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必须改进思路,守正创新。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推进中,我们既看到了二者的互通共融,也希望二者能够形成合力,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目标,构建多效联动的育人新格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成果转化为党建优势,是近年来民办高校不断改革创新的经验积累,我们通过“四课堂”联动,进而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协同推动党建工作成效。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就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他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作为思政工作者中的一员,感怀思政工作的特殊性和时代性,要求我们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变化新特点,坚持党的领导,立足打造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本领,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高校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交互作用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保证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健康发展,做到以党建工作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扎实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同时“要用好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并与高校党建工作的相互融合日益紧密。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共通之处
在思想建设内容方面: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基础。也就是说,二者有着共同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培养对象方面:无论是高校党建工作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高校党建是整个党建工作中的基础组成部分,高校内的相关党组织要结合青年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有目的的培养一大批优秀学生党员。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始终遵循“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的原则;在教育目标方面,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就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新时代高校改革与发展大局,使“党建育人”的新模式不断与“立德树人”的目标相融合,形成教育的常态化与长效化。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因此,办好思政课责任重大,意义深远,需将二者在高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合力,互通共融。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交互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优势渠道,我们能够看到,高校党建与思政课的交互作用日渐凸显。立足新时代、着眼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把握新要求,对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因此,新时代高校唯有不断推陈出新“对的教育、好的教育、强的教育”才能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课共同推进。对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而言,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在实践认识中,这种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党建和思政工作都是高校的重点工作,思政工作是筑牢党建工作的基础,同时,思政课也是筑牢党建工作的基石。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是一个开放体系,其中包含:思想建设、道德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而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是非常有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党的基础理论学习,从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组织上靠近党。要完成这一目标,让青年学生科学运用其观点、立场去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他们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青年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则需要通过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来达到满足。因此,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基础性作用。强化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学习,注重全面发挥思政课教学作用,对于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龙头,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党建工作对思政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全面开展带动思政课育人模式,要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上下功夫,即发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又在思政课理论课堂上夯实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二、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协力的转变方向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汤志华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上的讲话所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认为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必须以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为基础。“守正”是思政课的根基,思政课守正是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把握育人铸魂的根本,遵循思政课教学和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守牢教育的基本原则和不可触碰的底线。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统一。“创新”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源泉和动力。思政课的创新是在守正的基础上,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堅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守正创新”: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活水源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又要善于运用富有时代特点、符合学生风格的语言来阐释真理; 既要坚持立场正派、理论准确、内容无误,又要借助技术优势、创新呈现形式、使用多样手段,使科学理论、先进思想与灵活形式、有效方法实现有机碰撞与巧妙融合。
结合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情况,感化和教育大学生,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不断创新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这一理论提出的基本内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协同协力,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目标,构建合力机制。
要达成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的合力机制,首先需要厘清前进路上的几个重要问题。第一,党建方面: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党员活动形式还比较单一;党员思想觉悟参差不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党建工作对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忽视;第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课堂效果的可持续性难以保证;缺乏挖掘校园模范身上汲取动员力量的能力 ;缺乏获取校园先进分子资源的渠道,难以发挥其动员与模范作用;思政理论课与党建工作的协同配合缺乏纵深发展等等。由此可见,不面对和解决问题,便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二者形成有效合力。为此,我们需要找到一条路劲,即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引领思政理论课与党建工作的协同融合。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协同创新的困惑。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提升思想,切实作为党建工作的落实者和学生党建教育的领路人,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尤其是要结合新型媒体,拓展宣传渠道。思政课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理论扎实、形式丰富的生动格局,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由此,才能转变方向,使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形成合力,构建多效联动的新格局。
三、“四课堂”联动,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增强党建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们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课的有机结合中,不断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做法,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打造多效联动的课上课下、课内课外,人人有责的生动课堂机制,形成知行合一、手段新颖、形式多样的思政理论课和党员培养模式。理论课堂跟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点,夯实理论基础;校内实践课堂提升青年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参与度,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校外实践课堂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获得感以及对“四个自信”的切身体悟;学生社团活动重在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团队学习。“四课堂”联动,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协同推动党建工作成效。
(一)理论教学:课堂+微信公众号+讲座
理论课堂即是学生的课堂,也是教师的课堂。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利用思政课堂,及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打牢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利用高校中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水平较高,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使思政课成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的重要课程。在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中,思政课也能成为最长久的陪伴。除此以外,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在对专题的深化学习中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党性觉悟,及时对党与国家时政要闻和专题精神进行深度学习及思考;推出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及时推送相关知识,用鲜活的思想赢得青年,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的同时,保证其“接地气”。
(二)校内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品牌项目
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门课程,民办高校除了扎实上好理论课程,也更注重积累经验、精心打造与课程相匹配的校内实践项目与品牌活动。如:“美德青年”评选、“历史情景剧”、“辩论赛”、“马克思的朋友圈”、“红歌传唱”等各类活动,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感召力,发挥校园模范的作用,特别是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吸引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并适时开展校内服务活动、纪念日活动,积极鼓励教职工党员与学生党员参与其中,秉承服务全校师生的理念,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氛围,提升师生对党建工作与思政理论课的认同度。
(三)校外实践活动:为党建工作和思政理论课储备现实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政课堂的延伸,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民办高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身也是符合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支教活动、国情观察实践、民族团结实践考察,以传承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与服务为宗旨,青年大学生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引发了他们担当民族復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党建工作和思政理论课储备丰富的现实资源。
(四)学生社团:党建工作中思想建设的新形式
大学生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与教学工作,都不能离开这样的一个重要载体,引导大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创建社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自觉的能动性,鼓励对马列经典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国情时政、社会热点等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积极加入,同时吸引吸纳对思政教育认识不明确的学生,为学生开辟思想政治学习的第二课堂,全力打造资源集中、专业性质强的课下思政学习组织。以此推动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实现。这一点,显然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不谋而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导,丰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同时,在社团内培育先进分子,激励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社团的成长壮大提供积极养分,从而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和党建工作的感召力。
四、结语
民办高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巩固民办高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协同推进,既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又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使我们的工作始终充满旺盛活力,切实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也就是我们在开篇时所讲到的“守正创新”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刻做好准备,不断开创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推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秦昌宏.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5):144-147.
[2]肖辉瓒. 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何以深度融合[J]. 人民论坛, 2018, No.596(16):218-219.
[3]葛伟.探究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党建的协同模式[J].时代报告,2019(04):48-49.
[4]徐远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建融合共生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05):143-144.
[5]汤志华,论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统一[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7:12-13.
[6]蔡名照.坚持守正创新,增强履职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J].中国记者,2019,01:8.
基金项目:银川能源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张亚楠(1983—11)女,汉,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能源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