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翼翼
【摘要】运算是数学的基础,运算能力不僅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相关联,还与学生的细心程度、做题规范性有直接联系。但随着学生学习阶段的提升,运算的知识点越来越少,学生也开始慢慢忽视运算的重要性,平时考试或者练习中常常因计算而丢分。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运算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116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量、结构与空间的概念、关联、变化的学科,运算是学生接触最早、使用最频繁的数学知识。广义上讲,不管是数学还是其他理科类学科,大部分知识都会涉及运算,运算不仅是回答问题的一个步骤,也是帮助人们厘清数理逻辑的一种方法。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小学数学从简单的认识数字、运算出发,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科内容,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未来学习以及运用数理学科知识做好铺垫,可以说学好运算是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弱化了运算的重要性,尤其是方程和图形知识加入的五、六年级教学中,教师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开始轻视运算练习,以致学生的运算能力得不到提升甚至退步,一旦进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越来越多的运算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重研究的教学内容。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运算的学习从简到繁、由难到易,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刚接触数学时,学生大多抱有好奇心理,但随着学习难度的上升,出现了恐惧、抵触等消极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既包括学习难度和任务的变化,也包括学习环境和内容枯燥的现状。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技巧,会布置大量的习题,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完备,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较低,大量的习题会增加学生学习压力,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不要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布置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运算准确性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做题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练习同一道题,加强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学生运算正确之后,教师还要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加以后,会更加主动进行运算练习,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增加。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数学学习内容枯燥的问题,教师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知识,或者将运算概念融入到故事情景中,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或者利用提问的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难住了众多学生的“乘法口诀”教学,教师可以将乘法口诀融入到实际生活的物品买卖情景中,让学生将背诵过程转换为思考过程,乏味的知识瞬间变得生动起来,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不是简单的数字变换,伴随着运算复杂程度的增加,将丰富的数学概念融入运算中,运算的技巧性、逻辑性逐渐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完成运算。课本作为教学内容的中心,是训练学生基本功最好的道具,但很多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往往过于依赖教辅书,忽略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这就导致部分理解能力稍弱的学生“学得多,忘得快;理解慢,不会用”。因此,教师要整合扩展知识与课本内容,分析怎样让学生理解更为轻松,合理安排课堂所讲内容的先后顺序,让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启发性。
同时,教师要强化基础知识的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加强运算能力还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训练机会,但训练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有计划地训练,循序渐进。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总结,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出错”“下次需要注意什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讨如何保证运算的准确率,如何简化计算流程等,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三、规范学生的运算习惯,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
在众多教学案例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在做练习时有惰性,解题过程存在各种不规范的问题,经常是依照解题思路列出公式后省去运算过程,或者只写出运算答案不写运算过程。实际上,运算能力不仅是体现在运算结果和过程中,也包括运算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或者改变的,是经过长时间、反复的练习形成的肌肉记忆。如果教师总是把学生存在的运算错误和问题归纳为“粗心”“不认真”的原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错误行为慢慢就成为难以改变的错误习惯。教师无论是在布置练习题还是考试中都要重视学生运算的规范性,严格要求学生,督促学生规范、完整地做完每一道题。比如,在圆柱表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知识的重点,但在做题时会出现运算错误、漏写符号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或者批改作业的过程,不能只看答案或者只看公式,要将正确书写作为练习题判断正误的一项标准。
另外,运算不规范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讲课时,有时只写出解题思路和方法,认为学生只要会解题思路和方法就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容易将教师的做法应用于日常练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使是板书也要强调运算的完整性,尽量将运算过程完整地写出来,如果过程过于冗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习题册上完成运算过程的书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标准的运算过程,养成良好的运算书写习惯,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遗漏。
在小学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将运算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运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教师要坚持规范学生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改正出现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顺宇.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04)24-26.
[2]韩焱龙.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及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则运算”单元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16(0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