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探究

2021-01-14 00:03:16
黑龙江科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现象毕业生岗位

王 亮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 130118)

据统计,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874万,2021年更是达到了909万,再加上未就业的往届高校毕业生,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参与就业总人数将达到1 000多万。同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导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愈加激烈。在这复杂的形势下,许多高校毕业生对于未来就业不仅没有紧迫感,而且出现了缓就业和慢就业的现象,这类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加突出。

1 慢就业的概念及成因

慢就业是指部分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不参与就业、不升学深造、不报考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等,而是自由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职业定位,再慢慢参与到就业当中的一种现象和状态。现阶段,慢就业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通过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调研,大学生选择慢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三个。

第一,受就业形势的影响。其一,中国是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以民营企业为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受疫情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对就业总体规模产生了挤压效应,对广大求职者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其二,受家庭父辈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性质的影响,现阶段考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持续保持高位,而这类岗位十分有限,导致了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其三,高校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就业趋之若鹜,但一线城市的就业岗位趋于饱和,同时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这就造成了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当代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所致。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70、80后都不一样,他们所在的时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文化经济不断交汇碰撞,使得90后大学生在如何选择生活方式上有了更多独特、创新的想法。随着我国大学扩招的持续进行,再加之社会需求与教育体制的限制,许多毕业生在上学期间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此外,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选择慢就业,家庭方面也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在自我调整中逐步完善职业目标。

第三,与大学生就业心理有关。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角色的转换期,其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而就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为过程,也会发生特定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对初次就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对就业市场的了解过于片面,在求职时会遇到诸多与就业相关的问题,大学生在就业中既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出消极的情绪。据相关报道显示,大多数人选择慢就业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充分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的无可奈何。同时,有的受访者希望能够“理性寻找发展方向,不愿意在没有找到方向前被具体工作束缚”,二战考研、自由职业、创新创业等原因导致了慢就业现象的出现。

2 国外的Gap Year现象日渐流行

以日本为例,50%的高校学生对于慢就业这一现象的存在表示肯定并且未来可能会选择这一状态。其中,31%的高校学生在毕业时不就业,一部分人选择在学业上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中理科生占的比例较大;另一部分学生准备资格考试,比如公务员、教职员考试及各类资格证书的考取等。剩下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就业压力、就业状态等多方面原因放弃就业。

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利亚高校学生毕业时只是暂时离开校园,但他们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定位做的很好,许多人会通过对自身评估,基于兴趣、爱好等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当确定了职业方向后,会选择回到校园继续学习,拿到相关资格证书后从事自己选择的行业和岗位。

纵观国内外的慢就业现象,不难发现,21世纪的大学生他们对于生活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社会不妨抛开传统的就业观念,给他们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让他们更有力量和生命力地去迎接和改造这个世界。

3 总结和建议

慢就业现象的出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一方面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的焦虑心态。另一方面,慢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在面对现阶段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客观趋势。面对经济形势不乐观、社会提供岗位减少、求职竞争压力增加的现状,部分毕业生只能选择“错峰就业”,给自己更多的职业规划、提升自我等时间和机会,充分了解自己、体验不同的生活,便于以后更好地择业。针对这种现象,有如下几点建议。

3.1 给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

在经济快速腾飞又瞬息万变的时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90后的大学生对于自我定位和自身发展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就业行业、就业岗位等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毕业时对于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喜欢而且适合的工作和职业,这些选择也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密不可分。

3.2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国家对于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年加大。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既要靠政策支持,又要靠高等教育改革,也离不开就业服务。可以说,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同时加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也非常重要。因此,高校要积极拓展就业市场,获取选人用人信息,开展好全校性的指导活动,指导各学院开展好相关工作。要广泛搜集招聘信息,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及时、精准推送个性化信息,不断给学生创造到岗就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单独或联合举办有针对性的小型网络招聘或宣讲活动。发挥学院优势,深挖校友、专业教师资源,邀请优质企业举办招聘活动。要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沟通,充分凝聚学校、社会、家庭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中的合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促使毕业生积极通过网络招聘求职就业。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结合学生特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形势变化和社会需求合理调整目标,积极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3.3 转变就业观念,理性看待慢就业

专家表示,现阶段毕业生多为90后,他们的思维观念与传统的就业观念存在很大的差距,他们寻求利用自己的专业进行就业或者创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对于慢就业的现象,需要社会和高校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用理性的做法去引导,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变化、疫情影响及学生就业择业观念转变衍生的必然现象,随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普及,他们在就业选择时会考虑很多职业发展的因素。

4 结语

部分大学毕业生还处于面对就业感到迷茫、焦虑等状态,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多方面积极行动起来。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因而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在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引导下,政府、企业、学校应出台更多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相关措施,保障大学生的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现象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商周刊(2017年5期)2017-08-22 03:35:13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