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校本课程开发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2021-01-13 00:44郑炳元陈颖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4期
关键词:竖笛音乐素养校本课程

郑炳元 陈颖愉

【摘要】落实“双减”政策,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艺术教育的实效性,是学校和教师思考与践行的方向。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中,推进竖笛小乐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可从设定课程实施内容、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效提升音乐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关键词】竖笛;小学音乐;校本课程;音乐素养

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同时,国家也对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所占学校总课时的比例作出具体规定。新课标提出,“制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一种乐器,用好一种乐器,达到学会学习、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学校竖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对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价值和意义。

一、课程内容与目标的设定与分析

根据课程研究方向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以下具体内容:

二、校本教材的创编与分析

目前,将竖笛作为中小学课堂乐器并不少见,教材也多种多样。但仍没有适合国家课程(花粤版)的辅助教材。若学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从音乐教材中进行知识迁移,将对学生的音乐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秉着趣味性和对音乐教材的补充的原则,针对一至六年级的花粤版教材进行筛选、整合、改编,试图开发一套适合我校学生适用的竖笛教材。

1.竖笛校本教材的目标与思考

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目标的要求编写教材,共分低、中、高三册,低年段(一、二年级),中年段(三、四年级),高年段(五、六年级)。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身心发展,也制订了相应的教材学习目标。

低年段教材的目标主要是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竖笛演奏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学会组装竖笛,初步了解竖笛演奏的姿势、口型、手型,掌握竖笛的基本演奏技巧、呼吸方法,在掌握简单节奏的基础上能够吹奏出相关的乐曲。

中年段教材在低年段的基础上,学习(C调)全部自然音域,让学生能够演奏较为复杂的节奏,掌握单声部音乐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

高年段教材增加变化音的练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把握各种演奏技巧,体验不同的演奏形式,能够与他人进行多声部演奏,在教材的基础上延伸课外的曲目,如,流行音乐曲目。

2.竖笛校本教材开发设计的亮点与效果

课题组的教师为每首乐曲编配了歌曲伴奏,以增强教材曲目的音乐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练习时的趣味性和音乐性。除此之外附上二维码自学视频,视频内容是由课题组教师自录相关乐曲的演奏技巧和注意事项,学生在无教师指导下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符合当今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学习后,课题组在学校三个校区的五年级抽取了三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上图表可见,在课堂研究中,使用创编竖笛校本教材后對学生学习竖笛的音准、气息以及识谱能力都有提升的作用,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和学习国家音乐教材的兴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自学能力也有很好的帮助。

三、建立以表现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建立以表现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并设立以下评价指标:

由上表可见,本评价主要以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比对。表现性评价主要从平时表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从期末基本知识的测评和校本竖笛技能等测评进行评价。

与此同时,课题还对一个学期课程实施的学习成效作了比较,抽取上学年同期六年级A班音乐综合评价数据与本学年六年级A班音乐综合评价数据进行比对。

由以上综合数据图表可以看出,班级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变化与影响,特别在课堂表现及基础知识测评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升有了明显的影响。

四、基于问题导向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分析

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解决课程目标中的真实问题,构建了自学、研学和展学三个环节,以及课堂活动、任务、音乐素养等四个维度的学习过程,并以表现性评价贯彻整个学习过程的问题导向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明确各环节的时长分配。

1.自学——任务驱动,提出问题

自学是PBL音乐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旨在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例案或任务单,快速自学后提出本课内容的重、难点问题,或把任务提炼成一个或若干问题。教师把学生问题罗列板书,与学生共同梳理出需共同解决的真实问题,再分别或统一由各学习小组进行探讨研究。本环节的核心是任务驱动,提出真实的问题。如,在执教四年级花粤版小学音乐第二册《落水天》一课时,导入新课后,教师把本课的学习任务清单发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自学。

2.研学——小组研讨,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本模式中的核心环节,小组根据“问题梳理清单”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师引导下查找相关资料,运用相关的策略及学具解决问题。小组可选择“问题清单”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研讨和练习,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可根据学习需要向教师借用电脑、打击乐器、钢琴等器材和相关学习工具,进行线上查找相关资料和辅助学习。各小组积极探究研讨,各自完成问题的解决。

3.展学——成果修正,交流迁移

展学就是将展示问题、过程、成果作为教的方法和策略,从而让学习看得见的一种学习形式、学习样态。展学是展示和修正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展学”环节的交流和知识的迁移学习,对研究结果有偏差或错误的知识进行交流修正,让学生完成整体性的知识学习。如,在展示过程中,演唱组在演唱的音准由竖笛演奏组进行伴奏和修正,演唱中的三拍子节奏由打击乐组进行伴奏修正,最后通过交换交流学习让学生解决问题。

五、开展线上竖笛学习与探究

线上教学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师生互动的授课形式。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的优势更加突出。为了保证研究工作的实效性,疫情期间,课题组教师开展了线上竖笛教学,并给学生布置课后小项目,以视频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线上教学一般采用“腾讯课堂”“钉钉”“哔哩哔哩”等媒体软件或网站进行。如,将录制好的竖笛教学视频上载到网络,发布到班群,邀请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完成三选一的竖笛任务,并录制小视频参与学校评比。教师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给学生作任务评价。

由上表所见,大部分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都选择演奏任务一,部分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选择任务二,更有学生在家里当起了“小老师”,主动教父母吹豎笛,跟家人一同演奏喜爱的歌曲。同时,教师还将“日新”评价体系与本次竖笛线上活动奖励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与表现能力。

在竖笛校本课程的研究中,通过课程内容与目标的设定与分析、校本教材的创编与分析,建立了以表现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构建了以问题导向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线上竖笛学习的探究等研究和实践。实践表明,竖笛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对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有以下积极的影响:1.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模式中的自学、研学和展学三个环节,展现了学生自主提炼问题、小组探究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修正和迁移成果等学习能力。2.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实现课堂的高效性。3.有效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合作迁移和展现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表现和文化理解,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4.有效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本研究团队教师始终参与到研究的各个环节,认真研究,总结反思,提升了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则平.略谈器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与创造思维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9(8).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丁存麟,朱则平.中小学器乐教学法[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

[5]袁善琦.儿童趣味音乐教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2.

[6]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赵承福.中小学创造力开发试验与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竖笛音乐素养校本课程
如何提高竖笛教学的质量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我们班的小能人
成功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