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审计机关的工作能否适应如今的新发展常态,审计的结果和质量越来越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的现状,为切实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是扩大了审计覆盖面。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县区各级预算单位的经费支付、财务核算、资产管理等各方面均已实现了信息化,基础条件的成熟推动了县区审计机关实现了预算执行全覆盖审计。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形成审计疑点,并开展审计延伸、复核,实现了区级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二是充实了审计内容。以往经责审计的重点定位于财政财务收支方面,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新时代的经济责任审计有新的职责定位,基层审计机关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已开始尝试从单位职责职能入手,落实好“这个单位是做什么的?”“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转移经责审计的重点,从而为被审计领导画好像,做出全面的评价。三是提升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上级审计机关开展的培训及以审代训,县区审计机关的部分审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了创新的审计手段、掌握了更多的政策法规,积累了大量的审计经验。
现如今,县区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质量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由于审计工作压力大、人员知识更新不及时、审计项目多人手少等原因,一些地方在审计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审计成效不突出,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每年都要参与五至八个审计项目,与此同时还有其他的工作安排,加之审计人员本身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审计查出的问题总是浮于表面,对问题产生的根源探究不够,问题只有定性表述,而定量标准不准确;同时针对审计发现问题提出的建议高度不够,有时出现了照搬审计整改要求的现象。二是审计文书质量不高,由于审计人员和各级复核人员对各项审计质量管控规定和要求不能熟练掌握,导致审计档案中仍然存在程序时间错误、记录不规范不完整、定性法规不准确等问题。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项目质量管控得如何是衡量审计工作开展成效的标尺,要做好新常态下的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就更要牢牢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结合笔者在基层审计机关的工作,现提出以下思考及建议。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审计委员会成立以后又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一方面有助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健全,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发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有助于审计监督的统筹和协调,通过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与纪检监督、司法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合并形成监督合力。与此同时,审计机关更要牢牢把握政治属性,带领审计人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各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和审计委员会工作安排,多举措齐发力,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地位。
要全面提升审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拥有一支合格的审计队伍,而合格的审计人员首先是要明确政治责任。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人员就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各项审计工作中,用政治眼光来观察和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问题的端倪,从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把讲政治体现在审计人员的言行上,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其次是要明确履职责任,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要合格的履行审计职责,就需要有创新意识,能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应对新形势、新挑战,除了熟练掌握财务知识,还应当对法律、宏观经济、计算机技术、工程建设等多方面的知识均有所涉猎。第三是要明确廉洁责任,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工作,并严格执行各项审计纪律,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还要廉洁自律、保守秘密,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慎重做出审计评价,确保审计质量。
《礼记·中庸》中提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实施方案是否准确、可操作,是审计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县区审计机关的审计实施方案仍是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存在审前调查不充分、照搬以前年度实施方案、或一边审一边改的现象,这样的方式非常容易导致审计项目重点跑偏,且查出的问题较少。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项目时,首先可不急于进点实施审计,而是先充分收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资料、政策法规,在初步了解后,讨论研究初步审计方案,寻找工作突破点,待进点后再结合初步审计情况,调整确定审计实施方案,做到靶向明确、精准审计,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及质量。
县区审计机关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最常见的不足就是查不出问题、或是查出的问题不深不透,这与某些基层审计机关人员站位不高、思维模式固化、业务能力偏弱等因素有关。因此,审计人员应当一是要加强对各类政策法规的学习积累,政策法规是查出审计问题的开始,如果不知道法律法规是怎么规定的,就查不出问题。二是要转变思维模式,跳出固化的审计思路,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仅要看到发生了什么问题,更要深究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不仅要确定问题的性质,更要确定问题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三是要加强学习沟通,创新审计观念、审计思维方式,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新举措,推动审计工作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审计发现的问题才不会浮于表面,才能提高问题的深度,也能解决有些单位屡查屡犯,屡改屡犯的现象。
审计建议与审计发现问题的意见是有区别的,针对问题提建议,不是照搬审计意见,而是要从审计发现的问题中进一步提升高度、综合分析,从源头上、体制机制上,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立足于审,着眼于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机制制度建设、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审计人员一是要注重审计意见建议的宏观性,要进一步提升高度、综合分析,准确研判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准问题产生的本源,掌握问题的本质,提升审计意见建议“含金量”,扩大审计成果运用层次,使审计建议真正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二是要注重审计意见建议的可行性,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判分析,对具体问题从源头上有针对性提出意见建议和整改措施,让被审计单位整改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提升审计建议的质量,把审计处理处罚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等服务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助推基层审计工作不断跃升到新水平。
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的下半场,是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重要部分。审计机关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从以下两方面推动整改落实:一是推动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的责任落实,要借助上级部署,提高整改督促层级,要求被审计单位承担整改主体责任,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的同时,开展自查自纠和专项治理,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促进源头治理,同时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对所监管的单位或行业发生的问题进行苗头控制。二是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针对审计发现问题要建立整改情况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详细列出问题清单、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对整改台账要形成动态管理信息,严格落实对账销号制度,建立跟踪督办落实机制,持续跟踪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全力推动提升整改效果,规范成果转化。
基层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到社会进步发展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审计质量,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作为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要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做到反映情况实事求是,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可行,审计过程客观公正,协调配合有序高效,注重内外结合,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审计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