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的现代意义

2021-01-12 03:23卢建玮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51期
关键词:礼记子路讲究

卢建玮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中国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字,就是礼。

礼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因素呢? 探究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不难发现:礼讲究恭敬之心。《礼记》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毋不敬,俨若思。”意思是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恭敬端庄,若有所思。《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孔子和他的几个得意门生聊天,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人生梦想,话音刚落,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面对子路自信豪气的回答,“夫子哂之”。事后曾皙问老师为什么笑子路的梦想,孔子答:“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意思是治理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东西是讲究礼让,可是子路的话一点都不谦虚,所以笑话他。往深处解读就是以礼制去治理一个国家,首先你的内心要有一种温良恭俭让的情怀,这是一个起点。你看子路说话的时候那么草率,抢在大家之前发言,说明他内心缺乏一种恭敬和辞让啊。儒家以月亮的盈亏为喻,提出“满招损,谦受益”的理念,提倡谦虚自守、低调行事。故处处尊重他人,凡事多看他人长处,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既是修养,也是美德。《论语》中的道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它教给我们如何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时时怀有一颗恭敬之心,我们就会感恩父母,感谢老师,尊重自己,善待他人,敬畏生命,又怎么会不快乐学习,珍惜拥有呢?

礼主张宽容博爱,讲究换位思考,以己度人。《礼记》有言“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论语》亦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有道德的人,在同别人的相处中,由于他能够很好地关心别人、尊敬别人,自然也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礼教之下,人们彬彬有礼,友好善良,恪守礼节,宽容礼让,这不正是我们期待的和谐社会的缩影吗?儒家传统礼仪文化提倡人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忠厚、慷慨仗義、乐于助人以及遵守礼规、服从大局等等;这样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他们处世有礼,做事有节,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他们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最有力的代言人。他们是临危受命的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是谦虚自律的曾国藩,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亦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的郭明义。

其实,还应有我们大家。

猜你喜欢
礼记子路讲究
孔子“教训”子路
不要将就,要讲究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说话要讲究停顿
半途而废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半途而废
城里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