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1-01-10 10:39:21翟丽萍
南北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培养策略高中化学

翟丽萍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化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化学不仅仅能够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能满足大众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需求。高中化学教学是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化学学习中需要使用到很多化学用剂和化学药品,其中部分化学用剂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会造成环境污染,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教师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从而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

【关键词】高中化学 生态文明观 重要意义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95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不斷改革和日益完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对此我国教育部门推行了素质教育体系,要求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1]。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应当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知识内容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更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对此,为了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建设型人才,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教学大纲,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对绿色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化学工业的生产与制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生态环保理念下在满足人们生活与发展需求的同时减少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维持绿色自然环境,是当前阶段化学工业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高中校园是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高中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中,各种工业企业的生产实践为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和危害,比如酸雨、水质污染等。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还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当更加坚定地开展素质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培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有效策略

1.在高中化学理论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解难度,学生想要充分掌握化学规律和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实际生活与化学教材进行有机融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是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所要掌握的基础性内容。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想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首先需要做到生态文明教育与化学教材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需要对课本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入了解,要对教材内容有一个高度认知,在课堂上教师也不能够仅仅围绕课本教材内容进行知识传授,而是要将化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教学,积极地将生态文明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温室效应”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中[2],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内容,为学生列举一些在生活中容易造成温室效应的事件和行为。比如工业燃料的排放、煤炭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等等,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并且能够为身边的人科普环保知识,认真履行自身的环保责任和义务。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

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教学部分,也是学生对化学现象和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主要途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多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多种化学试剂,还需要用到很多实验装置和设备,在实验操作中会耗费大量的能量,化学反应中产生的一些气体或者是液体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对此,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绿色化学理念自行设计实验,改变原有的实验原理或者是实验装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例如,在进行Cl2与Fe的化学反应实验中[3],在课本教材上所设计的实验方法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果学生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将红热的铁丝伸进玻璃瓶中,学生就需要将阻止氯气进入空气的玻璃片拿开,这样就会致使氯气进入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实验装置,将这一化学反应实验中的装置改成封闭式的,这样能够确保空气不会进入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三、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对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这在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对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从而探索出更为高效和可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晶.简论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化学中的渗透[J].速读(下旬), 2018(012):143.

[2]付廷琼.浅析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读天下(综合), 2019(20):34.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培养策略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2:58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探析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1:42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