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体解读灾难新闻报道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以 2020 年新冠病毒疫情的新闻报道为例

2021-01-14 03:38甘小亚
语文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灾难新闻报道

○ 甘小亚

(武汉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1)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被各种信息包围,每天都会接触、处理各种信息。在各种信息中,新闻报道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新闻报道关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灾难事件以其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新闻活动的焦点之一。人类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并不太平,全球各地的灾难事件此起彼伏,如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 年的澳大利亚丛林大火、2014 年马来西亚客机坠毁、2004 年印度洋海啸、2003 年的非典型肺炎等等。这些灾难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无法比拟的伤痛、恐惧,也对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政治、教育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灾难事件发生后,各种媒体争相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通过这些新闻报道,人们得以获取有关灾难事件的各种信息。不可否认,在每一次灾难事件处理中,新闻报道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于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为了对抗和摆脱统治欧洲1000 多年的宗教神学思想而提出的,其口号是去除神性、追求人性。此后,人文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以培根为代表的功利派是其中重要的一派,他们主张追求并极大地满足物欲,以“图谋人类之全体幸福与进步”。这种思想带来的后果是人们不注重道德修养,并逐渐丧失自制力,长此以往,“人类将自真正文明下堕于机械的野蛮”,因此,美国哈佛大学文学教授白璧德提出了注重人性、使人从物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人文主义观点,即新人文主义思想。

白璧德提出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认为,“其爱人也,必加以选择”,“无论个人或社会,苟除‘物质之律’而外,不另思求一种‘人事之律’,以为此乃可有可无者,则必日趋衰颓,万劫不复矣。”也就是说,拥有博爱、同情、仁义之心固然重要,但还要加以选择,选择合适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并且要遵循事物的内部规律。白璧德提出物质之律和人事之律齐头并进,两者须兼而有之,既要遵循物质之律,也要遵循人事之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也不断发展并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充分发展的今天,“物质之律”和“人事之律”则可被解读为科学性和人文性。科学性和人文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客观规律、严谨分析、理性判断和决策就是科学性的表现形式,尊重生命、捍卫尊严就是人文性的表现形式。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科学的成果层出不穷,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增进了民生福祉,许多人被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所折服,对其顶礼膜拜。这是人类科技的进步、理性的胜利,也是“知识就是力量”最有力的证明。但除了理性,人还有情感需求,这种温情显然是简单实用的科技成果无法满足的。新人文主义并不排斥科学,相反它在最大程度上开发科学的人性内涵,挖掘它丰富的人文意义。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极尽其张狂,而精神价值、人文系统在现实世界中经常被贬抑和打压,各种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接受了熔科学性与人文性于一炉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探讨如何将科技的成果、科学的态度或方法与人性本质、精神文明、道德准则关联起来,如何发掘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相依相携、不可分割,这样才能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接下来,笔者尝试解读灾难新闻报道中蕴含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二、灾难新闻报道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解读

(一)灾难新闻报道的不同类别

纵观当今灾难新闻报道,灾情发生时各种报道铺天盖地,但有些纯粹是哗众取宠、赚取关注度,有些则剑走偏锋将灾难报道变成了宣传片,只有即时、真实地报道灾难事件及其相应的施救、管控措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救援进程,才能安定社会。反之,则可能会耽误救援,使灾难的恶性影响辐射开来,甚至影响到其他区域。因此了解、并理性分析灾难新闻报道是媒体和广大民众都要关注的问题。

灾难新闻报道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尽管围绕灾难这个话题通常有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但系统地来看,这些新闻报道主要是在回答三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围绕“是什么”,新闻报道会阐述当前发生了何种灾难,比如灾难地点、时间、严重程度、伤亡情况等事实或数据;围绕“为什么”,新闻报道会发布专业部门、政府部门对灾难源头的判断或预测;围绕“怎么做”,新闻报道会讲述面对灾情,受害人如何自救抑或无助、救援人员如何开展援救工作、社会普通民众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或对灾区伸出援手进行帮扶、政府机构或权威部门怎样处理灾难中的各种紧急事件。无论哪一类灾难新闻报道,都围绕着科学性和人文性进行展开。

新人文主义强调“物质之律”与“人文之律”兼备,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科学性体现在及时、真实、客观、严谨的态度,要第一时间报道灾情,要真实地报道灾难事实、绝不隐瞒,媒体人要客观地报道灾情、不主观臆断,分析灾难源头或制订改进措施时要专业分析、严谨判断;人文性则体现在保护受害人的生命健康、保护公众的知情权、保护舆论的监督权、宣传和弘扬传统道德体系中的真善美。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缺一不可,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倡导人文情怀。接下来笔者从不同类别的灾难新闻出发,解读其中蕴含的新人文主义思想。

(二)不同类别的灾难新闻报道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解读

在报道“是什么”时,新闻媒介主要发布灾难爆发及进展的相关信息和数据,此时新闻报道的首要目标是及时、准确、客观地向公众传达相关信息。关于灾难事件的时间、地点、灾情的严重程度(如地震或台风的级别,疾病的传染性与否及传染级别)、伤亡人员数目,都要来自于第一手现场报道,绝对不能拖延信息发布,不能刻意隐瞒灾情严重程度或伤亡人员数目。下面是两则关于“是什么”的灾难新闻报道:

报道1

北京市新增4例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的肺炎病例 共确诊14例

2020年01月22日23:50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据北京市卫健委官方网站消息,北京市新增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据介绍,石景山区45岁男性患者,1月11日赴武汉,1月14日返京,1月19日出现发热症状,1月21日在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西城区42岁男性患者,于1月11日和1月18日两次赴武汉,1月19日返京,1月20日出现发热症状,在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常住武汉市的33岁女性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后,于1月20日在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武汉市33岁女性患者,1月18日来京,暂住朝阳区,1月20日在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专家组评估,以上4名患者今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名患者病情平稳,在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现已对35名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目前无发热等异常情况。

截至1月22日18时,北京市共确诊1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其中西城区2例、朝阳区1例、海淀区2例、丰台区1例、石景山区1例、通州区1例、大兴区2例、昌平区2例,武汉来京人员2例。(责编:李枫、闫嘉琪)

报道2

湖北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病例444例

2020年01月22日23:02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人民网武汉1月22日电 22日晚,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以省防控领导小组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会通报称,截至22日20时,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44例,1月22日0点到晚20时,湖北省新增病例69例,其中武汉市新增62例,死亡8例,荆州新增6例,荆门新增1例,已治愈出院28例,死亡17例,目前仍在院治疗399例,其中重症71例,危重症24例,这些人均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2556人,解除医院观察863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1693人。(责编:李枫、岳弘彬)

上面两则报道都是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当日最新数据报道。在词汇上,它们较多地使用数字(有时还辅以图表)和表达具体意义的词,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间”“病例人数”“医院”“患者”等,很好地凸显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在句式上,它们的句子以简单的陈述式短句为主,陈述句用于发布信息,并且小信息块构成的短句利于读者阅读,从而使读者受益最大化。

从修辞手法上讲,两则报道主要运用说明的修辞方式,列举数据和事实信息、公布疫情最新进展,未使用心理、情感类主观词汇。说明修辞手法通常是用于解释、说明某事物或某现象的状态、操作流程等,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受众容易接受并且可信度高。通过词汇、句式构建的说明修辞手法与此处灾难新闻报道的功能及目的完美地匹配,充分诠释了新人文主义理念中的科学性,即,及时、真实地发布灾情数据。而事实上,新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互相依存,必不可少,及时、真实、客观地发布灾情相关数据,是一种科学理念和方式,但这种方式更是为了保护受众的尊严,即尊重人们对于事实真相的知情权,这是人文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报道“为什么”及权威部门“怎么做”时,新闻报道的职责是对灾难进行溯源,对管理机构的不足之处进行追责问责,对民众的相关观念或意识进行引导,总之就是尽量避免类似灾难再次发生或尽量将灾难的损失或伤害降至最小。此时权威机构或管理部门要客观分析、理性判断决策,而受众则可了解灾难发生缘由、监督管理部门是否尽职履责。下面是两则灾难新闻报道:

报道3

民政部:扎实做好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01月23日16:53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1月22日下午,民政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好各项防控要求。

会议强调,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速变化,民政服务机构中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等都属于易感人群,不少服务机构人员密集,存在疫情发生风险。各级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养老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智障和精神病人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殡葬服务机构、婚姻登记机关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的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好各项防控要求,严格执行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妥善做好各项应对工作,切实保障好民政服务对象安全。(责编:李金波、岳弘彬)

报道4

孙春兰在武汉考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2020-01-23 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2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检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慰问一线防控人员。她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依法科学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采取更细致、更深入、更扎实的举措,全力遏制武汉疫情扩散蔓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孙春兰考察了武汉天河机场出入口检测点,实地了解通风消毒、体温检测、口岸卫生检疫等情况。在湖北省疾控中心,她与防控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病源检测、疫情报告、科研攻关、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听取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工作汇报。她强调,武汉疫情的防控关系整个防控全局,当前疫情传播还没有阻断。湖北省、武汉市各级党政干部必须落实责任、担当作为,集中精力落实最严防控措施,优化和提高防控效率,坚决防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

孙春兰强调,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和首诊负责制,查病源、堵源头、严隔离、防扩散,不能有任何疏漏,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内防扩散、外防输出。要集中定点医院、优秀专家、有效药品器械,坚持中西医结合,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尽最大努力救治患者。要严格落实防止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做好医疗资源配置、人员轮班值守等工作,保护好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确保以饱满的状态抗击疫情。要做好药品、消毒、器械等防控物资的储备供应,最大限度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加强预警监测,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及时解疑释惑,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证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祥和的春节。(责编:杨煜)

上面两则新闻都是对新冠疫情肆虐的源头分析、追责问责、调整或处分的相关报道。显然,这两则报道和报道1、2以及后面的5、6相比,在报道主题和语体上也有很大区别。报道1、2 主要运用说明的修辞手法,报道 3、4 则更正式,主要运用议论的修辞手法。在词汇上,它们多用通用书面语词汇和专业词汇(又称硬词)体现出正式性和专业性,比如“部署”“扎实”“落实”“强调”“疏漏”“控制”“阻断”等正式书面语,又如“新型冠状病毒”“首诊负责制”“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专业词汇。在句式上,较多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相比报道1、2,报道3、4中的陈述句更长,句法更为复杂,也体现了政府部门或管理部门在溯源、追责、堵漏、杜绝等方面的正式和权威。与政府部门相关举措相匹配的,则是使用一连串祈使句,体现了当前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以及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如“要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加强预警监测、严格疫情报告”等。

从语篇布局来看,报道 3、4 均为正式的公务文书格式、逻辑缜密、结构严谨。这样的用词、句式和语篇都体现出了政府部门或管理机构处理问题时的严肃、正式和权威,这种严谨态度与新人文主义中的科学性都高度匹配。科学性从语言表面就能体现出来,而人文性其实一直贯穿在整个报道中。无论是分析、处理灾情的客观严谨,还是发布相关处理措施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都是为了保护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捍卫每一个生命的平等和尊严,使类似的灾难不再重演或将灾难的损失和伤害降至最小。严谨的处理态度、正式权威的语言文字正是服务于这样一种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文情怀,所以,只有人文性和科学性相辅相成,这类灾难新闻报道才能实现其功能。

当灾难猝不及防降临时,许多人一夜之间无家可归,或生命危在旦夕,如何面对灾难这一事实,如何坚强站起来?新闻不仅要报道事实,还要抚慰心灵。因此,在报道“怎么做”时,不仅仅涉及管理部门或权威机构的相关措施,也会报道灾难受害人及相关人员的故事,其目的就是给予人们精神力量,让受害者们及相关人员感受到温暖、勇气,从而激发出他们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信心,同时注重宣传中国社会所认同的传统价值观念,比如激发出人们的怜悯之心、同根之情,倡导全体普通民众齐伸援手、与灾民共渡难关。下面是两则相关的灾难新闻报道:

报道5

致敬!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

本报记者 田豆豆 程远州 范昊天 吴君

《人民日报》2020年01月25日04版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这个除夕,“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

在辞旧迎新之际,是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故事为公众安全“守岁”。

手持白纸,上面打出一行行字:“不畏惧、不退缩”“我们坚守”“亲人们勿念”……1月24日中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在交班间隙拍下了几张特别的拜年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医生董琛专门坐动车从烟台赶回武汉值班。过了驻马店,车上就她一个人,列车员反复问她是否确定要回武汉。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护士孙樱文,主动放弃假期,申请留下来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在武汉肺科医院,防治专家组组长杜荣辉,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

随着疫情的发展,武汉各个医院发热门诊患者激增,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争相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其中有很多年轻热血的身影。

29岁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希望35岁以下的医生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参加紧急救治队”,当机立断,在最近的天门南站下车,返回武汉。两个多小时后,吴小艳就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90后”的武汉中心医院男护士邓光西和同为医务人员的未婚妻朱凡,在23日晚上急匆匆赶回老家说服双方父母取消婚礼,又急匆匆赶回了手术室。

有人取消婚礼,随时待命,更有人与年幼的孩子惜别,坚守病房。31岁的李瑛莺是协和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面对疫情,她和丈夫孔伟一起主动要求去最危险的隔离病房工作,将不满两岁的女儿交给老人照料。

在这个不寻常的除夕,是这些医务工作者,给全国民众带来了最温暖、最坚定的力量。

报道6

逆行武汉 这些可敬的“白衣天使”让人泪目

2020年01月29日11:59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1月26日中午,秦皇岛市首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出征。27日,他们已经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线,与众多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展开一场全国总动员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此次出征的医疗队,是由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三医院的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其中,11名医护人员前往武汉开展医疗救助,4名医护人员作为后备力量待命出征。他们是市第一医院的宋维鹏、穆福春、杨莹莹、李彤彤;市第二医院的温辉、肖爽、傅伟伟;市第三医院的曹鹏遥、么建立、李蕊、白月。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逆行者”,牵动家人心,感动一座城。

3岁女儿睡梦中喊:不许反锁门,爸爸要回来!

2003年,非典肆虐,他那时刚刚24岁,主动请缨奔赴抗击非典一线;17年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严重,他又是第一个向院领导下请战书的人,成为秦皇岛首批支援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医疗队中的一员。

他叫么建立,市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助理兼生化室组长。他曾参加禽流感、埃博拉防治等多次救治工作,遇到危险,冲锋在前,他已经习惯了。

“我们是同行,理解也支持他。我家两个孩子,小的刚三周岁。” 妻子张丽娜在市第一医院工作,“这次走得匆忙,没能赶上送他。”虽然说起来轻描淡写,但是张丽娜还是因为没能亲自送丈夫,略有些遗憾。她告诉记者,计划突然改变,要到石家庄集结,26日中午12:30接到通知, 12:50到火车站集合,坐13:01的火车。“本来我想下午给他买一些生活用品,都没来得及,随便在衣柜里拿了几件衣服,没顾得上叠就塞在行李箱里了。”

“要听妈妈的话。”临行前,看了一眼13岁的儿子,么建立说了一句话,话音才落,他急促的脚步声已消失在楼道尽头。

从爸爸走后,3岁的女儿就睡不安稳。离开的第一夜,张丽娜嘱咐儿子把房门反锁好,女儿在睡梦中突然喊道:“不许反锁门,爸爸要回来!”

很少看新闻的70岁老母亲,这两天突然看不到儿子,开始担心起来,一直在问:“建立没事吧?怎么走得这么急?”

抵达武汉后,么建立只和张丽娜报了声平安,几乎没再联系。在么建立的朋友圈中有一条留言:谢谢大家,我一定不辱使命,注意安全。时间是1月26日16:22。

么建立的微信昵称叫“万俟云鹰”,他这只云鹰已经飞抵武汉,在那里他是一名与病毒搏斗的英勇战士,我们等待他凯旋。

患癌的老父亲说:她能去救人,我们高兴

温辉的这次出征,让年迈又多病的父母措手不及。

“我早有准备,保证完成任务。”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温辉,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她的回答铿锵有力,没有丝毫犹豫就奔赴前线。

“我虽然大字不识,但知道哪轻哪重,她能去救人,我们高兴。”72岁的老父亲只说了几句话,因为身体虚弱,停了下来。2018年,温辉的父亲查出膀胱癌,手术后一直靠药物维持。母亲在一旁偷偷抹着眼睛,“我闺女孝顺又能干,她自己愿意去,我们做父母的都支持。”温辉的母亲身体也不好,患有冠心病,去年6月又患脑血栓住院,一着急说话就不清楚。

“妈妈到武汉了,放心。”“照顾好姥爷、姥姥。”26日、27日温辉给10岁的女儿分别发了两条微信。

“妈妈去帮助别人,我支持妈妈,妈妈是我的榜样。”温辉的女儿对记者说,她以妈妈为骄傲。

温辉到达武汉后,马上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她顾不上再和我们联系了,我们只有在后方替她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让她安心在前方工作,祝愿她平安归来。”市第二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宋一静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已经看望过温辉的老人和孩子,安顿好了他家里的一切。

上面两则新闻都是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战斗中的人物报道。很显然,这两则报道和报道1、2、3、4相比,不光是主题迥异,语体上也大不相同。在语篇上,报道5、6都属于描写和叙事,有故事脉络、主题思想以及各种描写(如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故事性和情节性比前面4篇报道更突出,如,灾情发生时受害人顽强求生的故事、父母为保全孩子性命拼尽全力的故事、救援人员不顾自身安危争分夺秒救人的事迹,等等,目的是刻画出灾难发生时或发生后的一个个典型人物形象。在用词上,报道5、6中的用词明显没有前面4篇报道中的用词那么正式和严肃,此处多用贴近普通人日常工作或生活的非正式词语,如“妈妈到武汉了,放心”“照顾好姥姥、姥爷”“我支持妈妈”等;同时也使用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类、心理类描写词语,如“白衣天使”“滚烫”“令人泪目”“温暖”“坚定”等。

这类报道运用叙事、描写的修辞手法,通过讲述故事、描写其中的某个场景或动作或表情神态,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为战胜灾难、鼓舞士气的故事或人物形象。情节突出的叙事性语篇、非正式的句式结构及贴近日常生活的正能量词语,诠释了新人文主义理念中的人文性,即,保护生命安全、捍卫生命和尊严、弘扬传统价值理念中的坚强、无私、乐于助人等美德。新人文主义中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并不是分裂的,两者是相辅相成。报道5、6不仅充分体现了人文性,同时也兼具科学性。这些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都源于第一手的调查、访谈,信息均真实、可靠,绝非凭空捏造,这充分体现了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和严谨,也就是蕴含其中的科学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共同指导下的灾难新闻中的人物报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语篇的构建、语言的选择刻画出一个个令人感动、令人流泪的人物或故事,把坚强、温暖、信心和力量传达给受众。

基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新闻报道用三个最本质的问题将灾难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处理串联起来,给读者一个条理、清晰的灾难事件流程图,使读者能够最快地了解并密切关注灾情处理进展情况,实现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职能,即发布重大事件。同时,在新闻报道中,通过特定人物或场景的描写刻画,也弘扬、强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美德和品质。在灾难新闻报道中,词汇、句式、语篇、修辞等方面互相合作,实现了灾难发布和弘扬美德的功能,并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和人文性,两者兼而有之,详见下图:

三、结 语

本文以灾难新闻报道的分类为出发点,继而以新冠疫情相关报道为例,解读不同类别灾难新闻报道中所蕴含的新人文主义思想。2020 新冠疫情是武汉之殇、中国之殇,在党中央的强有力领导和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下,这场战役已经胜利在望。在这场战役中,新闻媒体本着及时、客观、严谨的原则,坚守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捍卫尊严的人文情怀,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报道。这些报道是新冠战疫胜利的重要保障,蕴含其中的新人文主义思想对灾难新闻报道也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灾难新闻报道
雷击灾难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