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短时义“X之间”的多维度考察

2021-01-11 22:03张言军
华中学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句首句法叙述者

张言军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一、引言

对于汉语方位词“之间”,学界已有较多的关注,纵观以往的研究,可以看到学界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之间”的句法搭配;2)“之间”的表义特点;3)“之间”与“中间”“间”等相近词语的异同辨析;4)“之间”词义以及用法的历时发展。

应该看到,已有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认识“之间”的语法功能廓清了很多问题,同时也解答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困惑(特别是跟“中间”等相近词语的比较分析)。但也必须看到,对于方位词“之间”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之间”有两个,有的研究者称之为“之间1”和“之间2”,前者表示范围,后者表示短时、动作迅速。然而,这种分类是否有其必要性?分类的依据又是否充分?我们对此持否定态度。我们以为,“之间2”之所以可以表示短时义,是在“X之间”这一框架结构中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之间”独立呈现的,这是把格式所具有的语法意义赋予了“之间”,是不太恰当的。

基于此,本文将对表短时义的“X之间”从句法、语义以及语用特征等方面作全面的考察,同时,也顺带讨论“之间”的划分问题。

二、“X之间”的句法语义特点

为便于下文的分析,先通过下面一组材料来认识一下表短时义的“X之间”:

(1)他不是命令英国商人把烟交给林则徐,他是教英商把烟交给他,并且由他以商业监督的资格给各商收据,一转手之间,英商的鸦片变为大英帝国的鸦片。(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他因缘机会,一夜之间就作了皇帝,而且像他这样黄袍加身作皇帝的,宋太祖也并不是第一个,到他已经是第四个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那笑声刚落,突然之间,努尔哈赤又将双手一松,那飞舞的蝴蝶一下坠落下来,正落在他胸膛时,努尔哈赤双手一抄,抱住春秀姑娘,顺势搂在怀里。(李文澄《努尔哈赤》)

上文例句中“一转手之间”“一夜之间”“突然之间”在句中都作状语,表达出一种短时义,即后续动作行为/事件的出现对说写者而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的。

我们认为短时义是“X之间”这一框架结构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并不是由“之间”所体现出来的,理由是有些“X之间”在删除“之间”后照样可以表达出短时的意义,如例(1);而删除X后剩下的“之间”则并无短时的意义,如例(2)。这也就说明单独的“之间”并无表达短时的功能,在“X之间”这一框架结构中,“之间”的使用是通过一种更为显性的标记来说明后续行为/事件的突发性。那么,哪些词语可以进入该结构并表现出短时义呢?《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动/副+之间”,多表示时间短暂,X限于少数双音节动词和副词[1]。张琦也指出,“X+之间”表示短时义受到如下的句法语义条件限制:一是其中的X通常为表示“时间短暂”意义的动词或副词;二是其中的动词是动作动词或心理动词,可以是瞬时完成动词也可以是某些持续性动词,但常用在句式“一……就……”之中[2]。上述研究大体已经揭示了“X之间”表示短时义时所受到的句法语义限制,但有些问题还可以更深入一层,因此,下面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具体的分析。

(一)X的语法类别

为了更为精确地概括短时义“X之间”的组配特点,我们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约1亿字符)和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做了大规模检索,对前者做了穷尽统计,对后者在9万条的语料中选取了前2万条做了人工筛查,发现下面这些词语是较为经常进入“X之间”结构表示短时义的:

恍然、眨眼、毫秒、顷刻、一瞥、刹那、一刹那、骤然、仓促、倏忽、惊讶、猛然、转眼、转瞬、瞬息、一呼一吸、匆忙、一息、恍惚、倏歘、须臾、弥留、片刻、生死、一念、喘息、匆忙、转足、俯仰、旦夕、转手……

再进一步观察,可以发现,能跟“之间”组配构成短时义的X除了动词、副词外,还可以是形容词和名词等词语[下面词语属性的判断主要依据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具体分类如下:

动词:喘息、转眼、转念、转瞬、挥手、弹指、腾跳、一晃、一瞥、俯仰

副词:忽然、顷刻、顿刻、骤然、登时、陡然、猛然、蓦然

形容词:突然、匆忙、惊讶、悠忽

名词:毫秒、刹那、片刻、旦夕、瞬息、须臾、一瞬、一时、一刹那

数量词语:一刻、一夜

由此来看,虽然动词和副词在构成短时义“X之间”结构中出现频率较高,但能进入短时义“X之间”结构的X却并不仅限于动词和副词,它们还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和部分数量词语。此外,X虽然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双音节倾向,但实际上也并不局限于双音节,如“一刹那”“一呼一吸”这些多音节成分也可以与“之间”组合构成短时义的“X之间”,这些现象是以往的研究在观察语料时有所忽略的。

(二)“X之间”表示短时义的理据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到,能跟“之间”构成短时义的X的数量是相对有限的,通过对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前2万条的统计,也只发现了上面三十多种组合。那么,X究竟满足了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跟“之间”组合成短时义“X之间”呢?此外,如果“X之间”不是在所有的场合中都呈现出短时义,那么“X之间”又需要满足怎样的句法条件才会呈现出短时义?下面分三点分析“X之间”短时义的形成理据:

其一,X本身具有短时性,这样有其参与构成的“X之间”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短时义,如“忽然、片刻、刹那、转眼”等。

(4)忽然之间,她什么都已看不见,连自己伸出去的手都已看不见。(古龙《幽灵山庄》)

(5)片刻之间,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已被这三个人砸得稀烂,十七八坛好酒也已被砸得粉碎。(古龙《陆小凤传奇》)

(6)转眼之间,客厅正中的桌子上就摆满了美酒佳肴。(莫言《红树林》)

对于上述语句中表达短时义的“X之间”而言,X是短时义的主要呈现者,所以在表达中如果删除“之间”并不会影响短时义的呈现。当然,能独立表达短时义的X和“X之间”在语用功能上还是有区别的,详见下文第三节的分析。

其二,X本身并不具有或不明显具有短时义,而是进入到“X之间”这一组合以后才呈现出短时的语义特征。如“挥手、说话”等。

(7)作者似乎是凭着一股激情,挥手之间便完成了这部作品。(百度文库)

(8)由于皇太极的那匹名马,跑得特别快,说话之间,他已冲到安文子、褚英的前头!(李文澄《努尔哈赤》)

虽然“挥手、说话”等都是可持续的动作动词,但是进入到“X之间”以后,受到“之间”的语义制约,这里的“挥手”和“说话”更侧重于表达完成一次“挥手”和“说(一句)话”所需要的时间。从认知上看,完成一次这样的行为所需的时间是极为短暂的,而正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中,又发生了其他的动作行为,可见后续行为的发生用时更短,这样“X之间”的短时义就被凸显出来了。

其三,有时“X之间”是否表示短时义,从这一结构自身并不能获得答案,而是要进入句子以后,看后续事件/行为实现的复杂程度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判断。即后续行为/事件实现起来复杂程度越高,则“X之间”越能凸显短时义,否则,“X之间”的短时义就不太明显。下面来看具体的材料:

(9)他想卖了珠贝后赶快跟珍珠结婚,没想到一夜之间,成熟待卖的珠贝让毛贼偷了个精光,连五百个珠笼都赔上了。(莫言《红树林》)

(10)孙丙的头发一夜之间全部变白,残存的几根胡须也变成了枯草,纷纷地折断脱落。(莫言《檀香刑》)

(11)沈养斋在一夜之间,骤然变得多言和乐观起来。他的祝贺,他的笑声强烈地感染着徐鹏飞。(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在上面三例中,养殖的珠贝被人在一夜之间偷走,这种行为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还是有的,因此,例(9)中的“一夜之间”就不太凸显短时义。而例(10)和例(11)中头发一夜之间全部变白、性情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不是现实生活中轻易能够实现的,因此这里的“一夜之间”就较多地凸显了短时义。此外,“X之间”是否具有短时义,有时还跟上下文搭配的词语有关,如:

(12)他们正在说话之间,忽然齐英来了。(刘流《烈火金刚》)

(13)说话之间,洋狗已到跟前了。人们把锹头飞快地舞动,眼睛偷溜着那狗的动静。(马烽《吕梁英雄传》)

例(12)中“说话之间”前面有表示动作/状态持续的副词“正在”,所以此时“说话之间”就不能表达短时义,否则就跟“正在”的语法意义相冲突。为了实现跟搭配成分的语义和谐,它在句中表达的就是动作的持续,所以替换为“说话之时”也是合乎句意的。此时,句中动作行为实现的短时迅速义主要是由副词“忽然”来呈现的。例(13)中“说话之间”不受其他搭配成分的干扰,表示动作的迅速完成,即洋狗从远处到跟前的移动过程仿佛是一瞬间发生的,具有短时义。

(三)“X之间”所能分布的句法位置

“X之间”在句中只能充当修饰成分,常常修饰后续VP或小句充当状语,其位置有两种:一种是位于句首作状语,一种是位于句中作状语。如:

(14)片刻之间,四个骑马的人出现在二十丈以外的云雾中,为首的大个子青年将领是刘体纯。(姚雪垠《李自成》)

(15)时间稍久,白剑已看出她那兵刃的缺点,掌式一变,连环进招,悠忽之间,就是一十三掌,只逼得那瘦女步步后退,鬼叫连声。(东方英《霹雳金蝉》)

例(14)“片刻之间”位于句首作状语,例(15)“悠忽之间”位于句中作状语。而再进一步观察又可发现,“X之间”位于句中时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情形是“X之间”在句中修饰谓语作状语,一种情形是“X之间”在句中作谓词性宾语的修饰语。如:

(16)瑞芳觉得自己胸口胀得厉害,突然之间产生出一种无法遏制的冲动,一种强烈的欲望,一种难耐的空落落的感觉。(元杰《红云》)

(17)广大青年拥护改革开放,但是他们中不少人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因此也就不可能了解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幻想在一夜之间把西方的物质文明搬到中国的土地上,比较容易接受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宣传。(《人民日报》1989年6月24日第一版 )

前例“突然之间”修饰句子谓语作状语,后例“一夜之间”修饰谓词性宾语作状语。

(四)短时义“X之间”对被修饰成分的时体要求

在言语交际中,当说话者/叙述者使用“X之间”时,常常不会是孤立地使用这一结构,因为“X之间”是一个语义非自足的短语,具有依附性,常常在句首/句中充当状语。同时,它对于所修饰限定的对象也并不是完全开放的,而是有所约束和限制的。

(18)康伟业春风得意马蹄疾,两年时间一晃而过。一晃之间,康伟业完完全全换了一副崭新的面貌。(池莉《来来往往》)

(19)突然之间,西门的火药库起火,连续发出轰轰巨响,震得山动地摇。那冲天的大火烧及城上和各军的窝铺。(李文澄《努尔哈赤》)

上面例句中,“一晃之间”“突然之间”修饰的都是一个已然的事件/行为,通过对语料的观察,我们看到,短时义“X之间”所修饰的对象必须满足[+达成]这一语义特征,在句法上最典型的表现是动词的后面往往要有动态助词“了”的辅助,如例(18)中“换了一副崭新的面貌”。否则,单纯的光杆动词或由光杆动词做谓语的小句是不能接受短时义“X之间”的修饰的。如:

(20)*一晃之间,康伟业完完全全换一副崭新的面貌。

当然,动词后面如果出现的不是动态助词“了”,而是“过”或“着”时,所构成的表达也是不能成立的。这是因为“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的是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3],从时间结构上看,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无明确起始点的行为或状态,这跟“X之间”所呈现的短时义是矛盾的。“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4],而短时义“X之间”所修饰对象必须是在一个短暂时间之内发生的行为,指向的是说话/叙述时刻的短时,并不指向说话者/叙述者曾经的经历。

有时在“X之间”所修饰的小句中,动词后面并没有出现动态助词“了”,为何所构成的表达仍是成立的呢?我们看到,这是因为句子中的动词自身都含有[+达成]的语义特征,因而可以不需要动态助词“了”的辅助。如“变成、成为、轰动”等:

(21)可是,被发觉是个女人之后,连这个基本条件都在一夕之间变成稀奇的东西,惹来许多问题。(龙应台《做女人和做人的平衡》)

(22)不用任何药物补品,他会像孙悟空一样说变就变,转眼之间成为一个巨人。(张贤亮《绿化树》)

除了少数动词自身已经蕴含了[+达成]这一语义特征外,“X之间”所修饰的谓语成分(包含谓词性宾语)更为常见的一个表现是由述补结构来充当,由补语成分来实现动作行为[+达成]的语义要求,如下例中的“下起”:

(23)扫兴的是常常顷刻之间下起瓢泼大雨,把我们浇得个个像“落汤鸡”,到了晚上,地上全是水,我们只能挤在一起,顶着刺骨的寒风,背靠背坐着盼天亮。(罗林口述、刘百粤整理《世上本没有路》)

再或者,是在小句中含有“已经”等能凸显动作行为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的时间副词。如:

(24)说话之间,先前一壶滚水似的浔阳楼已经寂静如庙宇。食客们都屏了声息,来观候这场官司如何着落。(陈世旭《将军镇》)

三、短时义“X之间”的语用特征

邢福义先生指出:“一个语言符号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它在自己所处的系统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不然,它就会成为多余的东西,就会被淘汰。”[5]因此,本小节就将主要探讨一下表短时义“X之间”在使用上的一些特点。经过对语料的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短时义“X之间”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X之间”的非自足性以及与复杂成分的适宜性

短时义“X之间”,在语义上具有非自足性,在使用上具有黏附性,即必须依附于后续的VP或小句才能构成一个语义完整的表达。此外,从后续VP或小句的构成来看,它们也必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如果“X之间”出现在句中,则后续VP的主语或者在句首,或者因跟前一个小句主语同指而省略,但不论如何VP本身都不能是一个光杆动词,要么是动词前面有状语,要么是动词后面有补语或宾语。如果“X之间”出现在句首,则其后续小句的形式特征更为明显,即大多是一个语义自足的主谓小句,个别时候,当小句的主语与前一小句主语同指时,会为了表达的简洁而省略不出现。如:

(25)脑子里,肯定萦绕着马缨花的影子,一心想早点赶回去跟她见面。可是,转眼之间,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啊!(张贤亮《绿化树》)

(26)难民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挤到前边,愈来愈多,把他团团围住。有的叫着:“李公子你老积积福,救救我们!”有的伸出手等他打发。刹那之间,在他的面前围了一大片。(姚雪垠《李自成》)

(27)有一个学生用手围拢嘴巴,大声叫嚷着发出警告道:“朝左!——朝左!——”但是那几个游客好象一点也不知道这里的水性,也没有听见岸边有人喊叫,一直朝水鬼氹划过去。霎时之间,那只洋舢板旋转起来了。(欧阳山《苦斗》)

“转眼之间”所修饰的VP是一个动宾短语,“刹那之间”所修饰的是一个状中短语,并且动词带有宾语,“霎时之间”所修饰的则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小句。之所以“X之间”与复杂成分具有较为突出的适宜性,是跟前者要求后者具有[+达成]的语义特征有关的,因为光杆的动词无法满足[+达成]的语义要求,就必须借助于状语、补语的辅助来实现这一语义要求。这样一来,它们在线性结构上就会变得复杂一些。

(二)凸显后续行为的突发性,折射说写者惊讶、意外的主观认识

从语用上看,说写者/叙述者之所以要在语句中使用表示短时义的“X之间”这一结构,最主要的交际意图是为了凸显后续行为的突发性。如:

(28)吴汝义迅速地夺下来丁国宝的腰刀,转身抵抗从天井中扑上来的几个刀客。刹那之间,全院大乱。闯王的二十名亲兵飞奔过来,站在台阶下排成一道人墙,将闯王护住,也把丁国宝包围在内。(姚雪垠《李自成》)

(29)经过分析,他估计抢他外带的这些家伙,准是伪经济警察和轮带商人勾结起来干的,他想到橡胶洋行去找,但他们人多势众,赤手空拳怎能讨出公道呢!边想边往前走,忽然发现道旁一家铺子挂着刀剪铺的招牌,玻璃罩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刀剪,电灯照的闪闪发光。骤然之间,触动了他的心事。稍停一下,他迈进门去,逐一观瞧。(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例(28)中“刹那之间”的使用,衬托出“全院大乱”这一状态的出现是在一个短时间内形成的。例(29)中“骤然之间”用来形容“心事”被触动的迅速。有时,说写者/叙述者认为“X之间”的短时义还不够凸显,还可以使用多种手段连用的方式来强化短时义。如:

(30)“文化大革命”好像是一场大地震,一夜之间突然从地心爆发,人们分为发灾难财的和抢险救灾的!(蒋元明《龙三精神》)

“一夜之间从地心爆发”“突然从地心爆发”分别都可以显示行为的短时迅速,而现在说写者把这两种表达方式叠加在一起来进一步强化“文化大革命”出现的突发性。

从使用场景来看,“X之间”只能用于修饰动作行为或性状出现、消失的突然、迅速,而不能用于动作的持续性过程。如:

(31)a忽然之间,这一切都没有了。

b可是突然之间,情况又起了变化。

c*突然之间,水面上漂浮着几片树叶。(自拟)

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出现、消失的例(31)a、b两句都可以跟“X之间”共现,而表示动作持续进程中的例(31)c就不可以跟“X之间”共现。

而不管具体表义上有何具体的差异,“X之间”的使用在凸显后续VP的突发性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说写者/叙述者的惊讶、意外等主观态度,即在说写者/叙述者的常规认识中,后续VP所反映的动作行为的实现或完成是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现实的状况是后续VP的实现或完成却是在短时间乃至瞬时间完成的,这对说话人/叙述者而言就超出了常规的预期。吴福祥指出,话语中语言成分所传达的信息可以分为三类,即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和中性信息[6]。“X之间”的使用就传递了说写者/叙述者对后续行为/事件的发生表现出惊讶、意外的言语信息,而这种言语意义的出现则来源于后续行为/事件的发生与说写者/叙述者的已有认知或合情推理相反。

(三)位于句首时具有承上启下的语篇关联作用

“X之间”在表达中具有句首和句中两种句法分布,位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功能上也有少许的差异,具体来说,当“X之间”出现在句首时,它除了具有对后续语句的修饰限定功能外,还衍生出了语篇衔接的功能。

其一,当“X之间”位于句首时,其往往能起到标记情节转换的作用,常见的是起到标记话题转换的功能,进而表现出语篇衔接的功能。如:

(32)周炳叫人群挤撞着,退到路边,只见四个华人巡捕,一面狂吹警笛,一面飞跑过来。那李民天把手里剩下的传单往半空中一扔,正准备和那演讲的人一道逃走,可惜他们身边,早埋伏着两个便衣侦探,这时一齐动手揪住他们,跑不脱身。眨眼之间,四名华捕赶到,把他们逮走了。(欧阳山《苦斗》)

此例中“眨眼之间”前一句的话题是“李天民”,而下一句叙述的对象则转变为“四名华捕”,对于这一叙述对象的变化,“X之间”在句中即具有标记话题转换的功能。一个完整的语篇,其前后话语应该是有关联的,当话语中没有别的更为显性的关联标记时,“X之间”就可以临时凸显语篇连接的功能,既表达了后续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短时迅速,同时也具有语篇连接的功能,使前后的话语在表达上更加顺畅,更便于听读者去理解。

其二,是提供事件的时间背景,如果主语前面没有定位事件的时间词语,那么不管主语是有定还是无定,“X之间”都倾向于出现在主语的前面。因为陈述一个具体事件,一定需要交代事件的时间和地点[7]。王志也指出,汉语在叙述时,一般是先提出某个时间词语,然后再接着提出在这个时间词语所表示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8]。“X之间”虽然在时间表达上并不如“昨日”“凌晨三点”等时间词语表达的时间具体,但其仍具有为后续句提供时间背景的能力,因此,当后续句前没有其他明确的时间标记时,“X之间”就暂时凸显了这一功能,从而使语句的表达符合了“背景→焦点”式的汉语信息表达常规顺序[9]。如:

(33)正在大家哄笑的当儿,忽然听到北方一阵呱呱乱叫声,和战士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像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奔,把在战士们跟前吃米和在吃马料的那几只野雉也吓得惶惶地飞去了。转眼之间,机警的哨兵向杨子荣跑来。(曲波《林海雪原》)

上句中如果没有“转眼之间”的插入,那么后续小句的出现是显得极为突兀的,一方面是上下句缺少了必要的过渡——即关联,另一方面是后续小句所描写的行为也缺少了必要的背景铺垫,而是突然就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让读者在接受心理上毫无准备。而现在有了“转眼之间”的插入之后,不仅上下句建立起了关联,而且还为后续小句的出现提供了铺垫,使读者在心理上有了接受新行为发生的准备。再如:

(34)当然,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她要嫁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张帆。张帆是实实在在地疼着她爱着她让着她的。

转眼之间,苒青来美国已经一年。这一年,在苒青的生命中,也许是最困难的一年。(百合《哭泣的色彩》)

(四)线性长度变长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同时增强了庄重、正式的语体效果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有些“X之间”的短时义主要是由X来呈现的,换句话说,删掉“之间”,X自身也能表现短时义。那么此时,说话者为何要使用“X之间”而不直接使用X呢?下面以“忽然”与“忽然之间”为例做一些对比分析:

(35)“当时就有一种很强烈的荒诞感”,因为对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太熟悉了,忽然听到一首用藏语唱出来的歌,就有一种比较怪诞的感觉。(《新京报》2019年4月26日)

(36)西汉成帝时,赵飞燕穿了一条云英紫裙与皇帝同游太液池,忽然大风骤起,成帝慌忙命侍从拉住她的裙子,裙摆就被拉成许多皱纹。(《广州日报》2019年4月25日)

(37)小狗无意中咬出一根恐龙化石身下的骨头,忽然之间所有的恐龙都复活了。(《北京青年报》2019年4月3日)

(38)到达博物馆史料展示厅后,浅利庄重肃穆地简述了过去的历史,一行人合十手掌鞠躬默哀,大厅里一片沉重的寂静。忽然之间,原本晴朗的天空狂风呼啸,随后下起倾盆大雨,而当众人走出大厅时,风停雨住,天空重又放晴。(《人民日报》2018年9月9日)

在以上语句中,虽然“忽然”和“忽然之间”都充当了状语,但因为“忽然之间”在结构上比“忽然”复杂,在线性长度上要大于“忽然”,所以在句中充当状语时,也就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因为从认知的角度看,大的、长的事物要比小的、短的事物更能引起人的注意。而说写者/叙述者正是通过增加线性长度的方式来吸引听话人/读者的注意力,使其能对后续事件/行为的突发性产生更深的印象。冯胜利指出,“语体是通过语法表现出来的(当然也包括词汇)”,而“书面正式语体的基本原则是用语法手段把正式表达和与之有关的口语表达之间的距离拉开”[10]。我们看到,“X之间”正具有这样的“拉距变形”作用,因为该结构在口语非正式语体的表达中是几乎不出现的,而“忽然”等词语虽然也可以表达动作行为的短时迅速,但它们既可以出现在口语非正式语体中,也可以出现在书面正式语体中。因为“正式有程度的高低,典雅也有量度的大小”[11],所以从正式度等级来看,使用“忽然”的表达它的书面正式语体的程度就要低于与之语义表达相近的“忽然之间”。

四、余论

上文我们对表短时义的“X之间”的句法语义特点以及语用特征做了考察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可以跟“之间”组合构成短时义“X之间”的词语除了常见的动词和副词外,一些形容词、名词以及数量短语也可以进入组合。在句法层面,“X之间”可以出现在句首或句中充当状语修饰谓语,有时也可以出现在谓词性宾语的前面充当底层状语。从语义层面看,不管是修饰句子谓语还是谓词性宾语,它都要求后续的VP或小句需满足[+达成]的语义特征,即后续行为/事件从事态上来说应是已经实现或出现了的,而不能是未然的。从语用方面看,“X之间”的使用可以凸显后续行为的突发性,同时也可以呈现出说写者/叙述者惊讶、意外的主观态度,此外,当“X之间”位于句首时还具有语篇关联的作用。

此外,本文在对“X之间”进行描写和分析的同时,对方位词“之间”的释义问题也提出了一点不同的认识。我们认为以往的研究,其对于方位词“之间”的句法分布及其表义特点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在系统性和精细度方面也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但是以往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把方位词“之间”分立为五种或更多种用法的时候,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体现在哪里?这些用法是“之间”的意义还是所在组合的意义,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区分“之间1”和“之间2”?

我们认为从“整合”的角度来看,方位词“之间”的用法看似复杂的背后其实是有统一的意义的,这些不同是“之间”进入不同的句法环境之后所显现出来的,并不应该看作是“之间”的语法意义。邵敬敏先生指出,要重视虚词的研究框架,这样对于虚词的学习或使用才是有指导或帮助意义的[12],这一点我们很为赞同,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把组合框架的意义都赋予某一个虚词身上。马真先生曾十分明确地指出,必须注意不要把某个虚词所在的格式所具有的语法意义误认为是该虚词表示的语法意义,也必须注意不要误将在某个句法格式里出现的某个虚词的语法意义归到与之共现的另一个虚词头上[13]。因此,本文认为对于方位词“之间”用法的说明还是应该回归到它的基本用法上来。综合前文的讨论,对于表示短时义的“X之间”中的“之间”并无必要单独设立为“之间2”,它跟“之间1”的其他用法在语义上是连贯的,都是表示两个区间以内,只不过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区间。一方面是常规情形下方位词“之间”所依附的“X”为一个联合短语或复数概念,如“北京和上海”“元旦和春节”“一块和两块五”“我们”等。而进入短时义组合的“X”则是一个个体词语,且是抽象的动作行为或蕴含时间意义的副词、名词、形容词等。这些个体词语从常规情形下看是没有内部区间的,但是在说写者/叙述者的主观认知上看其内部仍是可以作内部切分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复数的概念,进入其内部就有了区间划分的可能。如“突然”其本身表达的是一个极小的时间,而说写者/叙述者认为其内部还可以分割为若干更小的个体,而它与“之间”组合后则要表达的是在这些更小的个体之间所建立的某个区间。由此一来,“突然之间”的短时义便应运而生。

注释:

[1]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75页。

[2] 张琦:《“X+之间”结构研究》,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29页。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30页。

[5] 邢福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云梦学刊》1990年第1期,第78~84+62页。

[6] 吴福祥:《试说“X不比Y·Z”的语用功能》,《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第222~231页。

[7] 储泽祥、刘琪:《制约“忽然”句法位置的若干语用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4期,第498~507页。

[8] 王志:《谈汉语时间概念的表达》,《逻辑与语言学习》1989年第2期,第35~38页。

[9] 完权:《语篇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6期,第38~45页。

[10] 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第400~412页。

[11] 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第400~412页。

[12] 邵敬敏:《〈汉语虚词框架词典〉编撰的创新思路》,《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第3期,第69~78页。

[13]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8页。

猜你喜欢
句首句法叙述者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句法二题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