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2021-01-08 04:28褚昭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笔者小学生传统

褚昭楠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伟大灵魂的载体,是中华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小学语文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也是培养民族精神传承的必要途径,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提升全民族文化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时代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渗透与融合,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培养具有强大民族自信心的未来接班人。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弘扬与发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21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缺失

目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被忽视,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孕育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传统文化精神代表着东方哲学、东方审美、东方世界观与价值观。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外热内冷的现象,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就是表面的唐诗宋词、《三字经》等传统经典作品和一些传统节日,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些理解的缺失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足息息相关。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很多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对传统文化接触较少,他们更大的兴趣在于动画片、新媒体、电子游戏等,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休闲习惯都与传统文化有所差异。比如从传统文化里上元节要猜灯谜、吃元宵、舞龙灯等活动与习俗,而现代的小学生没有传统节日的概念,他们在这个假日会看动画片、吃肯德基、去游戏厅玩游戏等,这种现象无论是家长、社会、学校都没有关注,这表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缺失和传统文化在小学生思想意识中的淡漠。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在我国历经了五千年的积淀,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是小学生最好的启蒙教育,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向善向美的,因此培养小学生传统文化精神是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习总书记说:“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从这句话里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循序渐进中一步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优秀人物进行宣传与褒扬,纪念爱国人士,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屈原与端午节,岳飞与精忠报国,文天祥与“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对这些传统的爱国人士颂扬,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种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会伴随他们一生。

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

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哲学、艺术、美学、文学、行为学、历史、地理、习俗、饮食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涉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与传承,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并有利于引导小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兴趣。

4.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利于营造兴趣课堂

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展时期,他们对枯燥的学习不感兴趣,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把历史故事、人物故事、成语故事、节日故事、地理传说等应用到教学中,小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远远大于对语文课本的兴趣。因此,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营造兴趣课堂,不仅提升了小学生度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提升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途径

1.情景教学,打造传统文化氛

中国传统文化是有温度有情怀的文化,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最好的教学模式就是情景教学,情景教学能够打造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笔者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的《风》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放映了动画片《风婆婆散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非常开心地看完了动画片,接着是笔者制作的幻灯片,三月的和风细雨的画面,盛开的花朵在风中摇曳,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几个身着古装的女孩子手拿团扇,在花间扑蝶嬉戏,画面灵动清新,学生们的心情得到了更好的铺陈,画面转向江面微风过處,波光粼粼,浪花欢笑,竹林绿影婆娑,修长从翠竹在风中跳着步伐一致的集体舞。笔者向学生们提问“在动画片和幻灯片里都有的东西是什么?”学生们沉默了一会儿,举手回答的同学不多,回答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最后还是有一个学生回答了“风”, 教室一片哗然,同学们恍然大悟,一下子就把学生们的情绪点燃了,笔者就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诵读,进一步提升了学生们的兴趣,整堂课程都是在浓浓的古风里进行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浓厚了。

2.利用节日,尽展传统文化风采

小学生正值天真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这个时期能够正确引导使他们养成高雅的爱好、良好的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在传统节日里带领探索深藏在节日背后的故事,展示传统文化的风采。笔者在进行《快乐的节日》的教学中,有意识把这一节课调整到端午节后进行教学,在教学开始就提问同学们昨天的端午节大家都做了什么?吃了什么?玩儿了什么?虽然回答的是五花八门,但是挂艾草、吃粽子、看赛龙舟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答案。笔者继续提问,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呢?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几个举手回答的,笔者就让几个知道答案的学生进行解答,在学生解答完以后笔者对挂艾草、吃粽子、看赛龙舟的由来传说进行多媒体教学进行讲解,学生们都兴趣盎然,觉得原来端午节这么有意思,这些故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纷纷让笔者再讲几个节日的故事,笔者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作业讲一个节日的故事,在本周的班会上给同学们讲,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对传统文化的接受与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滋生。

3.尊重教材,培养传统文化精神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还是完成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背离教材本身。在进行《锄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问题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笔者进行解答,有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中午去锄禾,而不在没有太阳的时候去锄禾?”笔者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讲解传统文学里的创作为押韵,另一个是为了突出农民的辛苦,连太阳毒辣的正午也要工作,其他时间就更是辛劳地工作,充分尊重教材,使学生理解教材,同时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4.联系生活,建立传统文化链接

传统文化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注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传统文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连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从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开拓能够融入和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更是他们的历史使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是推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原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自己的才智,培养学生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何守勤《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的渗透》,《文学教育》2020年第6期。

[2] 张爱红《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华夏教师》2020年第3期。

[3] 蒋改红《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新通信》2018年第2期。

[4] 劉玉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亚太教育》2015年第7期。

[5] 胡建勋《探究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文学教育》2021年第1期。

[6] 李永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科技资讯》2020年第3期。

[7] 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9期。

[8] 齐丽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笔者小学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老师,别走……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是小学生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