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2021-01-14 02:43林凤艳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农民职业

林凤艳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抓手[1]。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强农兴农的根本任务。近些年来,承德市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深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助力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出列,有效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一、承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中央在2018 年颁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2]。近几年来,承德市各类职业院校对服务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和大胆实践,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与地方政府融合对接,与村镇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开办“农民大学生培训班”,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以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立志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返乡创业的农村青年为招收对象,举办“农民大学生培训班”, 开设了高效种植、畜牧兽医和实用园艺三个专业,使他们接受为期两年的大专学历层次教育,同时也拓展了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科技素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几年来,全市共培养了1180 名高技能的农民大学生,大部分成长为大学生村官,目前全市共有在岗大学生村官491 人,其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组织副书记的达378 人,占大学生村官总数的77%,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开展“送教下乡”,把优质涉农教育资源送到农民家门口。2016 年3 月,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开始探索农村改革发展、科技致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养方式方法,建立了“送教下乡”新机制、新模式[3]。在教学活动中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把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及时引入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更加紧密结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参训农民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科技破题的能力和方法。通过开展“送教下乡”,把优质涉农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在农民家门口办学,教师巡回走教,学生就近走读,他们的课堂学习、实习培训与生产实践密切相联,既服务了农村经济发展,又开辟了农民继续教育和素质提升的新途径,还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能力,上述举措符合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的要求[4]。

(三)号召“教师驻村帮扶”,志智双扶、鱼渔同授。自2016 年至今,承德市中、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与部署,主动承担科技兴农、科技扶贫、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任。例如2017 年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派出由涉农专业教师组成驻村工作组,到承德县上谷镇西沟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农民缺乏农业实用技术现况,开办6 期“农业实用技术大讲堂”,向农民手把手地传授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农民200 多人次,促进了西沟营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种植玉米的传统生产模式,驻村帮扶工作实现了由过去给钱、给物的“输血”模式,向依靠科技“造血”脱贫致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农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承德市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天津市政府拨付2 亿元资金援建的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立足承德当地,瞄准京津冀市场紧缺人才设置专业,天津协助本地对口企业优先录用学院贫困毕业生,为他们就业兜底。充分发挥京津帮扶资源优势,紧扣“精准选人、素质培训、跟踪扶持、带贫减贫”四个环节,培训培育一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19 年,全市选定并培训1167 人,通过扶持指导实现创业295 人,带动2986 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二、承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

虽然,我市职业院校对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但乡村振兴自身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着定位不够准确、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技能培养不够到位等问题,导致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制约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制约瓶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相比较,我市农村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和短板,比如,城市化带来农村优质劳动力大量外流,乡土实用人才严重匮乏,导致出现空心村和空巢化现象;产业发展的支持与投入力度小,产业模式老套,科技支撑力度不足;农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传统动能驱动的农业为主,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明显落后、供给长期不足,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小,人居环境问题有待改善;脱贫摘帽成果还不稳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任务依然繁重等等。

(二)职业教育定位模糊。良好的职业教育对于贫困学生习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十分关键,也利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但各级党委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职教院校对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将乡村振兴目标和职教发展目标有机融合,没有考虑到如何把乡村人才转变成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另外,部分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的技能在当地没有类似的产业能够支撑,产生了学了以后无处可用、无法实现人生梦想的问题,与农民学子的心理期望值差距比较大[5]。

(三)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与之配套的培训资源和培训项目。但目前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培训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侧重于行业企业,而对乡村经济实际需求的专业设置比较少,课程体系与乡村产业、技术应用不相适应[6]。

(四)校企合作不够到位。一方面,现在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集中在学校,学习较多的仍是书本知识,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企业以盈利为目标,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识淡薄、动力不足,从而造成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配套措施与提升平台比较缺乏,校农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

三、承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对策

为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五个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中的突击作用,仍需在克服制约因素和要素支撑方面持续用力,切实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一)强化顶层设计,围绕产业振兴提升学科设置针对性。各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科设置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向“开放型”模式转变,围绕承德市中药材、畜禽养殖、食用菌、蔬菜等特色涉农产业,聚焦质量、科技、绿色、品牌、功能、美丽的六大农业产业发展目标,设置相关的专业学科,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专业学科与特色产业的有机联系,使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或者领办行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内容,使学科建设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无缝对接。

(二)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在人才振兴方面培养更多实用人才。各中、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条件和发展特色品牌,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重点专业,根据不同专业建立各类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等活动,找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契合点,丰富与专业培养密切相关的创业训练,实现高校和企业融合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考核,从“结果”考核向“过程”倾斜。优先考虑具备科研生产、启迪开发潜能和创新能力的项目,给予相关支持鼓励创新、创业,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三)强化宣传服务,在文化振兴方面创新内容载体。职业教育要与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等相融合,从而产生叠加效应。积极发挥职业院校优势,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传播立体化”的原则,招募志愿者、组建宣传团队,奔赴乡村围绕政策宣讲、教育培训、社会调查、乡村规划、农产品设计、“三下乡”、文艺汇演等主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为乡村文化振兴营造浓厚的氛围。

(四)强化技术支撑,在生态振兴方面发挥引导服务作用。发挥职业院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围绕承德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两区”建设,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依托职业院校学科综合优势,促进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生物技术与农业发展、生态开发、环境保护的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向智能、绿色、品牌发展的技术变革,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引领生态农业科技进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五)强化能力塑造,在组织振兴方面补充基层干部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一部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和公共部门管理等工作岗位,继续实施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和农技特岗等计划,积极鼓励职业院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偏远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并把政府制定的资金补贴、税费减免、学费代偿等扶持政策真正落实落地。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发挥范振喜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引领脱贫攻坚、现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六)强化机制建设,保持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持久活力。政府部门应强化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办学特色,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结合的体制机制。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资金财力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义务,大力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补充急需紧缺专业的教师,同时加大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与职业教育特点相适应的教师职称评聘、收入分配、人事管理等制度。探索建立用人企业奖学金、助学金和学生接受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习资助等机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优先推送就业岗位,加强创业指导培训,真正“扶上马、送一程”,让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能就业,将其打造成为一项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始终保持“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农民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