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欢欢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怎样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所有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幼儿园课程、活动室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多样化的德育师能等四个层面阐述了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品德教育 传统文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17
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真正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保持良好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行为习惯。因此,在合理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改善幼儿的德育现状,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一、融入幼儿园课程活动中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能幫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幼儿园健康、生活、社会、语言、艺术五个领域融入传统文化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健康领域致力于幼儿身心健康,要求幼儿的集体生活稳定快乐;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习惯,具有基本的日常自控能力;要求幼儿了解安全和保健的基本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传统民间游戏可以融入健康领域的主题活动。比如“扔手帕”“跳房子”“击鼓传花”等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民间游戏的浓厚兴趣,不仅提高了他们走、跑、跳的灵活性,而且在游戏中,孩子们的集体意识被激发,学会了分工合作。
发展幼儿的语言领域,培养幼儿良好阅读兴趣。《纲要》指出,幼儿的表达能力是:愿意与人交流,说话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日常用语;能把想说的说清楚;喜欢听故事和看书,阅读文章中相关的汉字;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言活动,体验语言之美。就像《春晓》这首诗一样,在简单的诗中感受春天的美丽,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愫。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使用“谢谢、对不起、请”等文明用语,还知道别人说话不要随便打断,不要乱动别人的物品等社交礼仪。
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和美术,是幼儿体验美、表达美、创造美的关键途径。江苏民歌《茉莉花》韵律流畅,具有地域民俗特色。在美术方面,手工剪纸“美丽窗花”等主题活动促进了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社会领域要求孩子主动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乐于与人相处,学习上互相帮助,合作分享,富有同情心;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社会行为标准;做有意义的事情,不怕吃苦,有基本的使命感;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孝敬师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科学领域要求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和情境感兴趣,具有想象力和好奇心;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能力强;用适当的形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够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新事物的数量关系;爱惜动植物,关注周边环境,亲近自然,珍惜生态资源,有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创设相关环境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建设和利用幼儿园环境,可以促进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在幼儿园建设过程中,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增加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能使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增强。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区域活动的有效设计,能有效提高孩子的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帮助孩子塑造饱满的气质。就我们国家而言,孩子是未来的期望。对于童年的教育,教师要尽可能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新时代幼儿教师的新任务、新使命。创设幼儿园环境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进而激发其思维,提高孩子的理解和想象力。因此,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十分必要。
幼儿园在教室或学校中都设置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在益智区,幼儿可以和同伴玩传统游戏,比如象棋、围棋、跳棋、飞行棋等。在这类游戏中,教师不要盲目关注玩法,要先从详细介绍棋盘开始,正确引导孩子掌握中国棋类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对孩子的思维方式进行适当锻炼。在美工区,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传统工艺,比如刺绣、印染、纺织等,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民族意识。在角色扮演游戏区,提供绘本、有声读物,向幼儿介绍历史寓言故事、红色革命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教育幼儿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依旧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构区,可以带领幼儿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榫卯结构可以承受上百年岁月的洗礼,是我国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孩子们敲敲打打,创造、搭建自己喜欢的东西。在科学区,科学研究内容相对广泛,幼儿园科学研究大多是从简单的事情开始的。例如,组织孩子参观博物馆,孩子们通过参观,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在运动区,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中国传统的户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三人“马”球等,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三、融入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可以引入传统节日德育内涵,完善幼儿德育,进而达到提升幼儿德育质量的实际效果。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在日常导引中,教师要抓住机遇,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例如,在园本课程《春节》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元宵节”为主题开展节日活动。组织孩子们接触一些相应的民间文化,欣赏有关元宵节的古诗和童谣,组织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花灯。同时,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猜灯谜游戏,鼓励他们在小组操作、亲子游戏中将花灯制作出来。按照这种模式,让孩子感受参加传统节日的快乐,鼓励孩子动手实际操作,让他们感受元宵节“一家人团圆”的实际意义,帮助孩子发现节日中的快乐。
为帮助孩子们在传统节日期间提高品格素质,实现家校合作共育,让孩子亲身实践,以情促情。端午节时,幼儿园可以鼓励家长带幼儿观看赛龙舟、包粽子、聆听屈原的故事,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再比如,在中秋节,可以组织孩子和家长一起听嫦娥故事、吟诵中秋诗词、品尝月饼、欣赏中秋综艺节目,帮助孩子体验节日气氛,让孩子了解亲子之间的真实感受。此外,幼儿园教师也要不断将传统节日融入思想教育之中,促进孩子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融入丰富的德育中
首先,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德育质量。不管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判断中,都可以发现敬畏与道德之间的联系。其中包含着尊重、谦逊和敬畏,因为人们意识到有比自己更高、更强的人或其他事物,然后就会表现出一种尊重。一个人如果不认为有什么值得他敬畏的东西,就会缺乏自律、肆无忌惮、道德沦丧。对此,有必要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文化内涵,教育幼儿要有敬畏之心,尊重生命和自然以及他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的价值观。
运用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传统节日等不同课程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合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唤起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教学日常。开展“童心向党”“我和五星红旗合影”“我爱我的家乡”等主题活动,开展美术绘画、讲述小英雄的革命故事等活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在他们年幼的心中播下热爱祖国的种子。以历史大事件为切入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比如国庆、“九一八”“八一五”等,进行诗歌朗诵、历史回顾、亲子表演等主题活动,演唱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国旗国旗真美丽》《歌唱祖国》等;开展美术绘画主题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游戏活动投壶游戏、华容道、七巧板等,为教学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爱国之心,形成爱国爱乡情怀。
总之,作为中国人,我们的传统文化万不可丢失,幼儿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汲取养分才能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幼儿品德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蒋新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的对策与建议》,《智力》2021年第13期。
[2] 阙木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德育中的策略探讨》,《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7期。