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萍
【摘要】幼儿教育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逐步成为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游戏化教学尤为关键,它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此为基础,探究游戏化教学应用价值及其面临的问题,提出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途径,以期为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教学;作用;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3—0052—03
在社会发展与教育环境变化影响下,幼儿教育教学更侧重以幼儿身心健全发展为主,尊重幼儿自身天性,要求从其实际学习成长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发展环境,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游戏化教学活动作为契合幼儿心理成长变化特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作用
在现代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全发展与思维成长是核心主题。游戏化教学以幼儿自身心理特性与思维能力为核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良好学习认知,还能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设计,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游戏化教学活动也能有效调动幼儿感官神经,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情感态度,强化教育教学内容的实际效用。
二、游戏化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基于游戏化教学活动机制以及幼儿自身学习特点,游戏化教学活动并不具备固定的教学标准,其受教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目标模糊是制约该教学手段应用发展的重要问题。幼儿在缺乏明确目标支持的游戏教学活动影响下,难以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或思维模式;同时,在缺乏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部分游戏活动设计与幼儿实际发展需求不符,不利于幼儿成长。
2.教学手段单一。完全沿用传统游戏设计或固定教学框架的游戏教学活动,不仅容易让幼儿出现思维反应僵化的情况,也不利于教师激发其学习兴趣,保证游戏化教学的课堂参与度。同时,单一的游戏化教学手段也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以及时代发展下幼儿自身学习成长对教学活动的要求,使得游戏化教学呈现一定的滞后性。
三、游戏化教学助力幼儿成长发展的途径
1.切合幼儿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为确保游戏化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成长发展,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入手,通过完善游戏化教学目标体系,将游戏化教学内容精细化并精准作用于幼儿各个认知轉化节点,提升游戏化教学的实际效用[1]。例如,为强化幼儿身体素质,培养其观察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师可设置“洞口穿越”游戏活动,即令幼儿利用自身身体结构搭建“洞口”,并令物体穿越“洞口”,完成后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利用彼此的身体搭建更大的“洞口”,以规定时间内顺利穿越“洞口”的人数作为游戏目标开展活动。教师在开展该游戏活动前,应从幼儿身体柔韧性、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条件出发,综合考虑游戏活动的实际难度,进而引导幼儿先行观察“洞口穿越”活动中穿越物体与“洞口”之间的大小关系;然后设置游戏目标“让报纸穿越洞口十次”,引导幼儿观察利用身体结构搭建的“洞口”稳定性以及报纸自身穿越方式的影响。基于明确目标内容的游戏教学活动,能够使幼儿在相应游戏目标的指导下探究游戏活动内容,提升游戏化教学的实效性与精准性。
2.丰富活动内容,提供多种成长途径。基于幼儿成长发展需求,教师应及时更新游戏教学观念,进而丰富游戏活动内容。例如,在“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改变以往教学中由教师全程带领幼儿吹泡泡并探究其中规律的活动形式,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观察本组成员吹出的泡泡,选出自己认为最漂亮的泡泡,并通过语言描述、动作表演、绘画等方式说出该泡泡的漂亮之处。相较于以往的游戏活动,该游戏教学设计为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幼儿能够在自主探究活动的影响下观察思考影响泡泡形状大小的因素,并从自身审美角度出发观察泡泡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颜色变化,或者泡泡后的景象。通过沟通交流或绘画分享以及展示自身演练的泡泡形象,能综合锻炼幼儿观察能力、交际表达能力、绘画能力等[2]。
3.引入生活元素,渗透德育内容。在整体教育发展趋势影响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生活内容成为游戏化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教师应针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思维活跃性较高的特点,通过合理引入生活元素,引导幼儿将思维从游戏延伸至生活当中,进而渗透德育内容,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与观念。例如,在“球球分类”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先行引导幼儿列举生活中的物品分类活动,如货架上的商品陈列、废旧物品回收、菜单上的分类等,引导其思考上述生活情境中分类的作用以及分类标准。在其建立生活化分类观念后,再为幼儿提供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空筐,让幼儿自行将颜色、大小、材料各异的球类放入不同筐内完成分类;幼儿完成分类后,教师可设置问题:“你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分类的?”引导幼儿从球与筐的颜色对应关系、球的大小与筐的空间大小对应关系、筐的材料与球的材料对应关系等角度分析游戏活动的内容,使幼儿进一步延伸思维,进行物品分类的认知迁移。教师此时可让幼儿从框内取出少量球掺入别的筐中,摇晃均匀后让其他幼儿将不应该属于该筐的球筛选出来。该游戏活动延伸内容可促使幼儿体会“未按照分类标准放置物品”事件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进而通过渗透分类物品在原位拿出后应原位放回的教育内容,深化游戏活动教学意义[3]。
4.鼓励合作竞争,促进良好沟通交流。为促使幼儿身心健全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在灵活性与全面性方面的优势,增加合作竞争活动比重,便于幼儿在游戏化教学影响下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并形成一定的团队荣誉感与责任感[4]。例如,教师可开展“两人三足”游戏活动,让幼儿以两人一组的形式用三只脚完成一定距离的行进任务,教师主要负责帮助幼儿绑腿以及计时。为帮助幼儿借助该游戏活动养成合作意识,教师可为每组提供三次成绩记录机会,选择最佳成绩作为各小组运动成绩。教师可引导幼儿,在首次进行“两人三足”活动中感受自己与合作搭档在行进中步幅的差异,进而学会设计本组的运动口令;在第二次运动中应用口令进行“行走”,在保证步幅一致的情况下,尽可能通过改变口令节奏提升行进速度;在第三次运动过程中挑战最快速度。相较于常规游戏教学活动,合作竞争型游戏活动可为幼儿提供更紧张有趣的活动氛围,促使其通过与搭档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合作意识水平,并在游戏活动成绩的影响下收获一定的成就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合作竞争活动的合理开展也便于幼儿感受互相帮助的意义。
5.完善教学评价,挖掘幼儿发展潜力。在新的教育环境中,为提升幼儿素质,游戏化教学更侧重为幼儿提供涵盖多种思考角度的游戏设计,强化其综合素养。因此,以往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单一教学评价内容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可从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性格发展、交际能力以及思维模式等角度完善评价内容[5]。例如,在“楼房构建小能手”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从搭建积木的使用情况入手,为幼儿提供引导性问题评价内容,如针对积木堆砌外形不美观的“楼房”,教师可提问“我们平时见到的建筑外形与这样的积木模型有什么差别?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引导其通过问题内容思考自身在构建“房屋”中的不足,进而通过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建筑外形完善设计。教师也可从多角度引导幼儿思考建筑模型搭建内容,如积木材料使用的多少可对应现实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积木模型的稳定性可与现实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应、积木模型的创新设计可与现实建筑的艺术美感对应,让幼儿从现实思维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建筑模型质量与观赏性的因素,进而审视自身设计搭建的“房屋”建筑结构的优点与缺点。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环境变化与教育发展对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为综合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幼儿全面成长发展,教师应重视游戏化教学的作用,丰富游戏教学活动,优化游戏化教学机制,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新梅.探讨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35.
[2]张艳飞.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措施[J].新课程,2020(15):136.
[3]赵丹.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体育教学[J].新课程,2020(16):48.
[4]杨涛.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现途径[J].新课程,2020(16):189.
[5]张萌.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5):69-70.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