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1-01-14 12:14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张 浩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 广州 510550)

1+X证书制度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构件,是贯通职业教育各层级的“连接器”,也是校企合作的“催化剂”。为了有效地落实1+X证书制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高职院校需要打造一支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1+X证书制度的落实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一是要掌握并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观念,这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想基础,也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政素养、职业道德品质、职业认同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1+X证书制度[1]。二是具备扎实的基础能力素养。高职教师的基础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表达能力、教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些基础素质是“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根基,只有具备较高基础素质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实施“X”证书的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实践技能、丰富的项目经验、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良好的专业洞察力等。四是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为了满足1+X证书制度的要求,高职教师还需要具备与专业对应的职业素养,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熟知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根据这些标准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

(一)“双师型”概念认识模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向不明确

当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权威统一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包括:“双证书”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职称”说,认为“双师型”教师要具备教师职称和本专业职称;“双素质”说,认为具有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双经历”说,认为“双师型”教师要具有教学实践经历和企业一线操作经历;“双来源”说,认为“双师型”教师来源应多样化,不仅需要吸收高校毕业生还要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2]。以上五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道理可言,但是这种多样化的认识导致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存在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比如注重证书的高职院校会鼓励教师多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注重职称的高职院校会让教师积极参与职称评定,注重经历的高职院校会鼓励教师多参与企业一线实践,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方向会造成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缺乏落实1+X证书制度的能力。

(二)教师开展1+X证书培训的能力有待提升,难以满足1+X证书制度的实施要求

由于1+X证书培训需要学生具有多元化的能力,由此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X证书制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观念素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职业素质。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基础素质较为薄弱、专业素质不强和职业素质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教师在承担1+X证书培训的过程中,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造成培训效果不佳[3]。1+X证书试点实施的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1+X证书培训时准备不足,对学生参与1+X培训项目的指导作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获取“X”证书的兴趣逐步下降,1+X证书制度难以有效落地。

(三)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动力不足,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缓慢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并颁布了大量的文件指导产教融合工作,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内仍然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壁炉现象,政府和学校对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很有热情,企业却缺乏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始终表现得“不冷不热”[4]。尤其在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足,导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缓慢,影响其在1+X证书实施过程的作用发挥。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企业认为自身并没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责任。第二,企业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明显不足。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这种合作仍然停留在短期的项目合作层面,而且培养对象更多的是高职学生,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明显不足。第三,企业缺乏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并未对企业承担培育“双师型”教师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且缺乏相关的激励政策,企业很难通过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获得直接收益,“双师型”教师在企业的实践往往是短期临时性的,并且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会保留自己的核心技术,教师很难参与企业的核心项目,也就不能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相结合,导致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缓慢。

(四)教师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专业教师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源包括:一是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这部分师资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践经历,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另外一部分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这部分师资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5]。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来源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不超过教师队伍的10%,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同时,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可以总结为“五多五少”: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数量较多,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数量较少;传统学科的教师数量多,新兴学科或者能胜任新兴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数量较少;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师数量多,实践技能较为高超的教师数量少;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多,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尚未考取“X”证书的教师数量较多,具有专业“X”证书的教师数量较少。这“五多五少”集中体现了专业教师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为了将1+X证书制度更好地融入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需要富有教育教学经验、能承担“X”证书培训任务、实践技能高超、具有专业“X”证书的教师鼎力支持,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成很难满足1+X证书制度落实的需求。

(五)尚未建立与1+X证书相配套的教师激励制度

1+X证书制度的推进和落实需要“双师型”教师配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双师型”教师的工作量,在其工作量接近饱和的状态下,推行1+X证书制度存在一定的阻力。“双师型”教师在承担1+X证书的培训任务时,需要抽出时间学习“X”证书的知识架构和培训要求,这对“双师型”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与“双师型”教师的投入相比,高职院校尚未建立针对1+X证书实施的教师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参与1+X证书制度落实的积极性,教师承担的“X”证书培训课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考,在当前的薪酬绩效制度下,只能按照一般的课时费标准计算,不利于教师参与“X”证书的培训与学习。

三、基于1+X证书制度改革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理念引领:树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理念,传承“学做合一”的百年基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方要树立科学的“双师型”教师的发展理念,逐步推动1+X证书制度改革。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重视全国范围内“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科学引导高职院校将1+X证书制度相关的师资培训纳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当中,发挥专业人才对1+X证书制度改革的引领带动。其次,从学校层面来说,在1+X证书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要坚持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做学合一”的理念,在培育“双师型”教师时,理论知识和实践二者不可偏废。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强化理论知识获取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锻炼。要根据校内教师的情况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和短期目标,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并结合1+X证书制度进行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最后,从教师个人的层面来说,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的观念,围绕“双师”素质的提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积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并主动研究各类“X”证书的鉴定标准,根据鉴定标准重新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并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当中,满足学生获得更多“X”证书的实际需求。

(二)能力提升:拓展“双师型”教师成长平台,畅通“双师型”教师发展通道

实施1+X证书制度能够促进学生在学校期间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双向提升,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教师在1+X证书制度的落实过程中承担了执行者的角色,需要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评定标准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学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发展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与1+X证书实施的能力匹配度。具体而言,发展平台包括人才引进平台、基地培训平台和互助平台,其中,在“双师型”教师人才引进平台的构建上,高职院校要打破传统的人事制度,革新教师选聘的制度,多措并举,多渠道引进更多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的人才。在“双师型”教师基地培训平台建设上,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培训基地,发挥学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共同完成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建立互助平台,增加校内教师之间的互助,共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解决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难题。教师成长平台为教师提升“双师”素质提供了可能性,而畅通的教师发展通道则为“双师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高职院校要构建教师外出进修制度、开展“名师工作坊”培训活动,为畅通“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通道助力。

(三)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共育的“混编型”教师团队,提升“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要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作为制定教师队伍发展目标的基础。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紧跟科技前沿,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打造校企共育的“混编型”教师团队。一方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通过校企共建“技术平台”,利用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技术水平;强化校企共建“资源平台”,整合校内资源和企业资源,为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提供优质资源;推进校企共建“孵化平台”,将“双师型”教师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利益,反哺企业。其次,校企共同推动“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重点培养行业领军人物和专职的运营团队,壮大兼职教师的队伍,组建校企“教师混编团队”,通过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实力。

(四)外引内培:采取“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原则,化解专业教师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要坚持“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原则,创新教师选聘的机制,拓展教师引进的渠道,化解“双师型”教师供需结构性矛盾。首先,在教师培养的过程中强化“双师”素质导向,对现有的专职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升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并将1+X证书制度相关的培训内容融入教师培养过程中,帮助教师解决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其次,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对于紧缺的专业人才,可以适当放宽一些硬性条件的限制,采用考察的方式进行直接招聘,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后,畅通兼职教师的引进渠道,修订兼职教师的选聘办法。通过优厚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企业内的专家成为兼职教师,并逐步提升兼职教师的地位,为兼职教师设计专门的培养计划,帮助兼职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师的角色,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贡献力量。

(五)激励举措:构建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加快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激励制度

1+X证书制度的落实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工作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职院校要将1+X证书制度的落实工作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完善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提升教师承担“X”证书培训的积极性。首先,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薪酬待遇。对具有“双师型”教师称号而且承担“X”证书的考核培训任务的教师,要在课酬方面进行适当上浮,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并在年底绩效分配时向这部分教师倾斜,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劳有所获。其次,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项目申报等方面,也可以适当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并制定一些针对“X”证书培训教师的加分条款,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校内地位,增强教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同感。在选派校内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时,秉持“双师型”教师优先的原则,以此形成鲶鱼效应,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最后,高职院校应为承担“X”证书培训的教师减负。教师在进行“X”证书培训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因此,针对这一群体,应适当减少事务性工作,以免教师精力不济产生懈怠情绪。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