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江西省瑞金市三个贫困村的调研

2021-01-13 07:37周延飞丁锦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代理人村干部集体经济

周延飞,丁锦源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南昌330108;2.江西省瑞金市日东乡人民政府,江西 赣州341000)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了集体经营薄弱等问题,因而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形成了诸多成果,主要集中在农村集体经济内涵界定、农村集体经济与其他经济形式的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及成员权益、农村集体产权变革存在问题及有效实现形式等方面,但是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的研究比较少,同时呈现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一是反对将村干部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刘炜(2006)主张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乡、村政权组织在形式和内容上区分开,最好是乡、村行政领导不担任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把人事权交还于集体经济组织[1]。李建平和李际鹏(2018)发现将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定位为两个平行机构最有利于各自健康有序发展[2]。殷宁宇(2005)认为“集体”参与的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中,代行使所有权的行政机构和组织(乡政府和村委会),在没有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相应制度保障的条件下,存在集体资产由谁代表、如何运营、如何监管等一系列问题[3]。二是认为村干部代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其合理性。潘劲(1996)认为,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能够发展为发达社区,主要原因在于有一个具有奉献精神和领导才能的社区领袖,有一批同组织通力合作的社区成员[4]。李兰英和张吉明(1999)认为富裕村之所以能富起来,关键在于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5]。刘善庆等(2017)认为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已经成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要求[6]。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谁比较适合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但没有继续深入研究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的激励问题。

本研究引入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和社会学中的“社会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指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都试图获得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社会人”假设是指人在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有获得他人尊重和实现社会抱负的需要。现实社会中,只有成功扮演好“经济人”角色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发挥“社会人”作用的过程,两者是不能割裂的。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懂经济、知管理的团队或者个人来充当代理人,这个团队或者个人最终的目的是为授权人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自身获得最大的报酬。“代理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叫经纪人或授权代表,指自然人根据代理契约或授权书或口头约定,向被代理者收取一定佣金(或者免费),全权或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代表被代理人或者授权单位,在代理期限内行使被代理者的权力,完成相关的使命或者任务。在整个代理过程中,代理人的出发点是为了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即尽可能收取最高的佣金,同时他也在契约中行使自然人的授权,处理经济、管理、服务等事务。代理人充分体现了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影响代理人取舍的关键在于授权人给予代理人的激励。本研究所指的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代理人不同,前者是同等拥有农村集体产权的人,换言之,其也具有所有权,而后者只有法人财产权。通俗地讲,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是指农村集体财产所有权中的成员代为管理财产,让集体财产产生更大收益,同时在收益中领取分红和佣金的自然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获得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得到受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满足。但是,在大多数集体经济薄弱的农村即欠发达地区农村,要求代理人纯粹地讲奉献是不现实的。代理人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以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解决生计和养家糊口问题。因此,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必然要面对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取舍,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有效激励之道至关重要。本文将基于江西省瑞金市三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样本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激励机制。

二、分析样本

本文的分析样本是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的三个贫困村。笔者于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对三个村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和访谈,搜集其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和实践情况,成为本文分析集体经济代理人困境的第一手资料。

(一)大胜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探索

大胜村位于瑞金市叶坪乡东北部,是江西省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共有耕地面积2990亩和山地面积16545亩,下辖18个村民小组,共有489户1970人,其中贫困户81户286人。该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4人。大胜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探索始于挂点帮扶单位——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下派的帮扶工作队非常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脱贫解困的重中之重。经过深入调研,该公司于2015年出资216万元建园费,整合该村4个小组76户农户的连片荒山,建成大胜村脐橙产业园,委托合龙脐橙合作社集中打造450亩脐橙产业园。产业园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合龙脐橙合作社负责建设、种植、经营管理。前3年,合作社按脐橙园投资额的15%(即32.4万元)返还给村里,其中11%(23.76万元)由村两委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发到全村贫困户账上;剩余的4%(即8.64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第4年开始,合作社按脐橙产业园每年总收入的15%返还给村里,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具体的使用分配由挂点帮扶单位和村两委商定。合作社十年内返还村集体荒山租金72.9万元,平均每年支付租金7.29万元。与此同时,乡、村积极用好用活扶贫政策,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一是2017年在本村新建50KW村级屋顶光伏;二是由瑞金市级统筹,在市工业园区屋顶光伏项目中分配50KW,村级屋顶光伏共100KW,一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近3万元;三是瑞金市分配给大胜村0.75MW地面光伏,村集体每年大概可以得到2万余元收益。

此外,挂点帮扶单位和村两委打算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一,利用2017年新建的一座六联体烤烟房,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增加烟税返还。空闲时可将烤烟房出租给农户,生产茶树菇、金针菇等菌类食品。第二,利用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量化入股,投资到本村农户温某的养虾基地。经多次调研,挂点帮扶单位及村两委认为温某虽然2018年才开始养虾,但采取的是订单模式,虾产出后直接出售到本地,销路不成问题。他们打算在合作社返还的租金、分红中拿出20万元注资,帮助温某扩大规模,完善室内养殖场,实现养虾由一季变成多季,不断拓宽产量,增大产额,最后按股分红。挂点帮扶单位及村两委对此颇为谨慎,一方面奖补温某1.5万元,以鼓励他在土地集约化、养殖专业化上继续探索;另一方面静观其变,对注资发展养虾进行再论证。第三,推动大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由村两委主导,流转土地,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具有传统优势的白莲产业,大面积推广莲虾养殖。

尽管挂点帮扶单位下派的驻村队员具有很强的捕捉商机和经济管理能力,但大胜村在发展集体经济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很多困扰。第一,很难把准发展方向。控量保质的政策环境日益趋紧,烟田面积逐步减少,大胜村烟农不多,种植面积不大,新建烤烟房的效益不明显。种植、养殖业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莲虾养殖能否得到长期的政策支持并不确定,如何防控政策风险是一个难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并非易事。在闲暇时间充分利用闲置烤烟房生产菌类食品有经验可寻,但这是一个新兴产业,生产、经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能否跟上,产业能否兴旺起来,对于大胜村来说也是个严峻的考验。第三,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存在问题。例如,量化入股发展养虾,必须要有人去监管,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认为,村干部是最合适的人选,且计划安排村会计去,但是村干部不能参与经济活动,而且如果让村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再去参与监管又得不到报酬,恐非长久之计。此外,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也是一个难题。很多农户提出,瑞金市已经脱贫摘帽,绝大部分贫困户也脱贫了,大家都应当享受村集体经济壮大带来的红利。但村干部深知财产分割历来最难也最容易得罪人,因此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他们虽然打算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门负责,但当下留守在农村中懂经济和管理的人又太少。

(二)洋坊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探索

洋坊村位于瑞金市东南方向的武夷山余脉丘陵地带,距瑞金城10公里,靠近319国道,周边临近叶坪乡马山村和石园村,是江西省省定“十二五”贫困村,共有耕地面积1515亩和山地面积13800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423户1863人,其中贫困户70户251人。该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1人。洋坊村在较长时间内曾是一个被上级部门不愿问津的地方,干群矛盾尖锐,群众集体上访,干部集体被罢免,上级政策在该村得不到落实,村两委甚至瘫痪近一年,各项工作均在叶坪乡30个村中垫底,是叶坪乡领导最不愿提及的村,也是乡干部最不愿意入住的村。因为没有干事创业带头人,群众支持率不高,导致原本落地的项目调离,入驻的施工队伍调出,村庄破烂不堪、死气沉沉,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

洋坊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发端于两名下派干部,起始于2017年。一名是挂点单位瑞金市征收办下派的年轻干部,该同志于2016年2月始担任洋坊村第一书记至今,因工作出色,荣获瑞金市优秀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标兵等荣誉称号。另一名是叶坪乡下派的驻洋坊村的乡干部、叶坪乡武装部副部长,该同志于2016年4月份开始驻洋坊,虽然年近半百,但为人热情大方、事业心特别强,干事创业雷厉风行,在瑞金市小有名气。2016年,他们用一年的时间凝聚了人心,夯实了发展村集体事业的基础,2017年开始迈开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步伐。其主要做法有:第一,在“增”字上下功夫。将洋坊村原有的两个小型水电站的租金,分别由每年600元、1500元增至1500元、3000元,合计4500元/年。第二,在“扩”字上下功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由村两委负责,将承租方所需的农田集中承包,转包于承租方,从中获取差价。现阶段,洋坊村转包高标准农田270亩,差价50元/亩,可得13500元,三年后差价可提高到100元/亩。第三,在“节”字上下功夫。做好“十二五”贫困村的油茶分红、烟叶返还税等政策性经营收入的积累文章,作为村集体投资的原始资本。第四,在“变”字上下功夫。以打造瑞金城区后花园为目标,挖掘洋坊生态环境好、离城区近的优势,利用“十二五”贫困村扶持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2019年,该村看准当前如火如荼的“红色培训”,用好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曾在洋坊境内的东华山休养)资源,着力打造瑞金市红色培训延伸基地,并成功争取到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了初心园、子珍书屋、初心小道等,对接了数个旅游开发公司。按照他们的想法,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为红色培训基地开发公司提供土地,获得一次性的土地征收费用;二是参照高标准农田出租方式,由村两委先行租下已经维修改善的土坯房,再转包给开发公司,从中获取差价租金;三是把剩余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出租,获得租金差价。除此之外,红色培训基地开发公司入驻后,村集体采取向内挤、向外捐、向银行借等方式,筹集资金建设客家民宿群,可租赁、可自行经营,以获得收入。

洋坊村在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困扰。第一,如何保持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两位下派干部一致认为,洋坊的事业主要还是靠洋坊人,所以他们把配齐配强村干部放在了第一位。现在洋坊村两委班子成员都是他们通过“三顾茅庐”请出的、软磨硬泡念出的,甚至使用非常手段逼出的。除了村支书黄书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其他村干部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一般,都是顶着家人和亲戚“没出息”“混口饭吃都混不到”等嘲讽在干事业。目前,他们是靠着为洋坊争口气、为家乡干点事的态度勤勉务实工作,但这种单纯树典型、为崇高理想奋斗的精神激励能否长久,两位下派干部充满了疑惑和担忧。第二,如何让干部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获益。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干部报酬这个敏感问题,大家一致表示,村干部是当前村集体经济壮大的直接贡献者,理应在集体经济发展中分到一杯羹。在探讨干部如何合法合规合理分得那杯羹时,所有干部表示一筹莫展。在当前这杯羹不多、诱惑不大时,他们表现出一种“不问收获”的高姿态。但在问到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后,如果仍然劳无所获,他们如何作为时,大多数干部回答是“做好本职工作”。第三,如何防控风险加快壮大步伐。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要加快集体经济壮大的步伐,就要在一些体量大、见效快的项目中实现效益扩大。洋坊村干部对洋坊打造红色培训基地很有信心,也想通过多种途径融合资金,搞土地开发,但对筹资、运作、分红等一整套流程涉猎不多,对银行贷款谁来贷、谁来担保、怎么管理等细节问题也较为困惑。他们最担心的是,投入大量的资金失败了怎么办?

(三)湖陂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探索

湖陂村位于瑞金市日东乡西北部,东靠日东水库,南邻日东乡湖洋村,西连壬田镇,北邻石城县龙岗乡,206国道贯穿而过,连接206国道和319国道的日黄公路也正在修建,辖区属日东水库水源保护区,是江西省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共有耕地面积1884亩和林地面积21750亩,下辖21个村小组,共有547户2370人,其中贫困户102户402人。该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2人。湖陂村集体经济匮乏,境内有瑞金市最大的水库,但水库属瑞金市水利局直接管辖,其水域面不可私自利用。依水库而建的水电站运转正常,但也不归村集体所有。在脱贫攻坚之前,湖陂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正常的运转仅仅靠上级的转移支付和少部分乡贤的支持。上届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因严重违纪而落马,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导致该村人心涣散,发展村集体经济更无从谈起。

湖陂村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之路起于2016年冬。日东乡下派一名乡班子成员、副科级干部任湖陂村支部书记,并聘用、培养了一些年轻的编外干部。他们在挂点帮扶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赣州分行的支持下,与常驻工作队员一起开始着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此作为稳定大局、收拢民心的关键。第一,在挂点市领导的帮助下,争取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第二,充分利用“十三五”贫困村政策扶持优势,发展光伏发电,累积“十三五”贫困村油茶分红工作经费。仅2018年,累积分红工作经费10200元,屋顶光伏发电收益23000元,合计33200元。第三,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017-2018年共有6亩多宅基地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获得4万多挂钩收入,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底子。第四,大力推进日东-黄沙战备路改扩建项目、G206国道罗汉岩-石城水庙段项目建设,获取土地、房屋征收经费,累积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本。第五,探索村集体投资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白莲种植加工基地等。第六,村集体资金搞土地开发,在中心地带高标准建设湖陂新村,既解决湖陂村民回乡建房却无地可建的问题,又盘活现有资金扩大效益。

湖陂村在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困扰。第一,资源利用问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湖陂村水网密布、森林广布,这本是最大的优势,却成了发展最大的限制。因为有日东水库,湖陂村境内不得存在规模养殖场,境内规模养殖场全部在2018年5月前禁养和拆除;因为有公益林,境内不得开挖种植脐橙和猕猴桃。经过多次洽谈,欲引进自来水公司借助日东水库生产桶装纯净水,生产厂房租用日东水库管理站留下的办公用房,无污染、无噪音、无土地需求,只因“生态红线内不能有企业”而不得不终止。湖陂村的干部和群众都在疑惑“养不能养、种不能种,还能干什么”。第二,项目选择问题。相比瑞金市区之外的各村(社区),湖陂村账面上的资金量还是比较充足的,但对于选择投资项目,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莫衷一是。他们考虑最多的是风险的防控,为规避风险,湖陂村两委最终形成的一致意见是,在加油站项目还未正式启动前,选择最熟悉的中国工商银行投资收益最好的理财项目。第三,管理主体问题。事业一定要有人干,集体的事业要集体来干。但湖陂村是个水库移民大村,全村有27个姓,有的即使姓相同但出处不同、字辈不一,因此村民之间的信任度不高,对干部的信任度也偏低,村中无一呼百应、德高望重的长者,整体民风不如日东乡其他村,村民不愿担起集体发展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普遍认为公家的事情不好做,特别是在没有明确合法报酬的情况下,他们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上还是偏于谨慎,宁愿选择不参与、保持现状。

三、村干部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的困境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任何事业都是人干出来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人,关键在谁能做、谁来做。尽管大胜村、洋坊村和湖陂村三个村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方式不同,但是探索的主体都是村干部。三个村都没有成立专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而代之的是村干部。本研究认为,在集体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村干部作为集体经济代理人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然而调研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村干部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也有诸多考虑,甚至出现避而不谈、畏而远之的情况,他们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一)应为与不可为的矛盾

应为,指的是村干部有义务履行经济发展的职能,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履行该职能的生动体现。全国大多数地方已经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村一级自治组织必须完成的任务。2019年,赣州市就明确各个村要实现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上,而且这5万元只能是经营性收入。而从日东乡2018年各村集体经济统计看,10个村中,6个村因为征地拆迁,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其他4个村,因为有增减挂钩、光伏发电收益等,也都超过了5万元。但如果按照2019年的统计口径,在众多收入来源中,唯有光伏发电收益和烟叶税返还具有持续性,能算作经营性收入。这样来看,2018年全乡只有贡潭村达到了5万元要求。因此,2019年年初,很多村干部为增加烟叶税返还,合伙种植烟叶。在原始资本相对雄厚的村,村干部四处打听、了解对比,以期选择好项目,尽快完成任务。不管是合伙发展烟叶,还是从事原始资本的投资,主体都是村干部,实际就是村两委在代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村干部作为代理人的法律条款,纪律导向则是村干部不可从事企业经营活动。权衡之下,村干部对领取一份不犯错误、有法律保障的报酬更有兴趣,大部分村干部都选择在工作之余发展自己的产业,而非指望参与集体经济分红获利。在调研中,三个村的干部一致认为按照上级要求,他们不可以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利。

(二)须为与不敢为的矛盾

须为,是指村干部有履行社会事业发展的职能。村级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归根结底要靠发展,落脚点是村集体的共同富裕而不是一两个人的富裕。2018年7月瑞金市成为赣南革命老区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县。在脱贫摘帽的攻坚期,全市一盘棋、一边倒,资金、项目向脱贫倾斜,乡村面貌大为改善,群众也切实得到很多实惠。摘帽之后,全市由一门心思抓扶贫转变为十指弹琴抓发展,放在脱贫攻坚的资金投入、时间精力相比之前有所减少。过了政策叠加期,各村特别是山区村庄在巩固提升成果上往往会更吃力,尤其是那些集体收入薄弱的村,其收入大多来源于向社会经济体和部门争取,很容易受经济体自身盈利和部门负责人更换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是迫在眉睫的事,支持力度大则能够继续;如果受益的只是一小部分,恐怕难以为继。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村干部对此早有准备,对发展集体经济也深感认同。作为“经济人”的代理人,他们的目标就是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最希望的就是在蛋糕做大的同时,自己也能分得更多的蛋糕,即在获取产权分红外,领取应得的“佣金”。但我国目前对村干部的一些规定导致他们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表现出畏难情绪,害怕碰经济利益这条高压线。

(三)想为与不愿为的矛盾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任何人不管处于哪个领域、哪个岗位,初衷都是想干出一番事业。绝大部分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都是想干事、想改变、想创造,也都期待当榜样、做典型、留下好名声。调研发现,尽管村干部报酬待遇发放的方式不同、额度也存在差异,但村干部待遇普遍偏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基本报酬是3000元/月,一般干部为2400元/月,监督委员会主任为1700元/月,扣除社保部分,一般干部在绩效补贴和廉政奖励发放月外,真正能够拿到手的不超过1500元/月。这对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来讲,的确无法生活、容易打退堂鼓。那些能够坚持下来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同志。现实中,群众对村干部称不称职、好不好的评价主要也是其办理了多少公共事务、办成了多少公益事业,而这些都需要村集体经济效益支持。所以,村干部都希望村里有足够的财力,能干之前从未干成的事情,以期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涉及运营和分红等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但在群众的潜意识里,村干部是为群众谋取福利、创造利益而非损害利益的,这就导致不管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不好,村干部都将成为一些人口诛笔伐的对象。与其面对乡里乡亲乃至至亲的冷嘲热讽,村干部还是倾向于做老好人、干好本职工作。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大多数村干部的想法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的态度往往是避而远之、立而望之。

(四)能为与不善为的矛盾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代理人有直接关系。如大胜村的第一书记来自投资公司,市场意识和投资经验丰富,对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想法、敢尝试;洋坊村村干部有志气、得人心,也是发展公益事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湖陂村村干部受前任影响和干群关系限制,畏首畏尾,缺少拼杀的干劲。但不管是大胜村、洋坊村还是湖陂村,在欠发达的山区,受人力、智力、劳力输出影响,也只有村干部有条件、有能力担起发展集体经济的重任。第一,接收信息广。进入新时代,信息和政策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村干部处于信息前沿,对政策的理解比一般群众更深入,对能不能发展某一项产业、怎么利用上级政策发展产业理解得更透彻、运用得更好。第二,群众基础好。干部是群众选出来的,总体而言,信誉度比较高,群众基础好,即便有个别干部不尽如人意,群众还是宁愿选择村干部而不是某个老板作为村集体经济代理人,在他们心中,存在“老板会走,村委会走不了”的思想,在出租土地时,只要租期在5年以上,他们更希望租与村委会,然后由村委会转租。第三,个人素质高。就当前的村干部而言,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下派的干部,这部分人工作责任心强、干事创业有方法;二是为人忠厚的长者,这部分人靠的是为人处世练达,在干部中充当润滑剂的作用;三是大家族的代言人,这些人在村中的势力大,说话管用;四是比较成功的乡贤,除极少部分属于原籍退休领导干部主动回乡做贡献外,大都是在周边地区做生意比较成功的年轻人和在外创业小有成就、有意回家乡发光发热的中老年人。以上这些人,素质比一般群众更高,眼界更开阔、思想更解放、说话更响亮。但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变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如何在不踩红线、不踏雷区、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壮大集体经济考验着一个团队的知识、文化、眼界等等。比如,洋坊村、湖陂村两个村的土地开发,如果没有独到的市场意识、专业的金融知识和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有可能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从调研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处于一种职业代理人匮乏而村干部勉为其难的状态,呈现的是村干部想撇撇不掉、想干难施展的窘境,反映的是农村代理人由干部代理向职业代理的转变。在这种转变期,既要稳定村干部的代理之实,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延续性;又要加快职业代理人、专业人才培育建设,让专人干专事,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

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从历史的经验看,在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村集体经济处于起步阶段,村干部因其特性成为不可忽略的代理人人选,但在新时期下,他们需要更多的保障与激励。从法律、党纪、舆论引导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从规范的决策机制、良好的监督机制和实用的财务管理机制上减小代理人妄为的风险,从多渠道的激励机制上激发代理人的干劲,从能力培养上增强代理人干成事的本领,都显得重要而实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干部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代理人的资格,可能会被更专业、更纯粹的“经济人”取代,但不管谁作为代理人,完善的制度、必要的监管和有效的激励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构建闭环管理激励机制

1.决策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者是赋予成员资格的全体成员,但因青壮年劳动力输出、青少年外出求学以及搬迁等原因,常态化召开成员大会的可能性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应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理事会,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理事会。而现实中,受各种因素限制,村委会充当了理事会的角色,村干部干了理事该干的事务。这种构架容易使村委权力过大,关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运营、收益分配等都由几个理事说了算。这种方式缺少民主决策环节,没有贯彻民办、民管、民享的宗旨,不利于科学决策,容易损害成员权益,也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的扩大,甚至会出现一哄而散的现象。为此,要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一是在决策主体上,不应该仅有“代理人”,而应视事务的重要程度和村集体经济支出的额度扩大或者缩小主体范围。如涉及关乎村集体经济兴亡的集体资产购买或处置、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的确立和变更等事项,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成员代表大会通过,确保集体经济收支运行规范。这些成员代表由全体成员选举产生,负责重大决策的议定和决策执行的监督。涉及日常工作的,可由理事会决策。二是在决策程序上,决策前应由理事会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调研,再征求理事或者成员代表及相关专业人士意见后民主决策,最后再公布结果,告知所有成员。这种决策程序的设定与执行,意义在于增强成员们的归属感。

2.监督机制。信任不可以代替监督,公权力行使更需要监督。一是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成立由成员资格人选举产生的监事会,负责对村级集体决策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和对“代理人”行使权力的过程监督。制定统一规范的事务、财务公开制度,定期以成员代表大会、张榜公布等形式向全体成员公开,定期公开帐目,把知事权、监事权交给全体成员,接受监督。针对村干部作为“代理人”的特殊性,加强纪检监察力度,形成利剑高悬态势,杜绝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不良现象。利用传统节日等时期进村入户做宣传工作,召开户主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小组会议等,大力宣传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发展趋势。通过统一思想,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代理人意识,明确村民个体的主人翁地位和代理人角色,鞭策代理人履行好经营者的职责。二是建立财务审计制度。比较利益是群众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评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理人的最重要标准。所谓比较利益,就是加入集体组织前后的收益差额,只有参与集体经济会获得比自主经营更多的利益,农民才会选择集体合作[7]。这些具有成员资格的农民,最关注的是自己是否只得这些分红,最容易怀疑的是代理人是否存在挪用、贪污的问题,而代理人最头疼、畏惧的也是被怀疑“损人利己”。所以,要保证代理人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营造良好的互信氛围。为此,一要实行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村干部挪用、贪污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现象。二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制度,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用规范的程序和方式厘清村集体资产,明确集体资产的产权,既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又解决“有多少”的问题。三要建立县乡村三级联网、信息共享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财务服务中心,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落实资产财务民主监督管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全程监管,解决“花在哪、怎么花”的问题。四要完善乡镇审计机构建设,定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规范财务支出程序,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解决“花钱是否合规、分配是否合理”的问题。

(二)构建多层次需求激励机制

作为代理人的村干部,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作为具有资格成员的个体,和其他成员一样,渴望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利益最大化。二是作为具有带动村民走向富裕职责和意愿的干部,希望通过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在付出比其他成员更多的前提下,他还需要从中获得额外的报酬,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1.经济激励方面,在全体成员共享分红的前提下,集体经济代理人可以获得额外贡献奖励。务工者按务工时效算,管理层则按功劳分配,具体细则由成员代表会议议定。实际上,这种方式在山区已被采用,瑞金市委明确“把村(社区)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益挂钩,对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由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新增经营性纯收入中列支10%(总额不超过5万元)奖励有功人员(主要包括乡镇驻村领导和干部、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等)”。

2.组织激励方面,应包括组织内部激励和组织外部激励。组织外部的管理阶层指的是乡镇以上党委,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突出、成效明显的村干部给予晋升上的倾斜。如瑞金市委明确“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在乡镇站所事业编工作人员招录中给予加分奖励,优先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优秀共产党员”。因为现行有条件参加乡镇事业编招录或者乡镇班子选录考试的,仅限于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对作为代理人的一般村干部没有激励作用,所以需要组织内部激励,在内部设定代理人级别,建立代理人晋升制度并与经济激励机制衔接,如代理人因贡献突出由原先的一般理事升为理事长,享有理事长待遇。

3.精神激励方面,设立“终身成就奖”“荣誉理事会会长”“优秀理事”等荣誉称号,以鼓励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代理人,并给予其相应的福利待遇,如固定分红、养老保险等,激励代理人把精力聚集到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代理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三)完善代理人职业发展激励机制

1.在选强上下功夫。一是推行能人理事,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支委班子,切实提升村党组织领导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其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从源头上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力作为选择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硬性标准,注重从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一批能人担任村级党组织负责人。二是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或者挂职第一书记,与村支部书记一道,担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三是鼓励各类社会人才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为代理人左膀右臂,凝聚发展合力。贯彻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育制度,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使其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代理人。打破户籍限制、地缘歧视、性别偏见,并在生活条件、公共服务、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相应倾斜,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加快探索职业农民制度建设,有针对性加大政策倾斜,把代理人培养成新一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和农民一起工作的领头人、新型职业农民。

2.在培优上下功夫。一是在党委政府层面,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家团队,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规划指导、管理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培优代理人。二是坚持“引进来”,引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业团队传经送宝、蹲点服务、把脉开方,并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帮助代理人摸清集体经济家底、提供信息服务、落实相关政策、防范发展风险等;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组织行业专家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上课,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总体水平;定期举办代理人培训班,及时传输相关政策和信息,帮助代理人理清思路、把准发展方向;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理人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针对代理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特点,确定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其能力。三是坚持“走出去”,组织代理人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代理人村干部集体经济
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方向与轨迹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Chinese online literary works gain huge overseas readership
3.如何组织当事人辩论?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