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喜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術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逐渐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求,要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文章从调动情绪,深度学习;形象知识,提升效果;思维导图,科学学习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助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了信息技术,打破了固有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具有抽象性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调动情绪,深度学习
课前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重点。有效应用生动的教学形式进行课前导入,不仅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积极调整学习状态,还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模式,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带领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氛围,进而开展深度学习。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相比于接受文字知识,更容易通过图像、视频等学习知识,并且对于形象的事物记忆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必修》“幂函数”一课前,教师先应用图形计算器,为学生绘制函数图象。为了回顾前两节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内容,教师打开图形计算器,输入几组函数的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变化与图象变化的关联性,理解切线斜率的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前一阶段学过的函数知识的理解,然后绘制本节课教学内容中的“幂函数”,让学生大致了解幂函数的图象。通过新颖的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挥自主性,进而展开对于函数内容的深度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而积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二、形象知识,提升效果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题目时,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转化。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必修》(以下统称“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课时,在面对较为复杂的空间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空间几何体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呈现,通过动画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立体几何知识,建立空间几何感,奠定几何学习的基础,为后续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空间几何图片,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解题。学生先是以自主探究的形式解答题目,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置提问环节。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后进行讲解:我们也需要进行反向学习,给出三视图后,需要联想实物形状,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通过边缘线进行细致还原,在头脑中建构出具体实物。其中,在组合体的三视图中要学会识别我们学到的几何图象,通过边缘线进行分析,注意区分虚实线。通过信息技术讲解知识的重、难点,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复杂的知识。
三、思维导图,科学学习
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知识梳理优势,将知识内容以体系的形式渗透到教学中。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通过PPT的形式进行辅助讲解,学生很难有深刻的记忆,难以灵活应用知识。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借助思维导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自我判断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必修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章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将点、线、平面的相关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在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梳理和总结知识,把握知识结构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理清自己的思路,在零散的知识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知识脉络,轻松进行复习,随后让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步骤一:带领学生进入多媒体机房进行授课,先应用多媒体讲解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让学生形成自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步骤二:展示学生制作的具有特点的思维导图,通过分类总结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优点,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步骤三:客观评价,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各个学科的思维导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形式,不仅能使枯燥、繁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简单、形象,被学生接受,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全面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多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GS[2020]GHB3770)。
参考文献:
[1]王磊.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9(7).
[2]程慧. “智慧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平板电脑”的高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