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关于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双减”实践探索

2021-01-11 15:04张宝兰
启迪·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劳动教育双减

张宝兰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德育的终极目标。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教育在今天显得更加的重要,小学教育中除了学科教育,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德育。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塑造和社会价值观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实际上都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劳动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赋予了“立德树人”教育的实践方向:形式多样化、层次性和阶段性。国家致力于教育培养的“百花齐放”,不论是办学理念、教师再培训、学生培养,都坚持“多样化”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孩子收获成功的同时,还感到快乐。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己任,秉持“德才双馨,共创未来”办学理念,推进新时代小学生发展的新篇章。“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后,学校进行了全面教学改革,从学科教学、素质教育、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一系列调整。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负担,“优化”作业,缩短上课时间,还学生一个七彩的童年。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把握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双减政策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几点都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主管部门提出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最终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德育的社会实践,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小学德育全过程不仅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要求。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德育内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新课改的形势下,对学校的学科教学和德育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德”是指具备高尚的品格“树人”是在立德基础上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两者互相成就,缺一不可。而“立德树人”就是首先保证具备良好品格前提下还有才华和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德才兼备”。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必须把德育课程的“树人”环节摆在首位。基本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德”目标培养更加明确,国家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小学阶段必须为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打好基础,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第二,德育的内容更具层次性,赋予德育课程更加深刻的意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知识、道德、价值观的全方位发展。第三,德育的渗透作用加强。立德树人是响应国家号召,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教育任务,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最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和磨炼。所以,小学德育的教学方式应该以渗透和引领为主,不能把观念硬性“灌输”给学生。

二、“双减”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经过前面阐述可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是近年来,教育压力普遍增加,除开学较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有课后的各种补习班。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对他们身心健康和成长特别不利,各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是很大的。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必须规范课外培训,减轻小学阶段的作业负担和校外的培训负担。国家主管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是只停留在纲领文件上,而是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具体来说,就是两手抓减负,杜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教师一方面减少作业量,学校科学规划作业量,减少作业用时。而布置作业不再是机械的重复练习,而是分层次、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而书面作业也不是说必须回到家里才能完成,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尽可能让学生在学校完成,学校有教师和同学在,有助于他们自我修改和教师的及时辅导。放学后杜绝学生补课,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学生疲劳,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回到家,家长要做的是引导他们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作业,再进行适当的劳动和娱乐游戏,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另一方面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控制课外培训机构的数量。

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和老师都减少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疏导,忽视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双减”关系到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负担减轻了,教育就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减”的出现,让义务教育走向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均衡化的路线。

三、劳动教育,孩子能获得什么

(一)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特别强调“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从小学、中学、社会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做出了最“走心”的改革,就是不忘初心,突出“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劳动课程,在课外和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万象更新,但是劳动永远是创造生活亘古不变的定律。有教育家指出,劳动教育不是简单传授几个劳动技能,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劳动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品格。当他们参加工作进入社会的时候,会将这些劳动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

一般的家务活都比较简单,让孩子做家务,不是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而是让孩子们在“扫地、种地、洗衣”的过程中体验父母的付出和不易;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懂得珍惜的好习惯。只有亲自参加劳动才会从内心出發尊重劳动者,珍惜得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因此,让学生在劳动中辛苦和流汗,都是为了让他们感受生活。在上个世纪就有“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教育理念,当孩子们把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他们就不会排斥劳动,并且会爱上劳动,这里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爷爷奶奶,他们特别溺爱孩子,生怕累着。其实,孩子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只有等他们切身体验了劳动,才会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苦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二)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研究证明:劳动除了能够掌握劳动技能,还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在劳动中,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很多实践中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覆盖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或者寻求他人帮助。前者可以逐渐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后者在与各色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这些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有极大帮助的。我们可以發现,热爱劳动的孩子生存能力极强,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都比较成熟,未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坦然面对,冷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劳动教育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他们时刻铭记“劳动光荣”的信念,这些都将是他们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和方向。

四、实施劳动教育的多种途径和渠道

(一)与专业结合开展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教育并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而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劳动素养。而学生要做的是把劳动素养与社会实践教育巧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劳动能力与素养,不断创新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企业,关注基层民众,通过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劳动教育除了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融入社会实践,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二课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卖报帮扶、慰问孤寡老人等这种公益性的服务活动。学生通过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慢慢懂得了关爱和奉献。比如说在社会实践或者研学期间,带领学生们走进水厂、长江边和部分工厂外的河道实地考察。同学们在研学过程中发现大批工作人员为了让整个城市良性循环,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来杰出的贡献。我们的小学生也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到处考察,发现存在水污染的现象,主动清理河道边的垃圾,向相关部门提出中肯的建议,甚至把自己的零花钱捐出贡献自己的力量,专门用于保护本地水资源。这些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他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了生活用水的循环知识,践行了为城市的未来出一份力的决心。小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接班人,他们身上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学校通过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关爱和奉献精神,就此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优化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落实劳动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也适用于劳动教育。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其他素质培训,永远不可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且劳动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参加实践培训是为了落实劳动教育蕴含的价值观和知识技能教育。现在一线城市的学校都有建设综合的劳动实训中心,而且还与校外一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了理论与实践运用的桥梁。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提升,学生通过具体实践还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专家和企业的介入,劳动教育更具专业化和职业化,在与专家和企业的交流中,学生更加清晰了解到他人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社会价值观。

五、落实“双减”政策,开启劳动新篇章

为了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开展特色劳动教育,很多教师把劳动教育分为四个板块:其一,家庭劳动教育,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花5-10分钟帮助父母扫地、摘菜、洗碗等。其二,劳动技能分级培养,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龄、分学段开设劳动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其三,劳动实训基地打造,依托校园或者校外公益组织实践活动;其四劳动活动多样化,学校利用社团、学生会等搭建各种特色的劳动平台,像为孤寡老人做家务、福利院慰问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劳动素养,在激发他们劳动兴趣同时学会关爱社会和回报社会。劳动不仅仅是只有扫地做卫生等枯燥、疲累的体力活,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入田间,教会他们种植果蔬,亲自经历播种、浇水、施肥,最后收获。整个过程,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这些多姿多彩的劳动实践都是在减轻学生学习任务基础上的一种身心锻炼和放松。

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不是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后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小学的劳动教育在于帮助孩子们修身养性,学会生活,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和价值,劳动教育让学生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他们长大后最终收获的是一种品格,明白只有用自己双手的努力才能创造美好未来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卓晴君.中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变迁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19(03).

[2]倪娟.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变革及其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8(12).

[3]王维审.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概述[J].中小学德育,2018(07).

[4]白雪苹.对当代小学劳动教育缺失的“冷”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4(05).

[5]薛维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师,2019(02).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劳动教育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