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城郊农民民间借贷调查研究

2021-07-01 09:09:38王宇轩王新钢
关键词:石家庄市借贷金融机构

王宇轩,王新钢

(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民间借贷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3 000多年来,民间借贷始终存在于农村地区,对农村地区农民生产生活中出现的资金短缺现象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村资金的供需平衡,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积极作用[1]。民间借贷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和比正规金融更直接的自发激励机制[2],可对正规金融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民间借贷为了适应当地的借贷市场环境,形成了灵活多变的借贷方式、低廉的借贷成本、接受范围内的利率和双方协商出一致期限等特点,一步步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3]。

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和住房位置会影响农户能否顺利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核[4],进而影响农户民间借贷的积极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征收土地面积不断增多,城郊地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逐渐由农业收入转向非农收入,其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与传统农民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城郊农民的民间借贷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在影响农民民间借贷的诸多因素中,农民的身份地位对民间借贷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5]。因此,对城郊农民民间借贷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其民间借贷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石家庄市城郊农民的民间借贷情况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区农民民间借贷的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调查情况描述及分析

调查选取石家庄市南高营村、北高营村、五里铺村、红旗村、九门村、三角村和小马村7个村庄进行数据采集。调查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并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32份,有效问卷323份。

(一)调查对象情况

被调查者中,男性占比62%,女性占比38%。所有被调查者中,40~49岁的占比最大,为44.8%,被调查者平均年龄45.9岁。所有被调查者中,初中以下学历人数最多,占75.9%。从收入情况来看,低于4000元的被调查者占78.8%,2 000~2 999元的被调查者占比最大,为44.1%。可见,被调查者呈现出平均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和收入不高的总体特征。

表1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石家庄市城郊农民民间借贷情况

从契约形式、担保情况、借贷用途和利率4个方面调查了石家庄市城郊农民的民间借贷情况(表2)。

表2 被调查对象民间借贷基本情况

(三)石家庄市城郊农民民间借贷特点

通过分析表2,发现石家庄市城郊农民民间借贷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民间借贷现象较普遍

民间借贷在当地农民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323份有效问卷中,近5年内有过民间借贷行为的问卷为279份,占86.5%。在访谈中,农民普遍表示,当有借贷需求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民间借贷,然后才是到信用社或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同时,借贷金额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调查访问结果显示,随着城郊农民生产生活的多样化,民间借贷的金额持续增加,万元以上的借贷行为屡见不鲜,最高借款金额高达65 000元。这些借贷资金大部分用于婚丧嫁娶、子女上学、看病求医以及购车建房等家庭生活用途,生活消费成为愈来愈沉重的负担。

2.民间借贷规范性较差

从合同形式来看,有近一半的民间借贷采用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也以借据等简单的形式为主。237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48.8%的借贷采用口头形式,30.8%采用借据和借条等单据形式,采用正式合同的只占19.4%。在口头形式和借据等单据形式的借贷中通常没有确定的还款期限,也没有违约条款。

从借贷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借贷采用信用借款的形式。调查发现,3.9%采用财产抵押,2.2%采用担保人担保,而93.9%的借贷没有任何形式的担保和抵押,完全依赖借款人的个人信用。

从利率来看,利率差异较大且存在高利贷现象。调查发现,有30.1%的借贷无利息,有11.1%的借贷年利率超过15%。

民间借贷的规范性较差,导致民间借贷容易产生纠纷。一旦发生纠纷,由于合同约定不明确和证据不足,往往难以通过法律或仲裁等合法途径解决,双方当事人更多地采取私下协商或中间人调节等方式解决,也有少数采用暴力等非法方式解决问题,这导致当事人的损失进一步扩大,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繁荣稳定。

3.民间借贷多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从调查结果来看,城郊农民民间借贷主要用于非生产性支出。调查发现,68.1%的借贷用于非生产性用途,其中:购房建房买车等重大资产支出占29.0%;子女上学和红白喜事等重大消费性支出占39.1%。只有24%的借贷用于生产性用途,其中14%用于经商办企业,10%用于农业生产。

二、石家庄市城郊农民民间借贷影响因素分析

农民民间借贷行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城郊农民由于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影响其民间借贷行为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一)社区结构变化对城郊农民民间借贷的影响

由于城郊农民生活在乡村向城市过渡地区,因此其民间借贷行为也发生了改变。

1.城郊农民所处社区结构正处于转型期

一方面,虽然地处城市或紧邻城市,但城郊地区仍然具有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农民仍然以村落为单位聚集,属于村集体组织,受村委会管辖,农民的社会关系仍然以熟人、邻居和亲戚等传统的地域关系和亲情关系为主,依然保留着大多数农村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城郊地区的农村正在逐步向城市社区转化。城郊地区的农民已经逐步被纳入到城市社区管理当中,其收入来源多为非农收入,其社会关系也与传统农民有很大不同,范围更广,更加复杂,同时其社会关系的稳定性也逐渐减弱。

由此可知,城郊农民所处的社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处于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转型期。

2.转型期的社区结构对农民民间借贷行为的影响

首先,农村社区结构下的城郊农民有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仍然是首选。民间借贷在农村有很长的历史,城郊农民有借贷需求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熟人、亲戚或邻居等传统社会关系,而不是银行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这是他们的传统和习惯,也是在目前的社区结构中最合理的选择。

其次,农村社区结构的特点是造成民间借贷规范性差的重要原因。农村社区以亲缘和地缘为基本社会关系,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人们相互了解和信任,因此对于借贷的规范性要求并不强烈。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借贷行为是以口头约定形式进行的,不设期限,且大多不要利息。

最后,社会结构的转型正在改变城郊农民的民间借贷行为。调查发现,采用书面形式的借款比例正在逐渐上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缘关系逐渐淡化,农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更加庞杂,也更加脆弱,这导致城郊农民出现严重借贷纠纷的概率大大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以贷款单据(借条)的方式进行借贷行为。同时,由于城郊农民更多地依赖于非农收入,其生活方式与城市上班族类似,因此其借贷需求也更多地是为了满足生活支出而不是生产性支出。

(二)外部环境变化对城郊农民民间借贷的影响

由于城郊村处于城市边缘,依附城市而发展,这就造成了城郊农民在自身经济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不得不接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物价水平。城市消费水平对城郊农民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活成本的增加使城郊农民的消费支出增多,增加了借贷的需求。

1.购房买车等资产性支出持续增加

调查发现,对许多当地农民而言,购房买车是一项重要的家庭目标。特别是有青年男性成员的家庭,购房买车更是必须的家庭支出。对城郊农民而言,这不仅是攀比思想所致,更是所处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自然需求。但这些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还有一定差距。因此,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借贷就成为必然选择,民间借贷也自然成为首要选项。

2.子女教育、红白喜事和看病就医等消费性支出持续增加

中国家庭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城郊地区的农民同样如此。愈来愈激烈的教育竞争导致学校的常规教育已无法满足家庭的教育需求,提供有偿教育服务的各类教育机构快速兴起,许多家庭被迫卷入这场“教育竞赛”中。调查发现,有子女上中小学的被调查者家庭中,90%以上都为子女报名参加补课,一般1~3门,最多的甚至有7门课,其中不乏音乐美术等花费高昂的兴趣班。许多家庭为此不堪重负,而正规机构也无法为此提供贷款,民间借贷就成为其为数不多的选择。

对于即将娶妻的男性而言,持续高涨的彩礼等结婚费用是一项重大支出。一次婚礼不仅需要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还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凑齐费用。

由于处于市区中或者靠近市区,城郊农民拥有更加优越的医疗条件,也具备更多的医疗常识。因此,城郊农民看病就医频率更高,单次医疗的费用也更高。这就导致城郊农民的医疗费用持续增加,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这也成为城郊农民进行民间借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正规金融机构金融供给特点对民间借贷的影响

正规金融机构的供给特点同样是影响城郊农民民间借贷的因素之一,但影响形式及程度与传统农民民间借贷相比存在差异。

1.正规金融机构难以充分满足城郊农民的借贷需求

城郊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与传统农村地区相比种类更多,网点更加密集。除农村信用社以外,还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但受机构性质及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城郊地区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更加倾向于工商企业,而不是农户和农民。同时,这些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流程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借贷者达到比较高的条件。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农民既不熟悉这些流程,也很难满足这些条件。

与城市居民相比,城郊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知识技能不足,就业水平低,很少在事业机关或者大型企业等单位就业,多从事临时性或短期性工作,收入不高且稳定性差,难以达到正规金融机构消费贷款的条件。因此,他们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就催生了许多以担保公司和金融服务公司等名义出现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他们从事信用与贷款等服务,可满足农民从正规金融机构那里得不到的借贷需求。但这些机构实际上处于灰色地带,是金融监管的盲区。

2.城郊农民生产性行为所需款项更容易通过正规机构获得

城郊由于紧邻城市,正规金融机构众多,网点密布,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激烈,贷款成本较低。再加上国家对于农业生产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城郊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经商办企业等生产性贷款需求比较容易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从调查结果看,农民的民间借贷只有24%用于生产性支出。从访谈中了解到,农民生产性贷款主要从正规金融机构中获得。

三、对策建议

民间借贷在农村金融发展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谐有序的民间借贷市场是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强大助力,但其存在的问题也会给农村经济带来巨大破坏。为此,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重视处于转型期社区的城郊农村,加速其城市化进程

转型期的城郊农村既不属于市区,又不同于传统的农村地区,处于尴尬的“夹生”状态:地处城市,却不能融入城市;支出水平与城市相同,收入和社会保障却低于城市。由于城郊农民的借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民间借贷逐渐繁荣,但也产生了各种纠纷,出现高利贷和暴力催债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城郊农村融入城市的进程。要让城市社区的福利和社会管理覆盖这些农村社区,让这些农民真正变为市民;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将他们纳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乃至消除城郊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差异;要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增强农户科学种养水平,提高农产品产量及产品质量,提高农户农业收入;要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要加强就业服务,提高农民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加他们的收入。

(二)构建民间借贷合法化机构

要将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结构合法化。首先,给予那些民间借贷机构合法的身份,使其经营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其次,要限定其经营范围,规范其经营活动,将其纳入金融监管的范围,逐渐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建立安全规范的民间借贷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最后,严格落实民间借贷机构信息披露制度,使其资金用途逐渐透明化,在降低民间借贷风险的同时提升民间借贷机构的信誉度,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改进正规机构的金融服务

石家庄市城郊农民难以通过正规机构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是难以通过审核评估和资金使用用途审核。而民间借贷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提供的服务。针对这一现象,一方面,对用于农业生产或者经商需要的融资应适当放宽利率及评估标准,使更多农民的生产性资金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对于农民的生活需求借贷,可以通过信用评价程序加以规范。正规金融机构需要采取措施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流程,为城郊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特别是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性贷款需求。应当采用科学方法对城郊农民进行信用评价,正确了解城郊农民的真实收入情况,适当调整其信贷条件,使城郊农民更容易通过正规机构获取贷款。

(四)加大监管力度

为了使民间借贷的效用最大化,需构建与民间借贷利率配套的定价机制,对利率定价进行规范,为民间借贷提供适当的调整空间,约束和减少高利贷行为[6]。

石家庄市政府应当重视对当地农民民间借贷行为的监管,建立石家庄市城郊民间借贷监管组织,联合银行、公安机关和金融部门等共同监管市区农民的民间借贷情况。一方面,应当加强对石家庄市城郊农民的金融意识引导,增强当地农民的金融风险意识,使其理解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活动的严重危害,从思想上对此类行为加以抵制;另一方面,针对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的农户借贷情况及时报备,并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预案,严厉打击扰乱当地金融秩序的行为,预防破坏金融产业甚至牵连其他产业的金融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进行民间借贷纠纷的调解工作时,除使用强制性手段制止纠纷外,还应多通过第三方进行调节,如社区机构、民间组织以及与双方有密切联系的调解人等。对于民间借贷活动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应当加以引导规范,为民间借贷行为提供有效的法律指导,加快推动城郊民间借贷的正规化进程。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借贷金融机构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公民与法治(2022年1期)2022-07-26 05:57:40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