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如何让学生及时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良好习惯,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道德与法治教学一靠教师的“教”,二靠学生的“学”,唯有两者结合才能很好地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工作。那么怎样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呢?本文将作出解答。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引导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87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独立学科,一直以一个重要的身份而存在。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一直到初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再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一直存在着,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述内容,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人为善,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道德与法治是学生人生路途的导航,教师是引路人,但真正要展开航行工作的应当是学生这个群体。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一直与教学大纲相契合,与我国所宣扬的价值观、价值理念等休戚相关。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还要因此产生一定的道德与法治觉悟,并且有较高的爱国精神,此外,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目的更多地在于通過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接下来,谈一下如何教好道德与法治这门重要课程。
根据笔者的教学观察和总结,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味地盲干、狂背只能形成短暂的记忆,很难将知识内化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念,更别提以此观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实践了。那么,教师究竟怎样才能将道德与法治课讲好,学生又如何才能将知识记忆扎实,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呢?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因为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弱,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为主,启发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新课改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案,与时俱进,努力在教案改革上下足功夫,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学习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育观念,增强自身的教学应变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道德与法治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分析、独立思考、探究式合作的良好习惯。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素质拓展题时,可以安排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再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讲解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部分小组成员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讲解答题思路,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分析学情,解决疑难点问题,并进行总结性评析。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这种教学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使用,屡试不爽。
二、联系现实生活,帮扶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和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养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解答和回应。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方便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集中注意力和专一度,增强记忆的深刻性和扎实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思想道德与法律观念的生成时,可以具体引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实例展开论证,如“在马路边有位老奶奶被撞倒了,肇事司机逃逸,一位中年男子对此情景视而不见,而另一位路过的中年妇女则选择赶紧上前救助,并将老太太送到医院救治,在这个问题中,从两个中年人的处理方式来看,其中是否有人违反法律?是否有人不道德?”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行发言,然后教师根据案例的分析来讲解具体知识,方便学生加强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三、适时表扬,助力学生良好学习品德的养成
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就有了学好道德与法治的坚强信念。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不应当吝啬对学生提出表扬和赞许,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需要进行表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其良好学习品德的养成。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有助于学生消除对道德与法治的烦躁情绪,为道德与法治学习创造一个相对自如而轻松的学习心境。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而积极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花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点评,多说一些“很好”“你比之前回答得更好了”等肯定性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一味展开不切实际的表扬,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引发学生的反感。
四、委婉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
初中道德与法治能够教会学生客观公正,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因此,教师在找准时机对学生施以表扬的同时,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委婉地批评学生。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或存在的不足,以便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另一方面,时常给学生以警醒,确保学生不会一直沉醉于教师给予的表扬之中,而是更好地认清现实,端正好学习的态度,开始更努力地去学习道德与法治,寻求进步。
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不仅仅包括以上陈述的这些内容,探究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而这一切教学方法的实施,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对师生互动这个关键性环节的把握。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一味地侃侃而谈,如果学生不感兴趣,教师讲再多也是枉费心机;相反,教师若能抓住学生心理,关切学生需求,那么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变得容易得多。因此,学生是一切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