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吉丰
摘 要: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精神。只有结合学生的生活,才是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质量,对小学的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育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法治;生活化
引言:道德和法治的课程不单是理论上的教化和说教,还包括帮助学生在人生中养成良好的行动习惯。生活化教育不仅是学生的兴趣,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目的。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育,时刻总结经验,创新教育方法。
一、强化生活意识
小学生的人生经验很少,知识不足。宽广的生活为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和现象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人生,并帮助小学生过上幸福、安全、和谐、快乐的生活。比如,教“消防安全”的时候,小学生不太习惯防火。他们安全意识低,没有安全风险的预见性。如果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对安全知识进行简单说明介绍的话,学生不仅对知识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对消防安全也很难重视起来。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学校的安全部门学习防火知识,在安全负责人的个人说明和演示下学习灭火器的使用,认识各种火灾警报器、烟雾探测器等设施,了解学校安全的重要性影响。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真实的火灾事故,并使用实际的图片加深学生对火灾的印象,从而强化安全意识。
二、进行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具有实践性,教师要有实践意识和精神,不能只讲理论,还要进行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人生。比如,在学习“我爱我们的学校”的时候,老师一味要求学生爱学校,但学生对学校没有感情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学校看作自己的家呢?因此,为了让学生热爱学校和参加热爱学校的活动,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学校的历史和成果,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学校,走进学校的植物和树木,深入草坪、花坛、操场、教学楼等学校的各个角落,让学生深入体验学校的环境和校园之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舞蹈、唱歌,牵着学生的手,共同走进校园,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获得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丰富和幸福,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学习“在学校里能做什么”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给小树浇水,扫落叶,垃圾分类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教育,加强了校园学生的责任感。
三、养成生活习惯
习惯只能在生活中得到改善。小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小动作、窃窃私语、不讲卫生、撒谎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而是需要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改善和纠正。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促进小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发展,在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未来方面也起到很大作用。例如,在教授“别人眼中的我”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主要说彼此的缺点和不足,来了解别人对他们的理解。有的学生不注意卫生,有的学生会把零食袋扔到地板上,有的学生会把铅笔削成的碎屑散落在桌子上,这些不良行为通过其他的学生提出来,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不好的行为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理念,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改善生活行为
信息化时代的小学生,家庭状态良好,父母娇生惯养,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对父母只是一味地索取,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很多小学生都没有说“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你们辛苦了”一类的话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为了改善学生的这种行为,教师应该加强学校学生的家庭教育,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受到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例如,在教授“温暖之家”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三四个人,一部分学生扮演母亲,一部分扮演父亲,一部分扮演孩子,然后,结合实际家庭的生活环境进行亲子活动表演,演出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老师指导学生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感受父母的关爱与付出。此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搜集一些充满爱意和动人的故事,让学生看到父母的爱的积极能量的视频,感受父母的爱与付出,心怀感恩之情。
五、引入生活实例
在教育中,学生接受理论内容的速度相对较低,掌握相对较慢,很难正确理解知识点,这会影响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的吸收。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面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案例中的教育知识,并将相对生硬的理论转换成鲜明生动的故事,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比如,在学习“我学习,我快乐”这门课的时候,让同学们共享在读书过程中收获的快乐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刚开始学习书本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阅读很难,但我觉得书的内容很有趣。当我看的书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后,我发现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通过让学生分享学习感悟,可以更直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仅给人生带来了启发,也能带来精神上的成长。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
六、构建生活化场景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很多生活化的内容,通过创建生活化的场景唤起学生的记忆,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场景相关联,加深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将理论知识转换成与实物一模一样的场景,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学习“家是最暖和的地方”的时候,让学生想家里有什么样的房子、家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家带给自己的感觉等。在一个生活化场景中,学生认识到课程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提高學习兴趣,从而顺利进行授课。
结语: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在日常指导过程中,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常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指导情境,合理活用道德与法治的教科书,进行生活化的指导,更新指导理念,改善指导方法。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小学道德法治教育回归到生活,从而实现学生道德法治水平的提升,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建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J].新课程,2021(43):158.
[2]胡素霞.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新课程,2021(38):12.
[3]万明.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名师在线,2021(26):44-45.
[4]刘志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J].天津教育,2021(2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