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窍法治疗中青年耳鸣耳聋临证体会

2021-01-09 19:55张惠敏刘辰鑫何中美李玲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石菖蒲通窍瘀血

张惠敏,刘辰鑫,何中美,张 锋,李玲珑,张 芹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重庆 402160;2.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浙江 杭州 310053;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区中医院,重庆 402160 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重庆 402160)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有鸣响的感觉而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轻者听力下降,重者全然不闻外声。耳鸣与耳聋常常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目前全球耳鸣耳聋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青年人耳鸣耳聋多系瘀血阻窍、耳络失养所致,用活血通窍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杨林[1]等指出突发性耳聋患者中,70%都是中青年人群。何氏[2]认为,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中青年人发病比例较高,70岁以上老年人很少患病。突发性耳聋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耳鸣但听力正常患者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有研究表明[3],许多中青年人自觉听力正常,但经过听力测试显示已经出现高频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易引发老年性聋的发生。

1 病因病机

中青年人体质壮实,肾气充盛,若发为耳鸣耳聋,其病机单为肾气亏虚者少见,一般以实证或虚实夹杂为主,与瘀血密切相关。耳部脉络细小,一旦气机阻滞,血液流通不畅,则易形成瘀血阻于耳窍,瘀血阻碍,则新血无法濡养耳窍,耳部失养,导致耳的纳音功能失常,甚至全然不能纳音,则出现耳鸣耳聋。新病者,多表现为突发耳鸣耳聋,可有外伤史或爆震史;久病者,其耳鸣耳聋症状逐渐加重。病因可分为内因和不内外因两类。内因为长期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气不煦耳,血不濡耳所致;不内外因或为打斗、爆震等伤及筋脉,致瘀血内停;或因起居失宜,突受惊吓,气血逆乱,运行不畅,窍络瘀阻所致。

若因感受外邪,肺气郁闭,肺失宣肃,邪气阻于耳络,导致血液流通受阻而形成瘀血;肝胆之气上通于耳,若长期情志抑郁或恼怒,则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的同时亦会导致耳窍内的细小脉络产生瘀血;若平素嗜食肥甘厚味,痰浊内生,上扰清窍,耳络为痰浊所扰,阻碍气血运行,则易产生痰瘀互结表现。此外气血亏虚时,血液在运行至耳部细小脉络时,气虚无法推动血行,故而血滞成瘀。因此,无论初起是外邪侵袭、痰火郁结、肝火上扰,还是气血亏虚,由于耳窍脉络细小的生理结构,极易导致邪气停聚不行,气机运行受阻,经脉运行失常,最终产生瘀血。故而瘀血既可能是病因,也可能是病理产物,其贯穿疾病始终,不论是新聋亦或是久聋,皆可从此着手。现代研究[4]也表明耳鸣耳聋的发生与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因为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微循环出现血流障碍时,人体耳蜗血流灌注随之减少,引发内耳缺血缺氧,损伤耳蜗细胞,从而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听力下降,诱发耳鸣耳聋。内耳循环障碍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属于瘀血范畴。这与我们所认为的瘀血阻窍导致耳鸣耳聋的想法相吻合。故而酌情加用行气活血通窍之品,其一能消散耳窍脉络内的瘀血,改善耳窍末梢血供,为耳部提供所需营养精微。其二则能帮助其他药物更加迅速到达耳窍发挥其疗效。其三则能增加耳络血液循环。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其治疗耳鸣耳聋运用了活血化瘀药(川芎、当归、牡丹皮、大黄等)。《兰室秘藏·卷上》记载的柴胡聪耳汤[5]乃第1个运用活血化瘀治法治疗耳鸣耳聋的方剂。王清任《医林改错》之前甚少有医家明确提及瘀血阻窍导致耳鸣耳聋的观点,王清任主张治疗应当注重活血化瘀兼通气开窍[6]。首创通窍活血汤在临床广泛运用。笔者用活血通窍法辨治瘀血阻窍导致的耳鸣耳聋取得良好疗效。

2 临证方药

治疗中青年人的耳鸣耳聋宜活血通窍,窍通耳畅方能闻五音。所谓活血通窍法,即运用具有轻清、辛散、芳香、走窜之性,能行气、活血、祛瘀的药物,促使孔窍通畅,恢复其生理功能。常用辛夷、苍耳子、细辛、石菖蒲、路路通等通窍之品配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主要以活血为主,通窍为辅,二者相配相辅相成,促使瘀血消散、瘀祛窍通,耳络方能为耳窍输送维持其生理功能所需的精微物质,有气血津液的濡养,鸣息听启便有可盼之日。

若证属外邪侵袭,可加入石菖蒲、蝉蜕、防风、徐长卿以疏风通窍;若证属肝火上炎,可加入郁金、牡丹皮、紫草等以清热凉血、活血通窍;若证属痰火郁结,可加入石菖蒲、丝瓜络、路路通等以活络通窍;若因耳鸣而诱发失眠、心烦易怒、焦虑等,《严氏济生方·耳门》提到“七情所感治乎心。医疗之法,宁心顺气,欲其气顺心宁,则耳为之聪矣”。故可加入合欢皮、酸枣仁、远志等以调神通窍;若出现头昏乏力,可加入柴胡、葛根以升发清阳。

针灸治疗亦以活血通窍为法,主要选耳门、听宫、听会、血海、膈腧,百会,神门,以及董氏奇穴中的“三重穴”(一重穴位于外踝尖直上3寸,向前横开1寸,二重穴位于一重穴上2寸,三重穴位于二重穴上2寸)。耳门、听宫、听会位于耳前,所谓“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而是临床上耳疾常用穴位。百会、神门调神通络,血海、膈腧行气活血。三重穴三穴同用称为“倒马针法”,此三重穴位于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之间,一为乃多气多血之经,一为阳气初生之经络,针刺三重穴可同时调节两经的功能,具有破血行气、通窍安神之功,常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诸疾[7]。

3 验案举隅

何某,男,45岁,2020年10月09日初诊。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体型肥胖。半月前突发耳鸣,如机器轰鸣,间断性发作,夜间明显,未予重视。近3天来症状加重,持续性耳鸣,听力较前减退,伴耳内闷胀感,头昏重,胸脘满闷,无恶寒发热、无口干口苦等不适。纳欠佳,眠可。小便正常,大便黏。查耳内镜示双耳外耳道通畅,鼓膜标志清,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示右耳40db,左耳20db。舌淡红苔黄腻、舌下静脉瘀阻,脉弦涩。观其脉证,此乃痰瘀互结所致耳鸣耳聋。治以理气化痰,活血通窍之法。药用法半夏15g,陈皮20g,茯苓20g,桃仁15g,红花12g,川芎10g,路路通20g,石菖蒲12g,柴胡15g,葛根10g,甘草6g。共7剂,每日l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温服。同时配合针刺双侧耳门、听宫、听会、百会、血海、膈腧、三重穴、丰隆、阴陵泉,留针20min,每日1次,7日一疗程。嘱平时注意耳鸣耳聋的预防调养。10月15日二诊,右耳耳鸣较前稍减轻,呈间歇性发作,耳内闷胀感减轻,头昏重感明显好转,痰量逐渐减少,效不更方。10月22日三诊,耳鸣已息,复查纯音右耳20db,左耳20db。纳眠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脉滑。

按: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贪逸少动,形体肥胖,胖人多痰湿,痰湿内生,阻遏清阳,则见头昏重;痰浊蒙蔽耳窍,清窍不利,则见耳鸣、耳聋、耳内闷胀感。痰湿内阻,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故胸脘满闷、纳食欠佳。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提示体内有痰湿,舌下静脉瘀阻,脉涩,提示有瘀,故辨证为痰瘀互结。治疗宜理气化痰祛湿,同时配伍活血通窍之品,取二陈汤以理气化痰,桃红四物汤以活血化瘀,去熟地、当归以防过于滋腻加重痰湿,加用石菖蒲以豁痰通窍,路路通通经活络,柴胡与川芎同用,体现“治聋皆当调气[8]”,气行方可推动血行。再用葛根与柴胡相配以升清阳,清阳达则上窍利。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同时加用针灸治疗,针刺双侧耳门、听宫、听会、百会、血海、膈腧、三重穴,加用丰隆、阴陵泉,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可沟通脾胃二经,阴陵泉又是脾经合穴,五行属水,尤善健脾利湿,针刺二穴可使气行津布,中土得运,痰湿自化。针药并用,取得良效。

猜你喜欢
石菖蒲通窍瘀血
石菖蒲种植模式调查分析
泻火化瘀通窍法对感音性耳聋大鼠HMGB1/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疏风通窍汤对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黏膜恢复的影响分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滋肾通窍饮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清生长激素、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的影晌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