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作者:朱立元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077-6
出版时间:2014 年8 月
定价:56.00 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刻影响,即使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艺大国”,现在流行的文艺理论也并不是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冲击下“横移”而形成的。由朱立元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一书,可帮助艺术研究者及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文艺理论流派的缘起、特征、方法及发展。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全书共分为二十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轨迹进行概述,具体包括两大主潮、两次转移、两个转向;第二章到第二十章的内容分别为“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精神分析批评”“直觉主义与意识流”“语义学与新批评派”“现象学、存在主义与荒诞派”“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下)”“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事学”“解释学与接受理论”“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空间理论”。
通过阅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一书,广大读者可对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流派的缘起与艺术特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诸多流派各具特征,归根结底体现在对文艺创作的不同认知上。以柏拉图、黑格尔等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哲学家认为,文艺创作是表达思想理念、传达社会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文艺作品需要讲究理性,并要着重强调意识的正确性。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对古典文艺创作思想有继承也有修正,比如象征主义、意象派诗论、表现主义等流派认为文艺创作应以反映作者“心理现实”为重点,创作作品时并不是必须与物质现实建立联系,更加确切地说文艺作品是通过语言形式和语言形象实现表达“心理现实”的目的。简单地说,“以作者为主体”是这些流派的核心诉求。相较于象征主义、意象派诗论和表现主义,精神批评主义、直觉主义、意识流等流派更在这一诉求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精神批评主义强调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中不能仅关注“本我”和“自我”,还要通过“超我”使文艺作品更具有表现价值。
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学、新批评派等流派认为,文艺研究不能只将与“作者”相关因素作为研究对象,而是要把文艺作品本身置于主要位置,比如文艺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语义学与新批评派将重点放在了语言层面,认为文艺批评的前提是区分语言,即将文艺语言与科学语言区别开来,目的是让读者辨别文艺作品中的“真命题”与“伪命题”。从本质上看,这些流派仍然将凸显文艺作品表现价值作为重点,还未对文艺作品存在的价值作出更深的探讨。
对于文艺与现实两者关系的研究其实一直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主线。这其中涉及到“意识”与“现实”的关系论证,因为“意识”来自“作者”,而“作者”又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意识”无法准确反映“现实”,意味着“作者”的“意识”丧失了“现实”基础,但“意识”又切实存在。在这样的矛盾思想下,现象学、存在主义、荒诞派”等趋向于在文艺研究中将“意识”作为主体,旨在通过“意识”完成戏剧表达主题。在这些流派的推动下,文艺创作开始向“经验模式”发展,文艺作品中的语言、意象等只注重体现“作者”的精神诉求,而对具体内容是否反映“现实”并不重视。
“原型批评”将文艺作品由“精神想象”带回了“现实世界”,该流派人士认为文艺作品应将表达主题放大,围绕“人类从何而来、命运如何、最终愿望是什么”进行创作,而不是只注重个人情感抒发。“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提倡将文艺研究与现实社会、历史等联系起来,站在“社会批判”的角度对文艺作品进行理解与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消除文艺与历史间界限的开端,后来的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进一步推动两者界限的消失。这为传统单一性、作者中心、文本中心等文艺研究理念的转变提供了支撑,让读者中心真正走上前台,从而让文艺研究视角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