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理想知行合一逻辑性之解读
——为什么新时代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021-01-12 23:45胡水华
红色文化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远大理想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胡水华

人类进入私有制以来,一直就存在制度性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同样地也始终存在反对这种社会不公正现象、追求理想社会的努力。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提出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把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发展到极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中,马克思主义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思潮,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必然趋势。新时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高度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上科学揭示了共产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合理性

共产主义是什么样的理想?为什么是远大的理想?它能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9世纪40年代,根据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历史,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特征,预见了共产主义发展所经历的发展阶段,为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共产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性、腐朽性,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作为资本主义继承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继承了资本主义的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和社会化大生产,代表了先进生产力。资本主义创造了比封建社会更为丰富的物质资料,满足人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但这是人类文明共有的成果,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要比封建主义优越。有些东西并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比如说,技术问题是科学,生产是科学,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这些东西本身并没有阶级性。”(1)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1980年8月21日、2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51页。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取代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反对资本主义腐朽统治,建立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的新的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克服了伴生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而存在的制度性弊病。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论上阐述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由商品入手,以“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各种手段剥削工人劳动成果,使工人日益赤贫化,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而且由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不断地扩大再生产,造成产品卖不出去,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结果市场萧条、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犯罪严重,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入大海,也不救济贫困潦倒、面临饥饿死亡的工人,等等。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在生产日益社会化条件下,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所造成的,只有根本否定私有制这个资本主义的制度,才能根除由私有制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等用比较的方法全面地研究与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对外政策、阶级关系等方面的弊端与不合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取代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在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按预定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不会发生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消灭了商品货币关系,采取从社会储存中直接供应的方法进行消费品的供应,消除了资本家在市场上的投机倒把,囤居积奇行为;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的资料私人占有,投资设厂,雇佣工人,无偿占有他人劳动现象;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劳动者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极大发挥,促进整个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当然,这一阶段,由于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生产力水平也没有达到可以实行按需分配的程度。而在发达的基础上建立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不仅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而且生产力高度发达,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国家消亡,人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显然,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弊端基础上,与资本主义相比较,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各方面的具体制度特征,体现出资本主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合理性,使人们更向往、更憧憬。

(二)共产主义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决定它是远大的理想

共产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高于资本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理想社会,但美好的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共产主义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样,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发展过程,它是一个远大的理想。马克思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3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不同时代特点,对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预测。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作出对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和预测。认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有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到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即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提出由发达的国家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当时世界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运动的中心主要在西欧和北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社会将会首先在西欧和北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就是发达的社会主义,然后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到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70—80年代以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普遍繁荣,东方革命呈现的日益高涨的形势,认识到东方革命不同于西方革命的特点,认为经济比较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认为在这些落后的国家可以避开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灾难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和巨大成就,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因此,提出了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经历的第一个阶段:由封建社会或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到社会主义阶段过渡时期;第二个阶段: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也叫社会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第三个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

19世纪80—9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对外进行扩张与掠夺,把落后的国家纳入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导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兴起,这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由西欧、北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而且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发生变成了可能。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俄国实际相结合,在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的俄国,领导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在落后的国家建立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这就决定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起点比较低,建设任务比较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积累和奋斗过程。

(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要求我们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远大的理想?还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与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遭遇一些困难,出现一些曲折失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00多年来,社会主义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苏联不仅由一个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欧亚地区性大国,甚至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超级大国。从世界范围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到16个国家,地跨欧、亚、拉美三大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但任何反动统治都不愿意自动地退出历史舞台,“自从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我们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在渗透和反渗透、颠覆反颠覆上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3)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当新生的苏联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就遭受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的形成,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思想体系长期对立和斗争,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由于固守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改革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社会主义国家除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外,其他均在颜色革命中“变质变色”。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重新出现了两大思潮、两大制度尖锐化对立的情况,可以说,这场斗争关系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全世界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国际敌对势力把中国视为眼中钉,千方百计想搞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4)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承认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另一方面,我们要顶住各种敌对势力的压力,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

二、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建设和改革奋斗历程说明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革命性和实践性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5)习近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2016年7月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页。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破产,取而代之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100多年来,历史和实践逻辑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的唯一正确道路。

(一)历经艰辛: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宣告党的成立,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自此,中国共产党人就朝着这一理想而不懈地奋斗。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在党的一大就确定党在当前的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组织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进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24年,在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打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使革命由广东一隅,扩大到长江流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由于共产党没有掌握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半途而废,北伐失败,共产党及其工农革命力量遭杀戮。据中共六大不完全统计,1927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在国民党“清党”名义下被杀的有31万人之多,其中2.6万共产党员,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但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气馁,他们认为,大革命虽遭受失败,“只能是暂时的,中国革命的复兴,革命新的高潮,必然很快到来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必然要覆灭,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产主义;反革命必然要失败,革命一定要得到最后的胜利’这是绝对真理”(6)方志敏:《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35页。,要求人们“重起炉灶,再来干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也燃起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之火。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发动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决议。1927年,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了“朱毛式”“方志敏式”“贺龙式”“李文林式”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从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成功地探索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战争规律的革命新道路。尽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修正错误的党,红军长征,徒步两万五千里,接受了自然界极限挑战,战胜了国民党围追堵截,30万红军损失了90%,却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和精英,革命转危为安,历史峰回路转。战略转移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直奔抗日前线,担当民族先锋,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抗战胜利后,历史再一次把中国共产党推到了风口浪尖,面对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前途,两个命运的抉择,为反对国民党的一党独裁,中国共产党以“小米加步枪”120多万军队与以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400多万军队进行了殊死的较量,历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广大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解放独立的伟大梦想,也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开辟了新的航道。

(二)接续奋斗:顺利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处于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渐向社会主义去的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同时,在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中国得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面对国民党统治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进城后的中国共产党开始学会管经济,搞建设,1949年到1952年,国民经济初步恢复。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过渡时期,以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方式,一方面,参照苏联经验,制定了以五年规划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式,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另一方面,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和平赎买理论,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和平渐进、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方式,仅用七年的时间就顺利地剥夺了剥夺者,消灭了剥削阶级。过渡时期,用三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立起一批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包括飞机和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仪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和有色金属冶炼等,国民经济增长达到了8.9%以上,完成了社会形态的转变,初步体现了公有制和合作劳动的优越性,创造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三)独立自主: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继取得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国初期的实际形势相结合,对国内外形势作出了比较客观的分析,认识到我国底子薄,人口多,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基本的国情。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治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9月,中共八大召开,准确判断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落后与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明确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会确定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建设中,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和满腔的热情投身建设事业,不倦地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充分展现了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培养起自强自立、不依附于人、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全国上下凝心聚力,在各条战线涌现出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可歌可泣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人物。从1956年至1966年10年,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创造了许多奇迹,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一倍左右,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仅1958年到1965年期间,全国建成了531个大中型工业项目,新建扩建了大批重要企业,有些行业和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填补了许多科技空白。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4年10月,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国防尖端技术成果突出,导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四)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全新的事业。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失误,说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7)邓小平:《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1980年4月—5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因此,我们必须把远大理想立足于中国实际,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根据阶段性的特征,对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进行谋划,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路,为共产主义奠定雄厚的基础。

改革开放40多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驱动日益增强,物质资料极为丰富,国民经济持续高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实现了由贫困、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社会主义中国创造了粮食产量、钢铁、煤炭、汽车、水泥、纺织品、手机、电视机等产量居世界第一。“神舟”系列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蛟龙号”海底深潜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空前提升。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在中国举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实力的体现。中国道路的成功,归根到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它使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告别了贫困,推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打破了历史终结在资本主义的神话,也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以共产主义为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中国梦的实现将充分展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新时代青年,为什么要志存高远,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现实逻辑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比较深沉的理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中国梦指明前进的方向,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脚踏实地,走好共产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每一步,通过实现中国梦,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添砖加瓦。

(一)中国梦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的阶段性目标

“不忠诚、不热情,不准备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8)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1060页。共产主义幸福生活是需要奋斗才能得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民族复兴和谋民生福祉为目标的“中国梦”,这个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探索成果的尊重和不变的初心。与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样,中国梦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阶段性目标。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梦则是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世界潮流的明鉴,更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新时期中国人民要富起来,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强起来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担当。实现中国梦意味着我们要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两三百年的路程,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一过程,要求新时代青年知行合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把中国梦阶段性任务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终极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共产主义运动“接力赛”——中国梦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在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下,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中国梦的实现,将向人类提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有力实证,再次向世人证明,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的而不是幻想,不仅具有完备的理论形态,而且已经是鲜活的现实,不是空谈的一个“乌托邦”社会制度。只要中国的共产主义旗帜不倒,意味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就会让当今世界上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得实、行得正,使人相信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就一定会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实现。

中国梦是民族梦,中国梦也是世界梦,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融相通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是“兼济天下”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地面对现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现阶段所面临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提出要实现民族复兴,谋民生福祉,强调要用世界7.2%的国土使占世界20%的人过上美好生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体现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为当今风云激荡的时代,回答“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新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进步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将告诉世界,历史并没有终结,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社会一条现成的路,在《共产党宣言》精髓要义指导下,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能成功,更加精彩。

(二)新时代青年必须把实现中国梦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代青年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在实践中体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支撑功能、净化功能、升华功能、激励功能以及驱动功能。因为有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青年就必然会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联系,从而更加刻苦学习,练就本领,报效祖国。

获得全世界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天生就要有,而是要靠我们去学习、去培养。青年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念,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

第一,要自觉学好政治理论,在理论中找到落脚点和支撑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必修课,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明辨是非,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付之于实践,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和道德情操。

第二,为了中国梦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适应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塑造强硬的素质,练就过硬的本领,广泛涉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知识,厚实知识储备,开阔胸襟视野,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使学习成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第三,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夯实信仰之根,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担当意识,要有与社会同发展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适应社会发展。把实现自我价值与追求远大理想统一起来,把努力实现人类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看作自己人生的意义之所在。只有内心深处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不断地奋斗,才会真正成就个人的未来。“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9)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和终极目标,只是实现它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我们不能因为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不能因为现实错综复杂而无所作为,不能因为道路崎岖而终止征程。只有以崇高理想信念为引领,风雨无阻,永不停滞前行的脚步,才能达理想的彼岸。

猜你喜欢
远大理想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习近平论远大理想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青春须早为 岂能儿女情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