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2021-01-13 07:35
关键词:华人移民学校

周 棉 何 勇

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历史艰难曲折,缘起于19世纪40年代。由于受从1848年开始的淘金热的影响,我国广东沿海一代的民众开始移民美国,并从美国西部的海港城市旧金山登陆,然后散发到洛杉矶、纽约等北美各地,逐渐形成了华人社区,随之形成了自发的华人中文教育和中文学校。由于美国实行种族主义政策等原因,华人的中文教育也历经坎坷。但是,由于华人的执着、祖国的支持和世界范围内种族主义政策的废除,美国华人的中文教育也在风雨中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显示了华人语言文化的生命力和中国的软实力,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达到了高峰。但因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美国部分政客挑动中美对抗,华人中文教育目前面临重大挑战,美国华人中文教育虽然明前景光明,但也面临挑战。

一、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历史演变

美国的华人中文教育伴随华人移民美国而出现,是华人移民美国的结果。因此,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进程与华人移民美国的进程在总体上是同步的。根据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进程和华人移民主体输出地的变化,本文把它分为5个阶段。(1)对于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进程,有多种分法。其中有一种分法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本文觉得缺少依据,因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中美之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虽然中美建交,但是到1980年代初,中国大陆移民美国,而从美国对华移民的政策来看,并没有因为1949年而改变。另有一种分法,把1965年以后一直到现在划为一个阶段,本人认为理由不充分,因为仅仅看到了美国“平等移民”的一面,忽视了中国作为移民输出国的巨大变化。

(一)20世纪前自发的中文教育阶段

这个时期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创办中国传统的私塾或专馆,对子女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1.自由自发的华人移民

华人零星移民美国的历史比较早。据美国移民局记载,华人进入美国的最早记录是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当年有一个中国人入境美国。此后入境的人数断断续续,如1835年有8名华人入境。1848年美国西部淘金热兴起以后,中国劳工入境美国人数才开始激增。接着,美国西部大开发,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中国劳工又成为筑路的主力。到19世纪70-80年代,全美已有华侨10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广东。据弗朗塞斯科·科尔达斯科的研究:“1850年进行联邦人口普查时,加利福尼亚约有500名华人,但还没到1852年,当两万多名满怀希望的中国金矿工人通过旧金山的海关时,大规模的移民就已开始。在以后的30多年中,又有近32.2万名华人(包括再次入境者)来到美国,对于他们,旧金山是主要的入境口岸。其中约有半数最后又回到中国,而无数人则长眠于美洲。”(2)弗朗塞斯科·科尔达斯科:《美国的华人移民简史》,钱梁美译,《民族译丛》1993年第1期。另据史料记载,1860年美国华人为34 033人;1870年为63 199人;1880年为105 465人。(3)戴超武:《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1849-199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6页。由此可见当时移民美国的情况。

2.自发的、传统的和《排华法案》后的华人私塾教育

随着华人入境美国人数的增加,华人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而来。19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华人15岁以下学龄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旧金山1867年有500人,1900年则增加到4000人。(4)Mary Roberts Coolidge, Chinese Immigra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09, p. 436.19世纪70年代,美国华人集中的地方出现了与中国传统私塾类似的华文学校。特别是1882年美国颁布《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实行排华政策以后,华人子女进入白人学校绝无可能。该法案规定,在今后的二十年内,禁止华工移民美国。尽管此后有过多次缩短时限的复议,但是到1904年时竟然宣布无限期实施下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华人限制移民的法律,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明文禁止华人入籍的法律。它不仅限制华人入境美国,而且实行隔离教育政策。1870年后,加州禁止华人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1885年4月旧金山开办了一所为华人学生设立的隔离小学。在这样的情势下,华人父母就只能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私塾或专馆教育也就应运而生。

这时华文学校的特点是办学规模较小,且聚集在中国城,教育内容也与国内一样,最初主要是识字、写字,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启蒙读物,以后逐年提高,学习古诗、古文、四书五经等。在此要指出的是,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华人组织特别热心于子女教育。1884年旧金山市中华会馆筹建大清书院,1888年开始招生,有2个班级,约60名学生。教师由各大会馆轮流派遣,多为举人或秀才,其教学水平与国内的私塾相当。(5)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二)20世纪初(清末)到1943年开办新式中文学校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正处于《排华法案》颁布后、种族歧视十分严峻的时期,华人教育十分困难。也正因为艰难,美国华人中文教育反而受到了重视。从清政府到民国,开始逐渐重视海外侨民的教育。自此,美国华人教育进入现代学校教育阶段。

1.祖国关照下的现代学校教育

20世纪初,随着国内外矛盾的加剧,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被迫进行改革,实行新政,派端方、戴鸿慈等五位大臣分赴东西洋考察宪政。在南洋、北美接触了侨民以后,他们深为侨民的爱国情绪所感染,对海外华人的态度也有了根本的转变,“宏教泽而系侨情”(6)端方:《华侨分送肄业片》,《端忠敏公奏稿》卷7。,从清初的海禁政策到开始保护华侨,开始关注和重视海外侨民子女的教育。本来在美国的华人已受到美国现代教育的影响,而国内废科举、兴学堂的变化,更给美国的华侨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美国华人社会掀起了兴学热潮,开始由传统的蒙塾私馆向新式学堂过度,采用新型学制,开设现代课程,逐渐建立起从幼稚园、小学到中学的教育系统。

1908年清学部内阁侍郎梁庆桂赴美兴学。1909年他与旧金山中华会馆合作,在旧金山开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大清侨民公立小学。后应华人社会请求,清学部又资助美国各地华埠建立新学堂。其中“每年补助金山学堂美金五百元,纽约美金三百元,沙加免度美金二百元,砵仑美金二百五十元,芝加高美金二百元。”(7)刘伯骥:《美国华侨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第364页。虽然不久清廷覆灭,但清学部开设新式学堂给美国和加拿大华人办学以很大的鼓舞,北美华埠由此形成了兴办新学的热潮,这也标志着美国华人中文教育开始向现代教育方向迈进。

此后民国成立,更为重视华侨教育。1913年教育部委托中国驻外领事兼管当地的华侨教育事务。1914年教育部又发文鼓励并优待华侨子弟回国就学。1917年,北京政府还向办学成绩显著的侨校、教育界人士和商业界人士颁发匾额或奖章,把暨南学堂改为国立暨南学校。1928年南京政府特设“华侨教育委员会”,负责华侨教育事宜,制定了《华侨学校立案条例》《华侨小学暂行条例》《华侨补习学校暂行条例》《华侨子弟回国就学办法》等系列法令,开始对侨校进行规范管理。

这些举措加强了与海外华人的联系,鼓舞了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和办学热情。海外华人也克服多种困难,普及华文小学教育,开始创办华文中学。华人大埠旧金山成绩显著。其中民国初期旧金山中华会馆主持的大清侨民小学堂更名为中华侨民公立学校,1920年开始招收女生,1922年增设初中部,1927年扩建并改称中华中学校。1928年成为北美第一所开设高中课程的华人学校。到1934年,旧金山有10所中文学校,1848名学生和47位教师。(8)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此外,美国的其他华埠也都兴办了中文学校。据麦礼谦考证,“从本(20)世纪初到1941年,在旧金山湾东岸的奥克兰,至少建立了十所中文学校”。(9)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不过,因为受到“排华法案”的影响,全美华人人口不增反降,导致华人子女人数不足等,多数华埠通常只有一所由当地中华会馆主办的学校。虽然如此,但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华人学校依然达到了全盛时期。

华人学校的上课时间大部分在晚上和周末,课程主要以汉语(广东话为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主,如《三字经》《百家姓》等传统科目,现代内容的国文、经济、历史、地理等课程,都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国情而设置,体现了美国华人学校对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不仅如此,美国华人中文学校还紧跟国内的教育变革,推进新的教学制度,如1922年旧金山的中华中学校就开始采用国内刚通过的“六三三”新学制。中文学校还推广国语代替各地方言作为教学用语,推广现代白话文代替晚清的白话文作为新的写作语言。虽然这个过程极其艰难,但由此可见美国中文学校与祖国的联系。

2.现实束缚下中文教育的新动向

由于排华法案对华人学校实行不同于公立教育的隔离教育政策,华人的中文学校没有被纳入美国的教育体系,是私立性质的补习学校。这影响了华人中文学校的发展。此外,一些地区还对华人学校和教师设置种种障碍。如1921年5月,加州议会通过“取缔外语语文学校案”,规定外国语文学校要译缴教科书,教师考试合格后方发给教学证书——考试内容为美国文化、历史、法律等,将这些与中文教育无关的内容强加给中文教师。因此,即使在华人学校兴盛的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进入华人学校学习的也仅为适龄少年儿童的四分之一。当时全美约有12 000多名5~14岁的华童,但中文学校的学生只有3000多人。(10)王苍柏:《战前美国华侨教育初探》,《八桂侨史》1994年第1期。直到1927年,这个法规才由加州高等法院判决违宪废除。二战爆发后,更因一些华人应征入伍等原因,导致师资缺乏,美国中文学校发展呈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更应注意的是此阶段的中文教育出现了新动向,根据美国出生的华人史专家麦礼谦先生的研究,可归纳如下三个特点。

(1)承认自己为中国国民,使用中国教育部教材

“这一时期海外华人仍将自己视为中国国民,所以他们希望在美国的中文学校能与国内的教育体制保持一致……美国的华人学校基本仍延用中国国内的教学模式,并使用部定的中小学课本。”(11)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这表明,因为美国公开对华人实现种族歧视政策,华人在美国难以生存与发展,因此,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也找不到出路,华人家长只能把子女的前途寄希望于祖国,希望子女能回国升学或就业。

(2)在20世纪初期,华人学校遵守规定,向教育部注册备案,但从30年代开始,遵守意识淡化。

“早在20世纪最初的十年,旧金山和纽约的侨民学堂就已向中国教育部注册备案……1930年,中国驻美领事馆敦促各地华人学校向教育部备案,但仅有少数几所学校响应。”(12)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华人学校的影响力开始变化。

(3)20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二战前夕,华人社团、华人学校的领导和学校,都感受到了华人本土化和教育西化的挑战。

“在本世纪初,仍有很多华人学生把学习中国语言及文化视为谋生的技能。但进入30年代后,在深受公立学校和西式大学教育影响的年轻一代中,美国文化已明显占据优势。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土生华人群体中,英文已成为日常用语。”

“在本世纪的前半阶段,华人社团的领导者将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中文学校之中,以传承民族的传统。但在二战爆发前夕,这些学校仍面临着华人本土化不断增长这一艰难的挑战。”(13)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客观地讲,美国华人本土化和美国华人教育西化,是这阶段出现的苗头。

(三)限额移民政策下的华人中文教育(1943-1965年)

1.华人限额移民和土生华人

1942年,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迫使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由此成为反法西斯的盟友。为此,美国国会于1943年通过了《马格纳森法案》,废除了长达62年的排华法令,允许每年有105名华人移民美国,同时还允许华人加入美国国籍。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战时新娘法”公布以后,美国的华人数量逐渐增加,最初是包括大陆、港、台的中国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学生)移民美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移民美国的华人基本是港、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学生)的中国人,也包括此前大陆留学美国的5000多名大学生。他们除少部分回国外,大部分留在美国,完成了硕博学业,成为学有专长的白领阶层,开始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另外,土生华人日渐增多,成为战后移民的第二代。因为华人获得了相对平等的地位,华人家庭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事实上,一些白领华侨已经搬出或本来就不在唐人街居住,分散到其他社区。而且20世纪40-50年代国际政治关系变化剧烈,改变了美国华人的乡土观念。概括地讲,他们开始淡化排华时代普遍存在的侨居心态,转而将美国视为本人及后代的永久居留地,希望子女接受良好的美国学校教育,因此中文教育的必要性大为减弱,中文学校的发展开始衰落,只是在第一代华人移民的劝说或强制下,华人儿童才去中文学校学习。有的土生华人甚至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就是美国人。如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钱永健说:“我在美国出生、成长,我不太会说中文,我是美国科学家,这一点很确定,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分。”(14)《他是钱学森侄子,获诺贝尔奖后说:我不是中国人,我在美国长大》,2020年1月29日,https://new.qq.com/omn/20200801/20200801A0T1E500.html,2020年8月1日。

2.华人教育的衰落

二战初期,美国本土的中文学校没有关闭,但自美国参战后,华人人力资源紧张,中文学校招募教师困难,只得缩短课时。战后,沿用了战时的上课时间。例如美国中文学校最为集中的旧金山,课时依然是每周5天10小时,而战前是每周6天19小时,(15)Victor Low:《不屈的民族:旧金山华人教育抗争的一个世纪》(The Unimpressible Race: A Century of Educational Struggle By the Chinese in San Francisco),旧金山:东西出版公司,1982年,第62页。而且教材非常缺乏,从而导致中文学校教学水平的降低。不过,为抗战热情所鼓舞,美国华侨华人仍成立了一些新的中文学校。根据1957年的调查,二战以后美国本土新增31所中文学校,其中11所为战时所建。1946后,又新建了15所,以适应新移民增长和战后生育高峰的需要。因此,原有的一些华人学校得以保存,有的甚至得到扩展,共有学生4286名和教师152名。其中旧金山有8所学校2114名学生;纽约城有3所学校732名学生,中文学校的数量在美国本土居第二位,与华人数量在全美所据名次相当。就具体学校而言,学生数量的增长也是明显的,如中华中学校的学生人数超过560名。金山协和学校——旧金山3所最大的华人学校之一,也走出战后学生人数的低谷,1959年招收学生418名。(16)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但是,由于移民数额的限制,这阶段华人中文教育的规模和水平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有的专家将其称为“战时及战后的停滞阶段”。(17)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这一时期美国华人渴望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迫于同化的压力大多放弃了华文教育,华文学校一度衰落。”(18)张东辉:《美国华文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2014年7月3日,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_3.shtml,2020年8月3日。上述情况表明,华人中文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华侨教育向现代的华人教育转化。

(四)美国中文教育的复兴(1965-1970年代)

1.配额移民法案下港台为主的华人移民

由于民权主义的影响,1965年美国通过了《1965年外来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该法案允许中国与东半球其他国家一样,每年可向美国移民2万人。于是,华人又开始大量移民美国,到中国改革开放前,虽然当时中国大陆基本上还很少有人移民美国,但每年仍有1万以上或近2万华人移民美国。如1966年11 379人、1969年15 341人、1975年19 191人。(19)I-Yao Shen, A Century of Chinese Exclusion Abroad, Beijing, 1985, p. 33.这些华人新移民主要是台湾、香港和印支地区的华人。其中后者为最大的华人群体,是越南统一后被驱赶的华侨和被红色高棉迫害的华人华侨难民。这一时期的移民群体,虽然来源复杂,但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并具有一定技能,这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美国社会。

2.多元并存的中文教育

这阶段,由于美国华人来源不一,中文教育的特点也是多元并存。首先从语言上看,从19世纪华人私塾开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华人社会中文语言都是以粤语为主,华人学校也是以粤语授课为主。但是,随着台湾移民数量的增加,虽然部分学校仍然采用粤语教学,但在1960年代出现了用国语作为语言的中文学校,其采用繁体字和注音符号,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其起初在唐人街办学,后来由于香港和台湾移民陆续增加,开始在唐人街纽约州北部及附近的新泽西州、康涅狄克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城市郊区的华人聚居区兴办学校,而且数量较多。对此,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大陆留学生和20世纪50年代香港、台湾的留学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台湾移民对美国中文学校的发展有特殊影响,他们的子女也成为这一阶段华人学校的主要生源。这类学校大多与台湾侨委会保持联系,使用印有繁体字和注音符号的教科书。

至于印支华人群体,因为不少人的祖籍是广东,一开始其子女自然进入粤语方言学校就读。但不久他们就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华人学校。其中最早的一所华人学校芝华中文学校,乃是由越南华裔联谊会所建。后来,类似的学校很快也在美国各地的印支华人社会中兴办,而且大多数学校用国语授课,也使用由台湾侨委会印制的教材。其他少量的学校采用汉语拼音、简体字和普通话教学。

伴随着中文学校的多元发展,美国华文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周末华文教育主,暑期教学为辅的多样化办学形式。其中周末办学的形式,符合华人居住分散的特点,很快为美国各地的华人所接受(20)武在争:《从排斥、隔离到融合》,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带动华人教育的主要形式。

周末华文班从1960年代开始兴办。其中纽约市最早,1962年长岛中华协会开始在星期六开设粤语学习班,学生人数从1963年的678人上升至1975年的3250人(21)刘伯骥:《美国华侨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第355-356页。,学生不仅高居美国各地中文学校之首,而且受到了美国其他地区华人的热烈欢迎。例如在旧金山湾区,中文学校开始在东部湾和半岛的城镇中出现。1970年代,周末中文班已成为该地区很多办学机构的标准模式且为华人所普遍接受。这表明,周末中文学校受到学生家长,特别是居住地远离华人学校者的认同,而且这种形式,也影响了华埠内的中文学校,促使华埠内的中文学校从1970年代中开始增加周末课程,丰富了美国中文教育教学形式。

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美国的华人中文学校出现了多元发展的形态,而且国语教学占主导地位。

(五)大陆移民浪潮影响下美国的中文教育(1980-2020年)

这阶段是华人移民美国数量和美国中文教育发展最为壮观的阶段。本文之所以把1980年代初至今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而不赞成把1965年以来作为一个阶段,这是因为后一种分法是单纯地以1965年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实行所谓“平等移民”的法案为标准,而忽视了移民主体国家(地区)的变化。实际上,使华人移民美国的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不仅是美国1965年移民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华人移民的来源(主体国家)和数量及其影响。中国在1978年12月派出50名留学生赴美学习,开启了新时期留学美国的大门,随后又开启了中国大陆人士移民美国的征程。从具体时间上,大陆移民美国应该从1980年代初开始,特别是从放开自费留学开始,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以1980年为开端。此后,留美的浪潮一直奔腾不息,同时移民美国的人数也持续增长,从而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中文教育。

1.史无前例的华人移民美国浪潮

首先看近40年来有关华人移民美国的部分数据:“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在2008年9月公布的2007年社区普查数据,2007年美国常住人口中,华人人口超过353.8万人,……在全部约354万华人中,美国本土出生者131万,非美国本土出生者有223万,其中44%是1990年以前来美的,26%是2000年以后来美的。……加上未计入的中国台湾地区华人,美国华人总数近400万。”(22)王望波、庄国土:《2008年海外华侨华人概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32页。非美国本土出生的223万华人中有132万已入籍。(23)余东晖、李珍玉:《美国华人生存状态大扫描》,《侨报》2008年9月23日,第2版。

表1 1980-2008年美国华人获得绿卡者(按移民来源地)情况表(24)美国国安部: U. 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 2008, 2008年12月30日, http://www.dhs.gov/xlibrary/assets/statistics/yearbook/2008,2020年5月28日。(单位:人)

这表明,“20世纪80年代,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量剧增,比70年代增长了十倍。20世纪90年代,来自中国大陆移民的人数首次超过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移民人数总和。进人21世纪,除个别年份外,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而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移民人数则呈逐年下降之势。(25)王辉耀:《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28页。按移民的出生地,情况也是这样,如表2。

表2 2003-2012年按出身地统计的中国人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26)美国国土安全部:《2012年移民统计年鉴》(2012 Yearbook of Immigration Statistics),2012年12月30日, http://www.dhs.gov/yearbook-immigration-statistics, 2020年6月15日。(单位:人)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资料,“美国共有华裔居民430万人,其中约一半出生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2011年居住在美国的外国出生移民总数为4037.8万人,其中出生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中国移民为223.1万人。”(27)王辉耀:《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28页。美国成为中国移民第一目的国。

可以说,中国大陆移民潮彻底改变了美国华人社会。原有的唐人街已经容纳不了新的华人移民,在纽约、旧金山等传统的唐人街之外,出现了一些新的华埠,建立了新的唐人街,如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等。另外在新泽西州、佛罗里达州等,都有一些新的华人区出现,从而推动了美国中文教育的大规模开展。

2.移民大浪潮下的中文教育

华人大移民的变化对美国中文学校的发展十分有利,使得近40年来美国华人的中文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中文学校数量剧增;普通话成为主体趋势;中文教学形式呈多样形态。

图1 美国人在家说中文的人数变化趋势:2009-2017年

第一,说中文的人数越来越多。美国2017年社区调查(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的数据显示,在美国使用中文人数为3 278 063(图1),虽在数量上远少于西班牙语和英语,但仍在语言使用人数上排名第三,且逐年持续增长。这个数字和趋势较好地反映了美国华人使用中文的情况,是中文近年来不断得到重视和地位提升的有力证据之一。

第二,中文学校和学生数量剧增。由于美国的华人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港地区,因此,美国的中文学校也分为两类:中国大陆的中文学校和中国台湾香港的中文学校,分别以简体字和繁体字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起初,“台湾移民对中文学校的拓展具有特殊影响,这从90年代中有近60%的华人学校学生家长来自台湾的事实就可证明。”(28)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在纽约唐人街以外的纽约州北部,以及附近几个州的华人聚居地,也建立了很多华人学校,而且周末中文班盛行。这是因为,华人移民侨居心态的淡化及对美国认同感的增强,使华人父母对子女在英文学校就读的重视已超过母国的中文课程。所以周末中文班的出现为他们创造了学习母国语言、文化的机会,满足了第一代移民的心愿。到1989年,这些地区“已有94所中文学校,1.5万名学生,其中25所在纽约市并且绝大多数是周末中文学校。”在西海岸的旧金山湾区,“南侨学校在1985年开办了三个周末班,而到1995年已增加到16个,学生人数也从1988年的410人增加到1990年的740多人,其中549人是周末班的学生,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在周一至周五每日上课的学生仅有202人”。

根据1995年全美中文学校联合会所做的调查显示, 随着大陆华人移民的增加,“90年代中,美国已有634所中文学校,教师5500人,学生8.3万人,分布在全美的47个州。”而且85.2%的中文学校只开设周末课程。(29)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近10多年来,“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多的华文学校在美国各大华人聚居区涌起,反映了美国华人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重视和需求。2005年就读人数估算在10 000人左右。”(30)张东辉:《美国华文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2014年7月3日,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_3.shtml,2020年5月29日。

根据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2013年的调查,美国大专院校学习中文课程总人数从1960年仅679人到1980年的到11 366人,之后每年均稳定持续增长,到2013年人数达到61 055人,其中四年制大学录取人数为51 433人,硕士研究生人数为1149人(如图2、图3)。

图2 美国中文专业录取人数变化趋势:1960-2013年

图3 美国中文专业本科及硕士录取人数变化趋势:1974-2013年

第三,普通话成为主体趋势。随着大陆华人移民学校增加,大陆的简体字和汉语拼音开始推行。此前,只有1972年底最早建立的底特律中文学校等极少的学校教授简体字和汉语拼音。1980年代末,大陆的华人移民开始建立新的学校体系。自1989年8月芝加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建立了教授简体字和汉语拼音的希林中文学校后,普通话教学发展很快。“2006年,据美国中文学校联合会统计,中国大陆华人在美国举办的华文学校共300所,计60 000名学生。这些华文学校主要是由华人移民和在海外工作、学习的华侨家长自发创办的非盈利组织,目的是为华人后代儿童(涵盖K-12年级的儿童,5-17岁),在侨居国创造华文的语言环境,使他们保持汉语和中国文化。”(31)张东辉:《美国华文学校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2014年7月3日,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4/07/03/30502_3.shtml,2020年8月4日。

中国大陆移民及所建立的学校对美国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是:在国语于1980年代替代广州话成为华人学校的教学媒介语言后,普通话又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大部分中文学校的语言。国语、普通话均源于民国时期的国语系统,差别较小,但是拼法不一样。根据美国国家外语中心在1991年所做的调查,68.1%的美国高中使用汉语拼音授课。(32)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到1995年,按照美国中文学校联合会的调查显示,全美有79.7%的华人学校学生是使用国语授课。(33)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实际上大部分是使用普通话在授课。例如,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推行的整套12册的教材,由于用量巨大,近些年使得原先只用繁体字和注音符号教学的中文学校开始增加简体字和汉语拼音课程。又如,1995年2月创建的华夏中文学校,以教授中文为主,开设针对美国华裔的中文课程,是当时新泽西州唯一教授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学校。学生已由最初的70多人增加到目前的7000多名,其22所分校遍及新泽西州、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康涅狄克州,成为全美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中文学校。在美国,类似于华夏中文学校性质的学校纷纷在20世纪90年代后建立,成为美国华人学习中文的新起点。

第四,教学形式呈多样形态。近30年来,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中文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并学习中文,甚至一些非华裔的美国人也走进中文学校,(34)张树利:《战后美国华文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5年。中文教育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中文教学形式、方法也日趋多样化。

在美国接受中文教育主要有两个最基本的途径:一是在美国学校体系里,通过主流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开设的中文课来学习中文;二是通过课外时间在中文学校学习中文。近30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加强和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美国的中文教学形式、方法也日趋多样化。如中文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

AP(Advanced Placement)是指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通过选修AP课程,美国高中生可以在完成课程后,获得大学学分。根据美国大学理事会2004年的调查,有将近2400多所美国高中愿意提供中文的AP课程。基于这一调查结果,美国大学理事会将中文和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一起列为常用教学语言。在学习中文的强烈需求推动下,美国大学理事会与中国国家汉办共同开发中文AP课程。2006年AP课程中文项目开始运行,使美国中文教育正式与主流教育体系接轨,为美国中文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五,孔子学院的跨国教学。有关孔子学院的中文教育情况,专题性比较强,且专论文章多。在此略。

二、推动美国中文教育发展的力量

美国中文教育之所以能在将近200年的发展中,历经挫折而弦歌不绝,取得巨大发展,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从根本上看,是美国华人的执着和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影响。具体地说,推动力量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美国的历代华人社团;二是美国的美中文化交流组织和基金会;三是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

(一)美国历代华人的坚持和努力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俭朴著称,中国传统文化又主张和谐仁义,讲究诗书传家,重视教育。因此,华人一旦到达外地异乡,很容易抱成一团,应对新的环境和人生。于是各种同乡会等团体就自然而然地产生,进一步发展成更大的社团组织,如“中华会馆”等,美国的华人社团也是这样,他们不但帮助华人处理生活、工作上的困难,也把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带到了异邦。

1.传统的中华会馆一以贯之地执着办学

美国最早的旧金山中华会馆,成立于1854年,1876年正式被命名为“中华会馆”,也就是中华总会馆,英文名为Chinese Consolidated Benevolent Association。《中华总会馆章程》第四条即为“负责主理华侨子弟中文教育事务”。事实也正是如此,华人会馆为美国华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持续的贡献。如早在1884年旧金山中华会馆就筹建大清书院,1888年开始招生。1909年又在清政府的帮助下,开办了美国华人第一所新式学堂——大清侨民公立小学。其后,美国华人社团的组织和名称虽然增加、变化,但是兴办中文教育一直是其主要义务。在近200年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上,传统的中华会馆为在美华人的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现代的中文学校、教师团体的积极参与和主导作用

由于华人所在的美国社会的变化,传统华人会馆的一些功能逐渐消失,新的专业性的组织开始出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华人成立了一些现代的中文学校、教师团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大陆移民的增加,华人学校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一些中文教育团体和教师团体应运而生。下面以成立的时间为序予以介绍。

(1)全美中文教师协会

全美中文教师协会(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CLTA)成立于1962年,区域协会包括加州、德州、维州、华州、印州、新英格兰地区、俄克拉荷马州、大华府、大纽约地区和南加州等地区的共11个协会。何勇即为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现在仍为负责人之一,学会现在有500多名会员,每年举办纽约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并和南京大学合作举办美国中文教师培训和开设海外硕士班。

(2)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

顾名思义,此总会为多中文学校协会的联合体。1974年,美东6所华人中文学校最早发起成立了中文学校协会。1993年,包括大华盛顿地区、美东10州近百所中文学校都加入了该协会。此后,1976年洛杉矶地区成立了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1990年代其成为美国最大的区域性中文学校组织,有102所会员学校。1978年旧金山郊区的8所中文学校,成立了旧金山湾区中文学校联合会,后发展为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到1998年,该协会已有会员学校90所。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1994年成立了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National Council of Associations of Chinese Language Schools, NCACLS)。目前会员学校遍及美国47个州,学生约有6万人,是一个以台湾移民为主体的中文学校联合总会。总会多年致力于在美国推广华文教育和文化,还推动双语章(Seal of Biliteracy)。(35)“seal”一词的意思是“图章”,指的是学生如获此奖,在他的成绩单上就会加盖一个图章。学生获得双语章有利于大学入学申请与在大学里修读更高水平的汉语课程。

(3)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

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Chinese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Elementary Schools, CLASS)成立于1987年。该协会创立的初衷是填补美国大学以下教育的空白,致力于为美国学生提供大学前学习中文的机会和条件。

该协会为推动美国中小学的中文教育做出了诸多努力。在美国,教学体系中本已具有中文的项目,例如大学中的中文学和中国历史等。1982年在美国道奇基金会(Dodge Foundation)的大力支持下,中文得以纳入美国高中的语言课程。

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最主要的贡献,是争取资金支持和制定关于美国中小学的中文学习标准。该协会还承担中文教师的培训。为鼓励和支持中小学中文教师,该协会还设有姚道中优秀新教师奖、优秀中文教师奖、终身成就奖、推动中文教学奖和中文教学服务奖。

(4)全美中文学校协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hinese School Assoc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SAUS)成立于1994年10月, 由中国大陆留学生及新移民创办的华人学校在华盛顿特区成立, 其宗旨是加强全美中文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美国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教育,推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文学校协会的会员数量增长很快,从创建初期的5所发展到1998年的120所,到最近几年已有500多所会员学校,分布在美国近50个州,会员学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0万人以上,教师逾万人。学生主体为华侨华人子弟,即第二代移民为主,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非华裔美国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化。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在推动美国中文教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1995年,该协会建立了附属教育资源开发中心(ERDC),并得到中国侨务办公室的支持,在中文教材的编写和发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整套12卷教材已于1999年发放。 1997年教育资源开发中心开始出版面向美国华人儿童的杂志 《熊猫》。1998年他们又编辑出版《中国孩子在美国》一书,作为教师和家长的学习指南。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还组织学生的中文学习程度评估考试,推动美国大学会增设中文AP考试,并以此促进美国各地高中开设AP课程,组织中文SAT模拟考试,组织全国性绘画、中文作文比赛和中华文化知识竞赛,举办文艺巡回演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等。该协会还与中国国内华文教育机构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例如承办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等活动。

该协会还设立了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华文教育基金会。该基金会是非营利性公募基金会,面向世界各地公众募捐。其使命是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美国华文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美中文化交流。业务范围包括资助与华文教育相关的项目,资助华文教育单位,资助华文教育公益宣传活动,资助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资助华裔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奖励华文教育优秀人才以及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

中文学校协会之所以能发展顺利和发挥推动作用,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是致力于推广简体字、普通话和汉语拼音,而美国的大多数高中和大学的中文课程都用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教学。

(5)全美中华语言文化联盟

全美中华语言文化联盟(The 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alition, NCLCC)于2013年成立,由美国教育部语言资源中心基金资助,全美的三大中文教育组织——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全美中文学校协会和全美中文学校联合总会组成了全美中华语言文化联盟。各组织轮流主持会议及活动。联盟的宗旨是“提高美国年轻人运用中文交际的能力,以加强美国的竞争力,有助于全球和谐”。2017年联盟首次访问中国大陆并参加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联盟连续两年参加以社区为基础的全美继承语言大会。联盟的主要工作还包括全面升级协会网站,为会员学校打造功能齐备的学校网站,帮助会员学校在管理、中文教学、教师培训等方面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迈进;与上海市侨办合作,组织网络远程培训,共享教学资源;在协会基金会资助下,研发出中文易趣识字软件。截至2018年底,联盟共设有18个联络中心,代表理事会积极开展地区性工作,共有500多所会员学校,遍布美国46个州。

(二)美国的美中文化交流组织和基金会的努力

在美国中文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中美友好的人士特别是团体,对美国的中文教育做出了长期的努力,其中华美协进社最为突出。对母语是英语的人士来说,中文通常被认为是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如何使得人们对中华文化感兴趣,推广中华文化和中文,成为20世纪早期一批来到美国的社会精英所思考的问题。1926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胡适博士、郭秉文博士、杜威(John Dewey)教授、孟禄(Paul Monroe)教授等中美人士在纽约曼哈顿创立的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是美国第一个以美国社会为对象,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杜威教授和孟禄教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知名教授,培养了包括胡适、郭秉文、陶行知、陈鹤琴等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教育家,并对后来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30年,华美协进社开设中国文化和历史课程,为美国的公私立小学教师提供教学服务。1944年该社被纽约州立大学特许为继续教育学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教育中心。目前,华美协进社已成为中国西方人士学习中国文化、艺术、语言以及建立商业联系的重要桥梁,其从事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中文教学项目

华美协进社的中文教学项目分为成年人和儿童两类。早在1933年,其开设的教师培训班正式取得学分认证资格。从此,华美协进社的课程被计入纽约市教育局所认证的学分。目前为成年人和儿童开设的中文课已多达50班次。与此同时,为使中国文化深入到美国的公私立学校,该社还选派教师去其他学校任教,使美国的学生也能从小接触到中国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知识。其中儿童中文教育项目涵盖3岁到10岁以上不同阶段、不同中文程度的课程项目。除了学期的课程项目外,还提供暑期夏令营课程、一对一的中文辅导课程。现在每学期有120名学生。成年人的中文教育项目则按照中文掌握程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以及短期集中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商务中文、经典文章和文言文等等。现在每学期有220名学生。

2.与孔子学院开展合作

为提升中文教学质量,2006年华美协进社设立了纽约市第一家孔子学院,合作伙伴是华东师范大学。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的工作重点是为美国中小学职前和在职中文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包括“未来汉语教师”项目、“优化课堂教学计划”项目、“二十一世纪美国中小学中文教学”短期课程、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中文教学法讲座和China360教育门户网站,为在华美协进社的教育项目提供了网络平台。2017年,华美协进社孔子学院被国家汉办列为示范孔子学院。

(三)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

从晚清以来,中国历代政府在推动海外中文教育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作用。就清政府而言,其从20世纪初开始,虽然政局不稳,但是在华人移民美国40年以后的清末新政中终于醒悟,意识到海外侨民教育的重要性,派遣使者赴美国旧金山考察兴学,资助当地华人兴办学校。民国建立后,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是民国政府在总的趋势上仍然关注美国华人教育,给美国华人教育尽可能的支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着眼于世界大局,重视发挥中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中文教育。其中与中文教育相关的机构分别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汉办以及孔子学院和中国侨联。

其中国家汉办是中国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海外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携手发展多元文化,共同建设和谐世界做贡献。国家汉办所属的孔子学院是由中国政府出资设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旨在推动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影响力。孔子学院最基本的职能即为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自2004年开始设立以来,截至2018年12月,孔子学院在全球154个国家(地区)建立共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今年6月18日,《教育部关于孔子学院总部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通知》发布,从此,孔子学院更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0年7月,孔子学院品牌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全面负责运行,但是其职能不变。美国的孔子学院最多,达103所,为美国的中文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近年来,有的孔子学院被撤回,但是其贡献不容抹杀。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教育电视台首批汉语文化节目已于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2月15日正式在北美麒麟电视台播出,12月16日在麒麟电视公司举行了开播仪式。另外,2008年12月18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孔子学院黄河电视孔子学院开始向美洲试播。“黄河电视孔子学院经国家广电总局和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成立,通过美国斯科拉(SCOLA)卫星教育电视网,全天24小时播出。节目进人美国400多所大学、7000多所中学和50多家城市有线电视网,受众人数约达1500万。”(36)王望波、庄国土:《2008年海外华侨华人概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111页。

还需要提及的是,随着国际社会进步的潮流和美国内政外交的需要,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顺应措施,甚至通过了一些在客观上有利于中文教育发展的特别项目,给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的语言领航项目。首先应指出,美国出台这个项目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发展中文教育,而是服从于美国政府国防的需要,但是在客观上给中文教育增添了一扇窗口。1958年美国政府通过了“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确定某些外语在经济、国家安全及科技发展上对美国的重要性。美国联邦政府为此拨款促进某些“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s)的教育,中文也被列为其中。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安全教育方案(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Program)提出实施语言领航项目(The Language Flagship)。该项目初始仅针对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接受本科生申请。以肯塔基大学为例,只有荣誉学院的学生才有申请资格,而专业背景不限。这些本科生从最初级开始,分别修读的课程从汉语101、102(初级),201、202(中级),到301、302(高级汉语),然后被要求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以及其他测试。(37)康晓亚:《从汉语旗舰语言项目解读美国语言政策》,《前沿》2013年第8期。当然,这并不是专门针对中文,除了中文之外,语言旗舰项目还包括阿拉伯语、韩语、波斯语、葡萄牙语、俄罗斯语和土耳其语。该项目于2002年开始实施,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亨特学院(Hunter College)、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密西西比大学(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等12所院校开设中文专业。南京大学和青岛大学是美国国家中文领航项目在中国的语言培训中心。此外,美国政府实行的“关键语言”项目、“旗舰”项目、“星谈”项目、“10万强”项目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的中文教学。但是因为这些项目基本和美国华人的中文教育关联性不明显,所以在此不加细述。

三、目前美国中文教育的困难和前景展望

对于美国华人而言,中文教育是作为华裔文化认同的根基,尤其父母是美国的第一代移民,都希望儿女能够掌握中文,从而了解中华文化。因此学习中文,开设和发展中文学校,成为维系中华文化的最基本手段。对于美国非营利组织和基金会而言,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加强对中文的培训和教学也符合其核心利益。因此,在多方面力量的推动下,截至2019年,美国的中文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也有一些发展中的困难,而目前的前景则扑朔迷离。

(一)目前美国中文教育的困难

目前,美国中文教育的困难和危机显而易见,主要有两方面。

1.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阴影

到2019年冬天,美国中文教育虽然出现了一些困难,但还远远不是危机。但从2020年1月开始,史无前例的全球性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也给美国的中文教育带来了挑战:美国的大部分高校因为疫情而停止课堂上课,这使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目前,究竟有多少人回国,还有待统计。但是,中国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在2020年7月31日“全球名校长论坛”做了题为“疫情后的留学教育”的主题演讲,他说:“此次疫情,我们突然发现,我国有大量的中小学生在海外留学:在英国,我们就有好几万中小学留学生;在美国也有好几万这样的学生。疫情之下,他们都无法回国,家长非常担心。按照美国的一个统计,我国目前有37万在校注册的留美学生,这一数据中就不包含我国成千上万赴美读书的中小学学生;此外,还有许多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学校不一定为其注册。所以,依据我们的判断,如果把我国目前在美国学校的所有学生加起来,人数应不下于50万;如果再加上那些完成学业后继续留美实习工作的,这一数量将达到上百万。”(38)王辉耀:《中国国际学校与全球发展》,2020年8月1日,http://news.sohu.com/a/410778678_484992,2020年8月5日。根据美国的疫情,可能会有大量的、数量不定的中国留学生出于健康安全考虑而回国,而对于还要在美国留学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又能在什么时间再回美国去,还是个未知数。这严重影响了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美国部分政客挑起的中美对抗,更因疫情的爆发而加剧,甚至导致中国驻美国的休斯顿领事馆和美国驻成都领事馆的闭馆。美国在叫停了少数孔子学院之后加紧对中文教育的限制,严重阻碍了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

2.美国的中文教育:仅仅作为华人文化、语言继承的需要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巨变,传统的华侨教育在今天的美国中文教育中已经不见踪迹。受全球化进程和中国国力的影响,美国的中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英语的普及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除了少数人外,学习中文的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和必要的交际工具。即使是华人,中文也仅仅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继承媒介而被学习。

中文的语言继承和文化继承是美国华人加强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现象和需要,它要求华人子女在具备英语能力的同时掌握中文。语言继承主要指在家庭中所习得的语言,但由于家庭中使用的语言并不是社会上的主要语言,因此语言继承不一定非常顺利,需要通过家庭以外的学习方式来弥补。比如,许多华人父母要求子女在家中说中文,但由于美国的主要语言是英语,导致许多华人子女会更倾向于说英语而不是中文。例如通过对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城华人的个案调查发现,64.5%的父母让孩子学习中文的原因是能与家人和国内的亲人交流,其次是了解和继承中华文化,不要忘了中国人的根以及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提高竞争力。有75%的父母认为孩子学习中文存在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语言环境,其次才是孩子没兴趣、意愿不强烈。(39)雷有光:《海外华人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这表明美国华人学校中文的目的不同于以前,且学校的语言环境也不利于中文的学习。

对大华府和纽约都会区的调查也显示,华人在与父母交谈时用标准汉语的比例虽然比较高:根据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划分,分别为9.7%、34.6%和74.5%。相比之下,英语占比要低得多。这说明家庭在中文语言继承中的作用非常显著。(40)陈颖:《美国华人社区的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12年。但是,在当今美国社会,这种环境的影响力对美国中文发展的作用不能高估。也有研究指出父母期望子女学习中文的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决定华人子女的中文能力。(41)Liao, Li-Yuan. The Voices of Parents,Students,and Teachers regarding Chinese Heritage Schools in Southeast Texas, 2011.但是,事实上对此争议很大。

通过对已有的调查进行研究,可以发现:首先是语言继承在代际间可以不同程度地保留下来,绝大多数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美国华人具有一定程度的汉语能力;其次是训练和习得汉语能力的场所,除了家庭外就是周末的中文学校。中文学校是提升华人子女中文水平的主要场所。但是,随着国际化进程和华人融入美国社会程度的加深,仅仅通过家庭的语言继承和社会的周末中文学校来完成华人文化语言继承,是远远不够的。美国的中文教育还将接受新的挑战。

3.中文教育技术层面的多种问题

(1)美国华人只能通过周末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单一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中文。缺少学习中文的氛围,社会不重视中文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多数美国华文学校成立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规模小,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属于民办的补习班性质,没有被纳入美国体制内教育系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周末学校。这就使得学校华人家长和学生在学习中文的根本目的上不认为这是“必须的”。而且授课时间太少,每周大多只授课4小时左右,因此,难以收获积极效果。

(2)缺乏高水平的本土化教材。由于长期以来华人圈的实际情况,导致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不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特别是有的学校还用中国大陆普通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更远离了美国中文教学的接受度;大陆的简体字教材和港台的繁体字教材所造成的不同的汉字系统,也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3)师资和管理人员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不一。近30年来,美国的中文学校和学生飞速增长,但是由于华文学校是社区的产物,是华人自发组织、自愿成立的教育机构,办学经费也多来源于学费和捐款,难以形成统一的指令性的长期发展规划。虽然一些华人教师团体能够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但是像学校这样一个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学系统,华人民间教师团体有时实在是力不从心。

(4)华人圈极其复杂,学生的语言背景不一,而且中文的起点差异大,学校和班级的教学面临多种困难。目前,美国的中文教育中虽然大陆的普通话和简体字教学已经成为主流,但是港台的繁体字和注音字母教学依然存在,还有少量的粤语教学。学生中文水平的起点不一,这给生源不同的学校和班级的教学更带来了困难。

(二)美国中文教育前景展望

客观地讲,未来的美国中文教育的前景现在还云遮雾障。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在进入一个低谷期以后会有新的弹升。

1.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对抗是否变缓,是决定美国中文教育前景是否能够走出阴影,恢复到2020年前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的情况看,这可能需要多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考验。就新冠肺炎疫情而论,目前形势依然严峻,第二波已经出现。更让人不敢轻松的是,病毒还在不断变异。就中美关系而论,美国部分政客挑起的中美对抗还会持续多久,是继续加剧还是逐渐淡化,谁都难以料定。但是明智的抉择只能是:减少对抗,增加对话。这对世界,对中美两国,对美国的中文教育都有益。就目前的形势推断,大约在经过一段不定时间以后美国的中文教育将有所弹升、再发展。

2.根据华侨教育与华人教育裂变的现实,中国在重视美国华人文化继承与语言继承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国力的加强和大国形象的塑造。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悠久的华夏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因此,无论是从人类文化交流的角度,还是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角度,美国华人中文教育都天然地承担着这一职责。但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这还远远不够。其长远可靠之法在于:中美增加对话,共同推动人类的文明发展和世界和平;对于中国而言,不仅要强大自身,加强综合国力,而且要通过在重大国际行动中展现文明大国的传统和现代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大国形象,使中文成为国际社会所必需的语言文化,使成长中的华人儿童和青少年产生荣誉感、归属感,并对其他族裔的学习者产生吸引力。

3.关于中文教育技术层面多种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繁杂的问题系统,但是又并不能都通过技术层面本身来解决。根据上面所列出的问题,迫切需要改变中文学校的体制,但是在目前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只能争取在如下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通过华人教育团体来努力,争取部分融入主流社会的教育体制。以往有效的做法是,通力合作,认可中文学校的成绩为高中外语学分。例如,1961年成立于旧金山湾区的“Pals Alto经过三年多的努力,Pals Alto学区同意经过考试后,给予本学区的华人学校学生以高中外语学分”。(42)赖金佩:《夏威夷华语学校发展史》(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chool in Hawaii),硕士论文,檀香山:夏威夷大学,1985年。1995在旧金山中文学校联合会的支持下,华埠的5所中文学校也成功地获得了认可,允许华人学校学生在经过测验后可获得高中外语认可的学分。”(43)Clarence E.Glick:《侨居和定居:夏威夷的华裔移民》(Sojourners and Settlers: Chinese Migrants in Hawaii),火奴鲁鲁:夏威夷华人历史中心和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80年,173页。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值得认真推广,以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有调查就发现,51%的孩子希望能够将周末中文学校的成绩转成自己所在学校的学分,70%的孩子希望学以致用,72%的孩子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文化。(44)马慧:《美国新生代华裔子女中文学习的调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第二,从传承中华文化的大局出发,共同促进中文教育的发展,加强与美国教育机构的联系。据麦礼谦介绍,1990年代初,加州一个亚裔语言工作小组决定推进美国大学理事会在大学入学考试中增加亚洲语言资格考试——此为美国全国统一的学术性水平测验,决定在1994年开设中文考试,考卷则由美国国家外语中心负责。根据该中心1991年所做的调查,“此时美国68.1%的高中使用大陆的汉语拼音授课”。因此,考卷不使用民国的注音符号。“然而这一做法势必会使那些使用台湾课本的华人学校学生处于不利地位。为此,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会长许笑浓(Theresa Chao)与其他地区中文学校组织一起和国家外语中心进行协商,成功地将注音符号列入SAT-Ⅱ中文测验。”(45)麦礼谦:《传承中华传统:在美国大陆和夏威夷的中文学校》,《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台湾华人学校使用注音课本,是历史造成的。对此,大陆华人学校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局出发,也没有提出异议。这种做法,符合国家的对台政策和美国华人学校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

第三,关于教材和师资不足等问题的解决。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应该解决。建议由教育部和中国驻美大使馆及当地的领事馆统筹并分别解决。教材由教育部牵头组织,抽调全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各科专家集中编写,免费发放。教师可组织公派留学生或访问学者支持;也可由国家拨出专款,资助美国的华人学校聘请教师。

综上所述,美国中文教育的历程久经曲折,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达到了高峰。在此期间,主要有三种力量影响了中文教育的发展:首先是美国各级政府对华人教育的态度;其次是美国华人的态度;第三是中国政府的态度。就美国而言,对作为双语教育一部分的中文教育,经历了从最初的自由放任,到一度的种族歧视,又到逐渐放开(与对待其他语言如日语等一样)的过程。就美国华人而言,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重视教育,为争取正当平等的教育权利而抗争的精神,为中华文明在美国的传播做出了长期的贡献。就中国而言,从清末、民国到当今,总体上都给予了关注,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美国的中文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支持。中文教育的性质也在时间的长河中显示了不同的特点。从最初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侨居美国的华侨中文教育——中文学习作为其谋生的手段,到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华人中文教育,重视英语,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再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美国华人中文教育发生了质变,除了极少数希望将来从事与华语区域工作有关的人外,学习中文不仅不是因为谋生所必须,也不再仅仅是因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中华文化语言的传承,而是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为了加强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交流。简言之,由于中国影响力的增强等原因,美国的中文教育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美国部分政客挑动中美对抗,使美国中文教育发展的势头受到严重挑战,目前的局势还扑朔迷离,涉及美国中文教育的数十万师生正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华人移民学校
何为“华人”?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内陆移民(外二首)
学校推介
Immigration移民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