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传播视域下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的内在逻辑

2021-01-12 09:09陈科霖孙艺谢佳
廉政文化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在逻辑人民日报反腐倡廉

陈科霖 孙艺 谢佳

摘   要: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人民日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宣传反腐倡廉的主力军。通过对1978—2020年间《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进行统计与分析,梳理《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内容演变逻辑,能够准确把握政治传播视域下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规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经历了恢复廉政建设、坚持反腐斗争、廉政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之路。《人民日报》在反腐倡廉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反腐工作效能,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宣传,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发挥政治传播功能,加强自下而上反腐倡廉报道;有效整合政治资源,提高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效果。

关键词:政治传播;《人民日报》;反腐倡廉;内在逻辑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1)06-0048-09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回顾

(一)问题的提出

腐败是“政治之癌”,它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危害党的生命安全,侵蚀了社会的公平正义[1],腐败现象的蔓延将会危害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反腐倡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在查处腐败大案要案、国际追逃追赃、反腐败与廉政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历史性成就。在取得这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人民群众也对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日益透明,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日趋完善,信息公开、党纪法规等反腐倡廉政策文本公开透明,提升了其宣传效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红色通缉》《国家监察》《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等一系列反腐倡廉纪录片的拍摄和放映进一步加强了廉政警示效果。不难看出,反腐倡廉的宣传工作与反腐倡廉工作本身一样,同样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也属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治传播的一种途径。政治传播在政权行使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一个政权能否保持政治权威和统治合法性。政治传播可以使公众通过直观、便捷的方式获得大量的政治信息,从而对公众的政治心理产生作用,进而对民众的政府信任乃至政权的执政合法性产生重大影响。作为党和国家宣传的喉舌,《人民日报》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志,坚持正向引导,在党内外干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它直接表达党中央和中国政府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以重大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为此,本文基于政治传播学的视角,以1978—2020年《人民日报》有关“廉政”主题的社论为研究案例,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的内在逻辑进行深入考察,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反腐倡廉宣传的工作效能提供对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关于反腐倡廉的政治传播,当前研究主要基于大众传媒和党报两个视角加以展开。一是在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方面,学者主要侧重于从加强大众传媒网建设、完善反腐倡廉建设的载体、提高大众传媒的管理水平等方面加以分析。例如,程金福认为当代中国的大众传媒以“舆论监督”的新功能建构,突破了“喉舌论”单一功能的承当;并在反腐倡廉的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倡廉报道”、作为官方警示教育的“反腐报道”、作为媒体自觉监督的“反腐报道”的三种新报道类型。[2]朱映雪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利用大众传媒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利用报纸电台等大众传媒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利用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加强权力监督,通过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等等。[3]周柔对中国共产党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反腐倡廉(1949—1956)的实践进行探索,具体表现为坚持党对大众传媒的领导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主动积极性、重视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积极培育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4]

二是在利用党报进行反腐倡廉宣传领域的研究中,相关学者主要是基于《人民日报》加以考察的,并对《人民日报》反腐报道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如于琴以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廉政报道为分析材料,以当代中国廉政话语建设为例,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治理逻辑出发,论证了與廉政语义直接相关、与其近距离相关联的廉政话语的表层结构向与其近距离相关联的隐喻性词汇聚合的过程,揭示了廉政话语深层结构从结构观下的主客二元对立向建构观下官话与大众话语互文共现的主体间性关系的历史趋势。[5]张晓依等通过对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报道文本的内容分析,在议程设置的理论框架下,探讨新闻媒体反腐报道的议程设置内容呈现特点和立场观点,并阐释新闻媒体在反腐报道过程中所发挥的议程设置舆论导向功能 。[6]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研究主要是以大众媒体和党报为研究对象,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考察了作为政治传播手段的媒介载体对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中《人民日报》话语权的分析,并探讨了《人民日报》在反腐倡廉宣传工作中的意义,从更长时间段的视角对反腐倡廉宣传工作的全面、宏观研究仍较为缺乏,特别是基于长时间段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内在逻辑的考察尚缺乏系统总结。而通过统计研究与主题相关的主题词词频已经成为社会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分析话语文本的有效方式 [7]。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宣传的相关文本资料出发,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分析,并从中提炼其内在变迁逻辑就成为了研究的增长点。

为此,本文将利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对1978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之间所有发表于《人民日报》的1528674篇文章进行标题检索。其中,涉及“廉政”主题的社论有371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中有关“廉政”的371篇社论进行时间跨度分析,并对“廉政”主题社论进行词频分析。最后,结合高频词所属文章的社会语境及发表的时事背景,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析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关于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的内在逻辑。

二、《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的描述性分析

(一)《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的时间跨度与变化规律

以1978年1月1日到2020年12月31日为时间范围,对《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的371篇社论进行统计,其具体时间跨度如图1所示。

图1  《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时间跨度统计

通过图1可知,1978年起到1989年,《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较少,处于起步阶段;1991—2002年《人民日报》中“廉政”主题社论明显增多,处于上升阶段;2003—2012年,关于“廉政”主题社论数量急剧增加,在2008年达到了顶峰;2012—2017年,“廉政”主题社论数量也相对较多,党的十九大后则逐渐稳定在较低水平。其中,《人民日报》社论中的部分篇目是针对当时廉政建设面临的特殊情况而发表的,代表了党和国家对当前廉政建设问题的立场、观点以及主张。

(二)《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标题关键词

《人民日报》社论的标题最能反映出社论的中心内容[8],通过对《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1978—2020)标题的统计发现,“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反腐”“从严治党”“违法”等词汇提及次数较多,具体见表1。其中,“廉政建设”“党风”和“反腐”为高频词;“党的领导”“从严治党”“违法”“执政能力”等为中频词。这些词汇的出现反映出党对廉政建设的高度关注,也突显出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具体而言,“廉政建设”“党风”“反腐”等高频词反映出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核心任务;“党的领导”“从严治党”“违法”“执政能力”等中频词反映出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工作旨在达成的目标;而“惩治”“人民”“制度”等低频词则反映出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态度始终是坚定的、坚决的。

三、《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内容演变逻辑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历程以及《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内容,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呈现出由“恢复廉政建设”“坚持反腐斗争”“廉政制度建设”到“全面从严治党”四个阶段的变迁特征。

(一)“恢复廉政建设”阶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1978—199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随着拨乱反正的展开,被取消了八年之久的党的纪检监察机关得以在名义上恢复。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恢复了设置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条款,规定各级纪委由同级党委选举产生,并受同级党委的领导。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与此同时,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得以恢复,并正式选举产生了100名委员组成新的中央纪委,选举陈云任第一书记,邓颖超任第二书记,胡耀邦任第三书记,黄克诚任常务书记。此后,邓小平、陈云等同志又陆续提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任务和方针,其代表性的论述即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成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展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要思想依据。

1982年9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要“切实纠正不正之风”。为此,《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历史性的转变,历史性的会议》,社论指出:“我们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9]党的十二大完成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制定了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从《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可以看出,推动反腐败和廉政制度建设的大背景和政治环境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日趋开放,贪污、浪费乃至经济犯罪活动开始抬头。为此,邓小平同志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为科学认识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理论依据。在此期间,《人民日报》虽未以社论形式发表“廉政”主题社论,但总体而言,这一段时期的腐败现象处于萌芽期,總体可控,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困难相对较低。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在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中,要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腐败综合治理[10]。1989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廉政建设的新起点》,指出:“加强廉政建设,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是由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决定的。”[11]

1990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批转中纪委《关于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指出,加强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改革开放的兴衰来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这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起点,是根据历史时期特点提出的加强廉政建设的时代主题,《人民日报》对这一阶段“加强廉政建设”进行了宣传,代表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政治主张。

(二)“坚持反腐斗争”阶段:“认识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1992—200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2]。199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反腐败斗争,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问题。要充分认识这个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要以党纪党规为武器,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铲除;而党的十四大报告则进一步继承了这种严厉打击的姿态[13]。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概念,从此以后,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相结合成为了执政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方式。江泽民同志对“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中央纪委第十五届六次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告诫全党:“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14]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警示全党,“如果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就有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就会走向自我毁灭”[15]。他反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尤其突出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5]。

自党的十四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以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办案工作保持了强劲的势头,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与党的主张一致,集中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1993年8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社论指出:“加强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大事,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题中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发展当前好的形势的必然要求”[17]。1996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社论指出“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关键在于强化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党内监督就其实质来说,是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17]。

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社论突出了党风廉政工作的斗争色彩,一方面既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腐败形势日趋严峻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反腐败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这也为后续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反腐败监督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廉政制度建设”阶段:“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2—2011)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出发,推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

2005年1月,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做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全面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提出了有效反对和防止腐败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体系反腐阶段。《实施纲要》对新形势下做好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倡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明确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提出了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体现了标本兼治、注重治本,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精神。为此,2005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实施纲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解读,并部署了相关学习落实任务。社论特别指出,“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8],对这一阶段的廉政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格局之中。相比于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的“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反腐”和“倡廉”工作之间的体系性和协同性。“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命题正是这一时期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特点。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年根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要求,全党要以5年为一个阶段,把反腐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目标导向,不断改善党风政风,提高群众满意度。全体党员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2008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正是对这一新时期廉政建设的客观展示。经过多年的准备酝酿,中共中央于2010年1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的实施,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败和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管党治党水平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新的特色与理论高度。

这一时期的《人民日报》社论着力于对反腐败体系构建工作的宣傳和解读,这一方面体现出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开始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则在认识论上开始注重反腐败工作的事前防范,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开始初步走向“集约式反腐败”[19]的发展道路。

(四)“全面从严治党”阶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2012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20],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并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于探索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1]

面对腐败现象日趋严峻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决策,提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工作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2]。在举措方面,从作风建设入手,以“八项规定”为突破点,在坚持中不断深化,在深化中始终坚持底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被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为此,2013年《人民日报》在对中央反腐精神的宣传中,反复强调了党中央的反腐决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着力建设廉洁政府”,并就“简政放权”“管住权力”“管好钱财”“政务公开”“勤俭从政”“依法促廉”六个方面强调了新一年度的反腐倡廉工作要求。[2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治标”与“治本”的辩证法,坚持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以治本保障和巩固治标的成效,从而使得治标与治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压惩治腐败下,廉政建设呈现出惩治腐败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空前未有、惩治腐败的整体数量、干部层次和覆盖面空前未有、惩治腐败的宣传动员效果和群众认可空前未有的“三个空前未有”的向好态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的维度,从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角度,进一步论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出了当前复杂的形势和局面给党带来的许多挑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考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清正廉洁,要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要自觉地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做斗争[2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是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巩固的反腐[25]。作为党报,《人民日报》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报道既在宏观上反映反腐的实际进展,也有其为适应不同阶段的反腐需要,履行宣传职能,主动加大对反腐宣传的独立性[26]。

2013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刚刚启动,正处于起步阶段,《人民日报》的反腐败报道也处在起步阶段。2014—2016年,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发力,多项工作深入推进,《人民日报》连续几年保持了较平稳的报道数量,对反腐工作全面推进、深化发展如实、客观报道。这一阶段《人民日报》除了加大对所有反腐工作的宣传报道之外,2017年《人民日报》反腐报道数量又有了新的增长,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但是,从前期平稳过渡到这个阶段的急剧上升,更为特殊的背景是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2018—2020年,《人民日报》关于反腐倡廉的报道数量较为精炼。2020年,《人民日报》关于《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三不”》的社论汇总,习近平总书记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到了“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的高度,这是在党的十九大明确反腐败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对新时代反腐倡廉做出的新的时代布局,对未来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纵观《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内容演變逻辑,其演进的主线如表2所示。不难看出,《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体系,从规划到战略的逻辑,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反腐倡廉制度和体系建设也随着《人民日报》社论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完善起来。

四、政治传播视域下提升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效能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廉政建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与当时党和国家发生的大事息息相关,紧扣时代脉搏,观点鲜明,导向性突出,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直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是中共中央向外界表达对权威观点与态度的重要宣传工具。但是也应该看到,《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对腐败的体制根源的分析较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对腐败的社论多集中于对权威讲话精神的复述,因此反腐倡廉工作宣传的效果仍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加强法治建设宣传,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政党传播总体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其内容主要包括政党的政治理想、基本理论、基本制度、核心价值以及政党自身的形象资源等。纵观1978—2020年间《人民日报》“廉政”主体社论报道,大多数集中在对违纪违法分子的严惩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如“国家重点扶贫贫困县琼中县财政局局长公款宴请他人花费1.5万被免职,花费的公款被追缴”“陕西宁陕县副县长携妻公款旅游被撤职”“中铁建8.37亿元的招待费事件处分8人通报批评57人”。在惩治和教育中宣传反腐,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但其作用相对有限,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困境,无法助推对更为普遍的腐败现象的解决。权利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腐败与权力、体制的关系,只有通过体制来规范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才能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人民日报》也做了反腐法制的宣传报道,但报道的深度和力度都很有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人民日报》对于反腐败的宣传也要回归这一方向,注重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宣传,注重培养公民的民主与法制意识,把反腐败工作引向法制轨道。

(二)发挥政治传播功能,加强自下而上的反腐倡廉报道

腐败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到“四个全面”战略高度,集中力量解决了危害党和国家安全的腐败问题[27]。以《人民日报》为主的党报对反腐败严肃而权威的报道,全面反映了这一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反腐行动。但与此同时,亦有少数市场化媒体、网络媒体,特别是境外媒体将反腐败报道娱乐化、低俗化,严重消解了反腐败的严肃性。《人民日报》作为领导反腐新闻传播的中央党报,除自身大力宣传反腐外,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化媒体、网络媒体对反腐的炒作,在反腐议题上实现对网络媒体、市场化媒体的监督引导,以强有力的舆论影响力保持反腐信息的客观性、严肃性。此外,《人民日报》亦可通过尽早公布、详述官员滥用职权、权钱交易等细节、发布独家新闻等手段吸引读者群体的注意力,及时消除涉腐谣言及负面舆论影响力,引导人民群众关注反腐败斗争中深层次的成因和防范等问题,减少花边新闻等不良“炒作”现象的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加强人民群众的反腐参与。《人民日报》作为党报,一方面是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应该及时为党和人民排忧解难。因此,《人民日报》需确保反腐败宣传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信访举报、密切关注网络反腐事件,及时披露贪污腐败的行径,监督地方政府的查处进展,助力于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人民日报》还要充分发挥监督与引导作用,加强自下而上的报道,既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正常的新闻宣传,又要打击不法之徒滥用媒体监督,为反腐倡廉的宣传提供国家法律保障,保证反腐倡廉宣传的健康发展。

(三)有效整合政治资源,提高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效果

传播者是政治传播的主体,负责信息的采集、整理、制作和传递。就一般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主体是很明确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和大众媒体。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传播主体往往是多元化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媒体也在飞速发展,作为传统纸媒的《人民日报》虽然仍肩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但它同样需要顺应时代潮流[25]。虽然党报在引导舆论、弘扬社会正气、了解民情、宣传党的政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传统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如其面向的群体范围有限,发行成本较高,缺乏互动性,信息来源有限,不利于信息检索和分类等,因而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形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传统媒体相比,包括博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微博、微信等等在内的新媒体更具优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党报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通过曝光的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并继续跟踪报道打击腐败行为。要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充分挖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共同发力。

《人民日报》社论无疑是全国舆论的最强音、中央政策的风向标,起到无可替代的领导性导向作用。《人民日报》的“廉政”主题社论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宣传工作变迁的内在逻辑,可透视出反腐倡廉的主流声音、主流意识形态的走向,同时也引导着全国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间,《人民日报》“廉政”主题社论观点鲜明,紧扣时代脉搏,始终紧密配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工作,传达了党委和政府的声音,充分发挥了国家宣传的喉舌功能。新时代的反腐倡廉宣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反腐败法治化建设的相关宣传,发挥党报引导监督功能,畅通自下而上推动反腐倡廉的渠道,提高反腐倡廉宣传工作效果,从而为反腐敗斗争与廉政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荣臣. 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论述[J]. 湖湘论坛, 2020(5): 5-15.

[2] 程金福. 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结构变迁[D].上海:复旦大学, 2007.

[3] 朱映雪, 周柔.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探索[J]. 桂海论丛, 2014(5): 43-47.

[4] 周柔. 中国共产党利用大众传媒开展反腐倡廉的探索(1949—1956)[D].南宁:广西大学, 2015.

[5] 于琴. 当代中国廉政话语建设研究——以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头版廉政报道为例[J]. 社会发展研究, 2017(1): 182-194.

[6] 张晓依, 赖彦. 《人民日报》反腐报道议程设置的特点及功能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8(6): 130-136.

[7] 刘青. 十八大以来《人民日报》反腐新闻研究[J]. 青年记者, 2015(29): 68-69.

[8] 邓阳艳, 童小彪. 党报党刊的纪念话语方式探析——以《人民日报》为例[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2): 98-103.

[9] 人民日报社. 历史性的转变,历史性的会议[N]. 人民日报, 1982-09-01(A1).

[10] 张柱华. 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之路径探究——在反腐倡廉视域下[J]. 人民论坛, 2012(27): 26-27.

[11] 廉政建设的新起点[N]. 人民日报, 1989-08-11(A1).

[12] 秦正为. 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廉政思想的根本特征和价值考量[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5): 5-11.

[13] 杨悦, 王静.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反腐倡廉政策演进——以七次党代会报告为线索[J]. 人民论坛, 2014(23): 192-194.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348.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8.

[16] 人民日报社. 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N]. 人民日报, 1993-08-26(A1).

[17] 人民日报社. 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N]. 人民日报, 1996-01-28.

[18] 人民日报社.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N]. 人民日报, 2005-01-17.

[19] 陈国权, 陈晓伟. 复合过错、单一追责与集约式反腐败[J]. 社会科学战线, 2016(7): 164-171.

[20]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5-01-14)[2021-01-20]. http://cpc.people.com.cn/n/

2015/0114/c64094-26380006.html.

[21] 王平一.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反腐倡廉思想[J]. 求实, 2014(10): 14-21.

[22] 周春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机制研究综述[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11): 47-49.

[23] 李克强在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着力建设廉洁政府 王岐山张高丽等出席[N]. 人民日报, 2013-03-27(A1)(A3).

[24] 张晓晗. 《人民日报》关于党的十九大报道内容分析[J]. 传播与版权, 2019(5): 11-13.

[25] 王希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思想[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4(6): 70-72.

[26] 彭瀾.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解读[J]. 领导之友, 2014(7): 6.

[27] 周胜林. 大题目 大思路 大手笔——评人民日报获奖社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J]. 新闻战线, 2001(12): 49-50.

责任编校   张煜洋

Inherent Logic of the Vicissitudes of Anti-Corruption Disse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Anti-Corruption” Editorial Column of People’s Daily (1978—2020)

CHEN Kelin1,2, SUN Yi2, XIE Jia3(1. Institute of Urban Governance,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Guangdong, China; 2. Institute of Anti-Corruption Studie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Guangdong, China; 3.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 Chongqing, China)

Abstract: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promoting clean governance is the political stance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consistently adhered to. People’s Daily is the mouthpiece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and the main force of propaganda against corruption and upholding integrity.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nti-corruption” editorials of People’s Daily from 1978 to 2020, the logic of the content evolution of “anti-corruption” editorials in this paper is sorted out and changes in anti-corruption and clean government propaganda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s revealed.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embarked on anti-corruption effor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adhering to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making strategic construction of the anti-corruption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People’s Daily has alread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corruption and promotion of clean governance, but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corruption, legal construction promotion must be strengthened to thoroughly eliminate the favorable soil for corruption; the promotion functionality of politics must be further practiced for the paper to give bottom-up anti-corruption reports; political resources must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corruption propagation.

Key word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People’s Daily;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promoting clean governance; internal logic

收稿日期: 2021-08-2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7JD71001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8SKSZ016);深圳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860-000002110417)

作者简介: 陈科霖(1991— ),男,河北石家庄人,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大学廉政研究院副研究员;孙艺(1996— ),女,河南郑州人,深圳大学廉政研究院研究助理;谢佳(1981— ),女,四川峨眉山人,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内在逻辑人民日报反腐倡廉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论遵循社会规律与坚持包容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