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践行

2021-01-10 11:25吴丹萍李启念杨春耘
科教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大学生

吴丹萍 李启念 杨春耘

摘要中国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秉持积极取向。“吃亏是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之一,应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吃亏”与“福”,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大学生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吃亏是福”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56

Practice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ake the idea of "taking the loss as the blessing" as an example

WU Danping[1], LI Qinian[2], YANG Chunyun[3]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11;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Guizhou 561000;

[3]Huangping No.2 Middle School, Qiandongnan, Guizhou 556100)

AbstractChinese universit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positive. It is one of the bes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concepts that " to suffer from loss is happiness". We should consciousl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oss" and "happiness" consciously in the teaching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to integra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mental health curriculum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aking the loss as the blessing"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经10多年的专业化建设,在课程思想、师资建设、教学与咨询服务等方面成绩卓著,但目前仍然存在课程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教学内容模块缺乏层次性与有机联系等问题。[1]有研究者通过中国知网搜索1979—2015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结果显示,消极与积极文献数量比例约为14∶1,表明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理论研究、心理咨询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目标导向偏差,因此更应转变消极取向为积极取向,以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由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我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孟万金教授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秉持积极和发展取向,用积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固有的、潜在的及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2]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自我成长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心态积极、勇于创新及对自我价值的探求是他们的总体特征。[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和推进以“塑造积极心理,奠定幸福人生”为使命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今的教育共识。本文基于“吃亏是福”,探索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践行中,如何有机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积极理念,从而塑造大学生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美好心灵。

1“吃亏是福”的内涵

学者徐晓波、汪凤炎基于《汉语大词典》对“吃亏”和“福”的释义,对“吃亏是福”做如下心理学界定:主要是指自己物质、精神或身体上受点损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人际冲突,进而有利于维护并发展自我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自我增长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自己吃点亏是品行良好的表现,有助于个体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塑造完善人格。[4]

在对“吃亏是福”内涵进行积极取向的心理学解读方面,已有的心理学理论中,认知协调强调认知因素,延迟满足侧重意志力,新近提出的择“值”模型,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对认知和意志力的兼顾考量。

1.1认知协调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将“吃亏”认知为“福”,体现出其认知从失调到协调的转变。由于人的认知系统中不同的认知元素各有其相对独立性,产生认知矛盾或认知失调是不可避免的。但当个体的态度和行为等認知成分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即处于认知失调状态),个体会产生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为了避免这样不适的情绪体验,基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寻求平衡的倾向性,个体通常可以选择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减少或避免认知的不协调。第一,改变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例如,个体认为“早睡早起”对身体有益,就改变熬夜或赖床的行为。采用这一途径时,如果事件仅限于个人本身,这种做法就取决于个人意志;但当事件涉及与他人或团体的关系时,则有可能对个体的人际交往产生消极影响。第二,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他的行为。相对而言,改变态度似乎更容易做到,往往只需要换一个角度足矣。上例中,如果该个体不能坚持早睡早起,在他熬夜或晚起的时候,只需在认知上做个改变:“偶尔熬夜/晚起没关系”,就不会引发认知失调。第三,引进新的认知元素,使之与原有的认知成分协调一致。这实质上是发散思维的运用,鼓励个体从多个角度解释同一事件。[5]该做法对当事人思维的灵活性有较高要求,实际运用并不普遍,可能也是效用最大化原则现象。

1.2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人类个体进化过程中的基本心理能力,指个体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属于人格中自我控制的一个部分,是心理成熟的表现。梅特卡夫和米歇尔等从社会生物角度详细阐释了延迟满足的机制:个体内部存在“冷”“热”两个系统,前者具有认知性、策略性、连贯性,后者具有冲动性、反射性、情绪性。儿童大约从4岁开始发展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在受海马和额叶皮层支配的“冷”系统和受杏仁核支配的“热”系统之间起到平衡的作用,进而使其更理智地处理眼前问题,即使面对强大诱惑,也依然保持追求长远目标的态度。[6]

愿意“吃亏”的个体,或许正是具备较为成熟的“冷”系统,且对自身“热”系统有强大控制力。生活中,很多“吃亏是福”的表现其实都是延迟满足,如期末考试之前月余,图书馆座无虚席,是学生为了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享受一个轻松的假期,暂时舍弃躺在温暖被窝里的舒适生活;又如父母含辛茹苦抚养孩子,看起来是在吃亏,然而正是由于坚信后期会有更大的回报,尤其是情感回报,所以才能坚持不懈、甘之如饴。

1.3弃“价”择“值”

唐辉、郑昱提出和发展的“基于‘值’选择”的决策模型表明,“吃亏是福”依然遵循价值/效用最大化原则。面临抉择,如果将给定特征或维度集赋予的称为“价”,个体在主动生成的新维度上赋予的称为“值”,个体首先会判断“价”和“值”的大小,当认为“价”大于“值”时就基于“价”做选择,当认为“值”大于“价”时则基于“值”做出选择。[7]当个体选择“吃亏”之时,是因为在他们改造过的表征空间框架里,吃这个“亏”是值得的,不吃这个“亏”可以避免损失,但“吃亏”却能够带来获益,依然最“值得”的选项。

2基于“吃亏是福”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践行

2.1管理情绪,境由心造:只需要换一个角度

如同“时间”等概念一样,情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并使用的,却很难对其准确定义。傅小兰等人基于情绪研究的身体知觉理论、进化论和认知理论,将其定义为: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往往伴随着个体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沃森和特里根的研究指出,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8]一般认为,当客观事物符合需要时,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将“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哈佛大学的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在获取成功的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都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而积极情绪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其影响作用是具有生物基础的。人类细胞不断更新,每3个月是一个周期,即体内的细胞全部更新一次。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情绪会促进细胞新生,而消极情绪则加速细胞老化。不仅是身体,大脑的细胞也是如此。积极情绪就像修图软件,能帮助我们改掉性格与思维中不完美的部分。一方面,积极情绪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具备更好的承受力,当我们带着积极的情绪看问题时,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积极情绪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拥有更理想的人际关系。

从组成上看,情绪包含生理唤醒、主观体验、认知过程、行为反应四个要素。为了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个体可以通过调整四个要素中的部分或全部要素来实现。通常调整认知过程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由此,艾利斯提出了合理情绪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即认知)的影响。

教学案例:(课件呈现)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雨伞店。老太太希望两个女儿的生意都好,但感到左右为难。

师:同学们,你觉得老太太感到左右为难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晴天时她担心开雨伞店的女儿生意不好,因为没有人来买雨伞;雨天时她又担心开洗衣店的女儿衣服晒不干,没法洗更多的衣服。

师:太对了,看来我们同学深知老太太的心思呀!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无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在为女儿们担心的老太太,她的主导心境怎么样?

生1:悲伤。

生2:痛苦。

生3:烦恼。

师:很好。正如同学们所言,我们可以想见,老太太的心境应该是消极居多,可能有时候烦恼、有时候痛苦、有时候悲伤,整天愁眉苦脸,遇到人一聊天就是诉说自己对女儿们的担心,长此以往,人家远远看到她心里就会说:“祥林嫂来了,我赶紧避开吧。”好了,今天是你远远看到这个老太太过来了,你会怎么做呢?

生1:我赶紧避开。

(哄堂大笑)

师:你这个回答或许有受到我刚刚说的话的影响。我现在先来问大家另外一个问题:你从老太太对女儿们的担心中感受到了什么?就是说虽然这种担心让老太太生活中的主导心境倾向于消极,与人交往时也好像比较多的负能量。如果说这些都是不好的,那么尝试换一个角度,有没有好的方面呢?

生2: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师:非常好。同学们也可以想想自己的父母,他们对我们的爱毋庸置疑,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有时候是早餐时的一个荷包蛋,有时候是心儀已久Iphone手机,有时候也可能是狠狠地责骂,完了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对吧?所以老太太的担心,也是她对女儿们爱的表达方式。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到刚才的情景:远远看到这个老太太过来了,你会怎么做?

生3:我会主动跟她打招呼,当她又开始说起对女儿们的担心时,我会耐心听完,然后对她说:“老太太,你才是有好福气的人嘞,你看啊,下雨天,你开雨伞店的女儿生意好,你该高兴;天气好,你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干得快,你也该高兴。对你来说,不管什么样的天气都是好的,天天都是好日子。”

师:说得真好!大家鼓掌!同样的处境,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认知就改变,情绪体验随之改变,心境也就会随之改变。

同学们,在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跟其他学生的相处,跟教师的相处,甚至去食堂打饭或去菜鸟驿站领取快递,都有可能发生一些让你感到不如意的事情。每当此时,大家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才能实现从小就有的愿望——天天开心啊。

2.2优化人格,宽以律人:悦纳自我为主,悦纳他人为辅

有学者指出:积极心理学的第一支柱是积极情绪,第二支柱是积极人格,第三支柱是积极的社会生态。积极人格具有两个维度,一是悦纳自我,指个体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感觉生活有意义,能够把握环境,有应对挑战获得成功的能力和信念;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个体重视与他人的关系,并对已形成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9]“吃亏是福”实质上是个体在悦纳自我的基础上对他人的宽容和接纳,很好地体现了这两个维度。首先,持“吃亏是福”观念的个体是悦纳自我的,其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满意,即使有目标尚未达成,依然相信通过努力能够使之顺利实现,拥有豁达、宽容的生活态度,这种豁达一定是以个人能力为基础获得的自信,其相信自己吃亏之后仍有办法解决问题,从而鞭策自己成长进步。其次,悦纳自我的个体通常拥有良好的自我形象。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良好的自我形象对拥有良好人际关系有益,即越是悦纳自我的个体,也会更加容易悦纳他人。青年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优化大学生人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优化人格,悦纳自我;宽以律人,悦纳他人。大学生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心理素质,优化人格养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以悦纳自我为主,同时也更能够悦纳他人。

2.3现实自我,理想自我:不仅活在当下,更具“诗和远方”

赛里格曼教授新近研究发现,决定个体是积极还是消极状态的关键,在于大脑的DRN是被激活还是被抑制。而DRN被激活还是抑制,取决于个体是否持未来可期的积极态度。[10]

现实中,很多大学生由于考取的学校不理想,或者录取的专业不理想,或者学历层次是专科等,就认为自己未来没有发展前途,因而更不努力学习,甚至出现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最终果然验证了自己的“预言”,这和癌症患者被“吓”死的本质无异。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给予大学生更多积极引导,使其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定然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足现实,活在当下。当学生身处逆境,采取现实的态度是有用的,如果其能进行积极思维,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当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局势变得严峻,个人不仅要配合国家全民战“疫”,更要做好平时的健康保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等,相信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很快就会来临。2021年1月9日,国家卫健委官宣“新冠疫苗接种,个人不承担费用”,同时核酸检测实行“应检尽检”,构建免疫屏障。这一系列的措施,在现实层面上能够有力地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而在心理层面上也为全国人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使其对成功战“疫”有了更坚定的信心;同时大学生也要有清晰的理想自我形象。有的大学生会困惑于自己的理想自我应该是怎样的,导致其进入大学后处于无目标、无动力的迷茫状态。但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体的理想自我都是个性化的,需要大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行动起来,这样其每向未来迈进一小步,对现状的迷茫就会减少一分,理想的自我形象就越来越清晰可见了。

3结语

践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探索。融入“吃亏是福”思想,是践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本文希望通过将其与情绪管理、人格优化和实现理想自我等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便切实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使大学生“活”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基金项目:2019年度凯里学院校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积极心理资本视域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以凯里学院为例”(编号:JG202011);2020年度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特色教育强省战略下贵州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管理与干预研究”(编号:2020QN062);2017年度凯里学院校级校级立项辅导员课题“凯里学院五年制民族大专班级治理与学生心理资本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编号:S1726)

参考文献

[1]王晓刚,马喜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1.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杨晶晶,杨熙.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更需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17(5)89-91.

[4]徐晓波,汪凤炎.“吃亏是福”现象的心理学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0,25(6):46-49,116.

[5]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郝春东,刘晓燕.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及现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120-124,128.

[7]唐辉,周坤,赵翠霞,等.吃亏是福:择“值”选项而获真利[J].心理学报,2014,46(10):1549-1563.

[8]傅小兰.情绪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9]樊富珉,费俊峰.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六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吴丹萍.积极心理资本:现状与提升[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