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林从脾胃论治心肌缺血经验

2021-01-09 03:05赵宣博姜迎欢赵凤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龙眼肉凤林干姜

赵宣博,姜迎欢,陈 楠,赵凤林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垫江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心肌缺血缺氧会对心肌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心前区疼痛或放射性痛或不适等。而多数心脏病都会涉及到心肌缺血缺氧,在早期临床上尚未明确诊断前,部分心脏病会以心肌缺血等形式表现出来,故在治未病的思路上,重视并进行中医治疗干预很有价值[1]。心肌缺血属中医“怔忡”“悸”“胸痹”等范畴[2]。赵凤林临床发现早期心悸为病,其中一部分与脾胃相关系,多因脾胃而伤及心血,因而提出了心病可从脾胃论治。

1 经典寻源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明确提出心与脾存在着经络上的联系,并且脾病可涉及到烦心等症状,此即表明在心病与脾胃病在经络上存在着病理生理的基础,《灵枢·经脉第十》谓“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脾所生病者,……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素问·阳明脉解》提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伤寒论》提到胃病可导致心悸,《伤寒论》第158条甘草泻心汤条“……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第265条“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谓“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病者萎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认为中焦郁堵可导致上焦出现热证。《医碥·悸》谓“……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有痞塞不思饮食,心中常有所欠,爱处暗地,或依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心常跳动,此为脾之病”。

2 方证解析

对于脾胃病而导致心悸,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中焦郁堵,导致心气化热伤及心阴,从而出现心悸,另一种则是因中焦饮停导致心气难舒而作悸。而根据具体中焦郁堵病邪性质,前一种情况可分为痰气搏结证、湿热郁阻证、上热下寒证、饮食积滞四种情况,后一种则主要以气滞饮停证、脾阳不振证为常见。亦有前人考虑心脾两虚与水饮凌心两种情况[3]。①痰气搏结证:主要以舌苔黏滑,脉滑数或关脉郁滑有力,症以剑突下满闷不舒、甚则胀痛,平素口中有痰为主要表现,治疗以陷胸汤之瓜蒌、半夏为主药,以瓜蒌之润化痰邪、半夏燥痰,两者互用以除痰痞[4]。②湿热郁阻证:则以脉濡、边际难清,舌苔腻,剑突下满闷,但无明显疼痛,大便或兼见黏腻不爽等,治疗以藿香、陈皮、苍术为主药,宜健脾化湿。③上热下寒证:则以关脉郁、胸(背)部觉热汗出、胃脘冰冷或胀闷不舒、得热缓解,宜以干姜温胃、黄连去心火,半夏通降胃腑之气,三药作为主药,需注意姜连夏同用易加重伤阴,根据临床情况需佐用滋阴润燥之品[5]。④饮食积滞证:以舌苔垢腻,胃脘胀闷、嗳气有食物腐臭为主要表现,主要以半夏、陈皮、鸡内金、厚朴为主药,以助胃通降。⑤气滞饮停证:以不欲饮水、拒水,剑突下满闷不适为主要表现,舌苔未必水滑,关脉或滑或沉或未见明显特殊,主要因水气停滞中焦,如水液停滞上泛于口,则可见水滑苔,水气虽停,而未泛上,则未必可见明显征兆,治疗以白术、茯苓、生姜化饮。⑥脾阳不振证:以四肢乏力、身倦怠,或见大便不成形、纳差,治疗宜以干姜、白术、半夏为主药,干姜温脾、白术健脾,半夏益胃以健脾温阳。

对于心悸患者,如心阴不足者宜用龙眼肉、大枣(炒黄)、丹参补益心阴,心火旺盛、心烦易怒则加用丹参、竹叶。

3 病案举例

王某,女,51岁,2020年4月初诊。常年纳后觉剑突下痞闷不舒,时觉胀气,偶有反酸烧心,冷食后明显加重,前1个月因饮食不节出现明显胃胀、反酸、纳差,每晚睡前胸前区发热、胸口微汗出,心烦燥悸动,无大小便不适,无明显畏寒,较难入眠梦多易醒。舌淡红苔白腻,右关脉明显郁滞微弦,左关脉涩,左寸脉微沉少力。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段压低,考虑心肌缺血。中医诊断为心悸,辨证为上热下寒证。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姜半夏15g,黄连6g,干姜8g,龙眼肉20g,丹参10g,枳壳10g,竹茹6g,黄芩10g。5剂,水煎服,日1剂。于上午9~11点与下午3~7点间服用。复诊症状大减近愈,即与上方复予5剂善后。

按:本病看似为心病,实际为中焦有寒邪,胃经郁堵,胃气化热生火,此火热为邪热,不能生正气化中焦寒邪,反而灼伤心阴,继而心血心阴不足故心阳无所附作悸。方中半夏、枳壳降胃气通利腑道,黄连、竹茹去上焦浮热,黄芩清三焦郁热,干姜温中去寒,龙眼肉养心阴心血,丹参活血化瘀兼养心阴。

猜你喜欢
龙眼肉凤林干姜
龙眼肉食疗方
本草园 龙眼肉
本草园 龙眼肉
“铁裁缝”高凤林,为火箭焊“心”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我家秘方
高凤林:平静握住那杆焊枪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人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