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笑,周 俊*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同样也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血清胆固醇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降脂治疗能够预防冠心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常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但不能够使所有的治疗都达到满意,贝特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虽能提高疗效,但容易引发肌病。据相关研究显示依折麦布是胆固醇的吸收抑制剂,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此次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以探究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68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3.13±3.25)岁。其中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18例,心梗死史10例,高血压15例。实验组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05±3.35)岁。其中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17例,心梗死史10例,高血压13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辛伐他汀20 mg,晚餐时口服,每日1次,实验组给予患者辛伐他汀20 mg,晚餐时口服,每日1次。依折麦布10 mg,晚餐时口服,每日1次,共连续治疗6个月。
对比两组患者经此次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比两组患者经此次治疗前、后动脉粥样斑块变化,如: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如有多个斑块需取体积最大这为目标,并测量斑块纵切最大厚度(Tmax),横切面最大面积(Smax)及斑块体积。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准差(±s)表示,多组均数之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均数之间两两相比较行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C、LDL-C、HDL-C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C、LDL-C、HDL-C水平显著改善,且实验组血清TC、LDL-C、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脂水平变化(±s)
表1 两组血脂水平变化(±s)
治疗后TC LDL-C HDL-C TC LDL-C HDL-C对照组 34 8.63±0.80 4.72±0.64 1.05±0.22 7.42±0.75 3.84±0.71 1.13±0.23实验组 34 8.68±0.78 4.77±0.61 1.08±0.23 6.10±0.67 2.18±0.69 1.18±0.2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前,两组患者IMT、Tmax、Smax及斑块体积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MT、Tmax、Smax及斑块体积均显著改善,实验组患者IMT、Tmax、Smax及斑块体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脉粥样斑块变化(±s)
表2 两组动脉粥样斑块变化(±s)
组别 例数 IMT(mm) Tmax(mm) Smax(mm²) 斑块体积(mm²)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4 1.28±0.09 1.14±0.06 2.17±0.11 2.07±0.13 16.38±3.51 15.14±2.73 98.85±6.33 88.90±8.69实验组 34 1.26±0.07 1.01±0.09 2.18±0.11 1.95±0.11 16.37±3.49 13.31±2.35 99.15±6.28 76.32±8.1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进行性、多发性、慢性血管内膜疾病,对中、大型动脉进行侵犯,在临床常见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血管,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脂代谢异常,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血脂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折麦布是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降血脂的药物,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在肝脏合成与肠道吸收双中环节有效降低血脂,并江都了负面的影响。此次研究依折麦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TC、LDL-C、HDL-C水平及IMT、Tmax、Smax及斑块体积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依折麦布运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依折麦布运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降低了血脂水平,减小了斑块的体积,提高了治疗疗效,降低了负面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