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芳
摘要:立德树人教育是小学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涉及到小学生三观的形成。本文分析了对小学生展开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小学美术作为立德树人载体的优势,并讨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实施策略,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立德树人;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美术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地位经常被边缘化,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师和学生对美术的认知仅停留在绘画的质量,而忽略了学生美育的培养。美育作为一种能力,它影响着学生对美的发现和感知。而且,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国家要求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层面的获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德育就是首当其冲的,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才能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担。所以,德育教育要无处不在,在所有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无声”的大环境接受德育教育。因此,如何发挥小学美术的课程优势,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对小学生展开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
1.有助于小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现在的小学生可能都是家里的“小王子”或“小公主”,全家人围着他一个人转,势必使得他有些刁钻和傲慢,对人对物丝毫不谦虚。在很多小学生向别人寻求帮助时,会说:“你帮我把那个东西捡一下!”语气中充满了一些命令的口吻,让人听了很不舒服,他们似乎忘了中国文化中还有“请”这个字。所以,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使他们感受到别人待人接物的得体之处,认识到不谦虚不礼貌的后果,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2.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小学生尚处于探索周围世界的初期,如果接触很多的不良行为和语言会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尤其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现在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便捷了,但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不雅的图片视频等等及不当的言论导向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思想,所以对小学生展开德育教育,让他们接受正面的、阳光的信息,远离负面情绪的干扰,有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
3.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需求
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只有中华民族强大了,中华儿女的衣食住行和生命安全才有保障。把祖国交给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所以,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从年轻的一代开始加强德育教育,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新人,立德树人,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小学美术作为立德树人载体的优势
立德树人的德育教学要在全学科开展,品德课中的德育教学是主体教学内容,未免过于正式,语文或数学中的德育教学容易被自身课程的重要性掩盖,体育中的德育教学又容易因为体育运动量大的原因大打折扣,但小学美术不同,它是一种趣味性比较强的科目,小学生对美术有一种天性,他们喜爱画画,喜爱做手工,美术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使小学生的参与感更强,从而使德育教学能够更容易走进小学生的内心,并且德育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活动或作品中能够直接体现出来。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一课“流动的颜色”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描述出对各种色彩的感觉,从描述的语气和语调中基本上教师就可以对该小学生的德育水平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在现场的吹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展开德育教学,告诉学生在吹画的过程中不要对他人造成不良的影响,应当尊重他人。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可以直接看到小学生的问题,也可以执行及时的德育教学,并评判德育教学的效果。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小学美术无论是从教学导入、教学实施,还是教学评价中都可以融入德育教学,使德育教学长伴美术课堂,打造“一堂双效”的优质课堂。
1.课堂导入中融入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一些事物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情感认知,比如宣传劳动模范的图片,但是很多小学生只是说:“那个就是劳模。”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不到浓厚的敬仰之情,这是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图片中描述的事情,而没有体会到图片的情感因素。所以,要培养小学生对图片的情感因素,就需要让他们知道图片背后的故事。这需要美术教师的长期引导,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关于鉴赏图片背后的故事,让小学生知道图片是富含情感的,是绘画者基于一定的情感下创作出来的,是绘画者的内心世界体现。比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我的老师”教学中,美术教师可以问小学生对教师是一种什么感觉,是喜欢,是厌烦,还是尊重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情绪呢?可能因为教师有时很严格,而有时又很温和。随后,可以给小学生播放一些在教师严厉教管下成才的视频,让小学生知道教师的严格是因为对他们的高要求,告诉小学生我国有句古话叫做:严师出高徒,其意思就是严厉的教师能够教出本领高强的徒弟,让小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教师的严厉,接着美术教师还可以跟小学生播放一些尊师重道的视频,让小学生知道作为学生,尊重教师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有了这些背景的介绍后,美术教师引领小学生一起来欣赏课本中的教师图画,第一张是在满天星星下的教师工作图画,美术教师让小学生说说这张图画想要表述什么。因為在课堂导入中美术教师已经为小学生建立了对教师应有喜欢和尊重的情感,所以小学生在分析这幅教师图画时,就能很明确地定位到这是深夜教师工作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教师的赞美和钦佩之情。第二张图画是一位教师的近距离图画,只见教师两手撑在桌子上,两眼紧闭,一副严肃的样子,这样图又表现的是什么呢?有小学生说教师生气了,有小学生说教师在闭目养生,还有小学生说可能因为学生不听话,教师很苦恼,所以在对教师有了敬仰之情后,小学生在分析描绘教师的图画时更能把握注图画的情感描述,从而完成通过美术教学开展的德育教育。
2.在课程实施时融入德育教学,加深小学生对德育的理解
美术教学吸引小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创造,不像语文一定要按照固定的格式来书写,也不像数学一定要按照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而美术的创作完全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所以,美术教师要注重小学生随心所欲的大框架,随心所欲的表现手法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但是无论何种美术作品,我们都需要赋予它一定的灵魂,有一定表现力度的作品才容易被他人记住。美术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创作时,告诉他们作品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精神应该是符合大部分人的认知的,和大部分人的价值观是相符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一致的。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 “星空的联想”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大家有没有想过探索宇宙呀,是的,学生们对宇宙这种神秘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很是期盼,那你们觉得宇宙中会有些什么呢?在刚开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组宇航员从太空拍摄到的录像,让小学生为之震撼,人类都可以到太空去拍摄录像了,激发他们对航天科技的自豪感。教师顺势可以告诉小学生,我们国家已经连续多次成功发射了载人卫星,获得很多关于宇宙、关于太空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提升我们国家定位系统的准确性,提高我们的通讯效率。想象一下在宇宙中我们可以看到美丽的星系,有金星、火星、土星,等等,但同时在宇宙中也存在着一些太空垃圾,威胁着地球的安全。那么小学生们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够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居住的星球需要我们的保护和爱护。所以,将热爱生活环境的德育教育融入美术创作中,加深小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使其更加丰富,更加具体,更加有表现力。
3.在作品评价中渗入德育教学,关注小学生成长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它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德育教学在实施后,还需要对小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借助美术作品展现德育教学的内容,同样德育教学的效果也应该从小学生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所以,美术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形式可以多样,可以是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也可以是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也不唯一,既要注重作品的思路和设计,也要注重作品蘊含的情感。判断学生的作品是不是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是不是宽于律己的一种思想,有没有体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有没有体现出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等等。对学生作品中暴露出来的德育问题,美术教师借助于修订作品的机会,对部分学生进行再教育,找到其问题的根源,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让他再次通过美术作品将正确的思想展现出来,起到隐形引导的作用。同时,在学生的互评中,让小学生相互读懂他人的作品,让他们达到一种思想上的共鸣,这也是美术教学中德育的再教育过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有助于小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在不断的揣摩中完成德育的内化。比如在《今天我值日》作品的评价中,教师就指出了小学生有一些细节处理不到位,看不出绘画者站在一个热爱劳动的角度去创作的,在同伴评价中,小学生指出了有些颜色选取过于沉闷,在自评时,这片作品的绘画者提出他应该画出一个热闹的场面,虽然今天我值日,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帮助我,我应该体现出同学之间的友情。通过对作品的多方评价,促使参与学习的每一位学生都有思考与收获。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展开德育教学的最佳时期,美术教师应该抓住美术课程的优势,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将德育教学融入到课程导入、课程实施和作品评价的教学环节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能力,增强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关注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在一种自然而不刻意的环境下接受德育教学,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钊.关于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德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0).
[2]夏艳君.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育人模式探索[J].求学,2021,(36).
[3]魏朝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