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岚 哈尔滨学院
目前,国内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制定的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金融学》这门课程的学时安排都比较少,多集中在54学时。作为金融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仅用54学时完成理论教学,必然导致课堂容量过大,学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所以,在课内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金融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金融学》这门课程是金融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是零基础,而且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又相当广泛,要想真正掌握,仅靠课堂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带着问题去上课,带着理解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金融事件,真正的学会、学透这门课程。
要想学好《金融学》这门课程,大量阅读是最好的途径。首先,选择相关的金融学著作时,不仅要选择通俗易懂的入门级著作,如《推开金融之窗》《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还要选择严谨深入的专业性强的著作,如《资本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对金融学的整体认识。其次,要做到泛读和精读相结合。通俗类读物以泛读为主,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专业著作以精读为主,这是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必要补充,既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探索新知识。最后,通过读书心得交流会的方式,来巩固阅读成果。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定期组织分组的小型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进度和心得。还可以组织大型的读书品评会,邀请专业课的授课教师参加,对名著进行深度剖析和评价,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线上优质资源主要包括线上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各类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的官网。线上的金融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如中国大学MOOC(慕课)学习平台、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网、各个高校免费开放的在线精品课程等,可以结合本校《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为学生选择一门在线精品课程,从而开拓学生视野,感受名师风采。此外,在线精品课程课时较多,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全面而细致,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各类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官网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平台。在讲授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时,要求学生访问各大商业银行的官网,可以更好地理解金融机构的各种实际业务和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运行。在讲授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等相关章节时,要求学生访问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的官网,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运用、金融监管的方式方法以及近期发生的重大金融事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丰富的线上资源,加以实际应用,则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金融学》这门课程理论内容较多,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这对于刚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来说,会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因此,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实地参观和调研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货币及货币制度时,可以安排学生参观钱币博物馆、调查当地的货币收藏市场,从而引发对货币的起源、货币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收藏价值的学习兴趣。在讲授金融机构时,可以安排学生对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统计调查,尝试自己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从而引发对金融机构体系构成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时,可以安排学生走访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典当行等金融机构,了解这些机构主要办理哪些业务,从而引发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构成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带着兴趣去上课,必然会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金融学》课程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宏观金融领域,如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章节,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在课前有针对性地组织如实事评论这样的专题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掌握学生对宏观金融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在授课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课后组织如大事件回顾、政策解读等研讨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现实经济生活中,以便更好的理解诸如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理论。根据课程进度,研讨会可以不定期的举办,既可以采取线上交流方式,也可以采取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通过这种课前课后的研讨学习,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金融学》课时普遍较少的现状,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水平完成课程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合理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验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