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领导力成了大学生在团体合作中的一项重要素质。通过访谈H大学10名学生发现大学生存在领导知识较匮乏、意识不强烈,领导经历丰富、行为多样,但领导技能不精良、能力不突出的问题,同时这也因大学生专业、成绩等权威以及组织氛围、成员关系疏近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高校应从专业教师培养、设置相关课程、将领导力纳入评价等方面着手,助力大学生的领导力培养。大学生自身也应主动培养领导意识,积极参与领导实践。
关键词 大学生 领导力 影响因素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58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and the Cultivation Path
——Take 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Yuan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ety’s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leader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roup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interview with 10 students in H University,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lack of leadership knowledge, weak consciousness, rich leadership experience and diverse behaviors, but poor leadership skills and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majors, grades and other author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and member relationshi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art from professional teacher training, setting up relevant courses, and integrating leadership into evaluation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should als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cultivate leadership awarenes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leadership practice.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leadership; influencing factor; promotion path
全球化的發展呈现多元趋势,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理念突破了传统的人才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领导力素质的培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广泛重视,我国的高校也开展了有关领导力的课程和相关讲座以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素养。同时,大学学习中的学生工作、科研项目、小组作业等等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使得大学生领导力对于组织目标的达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大学生领导力的概念
关于大学生领导力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大学生领导力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大学生已经具备或需要掌握的一系列能力;①其二认为大学生领导力就是大学生通过充分利用自身和周围的资源以掌握一定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自我和团体目标的过程。②前者关注领导群体和领导特质,后者关注领导环境和领导过程。本文结合两种观点,将大学生领导力定义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校学习中所进行的团队合作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发挥自我影响、带动团队成员完成组织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领导认知、领导行为和领导能力:领导认知即是大学生的领导理论知识和领导意识;领导行为即是大学生的领导经历和过程;领导能力即是大学生在领导过程中所使用的领导技能和方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根据目的性抽样的原则选取H大学的10名学生进行访谈,涉及理科、工科、人文社科等多个专业类别的大学生。访谈内容围绕大学生领导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培养路径的优化策略而展开,具体内容为:(1)大学生对领导、领导力的理解是什么?有哪些领导经历?在领导过程中使用了哪些领导技巧和方法?(2)影响大学生领导力现状的因素是什么?(3)基于以上的研究发现,提升大学生领导力的优化路径和可行策略有哪些?
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1大学生领导力现状
3.1.1领导知识较匮乏,领导意识不强烈
在访谈中大多数同学表示大学生需要领导力,将领导力等同于管理能力,并且认为领导理论的学习对于领导力的提升是微不足道的,实践所带来的效果远大于去听一堂课、参加一场讲座。调查发现,他们虽对领导的含义有所理解,但是领导理论相对匮乏,表示很少会涉猎领导力的相关书籍和文献,即使是开设领导力相关课程的专业的学生也表示课堂之外很少会去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此外,他们均表示自己有领导的能力,但一般会在团队没有人站出来领导的情况下,自己才会选择成为领导者,体现出领导意识并不强烈。有些同学认为领导是一种张扬的行为,是在炫耀自己的权威,自己不愿意成为领导者一方面是因为任务的负担重于普通成员,另一方面是担心自己的决策受到关注和非议。
3.1.2领导经历丰富化,领导行为多样化
访谈对象中有一半的同学参加了学生工作,另一半的同学虽然没有参加学生工作但是都参加过团体活动,比如本科学生评价中占一定比例的小组作业以及科研项目等。他们或多或少都成为过领导者,领导的经历比较丰富。总结“在你们的生活学习中,领导者都是如何产生的呢”这一问题的回答,发现大学生中的领导的产生方式有三种:一是众人推举或者委托而来,某个人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或者专业本领等因素使得大家对其信赖和认可,推荐或者投票委托他来当领导者,比如班委的选拔。二是个人自告奋勇、自荐而来。比如由老师规定好组织成员的小组,但是没有明确的组长任命。这样的组织中,虽然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但是由于组织内部黏性不强,往往有时大家都在等着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来当组长吧”,当临近任务完截止时间时,总会有担忧惩罚或者富有责任心的人站出来,承担组长的责任,在这种情况,领导者是自荐而产生的。除此之外,还有个人领导能力突出,领袖者不用众人推举就遴选出来。三是没有明确的领导者。比如在非正式组织中,因为组织成员都是由共同的目的而集结在一起的,所以为了能够使组织目标实现,几乎人人都会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比如自组织的科研小队,大家为了促进项目进度,每人都会在群里发言、提出建议和采取行动。我们所采访的同学中,均表示三种情况都有所经历,自己也曾是通过其中一两种方式而成为领导者的。
3.1.3领导技能不精良,领导能力不突出
虽然大学生参与领导的实践经历的形式非常多样化,但是他们在其中的参与尤其是领导方面多是浅尝辄止,一方面体现在他们大多处于一种无意识的领导状态中,比如在一次没有老师规定组长的小组合作中,每个人在发表意见和回应时其实都是一种领导行为,但是往往没有人意识到这是在领导别人、影响别人,将其简简单单地看作是一种“遵守”和“追随”,并不会将其转化为一种有意识的领导。另一方面体现在领导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多存在一种消极态度,解决矛盾和冲突时缺乏激励、沟通等策略技巧的使用,这与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化培训有关。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领导技能的使用技术不精良,即使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也难以用于实践;领导能力不突出,并未形成自己的领导风格,多处于无意识领导状态。
3.2大学生领导力现状的影响因素
3.2.1性格偏好、個人定位等个人主观因素
在回答“在大学活动中你多是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时,访谈对象有的回答领导者、有的回答追随者,还有回答气氛推动者、任务推动者等等,虽然他们的答案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表示自己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承担着统一的角色,即是说是一种稳定的角色选择。问及原因时,他们大部分表示与自己的性格有关,腼腆敏感不张扬的性格使人更愿意成为追随者、更喜欢完成被安排的好的任务而不是分配任务,常常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重视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干练、有控制想法、爱表现的性格的人常常选择成为领导者,倾向分配任务、制定规则,往往关注工作任务的达成、重视效率和结果。这样的调查结果符合了领导特质理论中对领导者的描述:具有外倾性、善于交际、责任心、同理心、支配欲、开放性等。
个人定位也会影响大学生在团体中成为一个领导者还是追随者的选择,对自我定位高的人自然希望组织的发展能够在自己的带领下或者推动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不希望组织在自己不认可或者能力不如自己的人的带领下走偏或者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所以更愿意自己成为领导者。一般这些人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而对自我定位不高或者自信缺乏的人,不愿意承担领导者的角色,一方面在于可能确实能力不够、无法将组织带领走向成功,另一方面组织内存在更优秀的人,担忧自己的影响力和信服力不够强。
3.2.2专业、成绩及其他权威等个人客观因素
在我们的访谈对象中有两位是接受过领导力相关课程的培养,相比于其他人他们对领导力的理解以及领导的意识都相对清晰,一方面是因为接受了专业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是专业要求所致,比如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更多的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理工科的学生更多地会去搞研究、从事技术活等相对对于领导力要求并非很高的工作,因而由于不同的专业要求,对于领导力要求高的专业的学生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以期能满足专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成绩好、人缘好、靠谱的人更容易成为领导者,他们并不是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但是成绩好的成员对于组织任务成果的贡献会大一点;人缘好的人有利于解决组织中的冲突和矛盾,对于组织起到调和剂的作用;靠谱的人值得团队成员的信赖,更容易推进项目目标的达成。这与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有一定相符之处。道德领导扩展了领导权威的来源,不仅包括科层权威、心理权威、技术-理性权威,而且包括专业权威、道德权威,且后两者更为重要。大学生的成绩优秀可以作为一种专业权威,即凭借技艺知识和个人专长所表现出来的权威,可促进其他成员积极主动的回应。人缘好和靠谱可以看作一种道德权威,即基于共享的价值观、理念和理想所形成的以义务和责任为表现形式的权威,促进团队成员对组织的承诺和相互依赖感的提升。
3.2.3组织氛围、成员关系疏近等情境因素
在访谈中,有访谈对象表示在不同的情境中,他会采取不同的行为,与组织氛围、和组织成员的关系远近有关。当组织氛围较为轻松活跃且有一定的规则时,成员更易表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更易进行领导,此时大家更愿意成为领导者。相反当组织较为松散且氛围严肃时,大家不愿意做组织的领头羊。当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或者相互信任时,无论谁成为领导,组织的目标都容易达成,因此大家愿意成为领导;当组织成员机械地组合在一起时,虽然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是成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存在很大差异,领导者关注的重点会从工作任务转移到人际关系的维护上,这种情形下大家不愿成为领导者。
4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路径探寻
4.1培养基础——教师指导,科学培养
教师的专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领导力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可以选择或者培养素质优秀、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领导力培养导师。一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比如学校机构内有许多优秀的领导者、经验丰富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者,可以请他们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领导力课程讲座和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具有领导力潜能或者专业背景的教师以及与校外的企业合作选拔出的优秀领导人才,既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上的教授,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培养。目前高校的科研项目或者学生工作都是有指导老师来进行监督和鼓励的,但是指导教师的侧重点并不在于学生的领导力的提升,所以高校可以通过选拔和培养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领导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
4.2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扩大范围
领导力相關的专业课程和专业讲座的设置可以使学生的理论基础迅速提升,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构全面的知识体系和架构,学生才能够有效且科学地进行实践活动。目前高校的领导力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于专业必修和选修课里,即是说只有相关专业的学生因为毕业需要才可以接触到,其他专业的学生很难有机会去接受相关的课程培养。但是显而易见的是,领导力的提升对于当代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现在参与小组合作和科研项目,还是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时承担团队任务。所以改革课程的体系、扩大课程的面向对象十分必要。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近年来的课程调整也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放入到通识选修等其他对全校师生开放的课程类型里,使得全校学生都有选择的权利,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教育。
4.3培养态度——精准提升,纳入评价
当将学生的领导力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时,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地对自己的领导力水平、领导风格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对于自己的领导力水平提升、领导技能掌握有针对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对自身领导力培养的积极性、兴趣以及端正学习态度,因为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后,领导力水平的成绩成了学生关注的切实利益。然而领导力是较难通过具体且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的一种能力,所以高校在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领导力水平评价体系时应涉及多个方面,且需要充分考虑多种要素以保证评价的高信度和高效度。
4.4自主发展——培养意识,主动实践
在领导力的培养过程中,大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行动十分重要。首先是领导意识的唤醒:学习怎么找到和使用工具、合理调动资源,研究如何决策、改变现实。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领导行为,既关注自我领导又重视团队领导,将领导力培养作为日常的习惯。其次,大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学习领导理论,还应该在每一次的团队合作中将所学的技巧运用到其中,比如激励、沟通的技巧对与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十分重要。大学生的领导力提升在于每一次实践中对自我不足的反思和不断改进中的积累,寻求领导技能的提升可以使下一次的领导事半功倍。
5结语
应对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领导知识匮乏、领导意识不强烈、领导技能不精良、领导能力不突出的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自身多方主体共同努力,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促进大学生领导力的提升。
注释
①Leadership practices and ef-fectiveness among Greek student leaders. Adams T C,Keim M C.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0.
②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