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德译本中语用预设的翻译分析

2021-01-14 03:25
关键词:解释性美食家含义

刘 品 秀

(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预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推理类型,是隐含的和不言而喻的前设。对预设的研究开始于哲学层面,20世纪70年代,预设成为语言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对生成语言理论提出了诸多启发性问题[1]。语言学家对预设究竟属于语义学还是语用学概念尚有诸多争论。Stalnaker首次强调了预设的语用性质,认为语用预设是“存在于语言行为前的一种先设的、默示的命题,与语境和说话人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接近于交际双方共享的背景信息”[2]。由此可见,语用预设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与语境密切相关。在翻译活动中,语用预设也是热点话题之一。译者如何精确识别预设信息,并选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及方法传递它的深层语用含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该文以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及其德译本为语料,首先,提出了语用预设的界定标准,将其分为文化预设和隐含义预设两类,并在此标准的指导下标注语料中蕴含的所有语用预设信息。其次,对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和量化统计,从而评判和比较各种翻译方法的优缺点。

一、语用预设与翻译的关系

Linke等学者将预设分为与符号相关的预设和与应用相关的预设两类。前者侧重句法结构等语言形式,又分为指示预设和语义预设;后者又被称为语用预设,指“交际双方在一个特定语境中交际时建立在共享信息或常识基础上所省略的前提信息”[3]。在翻译活动中,语用预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源语文本的作者在写作时,不必对所有的已知信息进行描述。但对于译文读者而言,这些预设信息是相对陌生的,译者若不加以补充和解释,就会导致理解困难。Nord[4]曾明确指出,预设是导致语用翻译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基于发话者对受话者视域范围内前提信息的评估。

德国翻译理论和实践家Kautz分别从译者对源语文本的接受和对目的语文本的生产两方面探讨了预设的翻译问题和策略,认为“译者必须采取解释性的或平衡性(补偿性)的翻译策略处理那些隐藏于源文背后的预设信息,但同时也要考虑文本类型、目的语使用规范和目的语读者的个人期待”[5]。戈玲玲[6]将汉英互译中预设的翻译技巧分为3类:用直译法保留共有预设信息;用替代法转换已知预设信息;用意译法增添未知预设信息。她认为译者要根据语境需要添加必要信息,既要考量目的语读者缺乏哪些预设信息,也要考量目的语读者是否能理解预设译文。汪宝荣[7]提倡对译者采用的语用预设翻译策略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提出7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文外注释法(一般与直译法结合使用);文内注释法(一般与直译法结合使用);改译法或淡化译法;释义法;替代法(即归化法);删除法。基于上述理论,该文对Kautz的《美食家》德译本中语用预设的翻译进行了分析。

二、源语文本中语用预设的界定

Fawcett[8]指出,预设信息不仅蕴涵于言语成分中,也存在于非言语成分中,如上下文的连贯关系和文化成分。该文将《美食家》源文中的语用预设分为文化预设和隐含义预设两类,以此来界定和识别语料中的语用预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考察源语文本中的语用预设是否在目的语文本中得到了恰当的传递。

(一)文化预设

文化预设是指处于同一文化语境下的预设信息,如历史人物、地名、朝代及与文化相关的概念等。《美食家》以“吃”为窗口窥探了1949年以来中国人在不同历史阶段所经历的生活变迁和价值观的变化,其中不乏文化预设。如文章中提到的“黄包车”,源文读者会马上想到旧时的人力车;“拉包月”则指受雇的车夫按月得到酬劳。这些文化预设信息对于译文读者而言相对陌生,需要译者进行补充解释,以弥补两种文化间的差异。

(二)隐含义预设

词的意义包括概念义和隐含义,隐含义就是联想义和外延义,是语言运用发展过程中某个词所具有的附加义、语用含义或暗含意义。汉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许多词句都具有隐含义,其中以歇后语最为典型。在《美食家》中,作者通常通过省略歇后语的后一部分使语言表达产生更强的形象感。省略部分的隐含义虽然能被源文读者捕捉到,却给译文读者带来了理解困难。如部长在分配工作时询问每个人的特长,高小庭说自己唱歌像“破竹子敲水缸”,省略了后半部分——“难入耳”。译文读者对于歇后语的隐含义较为陌生,若译者不能识别源语文本中语用预设的隐含义,就无法准确传递出原文的信息,造成译文读者的理解障碍。

三、《美食家》中语用预设的德译分析

《美食家》发表于1983年,是“小巷文学”的代表之一,与苏州文化一脉相承。小说以苏州为故事发生地,讲述了与美食文化和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含有丰富的语用预设信息,尤其是文化预设占有很大的比例。Kautz深谙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且精通汉语和中国文化,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笔者根据语用预设的定义与分类,以文化预设和隐含义预设为界定标准,在源文中共找出52处预设。据统计,Kautz对文中的52处语用预设共采用了6种翻译方法,其中:解释性翻译16次,直译法12次,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11次,近义替代9次,概括性翻译4次,音译法1次。下文结合具体实例分别对这6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以考察源文中隐藏的语用预设是否在译文中得到了恰当传递。

(一)解释性翻译

解释性翻译指译者用符合目的语使用习惯的表达对陌生的源语语用预设信息进行解释翻译。据统计,解释性翻译是Kautz使用最多的翻译策略,是其在考虑和评估受众对预设信息接受能力的基础上作出的决策。

例1.只是由于我的心中有鬼,说话吞吞吐吐,行动也不积极,白白错过了一个提拔的好机会,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

译文:Jedoch verpa te ich die M?glichkeit,Karriere zu machen,da ich insgeheim Zweifel hagte und in Wort und Tag entsprechend wenig überzeugend wirkte-ein Versager,dem nicht zu helfen war.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阿斗”的指代含义清晰明了,作者借此暗讽自己白白丧失了被提拔的机会。而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德国读者而言,这一语用预设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需要译者巧妙处理。若直译“刘阿斗”这一人物名字,必然会使不懂汉语且缺少中国文化知识背景的译文读者产生理解困难。此处译者采取了解释性翻译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目的语对隐藏的语用预设信息进行解释,不仅识别了文化预设信息,也恰当地传递出它的深层含义,是一种较成功的翻译方法。

例2.我们那一伙“小资产”在他的面前都装得十分规矩而谨慎。

译文:Wir“kleinbürgerlichen Elemente”gaben uns ihm gegenüber stets besonders treu und brav.

例2中的“小资产”指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或少量财产,既不剥削人也不受剥削的阶级代表,如广大知识分子、城市中的小商人和小手工业者等。由于源文读者和作者享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和文化信息,因此作者在文中使用了这一历史习用的称谓,并未作出过多解释。而译文读者与作者处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中,为了填补背景知识的空缺,译者需要对语用预设信息作出解释性说明。德语中的形容词“kleinbürgerlich”对应了“小资产阶级”,而此处是指那些“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人”,译者准确识别了语用预设信息,将它解释为“小资产阶级成分”,既保留了源语文化中历史称谓的地道之处,又使译文读者易于接受。

通过上述两例可以看出,解释性翻译是译者运用通俗易懂的目的语对源文中的语用预设作出处理,其更偏重于传达预设的语用含义,以使译文易于理解。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兼顾源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译文读者不能直观感受源语文化。

(二)直译法

直译法也是Kautz最常采用的翻译方法之一,它一方面保留了源语文化中原汁原味的表达;另一方面也对目的语读者的背景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

例3.不敢当,我们的庙小,容不下大菩萨。

译文:Das wäre zu viel der Ehre.In unserem bescheidenen Tempel ist kein Platz für einen so groβen Buddha!

“庙小菩萨大”的原义是说庙宇虽破败矮小,但有菩萨在就是非比寻常之地,此处是高小庭借夸赞朱自冶在美食品鉴方面技术高超来委婉表达拒绝。在译文中,Kautz将其字面意思直译出来,保留了原文的内容和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许多词句都具有隐含义和独特的使用习惯。因此,若译者不能识别源文中语用预设的隐含义,就无法准确传递出预设的深层语用含义。

例4.来一段《白毛女》试试。

译文:Sing uns mal was aus dem“Weiβhaarigen Mädchen”vor.

《白毛女》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京剧现代戏,因此作者无需对其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补充式解释。译者将其直译为“Weiβhaarigen Mädchen”(白头发的女孩),虽然忠实于源文的表达形式,保持了译文的流畅性,但不能将语用预设的深层文化内涵准确传递出来。笔者认为,此处可用加脚注的方式对这一京剧曲目进行补充说明。

(三)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

当直译无法完全传递语用预设信息时,译者会采取文内嵌入式解释的辅助手段。这一方法适用于源语文本中的语用预设所含文化背景知识较为简单的情况。

例5.吃喝吃喝,吃与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凡是称得上美食家的人,无一不是陆羽和杜康的徒弟。

译文:Ja,ja,Essen und Trinken sind nicht voneinander zu trennen,und wahre Gourmets-jeder einzelne ein Jünger vonLuYu und Du Kang,den legendären Schutzheiligen der Tee-und Weintrinker-verstehen auch etwas von Tee und alkoholischen Getränken.

陆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精于茶道,以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后世誉为“茶圣”;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尊为“酒圣”。此处借这两位人物来说明美食家是吃喝方面的专家。作者预设了陆羽和杜康是读者熟悉的人物,因此对故事背景未加赘言。但对于译文读者而言,这些隐藏的预设信息需要进行补充,否则会影响对小说的理解。译者采取了直译+文内嵌入式翻译的策略处理这一文化预设信息,将其译为“陆羽和杜康——传说中茶和酒的守护圣徒”,从而使文章更加完整。德语“Schutzheilige”(守护圣徒)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这也从侧面烘托出他们对于茶和酒的热爱。

例6.“文化大革命”中我成了走资派。

译文:Genau dies geschah,als in der Groβen Kulturrevolution ich als“Kapwegler”-als einer,der den kapitalistischen Weg geht.

历史名词“走资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派人的简称,是一个典型的文化预设。译者按照德语构词法规则对“走资派”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生成了德语词“Kapwegler”,并对这一新词的含义进行了补充解释。这一翻译方法既兼顾了源语表达的结构,也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可谓十分巧妙。

由上可见,文内嵌入式解释能弥补直译的不足,填补译文读者的知识空缺,既译介了源语文化,又考虑到文化差异问题,可使译文读者的阅读更加连贯。直译+文内嵌入式解释是处理语用预设时值得推崇的翻译方法。

(四)近义替代

近义替代是用语义相同或相近的目的语表达替换源语文本的语用预设,它对译者的语言和翻译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

例7.人们鱼贯而出,互相谦让,彬彬有礼,共推我的老领导走在前面。

译文:Am Endeformierte sich ein Gänsemarschmit meinem ehemaligen Chef-nach allgemeinem Konsens-an der Spitze.

汉语成语包含深厚的文化密码,而这些文化密码是由源文读者和作者共知共享的,因此很容易触发预设。如例7中的成语“鱼贯而出”,意思是如游鱼首尾相接,一个挨一个陆续而出。在译文中,译者根据德语语言规则和使用习惯选择了名词“Gänsemarsch”(像鹅一样成一列纵队前行)替代源文中的预设,准确传递出“鱼贯而出”的语用含义,使译文读者既能正确理解这一句话的意思,又避免了过度解释。

(五)概括性翻译

近义替代的方法固然巧妙,但并非所有的源文语用预设都在译文中有所对应。有时,译者也可采用概括性翻译的方法,在不影响译文读者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弱化部分预设信息,突出重要信息,在目的语中选用较为笼统的概括性词语处理语用预设。

例8:组织部长把我们二十多个学生兵召集到一个祠堂里。

译文:Der Offizier rief uns zwei Dutzend Schüler-Soldatenin der Halle eines Tempelszusammen.

“祠堂”是祭祀祖先、先贤或烈士的庙宇或殿堂,在中国建筑中祠堂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核,也体现出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精神。译者将“祠堂”概括译为“in der Halle eines Tempels(寺庙的厅堂)”,对作者预设在祠堂背后的文化信息进行了弱化处理。虽然译文读者对中国古代宗族寺庙文化相对陌生,但由于这一概念不是重点,因此弱化处理非但不影响读者对源文的理解,反而使阅读更加流畅。

(六)音译法

与直译法相似,音译法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源文的内容和发音,给译文读者提供直观感受源语文化的机会。然而由于无法准确传达其背后的语用预设信息,因此常给缺少文化背景知识的译文读者带来阅读和理解困难。如:

例9.眼睛一睁,他的头脑里便跳出一个念头:“快到朱鸿兴去吃头汤面!”

译文:Beim Erwachen war sein erster Gedanke:Auf zuZhu Hongxing,sonst kriege ich nichts von den ersten frischen Nudeln des Tages ab!

“朱鸿兴”是苏州一家老字号面馆,是小说中的“美食家”朱自冶每天清晨都要光顾的饭堂。译者选择音译法来翻译这家面馆的名称,就不可避免地会给译文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此处若译为“Auf zum Restaurant-Zhu Hongxing”(“朱鸿兴”面馆),就可以避免译文读者产生疑惑。

经过上述实例分析可以发现,Kautz对《美食家》一文中暗含的语用预设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对于大部分预设信息采取了积极的处理策略。他一方面充分考虑了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选择解释性翻译、近义替代和概括性翻译的翻译方法,对译文读者难以接受的预设信息或不重要的信息进行解释、替代和弱化;另一方面也为传达中国文化作出了努力,如采取直译法和音译法保留源文中的预设信息,对于直译无法传递出的语用预设,他多配合文内嵌入式解释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综上,由于语用预设与交际双方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跨文化翻译中常常会产生翻译问题。这就要求译者重视并积极处理预设信息,在两种语言和文化间搭建一座桥梁。该文以Kautz的《美食家》德译本为例,基于语用预设理论考察了译者对其中52处语用预设的识别和翻译方法,并推断和评价译者的决策过程,以期为语用预设的翻译研究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解释性美食家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A taste of Jiangnan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美食家忽必烈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大美食家
一种基于词语计算的模糊分类系统的设计方法
我长大了要当美食家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