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弘扬、传承美育精神在美术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其需要相关教育部门按照美术教育的现实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制定和完善,进而在美术教育中对美育精神进行合理渗透,因此制定相应的美育精神弘扬对策是非常关键的,能够培养、强化学生的美育精神,可以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全新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华美育精神;弘扬途径
在美术教育中,美育精神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观察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够提高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学习美术不只是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还要培养、锻炼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认识世界的能力,同时和美术教育相结合并对美育精神进行弘扬,能够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自身活力获得充分展现,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
一、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性
纵观历史,古人追求“尽善尽美”,并通过修习礼教文化来实现塑造审美素养以及提高道德修养的目标。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家长逐渐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进行了关注,而美术教育也获得了一定发展。很多学生开始学习美术,这也就代表美育精神可以获得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体会、感受到美育精神,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得到一定强化,能够切实将注意力集中于“美”,进而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与此同时,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对中华美育精神进行大力弘扬、传承,可以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可以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以及审美感受得到强化,可以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和进步[1]。
在美术教育中,对美育精神进行发展和弘扬是克服美术教育不足的重要方式,当前,在各种美术教育机构中,其过于重视盈利,在招收大量学生之后并没有对美术教育中的真实内容进行讲授,只是教导学生画画,并没有指导、引导学生发现美术。弘扬美育精神的主要目标就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发现美。但是立足于当前的美术教育,大部分职业院校并没有按照教学规律展开教育,在学生没有对美育、美术内容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充分了解则展开了教学,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高。而在美育精神中,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感受美、体会美的能力,了解美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进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进步。
二、中国美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重技轻艺
受到现实主义艺术中对“真”追求的深刻影响,各艺术院校的主要培养方针为追求外观的真实性,也就是表象的真实性,并没有对思想的真实性进行重视。所以打印临摹、照片化现象日渐严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和现实主义的影响以及西方现代艺术叛逆性形式法则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
(二)市场化严重
在社会经济以及文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美术也逐渐提出了一定要求,但是一些艺术家依旧将市场作为艺术创造指导,因此各种粗制滥造作品层出不穷。
(三)过度强调西方艺术法则
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其艺术形式根深蒂固,但是美学发展需要以本国文化为基础,如果将美育价值作为标准,则会对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产生影响,将艺术指向性作为国际化标准。因此在无法清晰认知传统文化时,怎样推进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已经越来越成为急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在美术教育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要途径
(一)相关部门加大扶植力度
在美术教育中,为了可以进一步传承、弘扬美育精神,相关政府部门则要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进而给予学生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并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要求对美育精神特征进行贯彻落实。在美术教育中,要强化美育精神在学生、大众心中的地位,培养出国家需要的艺术家,同时还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其艺术思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作为政府部门,要及时查处不合法的美术教育机构;鼓励相关教育部门成立美术院校,进而对美育精神以及美术内容进行全面、系统讲授,同时要指导、督促艺术院校切实落实好相应的教育方针,进而使崇德尚艺的传统和美的获得宣传和弘扬。除此之外,要由专业人员选拔任职教师,增加师资力量,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切实体会美育精神的内在魅力和价值[2]。
(二)美术院校强化自主科研工作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美术教育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华民族美育精神源远流长、文化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要追求“天人合一”,需要在美術教育中积极传播向善向美的思想理念。对此,美术院校要立足于大环境对美育精神的弘扬传播途径、渠道进行探究,探索出充分符合中国美育教学的教学体制,进而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在自主研发期间要将美术教育和美育精神相互关联,在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掌握美育精神的内涵、意义,进而培养出具备高情操、高审美素质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美育工作中人格价值培养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育培养中要切实融入对真的追求,使艺术人在生活中具备求真务实的思想品德,使学生主动接受人文素质的熏陶和洗礼,促进技、艺统一,进而在源头上对艺术创作导向性问题进行掌握。对此,美术学院要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但是在美术学院,理论课为公共课程,学生数量多,课时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少之又少。所以艺术也就不具有灵魂,艺术作品则逐渐成为一种机械复制品,其在社会中无法代表社会意义。对此,职业院校中教学部门相关教学人员要从理论出发,并对理论和实践的转换进行重视。除此之外,还要深化学院公共课理论教学,并将选修课教育纳入教学模式[3]。
(四)将美育作为生活态度
美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价值追求。就美育状态而言,美育一般被功利性价值抛弃,并且在审美态度层面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因此,学校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强化学生对美术技法的认识和了解,而是教导学生将美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教导学生立足于审美层面认识、了解世界,这种认识要关联到艺术、道德、生活等各个层面,使美育切实融合于各学科,使学生逐渐从低级审美向高雅艺术情操转变,进而实现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对美育精神进行传承和弘扬,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美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强化。美术教育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进而主动创造美、追求美,在美术教育中使自身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得到强化,强化自身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对美育精神进行学习,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进而实现弘扬美育精神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慎十.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发挥艺术美育功能[J]. 西北美术, 2019, No.130(1):19-21.
[2]中央美术学院. 关于举办"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研讨会"的启事[J]. 美术研究, 2019(2):9-9.
[3]蔡劲松, 刘建新.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促进美育创新发展[J]. 教育家, 2019(22):1-2.
作者简介:
于淼淼(1991-10)女,汉族,安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