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敏 朱丽珊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逐渐成了贫困地区防止返贫的关键。系统识别并验证了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乡村振兴通过教育公平和政策支持的中介作用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产生积极影响,教育信息化在其中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明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不同动因和调节机制。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教育公平;政策支持
一、引言
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有效突破点,发展教育是其战略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但创造了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还提供了大量教育政策支持,对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均衡发展和扶贫实效而言至关重要。因此,深入分析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机制有利于加强两者的有效融合与对接。
二、文献综述
(一)乡村振兴
Fieldsend(2013)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提高乡村地区生活质量,鼓励企业在乡村地区进行创业,从而提升乡村地区经济的过程[1]。Gladwin等(1989)指出,乡村地区的创业可发展乡村振兴[2]。李长学(2018)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是扭转乡村衰落的重要途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乡村的具体展现[3]。结合文献及实际,还应考虑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生活保障、生态宜居、教育等方面。
(二)職业教育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人力资本的扶贫,也是实现贫困地区人口“造血”功能的长期工程。李晨旭等(2020)认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更加关注对贫困对象在智力、发展能力、权利和精神方面的帮扶,是与粗放式扶贫相对的概念[4]。以下内容将进一步把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内容划分为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培训与精准就业五个方面。
(三)乡村振兴和教育精准扶贫的关系
钟丽(2018)分析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精准扶贫的关系,认为教育精准扶贫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保障,乡村振兴是教育精准扶贫的价值追求[5]。而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需要制订协同发展规划,完善互动机制和政策保障制度,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目前,关于两者作用关系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系统理论架构。
(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公平概念在教育方面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力和教育机会两方面,它强调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社会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良好和公平的教育上,它是为绝大部分人提供同等机会和优质服务的教育。
(五)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教育扶贫关注度的提升,诸多学者开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对脱贫攻坚的推动作用。然而,任何理论的实施都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才能够落实。党中央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发布了众多关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以清除振兴乡村的障碍,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稳定发展。
(六)教育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它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大数据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深化教学过程的方法,对传统教育的改革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对教育改革的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意义重大。
三、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
(一)乡村振兴与教育公平
每个贫困生能够享受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是因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城乡教育统一均衡发展。乡村的繁荣使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向乡村学校倾斜,完善了乡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改善了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利地支持了乡村优质教育的发展,使乡村学校通过扩容提质增效,逐步成为农家子弟“跳农门”的金色桥梁。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乡村振兴对教育公平有正向影响。
(二)乡村振兴与政策支持
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离不开乡村振兴的发展。有关政府部门有一定能力为职业教育和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在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保障和健全了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其中就包括一系列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城乡均衡发展的职业教育重要举措。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乡村振兴对政策支持有正向影响。
(三)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质量提高对职业教育扶贫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教育公平,不少贫困地区的教学设备、环境和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升,优秀大学生及企业技术人员也愿意到偏远贫困地区进行支教,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逐渐提升。此外,教育公平还保障了贫困生的就读率和就读质量,为农村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教育公平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有正向影响。
(四)政策支持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政策支持。良好的政策支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通常体现在四个方面。在经济上,国家的奖、助、贷、勤、补等资助体系能有力保障贫困生的学费来源,减轻了贫困生在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在学习上,相关激励政策能提高贫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其个人职业技术技能;在心理上,帮扶政策有助于减轻贫困生的心理压力,提升其受挫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在社会适应上,政策支持还能实现教育公平,提升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政策支持对教育精准扶贫有正向影响。
(五)教育公平的中介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使许多贫困地区在经济水平、教育事业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尤其是丰富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是支持和保障职业教育扶贫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教育公平,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改善教育的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有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精准扶贫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教育公平在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间有中介作用。
(六)政策支持的中介作用
乡村的繁荣能反哺乡村教育,使乡村不断积累贫困地区人力资本和能力资本,保障职业教育扶贫的实施。而要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精准扶贫教育的政策保障力度。现如今,乡村地区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居住环境、薪资待遇、生活福祉等方面的倾斜性支持政策,用以构建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例如,可给予乡村教师更多资源和福利,或者通过企业技术员工的引进等人才吸引政策,来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质量。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政策支持在乡村振兴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间有中介作用。
(七)教育信息化的调节作用
教育信息化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仅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也使得优质教学资源从城市向农村延伸,促进了教育公平。在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政策宣传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开始利于实现贫困人群的精准识别、扶贫项目的精准实施、评估过程的精准管理、扶贫效果的精准评估等方面,信息化手段开始在教育资源配置和网络扶贫宣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间有调节作用。
H8:教育信息化在政策支持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间有调节作用。
四、研究设计
本文初始调查量表经预测试,最终形成了由33个测量题项构成的调查量表。2021年5月至7月,在全国主要贫困地区采用电子随机抽样调查。因为调查对象需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政府机构、贫困家庭、贫困学生、教师等。共发放390份问卷,最终收回359份问卷。
五、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数据分析表明,所有潜变量的Cronbach'sα值都在0.730~0.899,量表的内部一致信度可接受。用AMOS21.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测量题项的标准化载荷结果高度显著,AVE也高于0.5,表现了较好的收敛效度。并且,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各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0.393~0.521)小于AVE平方根(0.670~0.724)。
(二)假设分析
采用AMOS23.0软件进行检验,拟合指数为:x/df=2.018<3,NFI(0.925)、IFI(0.962)、GFI(0.951)、CFI(0.930)、TLI(0.958)均大于0.9的标准值,RMSEA(0.043)小于0.08的标准值,模型拟合良好。假设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H1、H2、H3、H4获得实证支持。
(三)中介效应检验
使用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教育公平在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影响路径中的间接效应是0.165(95%CI[0.099,0.227]),直接效应为0.471(95%CI[0.379,0.563]),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政策支持在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影响路径中的间接效应别是0.164(95%CI[0.082,0.242]),直接效应为0.472(95%CI[0.368,0.577]),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H5、H6获得验证。
(四)调节效应检验
通过SPSS中PROCESS宏插件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教育信息化在教育公平、政策支持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之间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β=0.244,置信区间CI=[0.154,0.334];β=0.215,置信区间CI=[0.125,0.304]。可见,教育信息化会正向促进教育公平和政策支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过程,即H7、H8获得验证。
六、结论与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应发挥乡村振兴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人才需求和资金投入为贫困生提供了更多教学软硬件资源、就业创业机会以及更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建立职业教育脱贫保障体系需要乡村地区的教育、经济、文化等政府部门与当地行业企业多方共同协作,同时,也需要有关部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招生、资助、培养、培训和就业方面提升行动力,自觉参与相关制度的制定。
第二,应加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教育公平和政策支持。政府应积极利用已取得的经济优势和财政收入,在支持一些特色职业教育办得更好的同时,多关注中西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贫困生,助力一些家庭收入低、脱贫意愿差的学生迎头赶上,帮助他们更好获得技术技能,转变就业思路。此外,政府还应发挥积极主导作用,做好职业教育扶贫的顶层设计,在识别机制、帮扶形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提出更有利于贫困生发展的政策扶持,充分调用政府支持性政策。
第三,应加强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教学信息化要跟上时代步伐,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因此,应改变以往“大水漫灌”“一刀切”的职业教育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结对帮扶、联校网教、教育治理、教师培训、政策宣传引导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贫困生个性化特点和多样化的扶贫需求,多利用支持性政策促使供给侧和需求侧达到最优匹配状态,从需求角度避免区域、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和不公现象,缓解教育的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
[1]Fieldsend A F.Rural Renaissance: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J].Studi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3,l 15 (02):85-91.
[2]Gladwin C H,Long B F,Babb E M,et al. Rural Entrepreneurship:On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9,71(05):1305-1314.
[3]李長学.“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与逻辑成因[J].社会科学家,2018 (05):36-41.
[4]李晨旭,周姝.乡村振兴视阈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经济师,2020(10):249-250.
[5]钟丽.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治理路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153-154.
作者简介:万德敏(1995-),男,江西南昌人,通讯作者,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朱丽珊(1992-),女,江西萍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责任编辑张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