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的完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成为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体态律动教学作为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的教学体系,如何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及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发挥出体态律动的最大优势,从而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高显示尤其重要。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基础上,对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度探究,旨在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体态律动教学;应用探究
引言:体态律动教学形式是由瑞士作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来的,该教学形式主张把身体当作表达音乐旋律的窗口,将头脑中所听到的音乐由身体动作进行外化,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中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音乐本能,从而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促进其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同时,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对中小学生实施美育的关键途径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将体态律动教学形式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进行有效结合,切实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一项建设性的研究课题。
1.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1.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个体差异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对于同一首歌曲,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有所区别。在以口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较少,音乐教师往往难以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会鼓励每个学生凭借自身对歌曲的感受,结合身体动作进行展示,尊重每个学生的认知差异,并引导学生敢于创新、自我表达,从而避免了此问题的发生。同时,体态律动教学也为音乐教师后续的针对性指导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个性化培养要求。
1.2增强学生表现能力
传统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更加重视音乐知识的学习,多以抽象概念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受年龄影响,缺乏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对教学内容往往难以理解透彻[1]。而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参与性、律动性、表达性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力,鼓励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根据音乐节奏,利用身体动作自由表达其对音乐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1.3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
学生具备良好的节奏感,能较准确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促进其音乐素养的综合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体态律动教学引导学生结合音乐旋律,巧妙运用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帮助他们自然而然表达出自己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同时,音乐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动作展示,及时把握学习的学习状态,为后续的音乐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1.4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因此,能在课堂上保持专注的时间较短。而体态律动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释放天性,鼓励学生结合音乐旋律自由进行身体动作,给予每个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2]。在体态律动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愿意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对音乐知识不断吸收内化,提升音乐学习质量。
2.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2.1强化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崇,音乐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并结合自身专业体系中的不足之处,寻找有效途径进行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首先,音乐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其次,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教师口授教学形式,积极利用体态律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静心感受音乐,并配合动作进行外化表现。并且,学校也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对音乐教师展开周期性专业培训,并结合体态律动教学应用问题展开探究,综合提高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2.2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传统音乐教学中多以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演唱内容进行模仿为主,该形式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影响了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发挥。体态律动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有所不同,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音乐进行自我感知,并结合身体动作进行即兴展示,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每个学生的动作展示也各有差异[3]。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快乐的农夫》歌曲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闭眼感受欢快活泼、轻松自然的音乐旋律,引导学生通过脚步的跳跃节奏,表达旋律的走向,并鼓励学生珍视自我感受,不与他人的表现进行参照。体态律动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下进行自我表达,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
2.3渗透生活化体态律动教育思维
音乐属于生活,生活创造音乐。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将生活化思维与体态律动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在音乐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音乐,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学习质量。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六年级上册《阳光体育之歌》歌曲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观察运动游戏、体育课、校园运动会中同学们的表现的方式,来模拟运动活动中大家的动作,以此来实现本课的体态律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愿意主动对音乐进行钻研学习。
2.4借助肢体运动感受音乐节奏差异
音乐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音乐旋律和风格,是音乐结构中的关键部分。而音乐节奏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体态律动表现的不同,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做好把控。例如,教师结合击掌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时,当听到舒缓的音乐,应该引导学生放慢自己的击掌速度,降低击掌的频率;当听到欢快的音乐,应引导学生加快自己击掌的速度,提高击掌的频率,并引导学生在击掌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哼唱。这样,学生能切身理解不同节奏的音乐应用怎样进行展示,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提高音乐学习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技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音乐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进行自由表达,并尊重学生的音乐情感表现,综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昕. 初探小学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J]. 科幻画报,2021(01):273-274.
[2]张方琳.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运用的研究[J]. 艺术评鉴,2020(05):114-115.
[3]孔珊珊. 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 戏剧之家,2020(20):107.
作者简介:
姓名:王哲昕;性别:女;民族: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研究生学历;中教二级职称;单位:共青城国科实验学校;邮编:332020;研究方向:中小学音乐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