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及培养体系

2021-01-14 07:52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一带一路

一、前言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群,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到目前为止我国新设立的综试区已达35个,因此就需要大量的跨境电商人才,如何快速的培养出社会上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则是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面临的问题。

二、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将海外产品引入国内市场,或将中国生产的产品出售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即进口电子商务、出口电子商务。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9》显示,2019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功能和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9亿。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4.81万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多达5125.6万人,突显了电子商务跨界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升级方向[1]。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17“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进入中国,中国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往包括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泰国、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在内的“一带一路”54个国家。

三、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

伴随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人才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2020年4月,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赢动教育共同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八成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近三成有大规模招聘计划[2]。

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所需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商务),电子商务和外语专业的人才,通晓这些专业的人才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合型人才。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在电子商务领域具有专长,并且要熟悉网络营销、企业电子商务建设、跨境支付、边境管理知识、运营和管理,跨国管理知识、国际物流,还需要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以及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等,但是在高校中接受单一专业培训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场扩容,企业急需专业人才,跨境电商企业倾向于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但应届毕业生知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视野不够宽阔,企业除了希望招到具有电商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希望招到具有跨境电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希望高校在培养电商人才时增开关于跨境电商的相关课程和相关的实践性课程。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专业,这些专业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较少,一些高校仅具有少量的相关课程,部分高校只是设置了少数的几门相关课程,由于高校只是把课程安排在独立的学期完成授课,所以在教学实施中这些课程缺乏衔接性,课程的交互性在教学中也没有得到良好运用,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是零散化、碎片化的,无法将所学内容联系起来[3]。

(二)理论实操不均衡。当前,教师主要依靠课堂上教科书的理论知识,并辅以课后练习,但几乎没有实践训练,并且仅限于模拟平台的部分内容。但跨境电子商务学科的实践性强且运用复杂,该领域的人才面临的挑战是跨平台、跨零售商、跨类别、跨物流、跨境和多语言等。如果只关注理论研究,而对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操作模式掌握欠缺,毕业后学生将无法快速胜任工作。

(三)师资力量不坚实。跨境电子商务教师主要是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教师。他们普遍缺乏电子商务运营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与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兼容的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特征。

(四)教学资源不够充足。尽管跨境电子商务的教材正在增加,但针对单个或多个 B2C跨境平台的操作界面的讲解以及跨境电商概念性知识,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当前发展相矛盾,内容显然落后并且不够深入。不同大学提供的教学设备有限,学生在专业设备不齐全的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的情况下,只能在教室里上课,从而无法认识并体验现实的工作环境。

(五)校企合作不到位。各院校基本都有意识把企业引进校园改进教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遇到很多问题。现有的校企合作更多的是停留在浅层表面上,例如所引进的企业只是个订单挂名班,教学和实践上没有互动互助,引入的企业也无法满足大批量学生的教学需求,根本接触不了跨境电商业务的核心工作内容,实习岗位大部分是包装、搬运等非核心业务岗位。

五、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措施及培养体系

本研究以跨境电商市场人才需求为出发点,依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提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措施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来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并给出实施方案。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在学校和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结合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为人才资源开发和跨境电子商务制定合理的方案,提高学校对跨境电商人才质量的培养。高校专 业跨境电子商务教师要走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和行业协会,以听取企业家和行业专家的市场经验以及在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中的需求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4]。学校还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将学校作为企业发展中的合作团队。

2.加强选修课程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涵盖了广泛的学科,并且学生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由于跨境电商需要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的跨境电商的知识,还要具备外语能力和外贸方面的知识,因此,高校需要为学生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

3.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通过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专职讲师教授跨境电子商务。虽然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这使他们在课堂上不能做到游刃有余,课堂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需要提高技能,定期走进企业观察和学习,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认识。学校还应该让企业中经验丰富的员工参与进来,让他们参加学生的实习实践课程,与学校老师一起教授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完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涉及跨境电商课程、实践教学、“多元”师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五大体系。

1.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开设跨境电商方向的相关的课程,如: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分析与选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管理,国际物流,国际金融与结算,海外消费者行为分析与文化,国际商法,网络创业与管理,数学基础课程,图片制作与视觉设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等课程。

2.实践教学体系。跨境电商实践教学要基于一个办学理念,两个专业方向,三个层次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一个办学理念:要树立培养跨境电商实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可以将高校电商专业具体分为跨境电商运营方向和互联网产品经理方向。创建三个层次的实践平台,即:专业基础实验平台,综合训练与实操平台和创新创业与研究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渠道管理,系统规划,商务运营和创新创业五种能力。

3.多元师资体系。多元师资体系是指“知识实践性”与“实践知识性”相融合的多元师资体系。多元师资体系包括:专业教师,平台讲师,青年创业者,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高校不乏专业教师,他们理论知识功底深厚,但实践操作能力不足,为了弥补这些短板,可聘请跨境电商平台讲师(如速卖通,亚马逊,eBay和Wish平台),青年创业者,企业技术人员等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4.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通识性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综合训练,创业孵化培养。通识性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新创业理论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业大讲堂、沙龙,创业精英训练,企业家访谈等。鼓励学生多参加“互联网+”大赛,“三创”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可以入住大学生众创空间,产业园,创业园等,对他们进行创业孵化培养。

5.社会服务体系。积极扶持“政府、高校、协会、企业”合作的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行业协会是跨境电商人才及其他各类人才标准的制定者之一,是市场信息的传播者,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制定的参与者。

六、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支持,也需要学校与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加强合作,及时了解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一带一路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跨境直投再“松绑”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