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月慧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全面推进带动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适应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各项物流行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企业调研、顶岗实习,并指导学生参加或亲自参加技能证书考试和技能大赛等。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成为“双师型”加“创新型”的教师。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8.026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PENG Yuehui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75)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social economy not only driv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but also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strong sense of ideologyand politics,professional ethics and quality, various technical skills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et them meet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should improve theirow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strengthen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dustry association activities, enterprise research and enterprise practice,and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inorpersonallyparticipateinskillcertificateexaminationandskillcompetition.Intheseways,theteacherscan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level to be "double qualified" and "innovative" teachers.
Keywords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1高職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背景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上,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意味着每一门课程都要更新课程设计,把思政融入课堂中。
第二,在社会经济发展层面上,“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支持和引领作用。由此带来的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和高水平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等,对物流行业以及物流专业人才的质和量,尤其是创新性上,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第三,在物流行业发展层面上,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智慧物流成了物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既促进了物流相关行业如制造业、电子商务、交通运输业之间的融合,同时也从物流标准化和绿色物流等方面对包括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所有物流环节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趋势对物流管理专业在师资能力、相关教材和实训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1]
第四,在教学改革上,为适应发展趋势并贴合企业需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如“1+X”证书制度、现代学徒制、“三教”改革等。另外,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世界技能大赛都增设了货运代理项目。这些对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都起到了导向作用。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面临的挑战
2.1课政分离
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思政课程的任务,从专业教师的思想意识到课程设计都没有思政元素在其中。课程思政的要求让教师们一时束手无策。首先是自身的政治思想装备不足;其次是担心顾此失彼耽误了专业课的教学;而最大挑战是课程思政意味着要对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整。
2.2难以与时俱进
一是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而无暇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二是学校没有配套的政策保障教师持续地到企业顶岗实习。三是很多企业也不愿意牺牲业务的稳定性来接纳知识和经验都与其实务操作脱节的教师。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教师闭门造车、固步不前。
2.3教学改革步步维艰
每一次教学改革都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关于教学改革,高职物流专业教师面临着如何科学细分培养目标问题。目标不确定也影响课程设置。现在很多课程都未能体现物联网、大数据等物流发展的新方向,且实训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基础课程多,专项方向课程少,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无法适应智慧物流背景下企業的发展和岗位需求。而制约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是高职物流专业师资队伍跟不上职业教育需求。各种培训、顶岗实习、从企业引进教师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3.1建设思政素质高的师资队伍
3.1.1提高政治站位
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高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作为物流专业教师也不例外。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努力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装备,关心时事政治。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各类专业课程都蕴含育人的价值。
3.1.2更新课程设计
第一,提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素质目标。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素质目标应体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如具备国际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环保意识、全局发展思想;具备民族自信、行业自信,及爱岗敬业、投身社会发展需要的精神;具备客户服务意识、物流从业人员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
第二,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必要的时候可重新设计教学章节,使思政元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但不生搬硬套,而是要达到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从智慧物流让学生看见中国物流科技的腾飞,燃起民族自豪感;借着“一带一路”与多式联运的知识点的结合,播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此外,专业教师应通过政治理论培训、经验交流、教学观摩、思政教学大赛等,不断改善教学方案设计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
第三,创新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切忌将思政课的内容照搬到专业课上,而是使用各种方式,如提问启发、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讲解、小组讨论等,还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运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钻研和感悟,使课程思政育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
第四,增设专业课程考核评价的思政模块,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客观评价结合的多元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考核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对思政模块进行考核。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也同样重要,教师也要从多角度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学生反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3.2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3.2.1理论教学不可停滞
社会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影响的并不只是实践的环节,对理论知识也有不断更新的要求。而且,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学校课堂教学尤为重要,也是对将来学生就业实践根本性的指导。例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每十年修订一次;运输、仓储、配送以及管理等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都因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如果教师不策马加鞭地追上,就会耽误学生。因此,教师不能有半点的懈怠,应利用课余和假期参加各项培训持续地学习。
3.2.2提升实践能力
建立政校企联合制度保障机制。首先,需要在政府管理层面订立相关的制度,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和依据。现在一般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认证的条件是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技能证书和累计两年的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即可认定。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无法保证教师的工作经验跟得上现行技术技能,尤其是对于工作年限比较长的教师,可能当初的工作经验早已跟时代脱节。因此,可在评定“双师型”教师的条件中加上一些更新工作经验的要求,如每隔五年要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每年要有企业调研或下企业锻炼的任务。
其次,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在制度下寻求共赢。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接纳教师顶岗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为企业储备人才。教师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回去传授给学生,并推荐学生到企业就业,也是对企业的回馈。对于学校来说,要配合制度,引入“双师型”教师考核。作为高职院校不能重学术轻技能以论文课题作为评职称的主要标准。而应将实践教学能力、企业培训和实习、教学改革等指标量化并列入考核范围,作为晋升、奖励、评优的依据。
教师积极参与实践。一方面,教师为提升实操能力必须积极参与校内外物流实训基地和仿真实验室的建设,熟悉其中软件硬件的操作。另一方面,就是要排除万难参与顶岗实习,甚至停薪留职就业。深入企业,实实在在地从事岗位工作才能准确地了解一线工作的需求。此外,还可以参与企业项目,在此过程中可以收集物流企业案例,并发现自身不足和企业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和改进方案,积累实践经验。
3.2.3证赛促教
技能证书和技能大赛都是反映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有利于促进“三教”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例如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中级)是对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了与之前不同的十个模块,分别是物流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成本与绩效管理、数字化与智能化。这就牵动着课程设置的改变,相关的教学章节取舍,以及师资调配等等。[2]实际上是倒逼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重新再对接产业与企业岗位需求,重新订立物流职业技能标准,重新梳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3]又如货运代理职业技能大赛,以全英文形式完成货代业务岗位任务,如客户沟通、运输路径设计、操作处理、合同与业务、成本与效益、报关、保险、索赔和投诉处理等;英文加专业对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考验,迫使教师不断地提升专业英语和货代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和技能大赛可指引教师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建设、实训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3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3.3.1具备创新意识
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关键在于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创新的主体意识,并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使更多创造性的教学成果不断涌现。例如,通过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商贸流通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等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在课内与课外、线下与线上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并且教师应以团队的形式发挥集体智慧,以学科学习小组交流群、工作室等形式加强调研交流学习,这样的效果往往强于孤军奋战。另外,应从制度上尽力保障教师的发展,创设多元、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勇于探索创新。
3.3.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不容小觑。尤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的撮合下,物流管理專业可搭建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育人模式。[5]通常物流行业的协会都是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由全国各地方物流企事业单位、科研、教学机构以及各行业单位联合成立的组织机构,形成业界的网络。协会往往还是校企合作的桥梁,能够帮助学校找到适合合作的企业,共同完成横向项目,也为学生就业打通了渠道。例如,中国物流运输协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等,会定期组织举办年会、培训、交流会等,教师们都可以积极参与其中。
3.3.3定期调研
物流是复合型的产业,分散在多个领域。物流企业在性质、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师无法同时在多个领域多家企业顶岗实习。因此,在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后,教师团队要定期多次走访不同的企业,尤其是校企合作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所在的企业,一方面是了解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从而了解现阶段的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差距,以调整教学方案。
4结论
在新时代下,面对社会经济和物流行业的瞬息万变。若教师依然停留在课政分离、理论和技能原地踏步、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状态,将不能培养出符合物流企业需求的人才。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政治装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素质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更新整体课程设计以贯彻落实课堂思政,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同时,在政校企三方联合制度的保障和支持下,教师要努力向“双师型”和“创新型”提升。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实训室建设、行业协会活动、企业调研、顶岗实习等,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水平,并利用技能证书和技能大赛来检验教学效果和引导教学改革的方向。总之,教师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度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产业协同视角下高职物流专业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12627)
参考文献
[1]杨黎霞,陈仁祥.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建设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9(25):177+181.
[2]蒙玉琴.“1+X”证书制度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12):162-163+172.
[3]徐丽蕊,王永莲.“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策略研究——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22):63-64.
[4]郝红艳.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1):65-67.
[5]王燕娜.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构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36 (10): 77-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