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津 李婵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提高颌面外科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本院颌面外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平均分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配,临床护理方式分别采取传统护理模式(常规组,37例患者)和预见性护理模式(观察组,37例患者),于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29%显著高于常规组56.75%(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 15.29±2.55)分、生活质量门6.19±2.13)分、护理依从性(16.78±2.82)分和护理配和度(15.52±2.98)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提升颌面外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于临床中具有显著实用价值,临床实施意义较高。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颌面外科;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02-02
颌面外科是当前医疗领域中的新型科室,所接触的疾病类型较为多样,疾病诊疗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颌面部疾病的发生,可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疼痛感受,因此在诊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严重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诊疗配合度和满意度均会造成较大影响,促使科室医疗纠纷及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升高,干扰诊疗时效性[1-2]。临床护理的有效开展,能够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显著增加,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颌面外科就诊患者进行护理,经护理干预后,颌面疾病患者疾病康复及临床诊疗实施效果均得到较大提升,可见良好开展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颌面外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组别设立常规组和观察组,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单组患者37例。常规组患者中涵盖19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区间27岁至78岁,年龄平均至为(49.16±3.34)岁,其中面部损伤患者12例,面部骨折7例,鼻咽部疾病患者9例,口腔疾病9例;观察组患者中涵盖21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区间25岁至80岁,年龄平均至为(49.57±3.93)岁,其中面部损伤患者8例,面部骨折5例,鼻咽部疾病患者13例,口腔疾病11例,組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可见明显一致性(P>0.05)。
1.2 方法 开展传统护理模式于常规组患者:患者入院后开展临床常规检测,对患者疾病进行确诊,遵循医嘱给予患者临床用药,定期为患者所在病房实施消毒杀菌,更换并清理患者所用物品,避免治疗期间发生细菌感染,影响患者集体健康状态;开展预见性护理模式于观察组患者,详细方法如下。(1)疾病观察:于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对患者疾病情况、病因、病情进展、个人特点等方面做详细了解和记录,全面掌握患者个人资料,以此为护理依据,推断患者在临床诊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疾病诊疗所要遇到的问题,为患者拟定详细护理计划与应急方案,临床护理期间对护理方案细节做进一步调整,改善护理质量,引导患者临床诊疗、护理配合积极性。(2)观察评估:定时对患者疾病情况、个人心理状态、诊疗实施效果、颌面部功能等进行测试评估,并对患者诊疗情况做充分了解,以此掌握患者疾病发展情况,分析护理工作开展效果,对护理作用良好项进行总结,对护理效果不理想项做细致处理,多听从、采纳患者个人意见和提议,使临床护理能够对诊疗工作做到有效配合。(3)疼痛干预:颌面外科患者于发病期间和临床诊疗期间存在明显疼痛感受,为使患者诊疗耐受度得到有效提高,护理期间可对患者个人兴趣、爱好加以了解,于诊疗期间对患者个人注意力进行引导,例如播放音乐、观看电影、综艺等,降低患者疼痛感知,如患者疼痛感觉较为强烈,患者无法耐受,可遵循医嘱给予患者阵痛类药物缓释患者疼痛情况。(4)饮食干预:患者患病期间,饮食需以软烂、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降低患者口腔咀嚼次数和疼痛感受,必要时可给予患者流食,通过鼻饲管进行进食,以此促进患者颌面疾病康复;患者进食后需对患者口腔做充分清理,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刷牙,维持患者口腔健康,避免感染情况。(5)心理引导:颌面疾病患者因受疼痛和疾病因素影响,患者于临床诊疗期间多发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由此干扰患者临床诊疗效果,延长患者诊疗时长,护理人员于护理期间,需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信赖程度,增进患者诊疗配合意愿,如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或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倾诉心里不快感受或不良情绪原因,以此为人手点,引导并建立患者疾病康复信心。(6)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或科室医生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普及,内容以颌面疾病危害、疾病影响、诊疗意义、疾病注意事项等,可为患者及患者家属方法颌面疾病手册,使患者及家属通过阅读对颌面疾病做到充分了解,充实患者疾病康复信心,提高患者临床诊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于护理后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以患者护理依从性良好,能够对诊疗和护理工作开展做到有效配合为非常满意;患者诊疗期间依从性较好,护理配合程度大70%以上为较满意;患者存一定意见,护理工作配合程度小于70%,大于40%为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无配合意愿,存较大异议为不满意,统计各项患者例数,计算组间占比。(2)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测试评估,分别对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依从性、护理配和度等项开展测试评估,分值上限20分,代表患者护理效果良好,分值下线0分,代表患者护理效果较差,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无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提高颌面外科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作用,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97.29%显著高于常规组56.75%(P<0.05)。详见表1。
2.2 组间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依从性和护理配和度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颌面外科是涵盖面部、口腔、骨科、创伤科的综合性科室,在临床疾病救治中可对咽部疾病、面部骨折、腺体疾病等做到有效处理和治疗,于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存在意义[3]。颌面外科是所接诊患者疾病类型均较为复杂,需进行专业性加高的诊疗操作,颌面疾病康复期相对长于其他类型疾病,因此在诊疗过程中患者普遍耐受度较低,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及异常情绪,干扰患者临床诊疗有效性与治疗效果。
以往对颌面外科就诊患者普遍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护理内容以防控感染、指导患者治疗用药、消毒杀菌为主,以此保障患者治疗有效性,避免患者于诊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课件一定实施效果[4]。但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期间,無法对患者配合意愿、自我管理能力做到有效引导,对患者护理感受和诊疗耐受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忽视性,因此存在护理工作开展不足,患者依从性差等情况,降低临床护理质量及实施意义。预见性护理的开展意义在于,通过对患者疾病、个人信息等资料的采集,预判临床诊疗效果,以此为依据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于临床护理中可见良好效果及较高应用价值。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颌面外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患者经心理状态、饮食、健康教育、疼痛等多方面的干预和护理,能够使患者疾病情况于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稳定患者个人情绪,引导患者疾病诊疗积极性和配合意愿,于实施过程中可见显著护理效果及实施意义,从而有效缩短患者疾病诊疗时长,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颌面外科诊疗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有较高护理实施意义及开展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妍,朱红霞.培养年轻护士观察能力在颌面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6):183-184.
[2]秦敏,蒋蓉,杨静,等.预见性护理在颌面间隙感染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7(33):251-252.
[3]郭巧玲,李秋蝉.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2):131-132.
[4]陆蕊,佟金晶.循证护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防与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34):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