与大自然环境之间联系紧密,其中富含着各种信息,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理。同时,生物实验大多数都可以与环境建立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现象使学生对环境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积极投入其中。然而,虽然学生怀有参与实验的好奇心理,但是在大多数生物实践教学中,学生却缺少环保理念,教师教学在实验过程中与环境教育联系较少,甚至一些生物实验避开环境相关话题,与现实世界中的环境保护脱钩。受到当前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教师教学更加注重考试结果的呈现,忽略了阶段性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反馈,使得生物学科知识的差异性得不到全方位展现,并且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脱离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师也在努力寻求转变和革新,努力改善传统教学中固有的弊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点急于求成。

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中环境知识的浓厚兴趣,应该采用创新教学方法,进而提升生物教学环境教育质量。然而,就当前大多数生物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教师仍然采取传统式教学方式。例如,以教材讲解为主,实验教学为辅,过分关注生物知识的传播过程,忽略环境实验教学、现实教学等,无法灵活联系当下生态系统创新教学,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水平落后。此外,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要求生物教学与时俱进,教师要联系现实生存环境开展环境教育。然而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在生物教学中虽然对环境变化情况感兴趣,却缺乏深入探究的动力,课堂参与性不积极,因此,削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差异效益教学原则

立足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将差异效益教学的理念融入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其所凸显的差异性主要涉及了两个层面:第一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差异进行评判,从而立足于此制定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如一些学生生物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则教师要针对这些学生制定以夯实基础为主的教学内容;一些学生没有树立足够的学习生物的信心,教师则要以鼓励和心理辅导的形式来强化他们的自信心。第二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性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个性差异化的评价,避免将整体评价作为教学策略实现的标准,而是要关注学生原先成绩与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的能力之间的比较,从而以客观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原则

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树立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方式和情况,学生身心体验的获得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它不仅是身心的结合,还是学生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的相互融合和作用。这也意味着,实践体验比起单一的听讲形式更能使学生对知识技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因而,教师要尽量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教学活动的实践体验中,例如,教师在讲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时,如果单单依靠口授形式来说明使用方法和步骤,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而教师还需要在理论阐述和理解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去观察实验样本,这样学生才能将这部分知识牢记在心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原则

生态环境教育本质上是提升学生对社会发展关注度的一个途径,因此衡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标准并不能只是成绩,它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多元化、多角度的。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是能力培养也不能忽视,要想使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展现出来,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所存在的许多知识概念需要在实践当中才能加以巩固和理解,达到指导和运用的目的。新课标理念也倡导生物学科教学要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双向协同发展。

四、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一)落实生态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

生物课堂是促進师生交流沟通的主要场所,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渠道,开展生态教育,应该合理发挥生物教学的作用。首先,借助生物教材中的资料与素材,挖掘与现实环境有关的知识。例如,在高中生物内容中,教师在对《群落的演替》这一章节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时候,需要向学生阐明群落演替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具有哪些类型,并且还要应用实际的例子来说明群落演替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且列举人类的行为活动对群落演替将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一单元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理念,教师可借助该单元设计一个综合性探究活动,以“人类行为活动对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作为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资料和实例,学生可以视频、音频等形式来呈现,还要生成书面报告作为总结。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生物思维得到训练,同时也能从深层次上达到让学生通过加大对群落演替的重视和关注力度,从心里、思想上对我国所推行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产生深刻认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观念。

(二)借助作业习题,培养学生知识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知识相对烦琐,因此作业习题变化形式多样,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可以培养环保分析能力,使学生懂得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环保难题以及对环境的破坏问题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念与判断意识,同时提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使学生懂得在各种问题的解决中,提升生物知识的技能,更好地落实生物核心素养。

举例来说,在学习到《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有这样一道题: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实现的

B. 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的生育率的影响很大

C. 人口死亡率不仅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明显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D. 随着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

这道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在做这道题时,学生通过分析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便可以分析对错,选出最正确的答案,这可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判断力,进而使学生形成独立的看法与思维意识。

(三)结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应用技能

高中生物教学若想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和核心素养,绝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渠道,开展各种课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社会实践进行了解,并帮助学生走出校园与课堂。使学生在亲近大自然中,增强亲身体验,了解到环保的重要价值,并规范自身的行为,形成有效的环保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对学校中一些污染的问题或者绿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通过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源,策划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其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开展一些公益活动,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知识《能量之源与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到社区中宣传一些现代化生活方式,使更多人具有正确环保理念,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生活当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保教育的影响,进而过上一种健康的生活。

(四)联系生活实际,将环保思维融入生活

生物知识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引进生活中的相关案例,为学生开展生动的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到绿色生活当中,使学生从初中开始便践行“节能减排”生活理念,培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例如,在学习到高中知识单元《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播放经典环保纪录片《家园》,使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当前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发展与浪费情况。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环境被破坏导致的一些,如酸雨、沙尘暴、汽车尾气等问题,甚至全球开始出现的温室效应等,进而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启发学生从自我行为改善做起,为社会做贡献。

五、 基于生态视角提升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

第一,贯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时候,不能单单以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灌输,而是要在立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展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并且学生能够分析后制定出自己思考的方案,尝试解决这些存在的生态问题,这也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之中,养成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树立高度的环境道德感和责任感。

第二,生物教学不应该局限在固定的空间里,而是要突破传统教学课堂环境,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辅助手段,学校也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和安排一些实地调研考察的方案,组织学生去科技馆、生物园等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场所进行环境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过程中,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和思想。

六、 结语

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必须将生态环境教育贯穿始终,从当前的环境现状来看,资源过度开发和消耗,部分人群有恶劣行径,仅靠环境保护者去制止是远远不够的,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才能将保护环境工作落到实处,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获得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谭舒心,程春雨.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

5(6).

[2]牟中园.浅论如何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3).

[3]麻智春,刘海珠.浅议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

[4]刘娥.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J].中学生物教学,2019(6):50-51.

作者简介:蔡善荣,福建省邵武市,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策略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