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楠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非常明确的单元主题。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通过学习宗璞、贾平凹等名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通过形象的写景状物方式来寄托情思。基于这样的单元设置,我的研究目标是充分利用本单元的名家散文,比较、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加深理解,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完成写作。
本单元的每一篇文章,都承载了作者无限的情思和理想。如宗璞借盛放的紫藤萝,领悟到人生美好,生命無止境的哲思;贾平凹借雨中的小桃树,表明了心中有梦,不懈追求的信念。这种借助某种具体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感悟的表现手法就叫托物言志。本单元不论是文章的语言还是写作手法,都值得学生模仿借鉴。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重点从写法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写作。
那么要从选取什么样的“物”来描摹呢?我们以宗璞和贾平凹的文章作为范例,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选择有故事的“物”。在人生的某一时期你也许会邂逅某“物”,并留下深刻印象,从此与它便结下了一段密不可分的情缘。
例如宗璞的“紫藤萝”: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宗璞运用插叙的手法,回忆十多年前那株衰败的紫藤萝。宗璞爱花,尤其偏爱鲜亮、柔韧、短暂绽放的花。她在北大燕园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对燕园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她的作品中,燕园里的绿树繁花都洋溢着生命的热情,她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燕园由衷的喜爱、尊重和颂扬。她笔下的燕园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乐园。
其次要写独特的“物”。世间总有一些生命能够引发人们思考,在瞬间触动人们的情思,例如宗璞笔下的“好一朵木槿花”: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因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中,像是凌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宗璞看到了这朵花的独特性:承受“泥土、砖块、钢筋、木条”的重压,仍能“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面对这样一株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宗璞的心也震颤起来,产生了悲壮的感觉。
学习了课文之后,我指导了托物言志类作文的写作。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我给学生设定了一组具有深刻含义的事物,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事物蕴含哪些独特的含义。鹅卵石、石缝间的小草、松树、菊花、泥土、窗、钥匙、镜子……同学们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老师引导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了这些事物的内在精神品质,感觉思路打开了,很多学生开始从生活中、文学作品中搜寻这样“有故事的事物”和“独特的事物”。比如:迎春花、白玉兰、银杏树、枫叶、竹子、跑道等等。
有了课文为例,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选择的事物、挖掘的内涵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和进步。把课本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其实,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经典篇目,其文思、内容、表现手法都有很多可取之处,完全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写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只有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操千曲,观千剑”,在读中悟写,学生才能上演作文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