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增芹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尽管当前电视音乐节目在融合发展中也逐渐呈现出了泾渭分明的特点,一类是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制作的一系列具有引导性教化功能的音乐节目,另一类则是以地方卫视和网络平台自制为主的突出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的娱乐经济性而制作的广播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两者看似冲突,但是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关系,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对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的娱乐和教化功能进行具体论述。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是我国唯一的专业电视音乐传媒,是一个覆盖面广、受众面宽的现代化的音乐文化传播渠道。即使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作为主流平台,始终担负着音乐教化民众的重要责任,但是教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而是通过歌曲或者演唱者本身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于是,在“教”的过程中又将“乐”发挥到了极致。例如,2014年3月22日,由央视音乐频道与光线传媒音乐风云榜联合打造的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盛大开播,每周都将有多名歌手共同竞争打榜,循环竞争,用演唱证明实力,这是中国首个现场打榜节目,此节目的播出覆盖国内外的电台、电视及互联网。投票方式有别于一般的榜单投票方式,而是涉及电视二维码、电话及网络投票,并郑重承诺拒绝假唱,这在无形中就形成了对流行歌曲的权威解释,通过频道公信力引领听众欣赏潮流音乐,随着节目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文歌曲的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提升,从而在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赋予广播音乐电视节目教化功能的新内涵。
相比较于中央音乐频道,地方卫视的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呈现出了极大的娱乐化倾向,但娱乐的背后,又通过个性化的偶像打造突出个人精神。
湖南卫视2007年的《快乐男声》几乎是开创了电视音乐节目大刀阔斧综艺化的先河,曾经一度快男快女成为年轻人勇敢追梦的赤子之心的心灵范本,释放真正的音乐精神,努力上进成为真正的偶像,为这个电视音乐综艺节目增加了“偶像”精神的厚度,无疑《快乐男声》在选秀的过程中、在节目的竞技中甚至歌手的后期发展中都加入了太多“梦想”,使得竞技综艺变得热血,自然催人奋进的教化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
近年来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高层次业务应用上的共享与融合。在交叉领域的资源共享有效避免了网络资源的浪费,三网融合后,实现了各个领域便捷性的兼有功能。)丰富的网络资源催生了更加贴近观众审美的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在新的时代,电视音乐综艺节目仅仅依靠“梦想的力量”已经很难将娱乐和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
以《中国有嘻哈》为例,以艺术节目的娱乐和教育功能为依托,分析个性化音乐节目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融合功能,对亚文化的本土认同功能以及内涵复杂的社会经济功能。在网综《中国有嘻哈》出现前,在大众的理解里嘻哈就是说唱,是从属于青年亚文化的一种音乐形式,而《中国有嘻哈》通过综艺的形式将亚文化的音乐形式搬上了大荧幕,2017年,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成为一种新兴文化现象。节目播出后,嘻哈音乐被快速商业化,冠军GAI之前只是重庆说唱团体“匪帮”的一员,通过在当地进行小型的音乐演出来盈利,维持生计和圈内影响力,成名之后,彻底成为音乐明星,广告代言蜂拥而至。《中国有嘻哈》作为一档选秀节目,产生了巨大的商业收益,于是,顺利完成了现代网综里从“娱乐”到“生产力”,从“潮流”到“财富”的价值跨越。这一现象看似是亚文化音乐主动走出小圈的妥协,实则对嘻哈音乐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中国有嘻哈》播出后,商业机制的强大收编力量导致嘻哈歌手的自觉迎合收编,这一看似被束缚的活动背后,却打开了“嘻哈”作为小众文化走向大众的康庄大道,无形中促进了嘻哈音乐的发展和壮大,实现了本土嘻哈文化的传承和融合和嘻哈作为亚文化的主流认同,为嘻哈音乐迎合青年消费者的趣味,打开大众市场创造了一个新局面,拓展了音乐节目在电视节目本身形式上的教化传播功能;同时《中国有嘻哈》这档音乐节目对内整合了嘻哈亚文化圈层,通过商业化等手段使得嘻哈圈层文化主动向着主流文化靠拢,实现了嘻哈亚文化的主流化表达和自我构建;对外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使得“嘻哈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拓展了大众对于音乐文化多样化的认识和主流音乐对于特色音乐的兼容,推动了由嘻哈文化引申出来的一系列经济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