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启示

2021-01-12 13:41柯育芳郭瑞达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柯育芳 郭瑞达

(1.2.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的中华民族开始走向觉醒的历史道路,逐渐对自身历史使命、地位、与世界的关系产生自觉认识,但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理论指导与政治领导。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历史选择,受人民拥护,取得傲人成绩,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初心使命作为奋斗目标,以自我革命作为进步动力,以民主决策作为组织保障,以人民利益作为价值归旨。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用血与汗谱写伟大建党精神,凝聚恢宏时代伟力,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不断走向胜利,令世界瞩目。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以轩昂的姿态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历史照进现实,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给了我们重大启示。

一、强大的理想信念支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在科学真理的指引下追寻崇高理想,在理想信念的支撑中勇担历史使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方向、照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胜利深刻解释道:“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1](P116)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初心和使命最深沉的凝练总结与最富有情感的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近三十年的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所凭借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以坚强的革命意志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为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扛起枪支,筑起堡垒的磅礴伟力。

马克思主义为党的信仰提供理论支持,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的发展道路走向光明,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世情与国情,展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性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构建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态度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马克思主义向来不是僵化、教条的硬性规定,也不是封闭、单一的发展道路,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具有的科学指导意义,实事求是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本国发展实践,不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解决本国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才能焕发出强大的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的反思,中国共产党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扎根于中国的现实土壤,必须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才能得到发展,才能焕发出巨大力量的经典结论。

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与奋斗目标为党的信仰提供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高举起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这面大旗。正是因为深厚的信仰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路的生命线,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正因坚守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历史的沧海洪流与时代的沧桑巨变中坚定正确的方向,才能在现实的艰难困苦与道路的惊涛骇浪中突破重围,毅然奋起,勇立潮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重要历史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深切期盼与美好愿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不惧挑战,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在困境中凭借自己的努力摆脱绝对贫困,克服历史局限,走向全面小康的辉煌大道。

二、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以探索求创新、以斗争谋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意识与斗争勇气,展现了我党强大的精神优势。中国共产党在风雨中行进已有百年,面临一次次生死存亡的考验,面对一个个生死攸关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毅然挺立,一往无前,所凭借的正是其敢于面对问题,勇于自我纠正的意志品质,通过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改革,从而跃升为更加优秀、更加坚强的政党。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他进一步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3](P1479)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进行了思想上、理论上、社会道路上的多次自我革命。

思想上,中国共产党开展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净化党内空气,扫除错误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积淀思想道路,铺平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由于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没有正确的、系统的理论支撑,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曲折。针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等破坏党的组织和纪律的错误行为,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大规模整风运动,以此加强党性和纪律性。在1941年至1945年的整风运动中,通过批评和扫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三种不良作风,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有效抵制了错误思想与错误倾向,避免了党员干部思想被腐蚀,全党同心同德,达到空前团结统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确定了正确的前进道路。

理论上,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路径,以正确思想路线引领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总结教训,得出必须结合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实际情况,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将中国革命自身的特点融入马克思主义当中,走出一条中国独有的马克思主义道路的结论。八七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认识到照搬照抄苏俄的僵化道路行不通,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社会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以开拓者的姿态带领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鸦片战争后,中国有识之士多次进行道路探索,但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与政治领导,皆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并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光明道路。中国共产党毅然阻止使中国人民陷于耻辱而不拔的封建主义和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有“共和其名,专制其实”的资本主义,坚定地选择了社会主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愈加辉煌,眺望远方,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时代沉浮,中国共产党以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步伐进行彻底的、全面的自我革命,在熊熊烈火中淬炼成金,在风雨侵蚀中屹立不倒,所依靠的就是将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突出重围,创造伟业,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2]。打铁还需自身硬,百年历史表明,作为人民的主心骨,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自身坚强有力,坚不可摧,“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2],敢于自我革命,敢于刮骨疗伤,才能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才能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无往而不胜。

三、强大的组织领导能力: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

毛泽东在分析我国民主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时强调,我党的组织和纪律原则“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4]。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鲜明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障。毛泽东提出,党内没有民主,没有开放的生活氛围,没有健康的沟通渠道,就没有正确的集中。同样,没有高度的集中,没有统一的领导,党内也无法形成积极、活泼的民主环境。民主集中制不仅充分发挥了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形成了全党团结一致、欣欣向荣的画面,成为提高全体党员积极性的重要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集中制通过其强大的组织力量,充分发挥了基层民众与领导干部两个主体在民主决策中的共生作用。

基层民众既是民主的参与者也是民主的检验者,广泛听取人民群众与广大党员的意见与建议,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是民主集中制最深沉的力量所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的来源既包括人民群众也包括广大党员,既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辨民声、识民意,听取并解决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要高度重视广大党员所反映的民情与国情,以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的形式扩大党内民主。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毛泽东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4](P889)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和建设伟大事业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扬党内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1927年,中共五大通过《组织问题决议案》,将集体领导的原则推行到从中央党委到支部的全部党组织内部实施。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了民主集中制在党委会决策中的重要性,强调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的民主思想。毛泽东指出,集体领导与民主决策是在革命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优良传统,必须一以贯之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和党组织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

党员领导干部以纯洁的党性与高效的作风,集中民意,团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最坚实的力量保障。毛泽东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5](P125)。可见,干部问题是至关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同样,民主集中制的制定与实施也需要具有高度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的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积极团结群众,以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当中,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集中”优势。具体表现为:第一,领导干部时刻以“班长”的身份要求自己。领导干部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团结周围同志,带好整个班子,紧紧依靠整个班子,向自己的“一班人”宣传工作,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动作整齐,以此发挥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第二,领导干部时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检验自己。团结并不是一团和气,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态度保持自己的鲜明立场,鼓励大家讲实话、讲真话,解决决策中集中不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等问题。并以“谅解、支援和友谊”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真诚中赢得信任,创造和谐的政治环境,实现真正的和而不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要求,“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2]。民主是集中的前提,集中是民主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正是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力量,认识到党内民主对革命道路发展的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积极听言纳策,制定群众满意、党员服从的利好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辉煌的历史成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四、强大的人民群众基础: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用简洁坚定的话语道出人民群众在我国极高的历史地位与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毫不犹豫地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彻于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切实维护人民利益,才能在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拥护下不断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守护者与捍卫者。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确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的奋斗目标,这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列宁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P411)共产党最深层的历史使命,就是重视并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推动作用,并且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现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价值归旨,通过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激发人民群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正是以一种“苦民所苦,忧民所忧”的天下情怀,把为穷苦百姓利益而奋斗记在心间,把为人民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为满足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多数人利益,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采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战略方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正是因为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才能一路披荆斩棘,创造辉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并不是单向的给予关系,而是具有重要历史作用的双向依靠关系,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其坚定的信心与勇气完全来自于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工作路线,时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使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人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最深沉、最厚重、最坚定的力量支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立下铮铮誓言,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得到再一次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首百年路,展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2]。第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人民视角,站在人民立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人民同脉共根,人民群众就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新鲜血液,中国共产党没有,也一定不会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历史选择、被人民拥护,正是因为始终坚守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100年的风雨兼程中,来自人民、根植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宽大胸怀关心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以人民的切实需要完善党的理论、制定党的路线、开拓党的事业,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共同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果实。第二,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开拓奋进,创造历史,谱写胜利凯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坚决“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美好生活是靠人民自身的力量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拥护。中国共产党急人民所需、解人民所忧、听人民之言、观人民之实,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重视并不断加深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将人民放在心中,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中国共产党才能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才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不论未来崎岖险阻,只要党团结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深入贯彻伟大建党精神,和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中国共产党定能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一路披荆斩棘,乘风踏浪,无往而不胜。

结语

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充满挑战、曲折前进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性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推翻三座大山,超越苏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向辉煌的康庄大道迈出坚毅的步伐,在历史的锤炼中孕育出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基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价值追求,未曾忘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行为本色,以不懈的自我革命精神净化党内空气,保障组织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鲜明标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由此,中华民族这头沉睡的“雄狮”才得以觉醒,彰显出恢宏的时代伟力。

新时代,中华民族仍在觉醒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在“建党百年华诞”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挺拔的姿态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历史答卷,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以十足的信心与百倍的勇气继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毅迈进,为建成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
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中央委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