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惠兰 高晓丽 柏鹏英 孟怀珍
摘要面对新的大数据环境和教学科研需求,积极思考与重新定位并有效开展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提升教育,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是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内江师范学院学生数据素养现状,针对西部地方高校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数据素养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7.062
Analysis of Data Literacy Promotion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Tak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ONG Huilan[1], GAO Xiaoli[2], BAI Pengying[1], MENG Huaizhen[1]
([1]Library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12;[2]Library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6)
AbstractFacing the new big data environment and the need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Western China to actively think and reposition and effectively carry out data literacy improvement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meet the training needs of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data literacy in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andfeasibl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and puzzles existing in the data literacy improvement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本文以內江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采取线上线下问卷调研方式,开展对西部地方高校学生数据素养现状及能力水平的调查分析,并结合西部地方高校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探索对学生实施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培养高校学生掌握教学科研领域的数据管理技能,提升其在教学科研中运用不同方法把握多种类型数据管理、整合、挖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供帮助。
1西部高校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调研
1.1问卷发放
2018年,针对内江师范学院大一新生发放问卷调研;2019年,针对内江师范学院各年级在校生,发放问卷调研;两次问卷发放共涵盖全校17个专业的学生600人次。
1.1.1问卷结构
2018年发放问卷项目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信息素养基础知识的调查;二是关于开展数据信息专题讲座的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所知数据类型、获取数据途径、数据搜集与分析、整理与检索能力以及接收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的方式等内容。旨在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数据素养水平以及接收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现状,以发现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的障碍,并提出铲除障碍的应对措施。[1]
2019年,通过发放问卷对大学生进行图书馆资源需求度与图书馆服务及馆员服务满意度展开调查。
1.1.2问卷说明
2018年,随堂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达92%。2019年,同期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线下发放问卷500份,主要发给在馆学习的学生,以实时掌握被调查学生的真实情况,问卷发放群体覆盖至学校各二级学院,回收有效问卷48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在线问卷有效填写并返回608人/次。
1.2调研结果
1.2.1大学生利用数据行为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每天上网的男生占64%,女生36%;拥有电脑或智能手机的学生,理工科占52%,文科占31%,其他学科占17%。当代大学生数据素养行为差异明显,多数学生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不足,50%的学生不具备检索技能,40%的学生虽善于运用各种媒体资源,能够进行简单数据检索,但查准率不高,对数据信息是否适用的判断力薄弱,很难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数据素养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西部地方高校需着力改变数据素养教学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局面,改革当前信息素养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
1.2.2大学生数据素养学情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普遍缺乏数据素养。其一,认识不足。普遍对数据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安全使用数据信息的警觉性不高,对数据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的辨识力差,仅有31.3%的大一新生略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其二,鲜有正确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68%的新生非常需要数据信息的组织归类培训;81.1%的新生需要掌握运用网络查找所需数据信息的技能;86.2%的新生特别需要提高其有效检索与传播重要数据信息的能力;其中,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价的新生仅为2.3%,能将有用数据融入现有专业领域并加以创新的新生仅占14.5%。这种现状离大数据时代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应具备的数据素养要求相去甚远。所以,西部地方高校如果不及时转变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法,加快对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教育,势必难以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需求。
2大数据对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的影响
2.1对图书馆与学校的影响
时至今日,“数据”变身“大数据”,无疑开启了圖书馆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型。其“4V”特征在数据采集、整理、分析、挖掘、存储、服务方面给传统图书馆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促使图书馆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统计与分析和大数据挖掘等问题,努力做好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与此同时,大数据也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变革和发展,使得各类教育教学可以借此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发展机会。其中,数据素养教育便是大数据环境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西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当以此为契机,创新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模式,为增强大学生利用大数据进行科研创新的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2.2对馆员和教师的影响
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受E-Learning、E-Science和AI发展的影响,出现了科研第四范式和数据密集型科研,使得高校师生所处的教学科研环境日益多元化、数字化。对此,大多数师生显得力不从心,亟须获得图书馆员、计算机专业人员、数据管理人员的专业帮助。然而,立于大数据前沿阵地的图书馆员,囿于自身信息素养能力的不足,对身边包罗万象的大数据亦束手无策。究其原因,一是馆员数据意识淡薄,对数据技术以及数字化转型后的图书馆工作缺乏足够了解,既不清楚各类数据库之于教学科研的不同价值,也不知道大学师生对数据信息的需求变化;二是一味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致使其难以有效管理不同数据洪流并从中挖掘出科研价值以满足师生的多元化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双方的各类数据都会在线上线下的学习系统、教学软件、移动设备中被记录下来,成为分析、研究师生教学行为与过程的重要依据。然而,如何挖掘、分析潜藏在教学主体及其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记录教学结果的评价数据以及学生个人信息数据、教学管理数据中的丰富价值,并将其转化为能促进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转型、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有价知识,却是大数据时代对教师数据素养能力的挑战。在大数据时代,必须建设一支具备较高数据素养的教师队伍,方能较好地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学思维的变革,顺利完成数字化教育的转型。
2.3对大学生的影响
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针对大学生读者开展培训的主要内容也重在信息素养教育。只是由于各类不同高校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极不平衡,才使得西部地方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而今,大数据既推动了各行各业的产业转型变革,促进了行业创新,也提升了个人生活品质,更改变了教学科研工作者对于教研数据的意识与态度,同样对个人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信息素养能力要求也自然上升为更高的数据素养能力要求。因此,数据素养教育被写进政府倡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甚至被提上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日程。
有鉴于此,作为信息素养教育重要基地之一的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亟须摆脱以图书馆利用和文献检索为核心的传统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将传统信息素养教育转向数据素养提升教育,并利用当今数字化技术对原有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流程进行再造,建立图书馆与学校和社会多方合作的教育教学机制,有效整合数字校园资源和数字图书馆资源,重组和变革现行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如何提升西部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有效途径,共同为西部地方高校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教育作出不懈努力,促进西部地方高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3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促进数据素养教育,提升西部地方高校学生数据素养水平,使其能正确处理各种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解决现实问题而不被大数据时代所淘汰。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和变革。
第一,要注重对西部地方高校学生数据意识的培养,增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数据敏锐度,使其学会识别复杂数据的有效性,并能结合现实问题剔除错误数据。第二,要着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抗干扰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理解数据,分析数据,远离数据陷阱;[2]同时,要使其掌握灵活呈现数据的不同方式,促进其后期在学习与科研方面的数据整理和交流。第三,提高其对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的重视度,强化其对数据备份和保存的意识,积极推广、宣传、普及与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安全应用数据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3]
除了上述对策,提升西部地方高校学生数据素养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3.1重视学生数据意识培养
近年,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江师范学院构建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各种应用系统,为教育管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深度挖掘提供了条件,也为图书馆落实师生信息素养教育向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的转变,探索数字化转型下的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学校数字化资源,改革授课模式,按学习任务分段展开教学,着重培育学生数据意识众所周知,在大数据背景下,影响人们行为和决策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数据的数量,而是个人的数据素养能力,即“搜集、组织、分析、处理和创新数据时所表现的能力以及伦理规范”。[4]所以,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首先应结合本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利用现有数字化教学方法在信息检索课程体系中增设数据素养教育内容,重构数据素养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不仅通过案例教学,而是通过实验实践、项目数据检索等,去了解与自身专业、课程相关的数据的来源、数据的产生以及数据的发布,提高自身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有效利用大数据的能力。如,引导学生熟悉图书馆各部室书目数据编排、查询方法,了解各类不同数据源。其次,分阶段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混合式教学等手段,引领学生去发现数据的价值,了解数据应用场景,掌握数据分析、数据调查、数据处理、数据研究等技能。以经管专业为例,第一步,教师向学生下达在专业课学习中发现数据素养需求的任务(如,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第二步,师生互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顺藤摸瓜,一步一步得出结果;第三步,将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检索报告,最终完成该项任务。再次,进行线上线下场景预设,将知识点融入预设情境中,师生皆可扮演各类角色,增加双方的互动,进行点对点交流,强化学生数据意识,促进学生掌握数据基础知识、概念、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数据素养的有用知识和技能。最终,推进以面对面为主的教育教学向网络化、平台化、数字化教学的不断升级转型。
3.2重视数据素养提升教育实践与实效
数据素养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化与拓展。[5]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数据素养教育与传统信息素养教学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年级与专业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与数据素养需求,分层逐级建立通识性数据素养提升教育考评机制,实施多种类型的“数据搜索”案例教学,大力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着重培育其善于收集、分析和正确评价数据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其在数据检索、管理和分析方面的技能得到明显提升。
4结语
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一刻也不能懈怠。西部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与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相互沟通,主动交流,积极探索大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之道,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西部地方高校学生数据素养提升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数据素养提升教育目标,推动“互联网+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和社会变革,满足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对西部地区高校人才培育的要求。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江师范学院2017年教改项目《“大数据与西部高校师生数据素养教育研究”》(17JC4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宋惠兰.大学生竞争情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基于内江师范学院竞争情报教育的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04):11-15.
[2]马晓慧.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探讨[J].软件工程,2019(2).
[3]朱德瑛.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数据素养研究——以烟台大学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34-35.
[4]Gummer E, Mandinach E. Build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ata Literacy[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15,117:N/A.
[5]卜冰华.高校数据素养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9(5):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