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09 08:23:12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8期
关键词:人性化手术室下肢

李 静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手术室,辽宁 阜新 123000)

下肢骨折属于四肢骨折,受伤主要原因包括跌倒、高处坠落。下肢骨折的高发人群就是老年群体,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跌倒、轻微外力作用都有导致下肢骨折的可能性。治疗下肢骨折常用方法就是手术,通过手术治疗,骨折可以慢慢愈合;若为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就大大提升,病人会有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产生。要想确保顺利实施手术,就需要提供有效护理服务给患者[1-2]。本文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男32例,女性18例,年龄63-79岁,平均(67.2±2.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干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0例、其他下肢骨折类型4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1-77岁,平均(64.8±2.4) 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13例、其他下肢骨折类型6例。2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准备好手术物品,手术中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开展体位护理,进行宣传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手术前护理。老年骨折患者会有自责心理,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疑问,担心手术中的疼痛与骨折预后,故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产生。为此,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开展心理疏导,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积极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交流,告知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麻醉方式、配合要求,以及手术目的、疗效。同时,护理人员可以介绍成功案例,以打消病人的疑虑,促使病人乐观地面对疾病,从而让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况接受治疗与护理,以尽早恢复健康。(2)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病人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口头方式,或观看图像方式实施宣传教育,向病人讲解有关下肢骨折的知识、手术效果,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手段、预后与护理内容,使得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接受治疗,并给予积极配合。针对听力较差、理解力不强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重复讲解,直到患者可以完全理解为止。(3)手术中护理。①巡回护理人员引进患者入手术室,态度亲切和蔼地告知病人,手术室的环境、手术中应用的电外科设备以及所产生的噪音情况,从而让病人提前做好心理准备。②调节手术室内温度与湿度至最佳位置,温度调节在 25℃,湿度调节在 55%上下。③成功实施麻醉后,医护人员协助病人呈利于手术的体位,将合适的凝胶减压垫子置于骨突位置,对受压部位加以保护。④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仔细监测驱血带的应用时限,观察输液的速度与尿量,若有异常情况,马上上报麻醉师与主刀医生。(3)手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清理,把切口敷料与引流管固定好,提前10分钟电话通知骨科的责任护士,将麻醉床、吸氧装置、监护仪等设备准备妥当,然后准备转运患者。在放置患者至转运床前后,护理人员需要细致检查各种管道是否固定牢固,是否有打折现象,输液通路是否顺畅。过床时,保持各引流管低于创口,避免反流。转运患者当中,要对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的站位加以规范,以利于随时观察病情,处理突发事件。转运当中,医护人员要小心谨慎,动作轻柔,防止引发2次损伤。待病人到达病房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与病房医护人员共同安顿好患者,床边交接班要做到详细,交班内容主要为麻醉方法、手术状况、手术中用药情况、各类管道、皮肤与影像资料等。双方护理人员确认无误后,于交接单上签名。安排专人于手术后 3-7天开展随访,主要了解下列事项:手术切口愈合状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室护理工作建议,做好详细记录,以对工作及时加以改进,最终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给患者。另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参与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比如:按摩下肢,依据病人饮食习惯与实际病况,进行饮食指导。

3 观察指标:(1)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SDS、SAS 量表总分都是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更为严重[3]。(2)对比2组并发症情况。(3)运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情况,满分100分,分数>90分代表十分满意;分数为70-89分代表一般满意;分数不到70分说明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一般满意度。

5 结果

5.1 2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情况对比:对比2组治疗前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S、SAS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5.2 2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情况比较(n,%)

5.3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观察组的并发症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讨 论

引发下肢骨折的原因包括长期积累性劳损、骨骼疾病病变、间接暴力等,下肢骨折可以分成4种类型: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其中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就是股骨干、胫骨干、股骨颈骨折[3]。下肢骨折病人临床表征为患处有疼痛感,无法站立行走,呈畸形行走;除此以外,患者还会有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产生,如:烦躁、抑郁、焦虑,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4-5]。

老年骨折主要类型为股骨粗隆与股骨颈骨折,致病原因在于肌肉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骨质疏松,破坏骨结构,缺乏骨量,导致加大骨骼脆性度,既而易有多种骨折现象产生[6]。目前,治疗骨折的主要方式为手术,但是由于病人不太了解手术治疗方式,易有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既而对术后护理依从性与治疗效果带去影响。据此可知,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会产生良好影响,有效调节患者情绪。人性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运用于整个手术当中,以患者作为中心,在进行生理护理服务时,更关注病人的心理护理,既而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护理服务[7-8]。手术前,护理人员会向病人介绍手术物品、器械的操作方法,以增进病人对手术的认知度,打消病人的不良情绪;手术中实施心理护理,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性,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当多与患者交流,指导患者参加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其尽早康复[9-10]。实施人性化护理时,护理人员除了要确保护理质量外,还需要多观察病人心理状况,主动与病人交流。护理人员应当告知病人手术有关事宜,换位思考,多从患者与家属立场考虑问题,把医学知识有机结合护理知识及实践,依据病人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较好调节病人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11-13]。护理人员应当多鼓励患者,增强病人应对疾病的信心,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顺利实施手术,术后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给予康复指导,推动病人尽早恢复健康[14-15]。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SDS、SAS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室中,效果良好,可以较好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拉近护患间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手术室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人性化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8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3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