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构建和应用研究回顾

2021-01-14 07:25翟富珍苏立宁
广西农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胜任基层干部素质

翟富珍 苏立宁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市23060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作为身处“乡村振兴”工作一线的乡村基层干部,其胜任素质直接关系到新“三农”建设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面对我国部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思想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协调创新抓工作落实能力不足等现状,新时期加强对农村干部胜任力的研究不仅对于拓宽胜任力研究的对象范围、促进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本土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优化农村干部选拔、培训开发、绩效管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具有战略性的实践意义。

胜任力又称胜任素质、胜任特征,该领域研究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逐渐发展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的一个热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起的“管理胜任特征运动”标志着胜任特征研究的发端。我国对胜任力的研究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重鸣[1]、时勘[2]、仲理峰[3],李明斐[4]等学者。目前,对于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的研究主题大多集中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胜任力理论或模型对农村干部的核心胜任特征、选拔培养机制、素质提升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 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胜任力模型在国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的持续演进与发展,不断分析提高相关理论,逐步形成广泛认可的成熟理论体系,形成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等获得广泛认可的代表性理论(见表1)。由于胜任力模型在不同行业、岗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而可以由此构建出具有不同含义的胜任素质模型。学者提出的胜任素质模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特征观和行为观两大类。特征观,即个体为完成特定工作目标而必需具备的知识和相关技能等所构成的组合,是决定工作成功完成的关键,也是区分绩效优异与平庸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观,即通过行为方式对员工达成特定工作任务的描述,表现出员工胜任该项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等关键能力组合及熟练程度。

国内外学者对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通过整理、总结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现有研究多停留在通用胜任力模型构建及模型修正研究层面,缺乏对于胜任素质或胜任特征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上模型的构建与探讨,研究对象多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导者的相关胜任素质,鲜有研究其他组织形态中的管理者胜任能力。

表1 两种经典胜任素质模型

关于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从胜任力识别方法、胜任特征要素以及胜任力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胜任力识别研究方法

对胜任力识别方法的研究学习是构建胜任力模型最为关键的一步。学者们对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识别的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一是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访谈相结合,保证理论有依据,实践有基础。通过回顾和梳理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相关理论,夯实理论研究基础,同时注意结合做好实地走访调查和系统的问卷数据收集工作,确保研究做到有理有据;二是关键事件法。通过对工作中最好或最差的事件进行分析,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工作行为进行认定,可作为等级标准评价技术,同时也可用于绩效评价;三是职位分析法。对组织内特定职位的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与综合,最终确定目标职位的职位名称、督导关系、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四是电话访谈、半结构化面谈法和专家小组座谈等。其中,关键事件法、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是学者们研究最常采用的3种方法。

1.2 胜任特征要素

学者们对于基层干部胜任特征要素的研究,习惯于将其划分为若干维度进行阐释(见表2)。刘婷[5]研究发现农村干部的核心胜任特征主要有六个维度(包括积极应变能力、独立预见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变革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敬业务实能力)组成。王永照[6]等将重庆市农村干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技能和品质三个维度26个胜任因子构建基层村干部胜利素质模型。李欣[7]为研究基层干部团队胜任力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选取主动学习、关系协作、团队认知、创新思维、领导组织和成就导向六项基层干部团队胜任特征理论指标构建是胜任力测评量表。冯忠明[8]以W县基层干部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干部胜任素质七维结构模型,分别包括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学习务实能力、全局观、品德素质、个人特质和独具特质。吴凡[9]借鉴“素质洋葱模型”建立大学生村官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归纳筛查,提出大学生村官岗位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个性和动机以及态度和价值观,并将这三个维度逐步细化,提取大学生村官岗位胜任力51个因子。牟怡[10]等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干部胜任素质,通过文献、政策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胜任力特征池由服务型、关系型、调适型和发展型四项胜任力和22项胜任特征构成。程幼昆[11]、陈怡萱[12]、颜爱民[13]等得出的结果也类似。

表2 文献中有关胜任特征的表述(部分)

上述学者们对基层干部胜任特征要素进行总结和归纳,均从不同程度上突出强调品德、能力和自身学识对于基层干部胜任素质的重要性,构成基层干部胜任要素的三个重要考量维度,是对基层干部“勇德”“勇识”和“勇为”胜任素质较为全面的概括。“勇德”要求基层干部工作体现积极性和坚持不懈的韧性,信念坚定,情系“三农”;“勇识”要求干部胸怀大局,善于学习、肯花时间不断学习,做到学、思、用贯通;“勇为”要求基层干部务实工作,提升执行能力、工作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扎根农村,投身乡村事业发展,共谋百姓美好幸福生活。

1.3 胜任力影响因素

经诸多学者对胜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个人的基本特征,性格和行为特点以及工作环境是胜任力主要的影响因素。胡月星[14-16]、申晓梅[17]等通过个人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任职年限、职务级别类别、职称、政治背景以及专业文化水平等方面对胜任力影响因素的展开分析;个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包括工作投入力度、工作条理性、对权威的遵从以及工作应变能力和创新性等,如全莹[18];工作环境包含业务学习机会、领导对胜任力的重视程度、组织氛围以及团队的沟通协调程度等,如李欣[19]。

2 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对农村基层干部胜任力模型应用问题的探讨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胜任力模型在干部选拔任用、培训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冯忠明[20]所构建基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是基于岗位特点、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准确指出基层领导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动机和特质,从而帮助基层组织选拔人才。主要结合w县的发展目标对人才的要求,根据w县各地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实际情况来设定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培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校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周期上做到动态考核。颜武[21]对竞选者的评价主要从价值观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行为表现方面,根据评价结果,决定是否任用,并指出对基层领导干部特定职位要进行关键胜任特征的培训。在绩效评估时,应从目标任务的完成、周边绩效和适应性绩效的提高、胜任力的发展三方面来进行评估。申晓梅[22]等构建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大学生村官胜任能力和工作绩效间的相关性,测评村官工作水平与岗位的匹配度,经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自我提升能力、个人特质及工作态度是构成任务完成绩效的极具重要性的预测指标。罗金莉[23]等以一线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薪酬差距和干部胜任素质激发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学历、职务类别对薪酬差距和胜任力激发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而职务级别相反;性别特征和工作年限、任职年限对内部薪酬差距影响显著,但性别对胜任力激发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工作年限和任职年限对胜任力激发意愿有反向影响。类似地,胡露[24]、柏群[25]等也在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围绕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从干部选拔、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另外,还有学者单独对胜任力模型应用的某一具体环节(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开发分析、培训开发结果等)进行详细探讨,如扶启飞[26],刘文佳[27]。

3 展望

在胜任力内涵、特征要素研究方面,应注意识别国外相关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的胜任素质与具有我国本土化特色胜任特征的区别,要区分基层干部胜任素质要求与中层领导干部以及高层领导干部胜任能力要求的不同,要结合当下的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赋予胜任力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的要求,也引起农村基层干部胜任素质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中坚力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务必要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胜任要素与新时期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紧紧结合,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在胜任力-绩效研究方面,未来学者应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注重胜任力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现有McBer&company方法和MCI方法。McBer&company方法研究更加倾向于归因,即通过高绩效者的行为以此来推断其具备的胜任特征,而以MCI为代表则认为有效工作所需的行为才更为重要,其强调的是绩效层面研究的重要程度。研究基层干部胜任能力与绩效间关系,一方面是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胜任能力的检验,进行更为客观的工作评价,同时也有利于为农村基层干部胜任素质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二是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制定农村干部胜任力绩效测评量表等来提高胜任力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促使农村基层干部胜任能力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提供有效的考核标准。三是注意细化研究,将胜任特征管理的思想进一步渗透到包括绩效计划制定、实施、评估和反馈在内的绩效管理系统中的各环节。

在研究方法上,应注意结合国内外已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注意使用新方法。现有的研究多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信效度问题有待思考、商榷。使用多种方法结合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丰富胜任力研究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新方法的使用,可以为学者们拓宽胜任力问题研究的角度,对于促进胜任力模型的本土化具有开创性意义。

猜你喜欢
胜任基层干部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