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冬 赵爱虎 薛荣荣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的基础价值精神,是中华民族人民的价值引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放映,对于凝聚社会团结、引领人民群众在思想、道德协同进步至关重要。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以结合日常生活和学生实际为首要任务,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政水平,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关爱他人,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夯实基础。此文从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出发,先对其价值体现展开分析,其次剖析了发展现状,最后从把握中小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优势、调动和控制教育教学资源、以课程与课堂为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丰富社会融合发展的途径五个方面深入解读了两者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57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ZHANG Dongdong[1], ZHAO Aihu[1], XUE Rongrong[2]
([1]Cangzhou No.14 Middle School, Cangzhou, Hebei 061001;
[2]Nanpi Yucai Primary School, Cangzhou, Hebei 061001)
AbstractAs the basic value spirit of our society,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the value guidance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value proje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very important for condensing social unity and leading the people to make concerted ideological and moral progress. The primary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to combine daily life and students’ reality, hel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orm healthy moral values,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abide by discipline and law, match words and deeds, care for other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form a scientific three outlooks. Starting from the social core values,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its value embodiment, then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inally from grasping the advantag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values education, mobilizing and controll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ources,taking curriculum and classroom 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integrateddevelopment, playingthepositive role ofteachers, enrichingtheways ofsocialintegrationdevelopment, and deeply interpreting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wo from five aspects.
Key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1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1.1坚定当代初中学生的理想信念
作为中华人民勇往直前的脊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初中生的道德素养与价值标准。初中教育工作者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当今世界与我国的发展趋势,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为基础,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里程、理论依据和实践逻辑,引导学生理性且客观地认识当今的中国,从中挖掘知识、丰富精神世界,切实提升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学习质量;以带领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为核心,鼓励他们将个人追求融入中国梦,敢做新时期的创新者与奋斗者。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厘清自身追求、对自身定位有清晰认知,还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升华为约束自身的价值准则。
1.2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和施教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核心,切实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水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让初中生成为德技并修、综合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机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打造学习氛围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充满兴趣,继而有效提升教育效益。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各种新兴育人载体,积极弘扬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丰富的精神财富;结合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对中华民族的情感,提高对价值观的接纳与传承,为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壁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发展,一方面拓展了教育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机遇。
1.3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初中生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未来社会不断前进、国家稳定发展的舵手,是国家安定、世界和平的保证,让他们积极向上、茁壮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对于三观尚未成型的初中生来讲,多样的思想抨击者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初中生摆脱不良思想、消极思潮的摆布,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引导直接决定了未来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初中阶段作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一个身心缓慢发展、思想逐步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亟须教育者、家长的正确引导,加强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十分重要。[1]
2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2.1过于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记忆
在初中思想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学生记忆的价值十分看重,轻忽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上的养成,导致初中生在学习核心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缺少对价值观要素的认识及情感的表达,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相悖。据研究证明,部分在校初中生都可以熟练背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方针,但对其进行亲身实践过程中,诸多学生表现的不知所措,甚至一些学生无法甄别邪恶与友善。由此看出,一是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清晰、概念模糊,对具体内容无法做到灵活运用、灵敏转化;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指向无法进行甄别。这种表象严重的学习对学生的知行统一带来巨大影响,不仅阻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育,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
2.2融合过程中教育方式过于形式化
目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通过文字和集体背诵的形式展开思想政治教学,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施教形式多以“黑板、粉笔”为主。这种“注入式”教学,无法针对性、个性化教学,缺少相应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节化、层次化,教学手段上的单一和空洞,脱离了教育实质,也难以与学生的生活相适应。譬如,当教育工作者围绕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中“爱国”两字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并进行思考和分析时,应以传统施教模式为核心,融入先进思想,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阅历与实际爱国行为进行思考,也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唤醒学生爱国意识,继而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3.1把握价值观教育的优势
相比较而言,初中阶段在开展教育教学具有明显优势。这种优势具体表现为:其一,中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使教育工作者极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其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使教育工作者的劳动示范更具现实意义。此外,初中时期是学生初步形成价值观念的奠基阶段,科学的教学目标、多元的施教手段、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化的教师等能够大幅度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和系統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可塑性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与贯彻落实更加容易。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擅于把握价值观教育的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指引作用。譬如,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在学生管理及评级方面,考评标准与考核分数应以客观、公平、公正、长远性、可持续性为目标。再譬如,在课程改革上,对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实施手段等选择方面,应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诉求和实际需求,尽最大可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学生道德素养、价值观、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2调动和控制教育教学资源
第一,严格把控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元且繁杂,譬如有文化层面、制度层面等,这种多样的资源对于价值观教育具有较大影响,若不加以严加看管,极易出现“负能量”价值观的形成,而制约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第二,家庭、社会、学校作为选择和甄别教育资源的核心,充分发挥三者的积极影响。影响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因素众多,其中社会层面与家庭层面的影响力量十分强大,此种强大型具体表现在影响学生与无形中,导致形成的价值观念难以纠正,如家长自身传统理念、社会舆论舆情导向、社会多元化思想等,这些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简括地说,学校、家庭、社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的重要资源,学校的教育需要家庭与社会的鼎力配合,才能更加有效的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家庭与社会在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时,需要平等看待知识、分数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权重,避免给学校实施过多压力。如果教育工作者只是单方面鼓励、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分数俨然就成为教育价值的外化指标,致使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无法得到发挥,继而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的崇高品质的形成十分不利。[3]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初中生形成正确、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重大,譬如校园文化中传播的竞争是公平竞争还是恶性竞争,对于恶性竞争学校应加以监管与调整,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优良的环境。
3.3将课程与课堂作为融和发展的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中,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依托具有科学性、针对性、科学性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价值观是精神层面的教育:对话与互动,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应以课程作为载体、课堂作为媒介进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及课堂对话时,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需要实现行动上的互相观察与监督,思想与观念上的撞击与转变,是否能挖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无限潜能、是否能最大化课程教学中的育人功能,这些因素是价值观教育开展的关键所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案需要以下两点;其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特点,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基础做到因材施教,并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专门性课程。其二,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具有科学性、教育性、知识性的一般性课程。这两种课程都应以有效的课堂互动为前提条件,师生的共同参与,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育人能力,并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借此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
3.4发挥教师的价值观教育影响力
首先,夯实自身专业知识与育人能力,全面拓宽教师观、教学观、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理解范畴,将对学生分数的关注转变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关心与关怀。其次,增强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和专家咨询,加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借此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高质量发展。最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平台,开展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涵的文化活动,带领学生弘扬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譬如,通过开展小品表演、知识竞答等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洗礼、在春风化雨中感化。[4]
3.5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途径
教学活动源于教育工作者,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与教学与教育工作者的水平与专业能力息息相关,部分学生会因为任课教师而喜欢这门学科,也会从内心认可这门课程。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并非政治专业出身且年龄相对成熟,致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于单一、呆板,成为“注入书”机械教学,学生学习索然无味,这就导致初中思想政治课无法发挥作用。初中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自身政治觉悟与政治认同感,将我国价值观念的深度与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还可以借助实践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初中生的政治课程的每一小结都用设置相应的生活板块,旨在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與践行时,应重视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德育知识,并学会应用于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此外,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情景表演、辩论赛、趣味问答等小活动,不仅能够使课堂从乏味变得有趣,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意识。
4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应让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综合素养,还需要对施教模式、施教手段进行更新,聚沙成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帮助青少年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健康成长,为国家人才储备夯实基础。
课题项目:2021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2021047)
参考文献
[1]张凌洋,李本友,龚仲玉.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演进——基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21(06):66-72.
[2]刘贤玲,刘剑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4):24-31.
[3]袁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0):84.
[4]高鹏飞,吕洪.思政教学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