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探讨

2021-01-09 09:41:46周秀敏
科教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医学教育

周秀敏

摘要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对临床肿瘤学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社会心理因素是肿瘤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医学人文关怀在肿瘤的诊治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现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理念缺乏,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及探索其具体路径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意义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临床肿瘤学 人文关怀 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16

DiscussionforCultivatingHumanisticCareofStudentsinClinicalOncology Lessons

ZHOU Xiumi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6)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s,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clinical oncology are getting tighter. Because psychosocial factors are impotent reasons for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 humanistic care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cess of tum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owadays many students lack the concept of humanistic care, so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explore its specific path.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and concrete measures of cultivating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clinical oncology teaching.

Keywordsclinical oncology; humanistic care; medical education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近年来,关于肿瘤诊断、治疗、预防的知识不断增多,临床肿瘤学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医学是一门具备人文和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医学是人文的科学,也是科学的人文艺术。[1]医学人文关怀强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做到时时处处关爱和尊重病人,把病人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医学价值的核心之一就是醫学人文关怀。恶性肿瘤预后差,病情迁延不愈,病程中给病人带来巨大的身体和精神冲击。在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人文关怀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改善其心理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肿瘤治疗的一味良药。因此,在临床肿瘤学的带教过程中,不仅需要培训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还应当重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1现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理念缺乏

现代临床教学模式陈旧,主要是任务式教育,教学医院的教学主要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任务,而医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主要为了个人学业及就业等需求。大多数医学生认为掌握专业知识远比自身的人文关怀理念重要,这就导致他们更侧重于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和练习临床操作技能,从而忽略加强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古语有云:“望闻问切,诚为医之纲领”,而现在好多学生脱离“望闻问切”,甚至脱离病人,主要依靠书本知识以及病人的化验单、检查单来看病,临床学习以“病”为中心,而忽略了“人”,将病人视作一个患病的躯壳,只看疾病或者器官,而忽略了病人主体是一个人的事实,违背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近年来,医患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医患矛盾的爆发不仅有医学方面的因素,还有人文方面的因素。现代医学模式下,医护人员除了有“救死扶伤”的责任,还有尊重和爱护患者的责任,如果不能满足患者社会心理上的需求,即使完美的治愈了疾病,有时候也得不到患者的认可,从而埋下医患矛盾的隐患。作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当代医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整个医学生涯。

2培养人文关怀能力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意义

2.1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

近期的相关研究表明,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2]在长期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中枢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免疫系统衰退,导致患癌概率上升。已经罹患癌症的患者,会接受不了患病的精神打击,出现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会产生精神低落、失眠、抑郁、躁狂甚至精神障碍等,严重的心理负担又会促进肿瘤的进展,导致恶性循环。[3]因此,临床肿瘤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临床示教课程中,引导医学生重视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机体抗肿瘤的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情绪能够促使患者遵从医嘱行事,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2.2促进医学生全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精神、社会关系的丰富发展。医学生想要成为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医学专业技术水平,还应掌握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多方面的知识。在与肿瘤患者的接触中,临床与伦理之间的矛盾往往比较突出,所以临床肿瘤学的教学除了要向学生讲授必要的全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向学生传输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医学生全方面发展。

3临床肿瘤学教学中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措施

3.1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

著名医史学家亨利·西格里斯在《医学社会学》里曾写道:医师和病患是每一个医学行动涉及的两类当事人,又或者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团体,医学就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所以,医患沟通是当代医疗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肿瘤患者希望医生能够介绍更多的疾病知识,使他们对自己的病情有着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他们渴望医生关心他们生存状况,生活条件,精神追求,甚至心灵的寄托。所以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医患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与患者进行人道主义沟通的前提是建立平等的医患关系,首先,要教导学生掌握沟通的技巧。一是语言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时,不要用简单的床号代表患者,需要记住患者的名字,可以加上“您”等字眼,用礼貌的语言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用温暖和关怀的言语,语调尽量委婉和柔和,这样能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二是肢体语言沟通技巧,用和蔼的面容、鼓励的手势、理解的眼神与患者交流信息,医生与患者需要的是平等尊重、双向互动的交流。[4]其次,要教导学生注意倾听。医生一定要耐心并且专心倾听患者的倾诉,这是对诉说者的尊重,为患者营造宽松适宜的心理环境,是获得患者信任的重要途径。肿瘤治疗的特殊性在于患者意愿在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患者可以积极参与临床决策,在倾听中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了解患者的需求,这样可以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最后,要教导学生注意“个体化沟通”。综合考虑肿瘤的不同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患者的经济状况及心理承受能力,有针对性、技巧和艺术地进行“个体化沟通”。选用最合适的方法与患者沟通,选择合适时机告知他们病情,尊重他们的知情同意权,维护他们的治疗选择权,医患双方共同面对癌症这一恶疾。

3.2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指的是对于不同的病患,医生要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或者立场去思考和理解。癌症患者因为疾病本身,或者手术、放化疗的影响,生理和心理上都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因此癌症患者更加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理解。在医疗过程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病人的角度为病人解决问题,使患者得到更加人性化的照顾。当患者受到肿瘤的生理性的折磨时,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感受和理解患者痛苦,迅速有效地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充分站在患者的位置理解患者此时的心情,寻找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能够对因下药,安抚患者的情绪。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所有情况,尽量利用医保政策,合理用药。在治疗结束后,以患者及家属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得到哪些健康指导,促进患者康复。充分的换位思考能够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医学院校的学科专业性较强,课程设置多偏重于医学的公共知识以及专业课程,导致大部分医学生接触人文社会学科的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医德和人文底蕴是一个合格的医师所必备的品质,相关的医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这需要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开展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思政道德等课程,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人文关怀能力,还能够培养突发应变、思维分析、团结协作等其他方面综合能力。[5]医院院校及教学医院还可以安排医学课程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医院导医,社区服务,仁爱培智等。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锻炼沟通能力,提升人文情怀。同时,带教老师在医学实践中也要强化对于医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让医学生加强对于病人的关注,让人文关怀在实训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

3.4带教老师的示范引领

医学生尚未完全走进临床科室,有着阅历、学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还尚不成熟,在临床行为上常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因此,带教老师对肿瘤患者人文关怀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首先,带教老师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通过参加相关人文教育的培训,与其他老师进行经验交流以及定期参加相关考核,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其次,老师可以将良好的医院文化与临床带教相结合,教学医院营造高水平、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对培养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人文修养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另一方面,医学生的良好素质也是医院文化的一部分。医德与师德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带教老师的职业道德影响着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医生的职业素养又需要在临床学习和锻炼中不断磨炼。[6]所以说,医生的人文素养和带教老师的带教老师的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带教老师的辛苦付出,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3.5改变教学方式

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胜在潜移默化,但仍需要有效的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医学带教中。改变过去“填鸭式”教育法,利用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们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将人文关怀融入实际的病例教学中。首先,带教老师可以设置存在医患纠纷、医疗抉择相关问题的典型病例,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发现与肿瘤病人接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从医学、道德、社会、法律等多方面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其次,带教老师需引领病例教学的正确走向,提出指导意见,适时亲身示范,对学生的行为逐一进行点评。最后,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人际沟通的能力并分享正确的人文理念。[7]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医学与人文的关系,体会如何改善医患关系,明白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人文关怀能力。探索其他更多的教学模式,让医学人文精神多方位有效地渗透到医学教学中,提高学习成果。

3.6健全人文关怀考核制度

医学院和教学医院可以在医学生的学习考核及毕业考核中加入人文关怀考核。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在临床技能考核中加入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在医学生保研体系中加入人文素养的评分,确保能够选出同时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做好考核评价工作,不仅能够提醒学生重视医患交流技能的训练,在技能培训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督促学生学习医学人文关怀的知识理念,也能够给带教老师反馈,提高卓越医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对待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的人群,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还需要充分的人文关怀意识。在临床肿瘤学的带教中,老师们除了讲授专业的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感悟医学人文关怀,能够“德术兼修”,成为具备全面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卜茹雯,吴佳莹.人文因素在医学教育中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 2020(40):39-40.

[2]郭緹,黄立中,肖玉洁,等.癌症患者心理因素与肿瘤的关系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9):113-114,120.

[3]马玲,王强,单莉.浅谈心理学与人文关怀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85-87.

[4]李绮云.肿瘤学教学实践中医患沟通技巧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3):93-94.

[5]陈旭艳,马利丽,临冬梅,等.课程思政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临床教学的探讨[J].中国继续学习教育,2021,13(09):42-46.

[6]周毕军.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3):124-126.

[7]曾雪萍,沈雁,赵虹.医德信念与行为养成融入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4):9-10.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医学教育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天狮 推动中美医学教育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0:17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50:20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21:18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