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策略探索

2021-01-12 03:23苏强邓冰丽马醒醒王丛丛周妮妮陈钰董月婷陈珊骆姣姣吴广媛袁印昌周飞情侯丹高灿灿仝小璇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5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问题分析途径

苏强 邓冰丽 马醒醒 王丛丛 周妮妮 陈钰 董月婷 陈珊 骆姣姣 吴广媛 袁印昌 周飞情 侯丹 高灿灿 仝小璇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阅读方法,要拓展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从这个要求中可以明确,阅读在教学环节中很重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统编版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的掌握与积累和课外阅读,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让其达到自主阅读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问题分析;途径;策略

学生只有学会阅读,才能更快地与世界交流,发展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因此,从儿童抓阅读习惯显得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了解儿童阅读、重视儿童阅读。但对于儿童阅读的开展与推广是否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够,阅读习惯无法养成呢?究其原因,课题组做了如下探究。

一、阅读现状

1.调查

课题组从学生、教师两个层面出发进行抽样调查,分别从四所课题实验校抽取120名1~6年级学生和40名小学语文教师各自完成一份阅读问卷。学生问卷针对读书兴趣、读书类型、读书方式、读书时间和环境、读书效果,设计了19个问题;教师问卷则涉及教师自身阅读习惯、课堂阅读教学指导、阅读作业布置等。

2.结论

从学生问卷中得出,92%左右的学生对于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中30%左右的学生每天坚持读书,56%的学生有时读书,大约14%的学生不读书。对于书本类别的选择(人数有交叉):76% 的学生喜欢连环画、绘本读物;62%的学生喜欢自读课本;50%的学生喜欢童话、民间故事;只有28%的学生喜欢阅读报纸。在教师问卷调查中,笔者明显感受到调查教师们对于学生阅读的重视,或多或少都布置过阅读作业。但问其自身的阅读习惯时,只有极个别教师会写阅读感受。

二、小学生阅读问题分析

就课题组了解的内容看来,学生虽然口头上说爱看书,但主动、自发的课外阅读行为不多。阅读类型不广,层次不高,从课外书籍中获得的知识甚少。而教师布置的阅读学习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阅读障碍。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致使部分学生读书停留在浏览、粗读上,满足于故事内容的欣赏。而繁重的阅读作业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消退。长此以往,造成小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局限。因此,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读本选择变“强加”

读这本书的人是谁?显而易见,是儿童。因此儿童阅读应该以儿童本身为中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一年级新生入学的家长会上,教师强调了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显然,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调动孩子的阅读欲望,但却是功利的。把阅读与学习拴在了一条线上,孩子们要读什么书,教师来告诉你;孩子们如何读,教师会教导你;读完你要干什么,听从教师安排;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甚至有的时候教师还需要跟家长联合起来“布置”阅读任务。从此,孩子的书本换成了《麻雀变凤凰》《100 种小窍门帮你成为学霸》《好习惯天天要》等等。这些书本不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产物,而是成年人强加于学生的。

2.阅读引导错时机

教师干预学生阅读时,由于教师对“引导式阅读”和“思辨性阅读”认知过于片面,导致学生反复阅读受阻。部分教师存在错误观念,认为“引导式阅读”只是浅层的导入兴趣而已。只有“思辨”才是高层次的教学。因此,公开课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为了能够把阅读指导课上得“有深度”,便在学生还没理解的基础上,开始谈及更深层次的寓意,而小学生又常有“翻完书=看完了”“上完课=书看会了”等错误观念。理所当然,这样的引导方式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习得的内容也会有所减少。

3.知识掌握过关注

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往往还是重“结果”轻“过程”。从调查问卷上发现,教师给予的指导或引导,似乎还是过多地偏重于“知识的获得”。74%的教师在安排“学习单”的内容时,侧重于人物关系的梳理和故事情节的考查。总会有类似问题:“书中都有什么人物”“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收集了哪些好词好句”……这样的设置不是不可以,而是过于注重“内容”与“知识”。教师很少从阅读作业里了解孩子读这本书时停顿过几次,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出现了读不下去的心理,读到哪里时想说一两句感受等等有关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或问题。

4.读书欲望受阻碍

过多的阅读任务是否打击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呢?笔者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5.87%的同学在读书时会记录好词佳句,2.93%的同学会写读后感,11.74%的同学阅读时只做简单批注,还有23.48%的学生是只读书不记录。这里不排除有部分样本存在瑕疵,但就大数据看来,学生以“看”为主的阅读方式仍占主流。问到“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喜欢做什么”时,将近85%的学生表示愿意说给别人听,只有6%的学生选择做读书笔记。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教师布置过多的读书笔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读书兴趣。

5.互动阅读收效微

据了解几乎每所学校都会开展“阅读”活动,我们学校也举办“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但奇怪的是,在如此大力度地推广阅读中,为何还没有改善儿童的阅读现状呢?除去不重视阅读(或是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我们似乎还忽略了一种最为大众的心理——从众。别人在做什么,大部分人就会跟着做什么;周围人说什么,大部分人就会关注什么,一则符合大众心理的微博,短短十幾分钟便能转载过亿。

三、小学生自主阅读策略

1.明确对象,自主阅读

阅读这本书的对象是儿童自身。正是教师存在着过多的“不放心”心态和过多的功利性心态,才使儿童阅读偏离儿童本位。其实,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应该是“我”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读什么书,自己决定,“我”想如何读,自己做主!“我”可以坐着读,站着读,甚至趴着读。“我”可以先读一部分,然后不读,等想读了再读;“我”可以跳读;“我”甚至可以一本书还没读完就开始交流、讨论、分享,因为“我”有权利这么做!选择读这本书有可能是帮助“我”开阔眼界,有可能是教“我”某种技能,也可以是纯粹为了打发时间,没有目的!因此,成人必须明确阅读对象,还真正阅读于儿童。

2.适时干预,引导阅读

如果孩子自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那教师们又该如何引导儿童阅读,抑或是说教师应该何时干预孩子读书呢?为此,笔者调查得知目前儿童阅读时成人干预的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思辨性阅读”,就学生学习的能力而言,“思辨”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时能讲究层次,明白有力。也就是在儿童阅读时要多思考、多分析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另一种为“引导式阅读”,这是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手段,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其核心是发挥教师启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参与阅读过程,从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两种形式并存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候,教师过分功利地“插手”,不利于儿童反复阅读,无法自己与书本产生对话。在教学中,关于“引导式阅读”的方法也有很多。问题的引导,画面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引导,活动的引导等等。通过教师反复尝试证明,小学阶段(每个年级都适用)活动、竞赛式的引导最能激发学生再次阅读的欲望。但任何一种引导方式都应该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任何一种引导都应激起学生再次阅读的冲动,而不能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考。

3.掌握方法,学会阅读

我们熟知的阅读策略有推论、联想、预测、提问、整合等。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教会孩子掌握阅读策略。因为不是每个孩子天生都爱阅读、会阅读,每个儿童的阅读能力也是有所差异的。这就就要求教师应该重在引导他们学会“策略地读书”,帮助他们遇到“阅读障碍”时有方法可以应对。

为了发现儿童的各种阅读障碍,在班级同学共同阅读一本书时,教师应设计“重过程”的学习单,例如:阅读某一故事“我”花了多长时间,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阅读中“我”有哪些句子不理解;读完后,“我”记住了哪些内容。让学生记录自己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这样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阅读的“难点”“躁点”和“个别差异”,从而进行阅读上的差异教学。

针对不同阅读障碍,解决措施也有所不同。对于有严重阅读理解障碍的学生,应从词(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辨认开始训练, 再从词语慢慢过渡到短语的辨认和理解, 等词语的训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再到句子、段落的训练。通常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对于一个段落的理解达到 70%-80% 的水平时,就可以将阅读材料增至两三个段落,再逐步增至篇章的理解。

对于班级里一些患有轻度阅读障碍的学生,他们常有短时记忆认知障碍、高水平的书写困难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训练时应教会他们找到阅读材料的主要思想,再用自己的话口述出来。反复训练,能减轻阅读障碍。

4.激励奖励,提升动力

面对一系列的阅读任务,例如:请同学们记录下“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登记“阅读时间、天数、每天阅读的页码”等消息;收集“好词好句、感受以及读书心得”。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既可以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阅读过程。但反观自身,平时阅读时,是否也有做这些阅读记录呢?若没有,那学生听到这一堆阅读任务时,他们的阅读积极性是否会受影响?

因此,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时,应事先明确阅读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提炼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或是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或是积累好词佳句等等。从自己定下的阅读目的出发,适度布置学生完成讀书笔记。在小学阶段,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为此,笔者认为以激励奖励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动力,使其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后,再来探究其阅读质量也不迟。而精神上的鼓励往往比物质奖励更好。因为这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而不是对阅读奖励产生兴趣。

5.同伴互助,乐于阅读

目前的阅读形式主要以“同伴阅读”开展。就是以书为媒介,阅读为载体,让同学之间用多种形式共同阅读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达到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再者,“同伴式”互相影响的阅读方式更能起到激励孩子阅读的作用。论点一:笔者发现在班级里集体阅读时,我若夸小涵同学看书的时候可真安静,大家便会转过去默默看他,然后开始静静地看书;我若称赞小彤读的书越来越高深,大家下次便会悄悄借她的那本书来看;当我表扬小妍同学看书时总能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大家便会绞尽脑汁也想写一些出来……论点二:由问卷调查中得出,同学推荐的读物更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无处不在、随时可以进行的活动,上课过程中,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并进行阅读书本的推荐,或是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发思考。同时,当作业写累了,没有精神了,也可以将学过的任何一篇文章进行复述,也可以找来阅读,向同学们介绍,若是阅读时有非常好的句子,或者是让你引起思考的内容,也可以说说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交流。不管是教师的推荐还是学生自主交流的,都可以有效地对阅读能力进行锻炼、提升。还小学生更多阅读的权利,解放其双手双脚,激发其阅读兴趣,教会其阅读策略,转变其阅读模式,才能让儿童真正爱上阅读,尽快开始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1]陈秀梅 陈秀娟.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06):132-136.

[2]肖祈福.统编教材背景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12):45-47.

[3]陈庆鹏.从阅读到悦读——谈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1):43-44.

[4]章军.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35):33-35.

【主要作者(课题主持人)简介】

1.苏强(1982.9—):男,泗县墩集镇中心学校教导主任,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宿州市优秀教师,泗县优秀教师,多次优质课、教学论文获得宿州市一、二等奖,主持两项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已结题,多篇论文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小学分阶阅读教学研究。

2.董月婷(1976.11—)泗县雪枫小学骨干教师,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多次辅导学生在省级赛事获奖,教学论文获得市二等奖,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宿州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分层培养的教与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KY20080】研究中期成果。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问题分析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