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阈下后疫情时代北京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究

2021-01-14 02:43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入境旅游业供给

赵 欣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102)

一、前言

我国旅游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以接待入境游为主发展到国内游、入境游、出境游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2018 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 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 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 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对全球GDP 的综合贡献居世界第二,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四大入境目的地国、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对世界旅游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北京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实现市场化、国际化的行业之一,现已形成国内、出境、入境三足鼎立、持续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历经40 年发展,北京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开发,逐步健全服务供给体系,依托日益完善的旅游产品,着力满足中外游客日趋多元的旅游需求,始终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沿,对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供给侧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的两个相对的概念,彼此影响、相互决定的。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供给则是指所有影响生产供给的供给侧因素或供给侧力量。1776 年,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一书中强调,劳动和资本等“供给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在1803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书中指出,供给自行创造需求,供求不会发生严重的失衡。因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处于供给短缺的状态,“萨伊定律”的提出反映社会历史现实,完善了供给经济的思想体系[1]。

20 世纪30 年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供给得到迅速扩张,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减少,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经济大萧条时期[2]。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进一步指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流动偏好导致利率上升的影响下,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他主张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目的,其典型工具是货币政策。也就是,政府通过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张和收缩总需求的手段,以应对经济发生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困境。

20 世纪70 年代,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遭遇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并存的“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扩张性的经济政策的弊端日益凸显,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瑟·拉弗(Arthur B. Laffer)和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S. Feldstein)为代表的供应学派提出通过减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政策,调整政府干预的内容和作用方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因被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内阁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运用、基本实现了摆脱滞胀的经济目标,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在借鉴美、英等国的供给学派思维实践的同时,也根据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国际背景、发展空间和着力点的不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无论是上世纪80 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90 年代中期推行的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推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等,多属于供给侧改革,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推行以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属于中长期政策,而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短期总需求管理属于短期政策。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3]。11 月11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2016 年1 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侍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为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持续动力[4]。他还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旅游业处于矛盾凸显期,旅游产品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

三、后疫情时代北京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文化和旅游局官网数据显示,2019 年,北京旅游总收入6224.6 亿元,增长5.1%;接待游客总人数3.2 亿人次,增长3.6%,旅游市场总体向好,实现旅游收入增长高于旅游人数增长。其中,国内旅游总人数31833.0 万人次,增长3.7%;国内旅游总收入5866.2亿元,增长5.6%。市民在京游市场增长好于外省来京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受挫下跌累计接待入境游客376.9 万人次,下降5.9%。国际旅游收入51.9 亿美元,下降5.9%。从入境旅游市场需求方面,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入境游客首次到访华的主要目的。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美食烹调等旅游项目虽颇受入境游客喜爱的,但近6 成入境游客消费集中在1001 美元—5000美元之间,消费水平偏低。随着来华入境游的“封闭型红利”得到集中释放,自发型成长模式的优势已经削减,加之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持续升值,入境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薄、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我国旅游产品在主要客源国市场的前景后劲不足。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球旅游业进入冰封期,我国旅游行业全产业链停摆,境内外游客数量断崖式下跌,营收骤降。北京旅游业也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影响。2020 年1-3 季度,北京旅游总收入1651.6 亿元,同比下降64.3%,接待游客总量11394.2万人次,下降53.4%,其中入境游客只有25.1 万人次。北京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是环渤海圈的核心城市以及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疫后北京旅游发展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旅游业仍是后疫情时代最具投资价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优选领域。后疫情时代,我国的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必将进行调整和重构,常态化疫情防控重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旅游业也将迎来中长期的复苏。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旅游业的广泛运用,小团体、定制化、低密度旅游成为后疫情时代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国际旅游产业链的基本形态、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四、供给侧视阈下“双循环”发展助力走出旅游困局

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六朝古都—北京,拥有雄伟壮观的长城、布局严谨的故宫、风景秀丽的颐和园、庄严肃穆的天坛等世界著名旅游品牌,形成了包括产品体系、住宿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产业组织格局和产品促销等较完善的旅游业供给能力,未来北京的旅游业将继续保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增长趋势,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营销水平,加强旅游景点的开发、完善相关旅游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供给侧视域下,发挥政局稳定、制度优越、内需巨大的优势,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的双循环旅游发展格局,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智能水平,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是北京旅游业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把握发展机遇,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国际旅游吸引力

2019 年4 月29 日至2019 年10 月7 日,北京延庆举办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世界园林博览会,展期162 天。作为最高级别的专业性国际博览会,2019北京世园会的举办是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实践,极大提升北京旅游业知名度,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和综合效益。2020 年9 月,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办,签约总额达到157.1 亿元人民币,借助2020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场外交活动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两个展区全面展示北京作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整体形象、特色资源和工作成果。2022 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第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残奥会,对于展现首都魅力和国家形象、宣传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些都将为宣传推介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的首善标准、首都特色、国际水准,为中国旅游市场的开放与发展带来新契机。

(二)加强合作,便利措施,拓宽国际旅游市场

拥有3000 多年的建城史和850 多年的建都史的北京,见证历史沧桑变迁,成为展现东西方文明的国际化大都市。为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交往中心”定位,2018 年,北京市旅游委与全球30 家拥有丰富的旅游推介、产业研究和游客服务经验的世界领先的旅游机构建立三年合作期,在信息共享、市场推广、入境旅游特色旅游线路制定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首个由政府牵头、与国际旅行商探索建立的战略合作创新机制。同时,北京、上海、陕西三地以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客源互送、服务共享、市场共建、产品共推为出发点,建立中国入境旅游枢纽企业合作机制,以强化入境旅游枢纽品牌和形象,打造面向不同市场的三省市中国入境旅游枢纽旅游产品和线路,提升入境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2019 年6 月30日,随着大型机场的竣工验收,北京两座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南北遥相呼应,即将飞入“双枢纽”时代,航权便利化政策不断改进,更多融入国际舞台,融入全球化进程。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旅游年”等国家外交战略,既能深化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又增进人民友谊,还有利于推动国际旅游大循环的构建,为提振入境旅游市场注入新动能。

(三)文化先导,拉动旅游内需,深耕国内旅游市场

为不断深化和加强国际化旅游产品的中国特色文化和品牌,北京将更具针对性地进一步挖掘并推介适合中外游客需要的独具首都特色的经典旅游线路,逐渐形成人性化、智能化、深度化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产品从以往封闭型团队接待景点“打卡”模式向个性化的深度体验式旅行转化,再到“专属化”的高端私人定制,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展现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书法、茶道、京剧等体验式传统旅游项目,或是“北京礼物”、“上新了·故宫”等附加值较高的文创产品,还是颇具创意的博物馆研学旅行,要从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深度挖掘,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特色结合起来,将文旅融合落到实处。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触达途径,对产品阵容、文化内涵以及营销渠道进行整合,以文化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空间,以供给侧改革促进品质旅游发展,不断增强国内外游客的获得感,推动旅游经济产业的文化传播和经济繁荣。此外,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利用互联网进行游客动态监测,提升景区智慧化服务功能、提供安全的购物环境、建立无人化、非接触式基础设施,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体验,同等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五、结论

就旅游业而言,持续旺盛的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低端的旅游产品供给和亟待提升的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消费升级的多元化需要。我国旅游业不合理、不平衡的供给侧结构无法适应多元化的需求和不断升级的市场消费,而非有效需求不足[5]。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正成为新时代旅游发展的强心剂。应着重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完善旅游软硬件建设,规范旅行社经营,提升服务便捷性,满足多元住宿需求,共享“互联网+”旅游升级,延伸游客的旅游体验。总之,加强北京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对于提升首都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增加外汇收入和储备、增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入境旅游业供给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警查證截獲非法再入境男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